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幼小銜接成為許多老師、家長熱議的話題。但其實,幼小銜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中有許多問題需要各位家長、老師去了解並踐行。
今天,慧心童伴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幼小銜接,你必須知道的30個問題」,根據內容分為了理念基礎、誤區糾正、習慣養成、情緒準備幾個方面,很適合家長、老師閱讀哦。
理念基礎篇
◇ 為什麼要進行幼小銜接?
從幼兒園教育轉向小學教育的過程稱之為幼小銜接,因為教育條件和生活環境的轉變,幼兒會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必須學會適應。如果進行了適宜的幼小銜接工作,這個適應過程會更加順利,幼兒今後的學習、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會發展地更好。
◇ 幼小銜接銜接什麼?
對小學的嚮往與對學習的興趣是幼小銜接的關鍵,而並非很多人認為的習慣或技能。幼小銜接要以幼兒為主體,遵循幼兒年齡特點,以興趣為主,知識、習慣為輔。
◇ 什麼時候開始幼小銜接?
狹義的幼小銜接主要集中在大班下學期,但廣義的幼小銜接貫穿於整個幼兒園學習之中。可以說,從幼兒進入幼兒園開始,就應該注重習慣的培養,為小學入學做好準備。
◇ 誰應該負責幼小銜接工作?
幼兒園、家庭、社區三方應當通力協作,與小學相互銜接,利用各種資源來創造幼小銜接的條件。
◇ 小學與幼兒園課程設置有何不同?
幼兒園的課程從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出發,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小學的課程是分學科的學科教學,有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科學等。
◇ 小學與幼兒園的教師配置有何不同?
幼兒園的教師配置是「兩教一保」,即每個班2名教師、1名保育員;而小學每班會有1名班主任(部分小學還會有1名副班主任),每個學科會配有1名老師。
誤區糾正篇
◇ 每個幼兒園適應小學的速度一樣嗎?
不一樣,孩子的身心發展具有個體差異性,在幼兒園向小學的過渡中也是如此。成人切忌忽略這點,拿幼兒與別人進行橫向比較。
◇ 幼兒園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就可以嗎?
不可以。幼小銜接應該是一個雙向的過渡,不僅幼兒園老師要幫助幼兒園做好適應小學的準備;小學老師也應該了解大班至一年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便孩子進入小學後能夠幫助他們適應新學段的生活。
◇ 幼兒園可以開展哪些幼小銜接活動?
1)教師培訓活動,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政策文件。
2)家園共育活動,召開專題家長會、家長座談會向家長傳遞正確的幼小銜接理念。
3)小學參觀活動,組織幼兒參觀小學、走進小學課堂、參加升旗儀式等。
4)幼兒園畢業活動,用有儀式感的畢業活動向幼兒園階段的學習生活告別。
◇ 「超前教育」能為幼兒獲取優勢嗎?
可以,但僅能持續一小段時間。同時,超前教育會讓孩子在一年級時誤認為「學習是一件簡單、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的事情」。這會嚴重影響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的養成,這類孩子往往升入三年級後成績會斷崖式下降。
◇ 提前上學對孩子有好處嗎?
沒有,年齡小的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難適應小學一節課的時間。對於提前上學的幼兒來說,適應小學的生活更難,很容易受到挫折從而打擊自信心。會逐漸變得自卑、厭惡上學,對學習乃至與人格的發展都有消極影響。
◇ 一定要上幼小銜接班嗎?
不一定,家長如果能配合好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幼兒做好進入小學的準備,沒有必要額外上幼小銜接班。
而如果覺得幼兒需要通過幼小銜接班來培養學習習慣、興趣,應該慎重選擇,避免那些以教授知識為主要目的的急功近利的幼小銜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