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新生媽媽親歷:原來真實的幼小銜接是這樣的

2020-08-27 花都教育邦


在說我對幼小銜接的態度之前,首先要說明的是,這裡的幼小銜接,指的不是外面的幼小銜接培訓班,也不是你要在一年內教孩子學會ABC、123、50以內加減法的意思,而是指: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期,家長都應該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先來說說我的情況:兒子今年小學一年級,之前上北京公立幼兒園,在幼兒園的最後半年選了一個學前班。

不過,雖然我家孩子上了學前班,但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依然有很多不適應。所以我覺得給一份詳細的總結很有必要。

家長們要明白,幼小銜接,不是給孩子報個學前班就可以,也不是教會孩子各種學科知識就可以。因為,從幼兒園到小學,不僅僅是從學習唱歌畫畫到學習語文數學的過渡,更是一種思維向另外一種思維的過渡。

學習內容

北京的公立幼兒園是不允許上文化課的。很多家長覺得,既然幼兒園不安排學科知識,說明孩子6歲之前接觸文化知識是不科學的。但是我覺得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先從現實出發。

現實就是,幼兒園不教,但是小學要用!

如果現在媽媽遇到的是不教文化知識的幼兒園,我還是建議家長要在孩子4、5歲的時候,在家裡給孩子一些數字、簡單的數學概念、甚至英語的啟蒙。

小學開學初,一般會給孩子銜接的時間,但僅為一周。一周後,老師就開始上文化課了,進度非常快,一周就需要認識和會寫10個左右的漢字。(不過,都是比較簡單的,比如「一、二、三、四、五、大、小、人」這種)。我孩子的學校是在上學第三周的時候,就要聽寫這些漢字了。

對於接受過啟蒙教育的孩子來說,上一年級以後,老師教授的內容接受起來會更加容易,學起來不那麼費勁。如果真的就是玩了6年,沒有任何文化基礎的話,就要從頭學。

以上是語文,數學也是一樣。數學是基於日常理解的學科,是積累的過程。比如3和2誰大誰小,孩子都是在學前的生活中慢慢體會,水到渠成。如果家長指望用一周的時間讓孩子死記硬背10個數字都分別是多少,哪個大哪個小,還是挺費勁的。

如果家長不在幼兒園階段給孩子做啟蒙教育,孩子在學前沒有掌握簡單的拼音,漢字,加減法,到了小學真的會非常吃力。

很多家長會說:「上了小學老師會慢慢教的,不用太焦慮,一個星期學習『一、二、三、四、五』的漢字和『1、2、3、4、5』的數字,肯定沒有問題。」

對!但是這一個星期,除了有「一、二、三、四、五」的漢字,有「1、2、3、4、5」的數字,還有「A、B、C、D、E」的字母,還有「a、o、e、i、u」的拼音,有的學校還有小語種教學。一個科目看似不難,但是四五個科目並駕齊驅,沒有點幼小銜接基礎,剛上小學的第一個月,家長和孩子都會非常焦慮。

學習方式:要適應指讀

除了學習的內容,還有學習的方式也需要適應過渡。

習慣給孩子讀繪本的媽媽都知道,在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最好不要指讀,因為那樣會讓孩子分心,割裂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小學讀課文,不管是哪種語言,都要求指讀,因為指讀是非常快的讓孩子認字的辦法。

沒有養成指讀習慣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也要讓孩子適應指讀的習慣。兩種閱讀方式都接受更好,否則一上學,老師就要求指讀,孩子也很難適應。

在這一點上,我家就遇到了麻煩。兒子沒有指讀的習慣,但是每天的英語作業都是指讀課文10分鐘,孩子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們每天都要提醒,不錯眼珠的盯著,用了很久,他才習慣了指著書念課文。無疑,記憶和認字的速度都比習慣指讀的孩子要慢。

體育項目:跳繩要學起來

跳繩項目是小學必備體育項目。但在幼兒園階段,只有公立幼兒園會教,很少有私立幼兒園會教孩子跳繩。

在小學開學的第二周左右,體育老師就會要求孩子拿著跳繩上課。(通常在錄取通知下來的時候就會通知家長準備文具,像準備練習本,鉛筆一樣,跳繩也是必備的)。

為了迎合小學需求,社會上的幼小銜接機構也會把跳繩作為必教項目,所以上過學前班的孩子一般都會跳繩。

跳繩是一項對協調性要求很高的運動,並不是那麼好學,需要訓練好一陣兒。如果沒有接觸過跳繩這項運動的孩子,上學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練習。而小學的時間,非常緊張,用在了跳繩上,其它地方就要縮減。

如果第二年要上小學了,孩子還不會跳繩,家長最好能夠有意識的幫助孩子了解跳繩、學習跳繩,這將會大大提高開學後孩子適應學校的效率。

自理能力和習慣

自理能力和好的生活習慣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我其實很重視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但即使是這樣,孩子上學後我內心依然有很大的落差。

開學第一周,孩子把小黃帽丟在教室的角落裡不見了。孩子就去問老師:「您看見我的帽子了嗎?」我一度覺得孩子這樣做非常好,知道向老師主動尋求幫助。

誰想到,老師竟然發來微信,讓我好好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要什麼事情都找老師解決。

並不是老師無情、不負責任,而是老師在幫助孩子們進入角色。上了小學以後,從家長到孩子,都要認清一個事實:孩子上學了,不再是個幼兒園的孩子。不能喝水要老師,吃飯要老師惦記,出門之前老師提醒加衣服。在小學,這些都是要孩子自己想著的。

當時我也是很不理解的,但是後來我發現,這正是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小學,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非常明確!

所以在學前,當幼兒園或者學前班強調要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為了應付任務而完成,不要形式主義,流於表面功夫,因為上了小學以後,它將不再是一個口號。

美術: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如實畫像

上了小學以後,給我觸動最大的就是對於美術的看法。

孩子在2歲多的時候,父母為了開發孩子的潛能,就會讓孩子以各種形式接觸美術。從圖形認知,到啟蒙塗畫,到認識顏色,到釋放想像力的亂塗亂畫,種種形式都可以歸類於美術。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畫畫,我們一般不會給孩子設限,讓他不拘泥於顏色、圖形,充分釋放想像力。

很多家長覺得:「我從小就很重視讓孩子通過美術來釋放想像力和挖掘潛力,上了小學以後,畫畫也不是問題。」

但是小學的美術和學前的美術完全不一樣。幼兒園那種啟發式,放飛自我式,鼓勵式的畫法在學校行不通。

開學第一周,我們就接到了第一個美術任務——手抄報。對於手抄報的要求就是,主題鮮明而健康、要有成段的文字,插圖中規中矩,越像越好。比如手抄報的主題是中秋,那麼你畫個兔子就一定要是個兔子

如果把兔子畫成藍色,在小學,沒有人會說「這孩子想像力真豐富」,如果碰到一些教學質量沒那麼好的學校,或者遇到素質並不高的老師,這種天馬行空的畫畫方式甚至會受到批評。

在學校,中規中矩,畫什麼像什麼的孩子會更受歡迎。

很多畫風天馬行空,不拘泥於小節,被誇想像力豐富的孩子,上學後在學校力求真實的畫風要求下,都會感到不適應。他們也許無法接受學校對於「好」的標準,這種認知上的差距,也只能幫孩子接受。

而孩子需要適應的,還有很多

比如遲到:老師說7:30分到校,如果遲到,就是會嚴重到全班點名批評;比如紀律:,老師說上課不能說話,即使孩子是有原因的,也是破壞了課堂紀律。

老師說的話,就是說一不二,不再有質疑的餘地。

很多倡導國外平等教育的媽媽,都喜歡給孩子發言權,鼓勵孩子提出不同見解,有自己的思考。可是在這種寬鬆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很不適應小學說一不二的紀律要求。

小學是一個強調共性的地方,他們更多的是抓孩子的學習而不再像幼兒園一樣,重視孩子的個性發展。

所以,幼小銜接在我看來,不是一類機構的名字,也不是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家長應該充分重視孩子的思想轉變和心理落差。

學前班不是必須上,但是從幼兒園大班起,就要讓孩子開始從各方面過渡了!


相關焦點

  • 一年級媽媽這樣說:幼小銜接最好這樣上
    既怕孩子提前學了,一年級的時候吃回鍋飯沒胃口,又怕別人家孩子都在上,自家孩子沒上,一年級跟不上?左右為難。我兒子今年剛上完一年級,過完暑假要成為二年級的學生。作為過來人,我覺得家長們在考慮上不上幼小銜接班前,一定要搞清楚,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到底最有必要銜接的是什麼?是好的習慣還是知識?
  • 幼小銜接很重要?一年級新生入學,家長和孩子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作為一年級新生的家長,昨天已前往學校參加了家長會,孩子也接受了學校的入學培訓一談到幼小銜接,很多家長會覺得就是讓孩子提前學習語數外,其實不然,真正的幼小銜接,主要是讓孩子了解日後小學的作息時間,懂得小學的規矩,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正如這次我們家長會上老師講的那樣:一二年級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 關注「幼小銜接」助力新生成長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讓一年級的孩子進入小學後能夠儘快適應小學學習生活,成了家長、學校共同關注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跟家長朋友們談談幼小銜接的話題,助力新生成長。什麼是「幼小銜接」「幼小銜接」是兒童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之間的銜接,是兒童結束以遊戲為主的學齡前生活,走上以學習為主的正規學習生活的過渡。
  • 幼小銜接完全靠家長,您這樣做一年級老師會感激不盡
    可是,有很多家長發現,孩子讀了三年幼兒園進入一年級,完全跟不上老師的節奏。這邊還不懂得握筆姿勢呢,一年級老師就開始讓教作業了;這邊5以內的加減法還搞不定呢,那邊數學老師就教10以內的加減法了。於是孩子哭鬧,大人著急,一放學家裡就人仰馬翻,一家人都圍繞著孩子的家庭作業團團轉。
  • 幼小銜接親子講座:幼小「愛」相聚,銜接零距離
    ,本次主要邀請了劉曼英老師採用講座和互動結合的方式,將如何做好幼小銜接的經驗傳授給父母,使其能更好地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新學期的生活和學習。活動伊始,劉老師從自己同樣作為一個九月份一年級新生的媽媽的身份入手
  • 讓幼小銜接更順利 臨沂北城小學推出別樣一年級課程
    在眾多開學的新生當中,幼升小的孩子尤為特殊。針對一年級新生,臨沂北城小學花了大功夫,學校首次推出18個課時的幼小銜接課程,入學前兩周對孩子先進行初步教育,再結合文化知識來滲透。升國旗、唱國歌、校長寄語、詩朗誦、吹豎笛……一大早,臨沂北城小學操場上熱鬧非凡,一場以"五星紅旗 我為你驕傲"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四周年主題教育活動暨秋季開學典禮正在召開。
  • 安吉縣上墅小學舉辦一年級「幼小銜接」學習準備月啟動活動
    2020年9月4日下午,安吉縣上墅小學舉辦一年級「幼小銜接」學習準備月啟動活動。伴著輕快的音樂聲,一年級小朋友兩兩拉著手有序地穿過「我是小學生」的拱門,走上紅地毯,將自己的小手印印在活動展板上,這些彩色的小手印都是我們上墅小學新的希望。
  • 一年級新生都過來,兩套幼小銜接數學訓練,讓孩子「高人一等」
    暑假已過半,孩子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開學了,對於新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迎來了更大的挑戰,從不怎麼學文化知識,以玩為主的幼兒園即將步入一年級,不知道孩子做好準備了沒?家長做好準備了沒?如何讓孩子能夠順利的度過幼小銜接這道坎,是現在我們家長面臨的最大問題,可以在幼兒園大班或者學前班的一年中,慢慢讓孩子熟悉從少量家庭作業到小學中的作業量這樣一個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在剛上小學時減少作業量的不適。
  • 幼兒園大班娃走進一年級 長沙幼小銜接「搶鮮體驗」
    6月6日,長沙市開福區英祥藍天幼兒園156名大班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清水塘第三小學一年級課堂,興致盎然地實地體驗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針對「幼小銜接」的關鍵期和轉折期,開福區相關學前教育機構和小學展開了大量有益的實踐工作,專業悉心地引導娃娃們向一年級快樂邁進。
  • 幼小銜接這樣做就對了
    前幾天和孩子在小區散步,正好碰到幼兒園的好朋友航航也和媽媽在外面玩,兩個小朋友見面有玩不夠的遊戲,我們家長就只好在一邊聊天,最近幼升小在報名,我們就聊到了這個話題,航航媽媽說:「我們今年不報名了,明年再上一年級。」我感到有些奇怪,她家航航比我們家還要早出生幾個月,怎麼就讓孩子晚上一年學呢?
  • 孩子不上幼小銜接,一年級就跟不上了嗎?
    開學快3個月了這是一年級家長啊最焦慮的時候,許多家長感覺孩子上小學以後學習特別的吃力,各方面的功課都跟不上,就想著是不是因為孩子當時沒有上幼小銜接呢?咱們今天呀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上幼小銜接確實會讓孩子在剛上一年級的時候輕鬆許多,但這並不利於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為什麼這樣說呢?
  • 幼小銜接家長必看圖書推薦
    03陪孩子走過幼小銜接 寫給好媽媽的100個生活、學習建議孩子上小學,媽媽先準備,有準備才能更從容,通過本書,媽媽可以知道上小學之前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哪些能力04幼小銜接——陪孩子度過幼升小銜接關鍵期幼小銜接是指孩子從兒園階段向小學階段平穩過渡的過程,這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要階段。
  • 2020秋季入學新生請注意:100道幼小銜接精選數學題,請認真練習
    2020秋季入學新生請注意:100道幼小銜接精選數學題,請認真練習很多家長甚至是老師,都沒有將孩子在幼小銜接階段的學習重視起來,簡單固執的認為小學教育與幼兒教育是兩個天差地別的教學系統,沒必要多花時間。
  • 入學報名在即,一年級太可怕!還沒開始就慫了?幼小銜接請這樣做
    那是因為他們在幼小銜接這件事上還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所謂幼小銜接,指的就是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這個過程。在這個階段,適應要比學習知識重要的多。趙石屏教授說:這些讓家長陷入的困境,大多都與家長缺乏幼小銜接階段的心理準備有關。那麼,新生家長要做好哪些準備,才能擺脫困境呢?
  • 幼小銜接數學練習題(15套),媽媽們為寶寶列印一份,開學用得上
    幼小銜接數學練習題(15套),媽媽們為寶寶列印一份,開學用得上儘管孩子們要等到秋季學期才會進入小學學習,可是對於家長來說,這個階段正是做好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需要家長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避免孩子在升入一年級之後,
  • 寶寶幼小銜接心裡苦?專家:家長也要幼小銜接
    在這之前,他最大的苦惱只是媽媽總要求他多喝水、不許剩飯,還有中午要睡覺。如今,他感受到了些許不一樣的壓力:每天要學寫兩個字,學拼音,還要做算術題。在幼小銜接階段,軒軒並不是一個人。因為擔心孩子一上小學就掉隊,不少家長把起跑線設在了幼兒園大班甚至更早。專家表示,幼小銜接更重要的習慣的培養,這一點大多數父母都懂了。
  • 博山區做好幼小銜接課程設置
    中國山東網10月16日訊(記者 李姿豫 通訊員 張豔芹) 近日,為切實保證2019年秋季新生一年級入學適應活動課程效果,博山區在全區各小學組織開展了小學入學適應活動課程案例徵集評選活動。課程內容涵蓋新生報到、入學儀式、課堂課間訓練、校園參觀、人際交往、親子互動等方面,在遵循小學一年級新生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突出幼小銜接過渡、柔性著陸;突出入學後生活管理和學習管理的前提下,注重課程的科學系統性和層次遞進性,兼顧習慣養成的強化訓練,採取多元化展示評價,以動手操作、觀察實踐為主,鼓勵學生說出來、做出來,評價結果以記錄形式呈現,納入學生成長檔案。
  • 讀「幼小銜接」培訓班風氣愈演愈烈 魔力何在?
    大班小朋友陪新生參觀幼兒園。呂明 攝教育培訓機構開設小學課程不少幼兒園小朋友提前「上小學」「幼小銜接」培訓班究竟有何「魔力最近,在北京街頭,不時會有小朋友背著印有「幼小銜接」字樣的小書包走過。這些小朋友參加的多是社會培訓機構組織的「幼小銜接」培訓班。
  • 幼小銜接很有必要,一年級端正寫字態度學習態度才會好
    看見頭條裡一年級有一些新生家長吐槽孩子寫字費勁,作為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母親談一談幼小銜接那些事。全文插圖是女兒剛讀一年級的書寫作業。現在教育部要求幼兒園的學前兒童不應該寫字,不應該提前教學,不可否認其實有些教育專家確實是煞費苦心想給孩子減負,但是統編教材啪啪打臉,一年級的教學難度相當於20年前的3-4年級,編教材的不知道減負?不敢。所以幼小銜接的擔子落在家長身上了。
  • 辦好幼小銜接全年班的三大關鍵
    目前託輔市場疫情後學生流失嚴重,大都尋求開闢新戰場,幼小銜接是與託管一年級嫁接的年齡段,只要在底層鎖住學生,未來託管一年級新生不用愁,所以疫情後大批託輔業者投入此戰場,競爭加劇,但託輔業者踏入此領域,最大盲點在於幼小銜接的課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