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很多媽媽因為要做一大家子的飯菜很累,老是抱怨說:我要是一個人的話,就隨便煮一碗粥,配點小鹹菜就ok了。
是的,媽媽的角色在家裡,常常是在廚房裡忙碌最多的身影,煙燻火燎,也許『黃臉婆』就是這樣來的。那些家裡都有傭人和爸爸做飯的,該有多幸福啊!後話!與正題無關!
每天都要絞盡腦汁想,要怎樣安排家人的均衡飲食,恨不得有18般武藝把這個廚房操持得人人都歡喜。可事實是,以前的人吃不飽飯的時候吃什麼都香,現在的人物質生活充裕了,嘴巴也養刁了,往往家人之間也是眾口難調。以前吃飽飯是個難題,現在要怎樣吃好飯也是個難題。以前的人是營養不良,現在的人是營養過剩,要怎樣合理安排好一家人的健康飲食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時光倒退30年,那個時候的機械現代化還沒有現在這麼完善及發達。許多工作都得靠手工勞作進行,交通也比較落後,出門基本靠走路或乘公交車,自行車。倒退30年,那時候還不是家家有電視,晚飯一吃,燈一關,早早就上床睡覺了,極少有人說失眠的!
哪像現在出門就是坐車,買房都想買帶電梯的。因為電子產品的多樣性及娛樂設施的多元化。人們的可選擇性極其豐富,擾亂了心緒。焦慮失眠及不正常睡眠,困擾著許多人。再加上網絡的發展,現在的人們個個都變成了低頭族,沉浸在虛擬的世界裡,不可自拔。
中國有句古語:飽暖思淫慾!吃得飽了,穿得暖了,欲望膨脹了,想要的東西多了,想法也多了,越來越不容易滿足了,路子走偏了,內心空了,精神追求少了,煩惱也跟著多了。
馬斯洛有個層次需求理論,講的是人們有了一些物質的基礎,才會去追求精神上的獨立,去追求很多在生理需求以上的需求。
可現今社會許多人在滿足了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以後,忘記了一層一層的往上,直到實現自我的價值。可能一個國家多數人的層次需求結構,是同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關的。在發展中國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佔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大,而高級需求佔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小。在發達國家,則剛好相反。
中國是處於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飛躍的時代,只有注重文化和人民的教育,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全民向更高層次奮鬥,讓更多人有能力,有機會去實現自我。民強才能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