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童伴 | 幼小銜接只是大班的事兒?這些好習慣更要從小養成

2020-09-13 愛吃草莓的老仙女

小學面試難/不會寫字不會算數/學習習慣差/不適應小學和幼兒園的差異,都是孩子們進入小學會碰到的普遍問題......



同樣,進入小學後,孩子出現的各種適應性困難,想要去糾正引導也很不容易,因為上述這些問題的根源都在於幼兒發展的關鍵期沒有做好引導。


也有很多家長認為幼小銜接對孩子過渡到小學很有必要,但總覺得那也是大班之後的事情了,可實際上幼小銜接,從小班就開始了。


那究竟幼小銜接,大、中、小班的孩子為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家長和孩子又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大班家長怎麼做


對於即將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幼兒來說,這是他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們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



所適應的以遊戲為主要形式的活動改變為學習為主要形式的活動,課後還要預習、複習功課或做作業。因此,幼兒入學前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心理準備。


1)對小學生活感興趣


爸爸媽媽在家和孩子們多聊聊關於小學的事,了解孩子們心中對小學的嚮往。同時和孩子談一談自己對上小學的困惑及擔心,幫助孩子收集一些資料來解決疑惑。


2)和哥哥姐姐聊一聊


雖然出不了門,但是我們可以和上小學的哥哥姐姐視頻聊天,採訪一下哥哥妹妹們,向他們問一些關於小學各個方面的問題也是了解小學生活不錯的方式哦!


3)查閱小學的各種設施及環境


爸爸媽媽可以上網或帶著小寶貝們參觀一些小學的照片,參觀結束後,更可以用畫筆記錄下你心目中的小學!


4)像小學生一樣安排作息時間


幼兒園的時間和小學的時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除了在幼兒園老師會增加上課時間之外,家長在家也要做好工作。


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小學生作息,嘗試按照小學作息生活、學習;縮短孩子午睡時間。


時間

內容

7:00-8:00

起床、吃早餐

8:00-11:30

按照小學上課時間看書、學習

11:30-14:00

午餐、午睡

14:00-17:30

按照小學上課時間看書或者戶外活動

17:30-18:00

獨立完成一個學習任務或者遊戲任務

(模擬小學生獨立完成作業)

18:00-19:00

晚餐

19:00-20:00

散步,整理玩具、書籍

20:00-21:00

洗漱、睡前故事

21:00-21:30

睡覺

參考作息時間表


5)重視培養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習慣


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要求孩子愛護和整理書包、課本、畫冊、文具和玩具。


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他工具,會削鉛筆,並能製作簡單的玩具等。


小中班家長如何培養


整個幼兒園階段,其實都在為了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做準備,只是大班的幼小銜接工作尤為重要!但是小中班的幼小銜接也不可忽視哦!



1)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幼兒園主要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學習。進入小學,老師會按照不同學科進行授課學習,一節課要持續40分鐘左右。孩子們的傾聽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所以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傾聽習慣。


比如,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不能邊聽邊玩,講的過程中隨時提問孩子問題,這樣不但鍛鍊了孩子的傾聽能力,還提升了他的表達力,想像力和記憶力。有了良好的習慣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好,後勁十足。


2)家長多與老師溝通、交流


幼兒園期間家長要多關心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和老師經常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和老師溝通能讓老師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同時我們也可以從老師那裡了解孩子的情況,獲取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3)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專注力


幼兒園裡,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玩遊戲、做手工、給他們講故事。其實都是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由於自制力不佳,並不能很快適應小學相對嚴肅冗長的課堂。


所以,家長對他們專注力的提前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比如在孩子放學後,和他約定好一個具體的時間段。一起拼圖、畫畫、做手工等除掉身邊的分心物,撇開嘈雜的空間,成為一段爸爸媽媽陪伴的親子時光。


順其自然地他便可以安靜下來,集中精神像個小學生那樣認真學習、專注做一件事情了。


所以,所謂的幼小銜接,並不是知識的學習與儲備,而是學習能力的養成,而很多學習能力的養成,都是在幼兒園時期學到的。


而家長在照顧好孩子心理落差的同時,幫助孩子在各方面實現良好的過渡,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幼」「小」銜接。

相關焦點

  • 慧心童伴:幼小銜接必知必會30問,家長老師必讀
    最近,幼小銜接成為許多老師、家長熱議的話題。但其實,幼小銜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中有許多問題需要各位家長、老師去了解並踐行。今天,慧心童伴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幼小銜接,你必須知道的30個問題」,根據內容分為了理念基礎、誤區糾正、習慣養成、情緒準備幾個方面,很適合家長、老師閱讀哦。
  • 慧心童伴:面對幼兒園小學都不管的「幼小銜接」,家長應該怎麼辦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在孩子即將步入小學的前一年或者半年左右,身邊同齡的孩子有一部分會放棄大班的學習,轉而去幼小銜接班了。今天慧心童伴就和各位家長一起來聊一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幼小銜接」。了解了孩子幼兒和小學階段的各種不同,回過頭來再看,幼小銜接就不只是知識層面的銜接了。
  • 慧心童伴乾貨:如果你的孩子正面臨幼升小,請你一定要收藏
    距幼兒園開學已過去兩天了,不少大班孩子家長有些焦慮——幼小銜接怎麼做?孩子該學些什麼?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就是為了幫助兒童順利地完成角色轉換,進而很好地適應小學生活的過程。實際上,真正的幼小銜接,並不是以教授知識為最重要的部分,而是慧心童伴前期說到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 【幼小銜接】致大班家長的一封信
    親愛的大班家長朋友:您好!大班幼兒還有幾個月就要升入小學了,家長如何幫助居家的孩子做好入學前的各項準備?
  • 如果取消幼小銜接,會怎樣?
    我們做幼兒教育是不是最終要消滅幼小銜接?我認為:教育是個整體,不需要銜接。因此,《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工作規程》是我們最好的依據,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針對目標開展有益的活動,讓幼小銜接成為孩子們長大的一段自然的旅程。    二是,銜接要從兒童的良好習慣的養成做起。良好的生活習慣、禮儀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這些是一個人適應新環境、一生順利發展的基礎與保證。
  • 幼小銜接之幫助孩子適應小學作息
    幼小銜接永遠是家長們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關於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小學作息。有小學老師說,其實孩子沒必要在上小學前學習太多的小學知識,上所謂的幼小銜接班,因為這些輔導機構的教學質量不能保證,萬一孩子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上小學時老師會花大力氣糾正。況且孩子提前掌握了小學知識,上課就很可能不好好聽講,也不利於養成上課專注的好習慣。老師認為,作息習慣的適應比上所謂的幼小銜接班更重要。
  • 【壽川女性之聲】幼小銜接那些事兒~
    本期話題《幼小銜接那些事兒~》主講老師:安寶麗、李彥宏主持人現在已經六月份了,馬上要進入暑假了,很多幼兒園中班的家長朋友們就會很糾結,到九月份的時候,我的寶寶是上幼兒園大班呢?還是到外面找一個學前培訓班更有利於未來的小學生活。
  • 寶寶幼小銜接心裡苦?專家:家長也要幼小銜接
    9月,剛進入大班的軒軒的生活發生了一些小變化。在這之前,他最大的苦惱只是媽媽總要求他多喝水、不許剩飯,還有中午要睡覺。如今,他感受到了些許不一樣的壓力:每天要學寫兩個字,學拼音,還要做算術題。在幼小銜接階段,軒軒並不是一個人。因為擔心孩子一上小學就掉隊,不少家長把起跑線設在了幼兒園大班甚至更早。
  • 大班娃轉園,多因「幼小銜接」,你怎麼看?
    單以我這倆閨蜜的樣本來看,家長們對「幼小銜接」的內容,關心的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內容,她們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但需要考慮「幼小銜接」所銜接的重心,並不是僅僅是學習內容,而更在於習慣和能力的培養。但這些方面的「銜接」是十分必要的,在上小學前的一年裡,讓孩子逐步適應小學的生活:1、生活自理能力養成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玩完之後收拾玩具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參與做家務,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首先有獨立的生活習慣,才能為獨立的學習習慣奠定基礎。
  • 幼小銜接新神器!阿爾法蛋詞典筆Q3來啦!
    孩子一上大班,幼小銜接就成了很多年輕父母關注的焦點:「別的孩子都在學,我家不學就是變相退步。」 「現在不學,上課跟不上怎麼辦。」這種想法早已在廣大家長心中扎了根。實際上,除了給孩子報班之外,選擇一款能讓孩子愛上學習的小工具,同樣能夠助攻孩子的幼小銜接!
  • 只有讀懂幼小銜接,才不會去糾結要不要上
    八月的腳步轉眼已經過半,備受爭議的幼小銜接上還是不上? 2020年是一個不太平凡的一年,其它的經濟情況我們先不談,今天我們就談一下孩教育的問題,年後本來有些孩子要上幼兒園,或者要上幼小銜接,本來一切按部就班的事情,突然一下子都偏離了軌道,對於做教育的我們,我們特別關注疫情期間孩子在家的情況。
  • 幼兒園大班教學日記:幼小銜接問題的應對策略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幼兒園大班教學日記:幼小銜接問題的應對策略 2012-10-26 10:51 來源:eol
  • 在青島如何備戰幼小銜接?高段位家長都從這些入手
      再過三個月,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就要進入小學,成為小學生了。家中小兒要「讀書」,一家子如臨大敵,齊心協力地備戰「幼小銜接」。於是,尚且年幼的大班孩子便開始奔走於各種補習班, 拼音、寫字、數學、英語......各門學科無一缺漏。
  • 剛上完幼小銜接的我們來回答,幼小銜接孩子要銜接的到底是什麼?
    從事過幼兒園和小學教學的我,經常會被家長諮詢到是否有必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其實幼小銜接這個概念不是現在剛剛就有的新名詞,過去的幼兒園學前班基本就是目前家長們給孩子報名的幼小銜接的雛形。但是作為一個媽媽,今年我的孩子也是剛剛進入一年級,我想我也有一定的資格去分享一下我們家孩子是如何過渡幼小銜接的過程的。幼小銜接,銜接的到底是什麼?
  • 孩子到底是上幼兒園大班好,還是上幼小銜接班好呢?
    中班孩子家長,現在遇到了每年一次,每級家長都會遇到的「世紀難題」:到底是上大班好,還是上幼小銜接班呢?而大班家長則是著急於一直受疫情影響,連續數月沒能正常在園,很多幼小銜接方面的學習習慣和品質還沒養成,可九月份就要進入小學了啊!確實都很讓人傷腦筋!
  • 幼兒園不開學,大班直接升小學?快用優學派給孩子做幼小銜接
    幼兒園不開學,孩子一直宅在家裡,大班孩子家長都要急瘋了:孩子眼看就要上小學了,這從寒假玩到暑假,孩子沒有做幼小銜接怎麼適應小學生活?我有一招!用優學派AI伴學機器人V6幫孩子做幼小銜接,就算孩子宅在家裡沒有老師教,照樣也能學。有小V在,小V六大功能助力孩子幼小銜接,帶孩子做好知識積累、習慣養成、能力培養,讓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各位家長是不是也對功能強大的小V感到非常好奇呢?
  • 既不揠苗助長又要順利過渡——園長李麗華談「幼小銜接」
    北京市不久前下發幼兒園「小學化」禁令、各地頻出「幼升小」面試「神題」……這些消息牽動著「家有小朋友」群體的神經。    如何既不揠苗助長,又順利完成「幼小銜接」?在大班期末進行「離園倒計時」「我要上小學啦」等主題活動,激發對小學嚮往之情。開展主題活動,如「有序的生活」「我做時間小主人」等,請孩子把一天的活動安排表用繪畫的形式寫出來,提醒他們自主安排活動時間和內容,引導自己分配時間;模擬小學的「課間10分鐘」活動,讓孩子懂得下課抓緊時間先上廁所、喝水,再自由玩耍。    ——從生活習慣入手。
  • 家園攜手,做好幼小銜接——一實幼大班年級組幼小銜接講座
    【通訊員:周昉】為了讓家長正確認識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緩解家長幼升小焦慮,引導家長有效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使其順利步入小學生活。近期一實幼大班年級組特聘請了徐州市公園巷小學,擁有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徐州市優秀教師,徐州市勞模關群老師針對大班家長作了「如何做好幼小銜接」的專題講座。
  • 調整大班作息助幼小銜接 青島設新生入學適應月(圖)
    昨天,教育部在我市啟動2016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給出了權威的結論:幼兒園三年就是為孩子上小學做準備,家長沒必要花大價錢把孩子送到社會上的幼小銜接機構。針對家長的焦慮,市教育局將從今年調整幼兒園大班作息時間,為孩子升學做準備。  綠色幼兒園獲聯合國點讚  昨天上午,2016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啟動儀式在黃島區第一幼兒園舉行,今年宣傳月的主題是「幼小協同,科學銜接」。
  • 「幼小銜接」培訓班遍地開花
    父母對於幼小銜接的認識、態度和行為,將決定孩子入學後在很多方面的表現。雖然幼小銜接主要集中在從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一年級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但是很多準備工作卻貫穿於整個幼兒階段,如習慣的養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本期教育話題聚焦我市的「幼小銜接」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