受西方開放式教育的影響,我國幼兒教育向「還孩子快樂童年」「在玩中開發智力培養習慣」等方向發展。體現在教學中就是只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知道規則秩序、學會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不能提前教育孩子認字、書寫、算術。可是,有很多家長發現,孩子讀了三年幼兒園進入一年級,完全跟不上老師的節奏。
這邊還不懂得握筆姿勢呢,一年級老師就開始讓教作業了;這邊5以內的加減法還搞不定呢,那邊數學老師就教10以內的加減法了。於是孩子哭鬧,大人著急,一放學家裡就人仰馬翻,一家人都圍繞著孩子的家庭作業團團轉。孩子寫作業身邊須臾離不開人,輔導了一遍又一遍孩子還是不會,家長一會就按捺不住自己想發火,這真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出現以上情況真的給一年級老師無關,人家可是按照課本要求上的課,這只能怪家長的準備工作沒做好。幼小銜接的那一年或者那個暑假,家長您什麼也沒做吧?難怪孩子跟不上!孩子讀到大班,年齡也有五歲了,雖然幼兒園不讓寫字和做算術題,家長自己可以提前教。別盲目相信什麼「快樂教育」,學習本就是一件吃苦的事情,安逸享樂只會一事無成。孩子五歲時,可以教孩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書寫規範,不要急,慢慢來,網上購買幼小銜接教材,教孩子認讀、書寫上面的生字。初開始時一天認讀一個生字,達到會默寫、筆順不出錯的標準,過後可以逐漸增加識字量。
因為一年級語文改版了,首先從漢字認字書寫教起,而不是原來的先教拼音。語文幼小銜接教材完全參照一年級語文模式,也是先教孩子認讀和書寫,其次才是拼音教學。關於拼音教學,我前面兩篇文章都講的很詳細,低年級學生語文成績總不好?這種方法或許可以幫到你另外一篇是低年級階段學習成績好與不好,並不能說明孩子的智商高低,在這裡不再贅述。
數學教學從五歲也得開始,家長利用各種情景教學20以內的加減法。有的幼兒園裡教孩子手心算和珠心算,不過現在有很多專家反對這些技巧性的不能鍛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算法,這些算法才不再吃香。這也得家長自行購買數學幼小銜接教材,以教材為基礎,循序漸進根據孩子的接受情況選擇進度。如果孩子沒學過各種「先進」的算法,孩子在數學方面0基礎,恭喜你,這樣的將來孩子的數學成績一定比那些學過「先進」算法的好,如果他們資質相同的話。這是小學老師通過好幾年的比較,得出的結論。
先教5以內的加減法,再教10以內的加減法,然後20以內的,教學方法因人而異,總之一定要讓孩子充滿興趣。當然如果大家不知道怎麼教,我也可以通過以後的文章詳細介紹,請大家關注我的百家號。
幼小銜接完全靠家長,只有提前準備,孩子到了一年級才不吃力,這個道理大家應該都懂。
學校領導跟一線教師「奪利」,不應該再「爭名」
如果沒有認識到這些教育規律,你還不是一名成熟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