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文豪幾乎都愛吃魚生,蘇東坡、歐陽修、梅堯臣、範仲淹、黃庭堅……這些傢伙都是魚生的忠實粉絲。梅堯臣家裡僱了一個女廚子,刀工一流,專門做魚生。歐陽修年輕的時候在開封上班,每逢休假的時候,一準上街買幾條鮮魚,拎到梅聖俞家裡,讓梅家的女廚師替他收拾(參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
王安石變法前後,有個大官叫丁謂,也很愛吃魚生。他在東京汴梁的家裡挖了一口池塘,池塘裡養著幾百條魚,平時用木板蓋著,等客人一來,就掀開木板,釣上幾條魚,做成魚生,現釣現做,現做現吃(參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7)。
東京汴梁的老百姓也愛吃魚生。《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年陽春三月,京城西郊的金明池會開放幾天,讓市民釣魚,這時候廣大市民拎著魚竿、扛著砧板、揣著快刀來到金明池畔,把魚釣上來以後,直接就在岸邊刮鱗去鰓,切成薄片,蘸著調料大吃起來。這種場面在宋朝叫做「臨水斫鱠」,是東京汴梁一大勝景。
眾所周知,東京汴梁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現代開封人喜歡釣魚,但卻不喜歡吃魚生,更加不可能一邊釣魚一邊親手做魚生,主要是怕腥,不想吃生魚。大夥去開封時可以找幾個當地人隨機訪問一下,問問他們是否對魚生感興趣,我猜他們都會搖頭說N O。他們甚至連魚生是什麼都不知道,因為開封所有館子都不賣這道菜——— 除了西餐廳。
為什麼宋朝開封人喜歡吃魚生,而現代開封人卻對魚生不感冒呢?兩條原因:
第一,北宋滅亡以後,開封成了金國的首都,很多中原居民都跑到南方去了,換成女真人、契丹人和蒙古人在開封定居,這些少數民族沒有吃魚生的習俗。所以自金國以降,開封以及整個中原地區移風易俗,很快改變吃魚生的喜好,而這一喜好卻在江浙和閩廣保留了下來,那裡正是北宋滅亡後中原居民遷居的地方。
第二,受少數民族不斷南下的影響,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從元朝開始又發生了一次大變革,除了兩廣和福建一帶,全國很多地方的居民都淡忘了吃魚生的傳統,你給他們一條魚,他們不是清蒸就是油炸,完全想不到還能生吃。(李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