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沂9月2日訊(記者 王豔彩)升旗儀式上應該怎麼做?如廁的時候應該怎麼做?來到教室要幹什麼?在眾多開學的新生當中,幼升小的孩子尤為特殊。針對一年級新生,臨沂北城小學花了大功夫,學校首次推出18個課時的幼小銜接課程,入學前兩周對孩子先進行初步教育,再結合文化知識來滲透。
升國旗、唱國歌、校長寄語、詩朗誦、吹豎笛……一大早,臨沂北城小學操場上熱鬧非凡,一場以"五星紅旗 我為你驕傲"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四周年主題教育活動暨秋季開學典禮正在召開。
"生活需要儀式感,教育也需要儀式感,希望通過這種主題教育,讓孩子在心靈上受到觸動,形式是為內容服務,更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相信今天的開學儀式會在孩子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臨沂北城小學校長張淑琴說。
開學典禮是重要的一課。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臨沂北城小學特別注重學校氛圍的打造。在學生報到日之前就做了精心地安排。學校門口設置了新生入學門,孩子一進大門就能感受到學校的氛圍,鮮豔的紅地毯一直鋪到樓梯口,紅地毯兩側還做了文化宣傳提示語,真正讓孩子們一進門就能感受到學校的熱情,喜歡上學校。
在眾多開學的新生當中,從幼兒園升一年級的學生尤為特殊,他們必須要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身份轉變。針對這些一年級新生,臨沂北城小學在一年級課程設置也花了大功夫。
"從幼兒園時間相對鬆散的方式到小學單級授課一節課40分鐘,孩子們需要一個心理調節、適應的過程,才能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張淑琴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臨沂北城小學注重一年級的"零起點教學",今年為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暑假中,學校安排教務處和政教處共同研發了幼小銜接課程,作為"引橋課程",計劃用兩周的時間,讓孩子通過這種入學課程,先來熟悉校園,了解學校的常規,知道學校的作息時間,認識同學等等,然後再進行文化課學習。
從六年級老師"變身"一年級老師,如何更好地適應一年級的教學是擺在數學老師曲樹玲面前的課題。"學校給我們做了一個課程,專門研發了對一年級的行為養成教育,在開學前兩周不涉及文化知識,專門涉及文化養成教育,例如升旗儀式上應該怎麼做,如廁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寫字姿勢,來到教室後需要幹什麼,分的特約細,一共18課時,還有相對應的教案、ppt,在開學的這兩周,我們就要對學生進行這18個專題的教育,先進行初步的教育,接下來結合文化知識來滲透。"有了更好的教學方式,曲樹玲信心十足。
除了學生,臨沂北城小學對家長也設置了入學課程。入學前,學校邀請專家做專題報告,提高家長科學教育孩子的的能力。
"傳承紅色基因,進行愛國教育,這是我們學校的傳統,學校不僅要教育學生,同時也要引領家長。今後這樣的家長課程學校會陸續召開,邀請優秀專家、老師來分享經驗,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張淑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