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廟號很講究,李世民想用都不敢,清朝皇帝卻敢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封建社會的時候,皇帝的權力在天下都是最大的。所有的人在他眼中只不過是一個草芥而已,因為他掌管著人的生殺大權。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皇宮之中經常為了爭奪皇位而發生激烈的鬥爭,甚至不惜殺死自己的兄弟。有的時候連自己的父親也不會放過,那些能夠當上皇帝的人,也是非常的幸運的。
更多的是因為他們非常的有能力,要不然也不會當上皇帝。作為天下獨一無二的職位,皇帝當然擁有著很高的待遇。不僅身上穿的衣服用的是天下最好的料子,而且在吃飯的時候更是極盡奢侈。做飯所用的都是人間最好的食材,而且每次吃飯的時候也要上很多菜。營養搭配更要非常的到位,在每一次吃飯的時候,身邊總會有很多人作陪。
這就更顯得自己的身份尊貴了,因為菜比較多。所以對於皇帝來說他根本就是吃不完的,所以他經常會把這些菜賞賜給他身邊的人。受到賞賜的人也要馬上跪下感謝皇帝,要不然的話就會被認為想要造反。由此可見,皇帝的權力是多麼的大。在享受到這麼好的待遇的同時,皇帝也有很多事情要做的。因為他要掌管的是一個國家,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處理。也可以說做皇帝是一個比較辛苦的差事,做得好的話,會受到萬人的景仰。反之就會被世人所唾罵,就皇帝自己而言,他當然希望得到世人的敬仰。
有很多皇帝特別喜歡在自己身上加稱號,以此來表示自己是非常厲害的。而且在每個皇帝死的時候也會獲得一定的諡號,不過這一般都是下一個皇帝,或者是文武百官給他起的。諡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代表著皇帝一生的功績。在剛開始的時候諡號只有一兩個字,但是到了明朝和清朝的時候,卻發展到了20多個字,可以說將所有的能夠誇獎皇帝的詞全部都用上了。當然也會有一些事貶低的,不過諡號也並不是只用在皇帝的身上,也可以用在大臣的身上,只不過是根據規格的不同所用的諡號不一樣罷了。
但畢竟不是專用的,今天我要為大家來介紹一下皇帝專用的稱號,就是廟號。不知道大家在看歷朝皇帝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的廟號中都會帶一個祖字,這個字是他們專用的,代表著他們至高的榮耀。表示他們是建立這個國家的人,所以每當我們看到皇帝的廟號中帶有祖字的時候,我們都會認為他是開國皇帝。這個字是萬萬不能亂用的,即使是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人,也不能用。比如唐朝的李世民,雖然他在建立唐朝的過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如果沒有他的話,唐朝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而且在他當上皇帝之後,在他的治理下國家發展的非常好,老百姓都過上了好日子。李淵都沒有做到這麼大的成就,而李世民卻做到了,說明他真的是很有能力。
但即使這樣,李世民的廟號中還是不能帶祖字,畢竟他不是開國皇帝。然而到了清朝的時候,有一個皇帝卻違反了這個規矩,他就是康熙。他的廟號中就帶了一個祖字,他被稱為清聖祖。這樣的做法在以前是從來都沒有過的,因為從清朝建立的時候開始算,他是第三個皇帝。即便是從滿清入關以來開始算,他也是第二個皇帝。按照規矩他不應該有這樣的廟號,但是偏偏就出現在他的身上,而且還在其中加了一個聖字。由此可以看出,清朝上下對康熙是多麼的尊崇。實際上在清朝的時候,這個稱號也沒有什麼稀奇的,畢竟算上康熙清朝有三個統治者用了祖字作為他們的廟號。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唯獨康熙的廟號讓人們有一些爭議。
因為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也就是清朝的前身,如果沒有他的話,也就沒有清朝,所以他用祖字是應該的。順治也是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的第一個統治者,為後來的清朝盛世打下了基礎,因此他用祖字也是應該的。然而康熙的這個卻和李世民有一些相似,雖然不是他們建立的國家,但是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對國家有著很大的貢獻,更是將國家推向了盛世,只不過他們都不是開國皇帝。有一些人認為康熙的這個廟號,有一些對先祖的不敬。這樣說也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但畢竟廟號又不是康熙所定的。這是後來的皇帝所定的,也是經過大臣們所同意的,也算是比較正規。你認為康熙的廟號應該帶祖字嗎?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二十四史之舊唐書
參考資料:二十四史之新唐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