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寶寶大腦?哈佛專家告訴你

2020-08-28 鵬蕃牛

艾瑞巴蒂!

我們總會收到一些新手家長的問題。

其中有一類問題被問到的頻率特別高:

專家說,我們要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和他們說話,怎麼說呀,好傻哦……

拍拍,我們覺得和寶寶說話的家長們超棒的!

其實呢,說話是次要的,重點是下面兩個字:

回 應

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回應性的親子關係是極為重要的,科學家們把這個過程稱為「發球-回球」(Serve and Return)。

是的,就是像打桌球那樣的 「發球-回球」。

只不過「發球」和「回球」的人變成了孩子和家長,而「球」嘛,可能是一個表情、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

「發球-回球」的過程能夠刺激大腦神經的聯結,進而塑造大腦結構,幫助孩子達到更好的發展水平。

家長朋友們可能會問了,有科學依據嗎?


我是科學的分割線



來看個實驗吧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做了一個實驗。

他們找來一些寶寶,給他們戴上「頭套」(監測腦電波的儀器),邊讓他們玩兒遊戲邊檢測腦電波。

大概就是這樣的:

結果顯示,在孩子遇到錯誤的時候,如果家長和他們建立了很好的回應性關係,他們的前額葉活動會有明顯的增強。

而沒有建立回應性親子關係的孩子,他們的前額葉則沒有很明顯的活動。

左圖:建立了回應性親子關係孩子的大腦; 右圖:未建立回應性親子關係孩子的大腦

這能說明什麼呢?

那要從前額葉說起~

前額葉是大腦中最重要的區域之一~它負責計劃、學習以及信息整合等工作。

當遇到錯誤的時候,孩子的前額葉就會開始工作,使勁兒想辦法解決,或者下次避免類似的錯誤。

神經聯結越豐富,前額葉也就越活躍,思維過程也越快。

通俗的說就是,腦子靈~

回到實驗中來,和家長建立了回應性親子關係的孩子,前額葉活動的強度更大,處理信息的速度也就越快,越「機靈」。

那麼,什麼能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這種回應性的關係呢?

聰明的你一定能想到了。

沒錯:「發球-回球」!



塑造大腦五步走

如何打好這場「球」呢?

可不止是說話哦~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建立回應性親子關係的五個步驟,可以讓你和孩子一起玩「球」~


01

共同關注

注意孩子注意的~當孩子關注一個東西的時候,和他們一起觀察、觸摸、玩耍,告訴他們這是什麼、有什麼用、怎麼玩兒,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幫助孩子積累經驗,加強親子之間的聯繫。


02

支持&鼓勵

支持:當孩子對某樣東西感興趣的時候,幫他們拿近點兒;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適當提供幫助。

鼓勵:鼓勵的方式有很多種,通常使用的有——

  • 語言:比如「謝謝」,要注意的是,家長要儘量說出孩子哪兒做得很好,要表揚具體的行為或事情,比如:「你把玩具放回去了,棒棒的!」……
  • 表情:微笑、驚喜、開心……
  • 動作:手舞足蹈、拍拍肩、點點頭,摸摸頭……

有請周董為我們傾情示範~

03

說話

這個是家長們經常用的了吧~用語言和孩子交流,幫孩子建立語言聯結,家長可以說出他在看的,或感興趣的物品名稱,還可以描述場景、動作等等,這可以幫助孩子積累經驗,建構認知。


04

輪流和交替

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時候,不要剝奪孩子遊戲或說話的機會,也不要一直讓孩子來做,而是要和孩子輪流、交替進行活動。這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控制的能力,他們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與人相處。在這個過程中,等待很重要,讓孩子知道你在等著呢,不要著急,他們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想辦法完成活動。


05

跟隨孩子的步調

嬰幼兒的注意是有限的,他們不可能一直做一件事,比如:他們可能剛玩兒了一會兒積木,就想去看書了。

因此,家長要通過孩子的眼神、動作和發出的聲音判斷什麼時候孩子不想玩兒了,什麼時候想玩兒新的遊戲,要跟隨孩子的步調進行活動,而不是替孩子做主。



以上五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使用,甚至不需要特定的玩具。

在超市裡,孩子一直盯著桃子看,甚至伸手想去拿。

這個時候,可以拿一個桃子放到他手裡。

告訴他:「這是桃子,你看它紅紅的,白白的,摸起來毛茸茸的,你來聞一聞,是不是有香味呀?」

摸摸孩子的頭,給孩子時間多看看手裡的東西。

時刻關注孩子的表情、動作和語言,並及時回應和鼓勵,比如對他說:「你看得真仔細~」

孩子可能會說一些你聽不懂的話,像做閱讀理解那樣儘量推測,然後和他對話。

如果孩子伸手把桃子給你,那可能是他不想要了,把桃子拿走,繼續前進。

在和孩子互動的時候,要時刻記得:

慢一些,再慢一些,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試著理解孩子的「語言」。


祝各位家長,都能像國家隊一樣,打得一手好球



The End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塑造開放式大腦,孩子的幸福魔法
    大腦功能的整合性是孩子幸福的關鍵。整合是貫穿人際神經生物學的關鍵概念,使大腦的各個部分作為一個協調的整體共同發揮作用。大腦整合了,你各個部分獨自工作時功能更多,效率更高,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這麼多年一直在談全腦教養。最新的神經學研究證明了整合腦的重要性。
  • 哈佛「推翻」傳統,促進寶寶大腦發育,有比傳統閱讀更有效的方法
    哈佛「推翻」傳統,促進寶寶大腦發育,有比傳統閱讀更有效的方法嫂子前幾年生了個寶寶,嫂子一家人都把這個寶寶當成寶貝對待,在孩子的培養問題上更是盡心盡力。問了才知道,那個聰明的寶寶平時也很注重教育,但是家長更多的注意力在陪孩子「玩」上面。哈佛研究得出,寶寶的大腦發育,「玩」比閱讀更有效孩子是未來的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希望孩子們大腦開發的更好,將來為人類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 腦科學表明,父母養育方式塑造孩子大腦,整合左右腦比開發重要
    話說得沒錯,父母的直覺也都對,但其背後真正的原因,可以通過腦科學來解釋,即人的大腦是可塑造的,我們在生命中所經歷的體驗,能直接塑造我們的大腦。一 父母的養育方式,塑造孩子的大腦哈佛醫學博士、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在暢銷書《全腦教養法》中,描繪了大腦被塑造的過程。
  •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通過遊戲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正如基礎薄弱會損害房屋的質量和強度一樣,生命早期的不良經歷也會損害大腦的結構,負面影響會持續到成年。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先跟著童芽小編來簡單了解一下「腦結構」。基因和經驗的相互作用塑造了大腦的發育
  • 如何把握大腦發育的3個高峰期?看看專家怎麼說
    哈佛行為學家理察教授研究表明:大腦會經歷3次發育的學習神經科學的專家也表示人的大腦有十分強的可塑性,而且後期的環境會對腦神經元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生理反應。因此哈佛大學的教授告誡所有的家長一定要抓住寶寶大腦發育的3次高峰期,讓孩子變的更聰明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新生兒頭圍越接近這個數,寶寶大腦越聰明
    每一位寶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出生之後健康又聰明,而之前哈佛有一項研究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於新生兒健康、聰明的認知。哈佛大學在研究中發現新生兒的健康與智商與他們出生時的頭圍有關,並且,他們發現新生兒頭圍的大小能夠影響到孩子日後的智力。
  • 哈佛研究:開發孩子大腦的最佳方式,不是閱讀,更不是「聊天」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更聰明,而孩子聰明的前提就是大腦開發的好,那麼如何才能開發好孩子的大腦呢?可能很多父母都覺得閱讀是開發孩子大腦的好方法,也有父母聽說聊天可以開發孩子大腦,但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階段就是0~6歲,在這個階段,如果孩子大腦受到遊戲,音樂運動等刺激,就會讓腦細胞變得更活躍,從而達到開發大腦的效果,如果你家孩子正處在0-6歲這個階段,建議你用下面這幾種方法,幫助孩子快速開發大腦。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寶寶3歲前,父母要「以孩子為中心」
    哈佛大學「學前項目」總負責人、哈佛大學心理學專家、世界著名早教專家懷特提及:一個孩子出生後3年的經歷對其基本人格的形成有著無可代替的影響3歲以內的寶寶又該如何科學教養?早教究竟應該怎麼做?父母應該著重注意哪些問題呢?
  • 學術探秘|腦科學真奇妙之互動塑造大腦環路
    茂楷最強學術團誠意打造「學術探秘」欄目,用科學的觀點詮釋育兒,帶你探秘嬰幼兒發展,助力寶寶成長發育。 茂楷為解決年輕家庭的育兒難題,以腦科學、嬰幼兒發展心理學和生態系統理論為依據,創造性提出了「GREAT養教方法」。
  • 哈佛教授:想孩子記憶力好,這4件事每天要做好,寶寶大腦更靈活
    ,之後讓寶寶回憶之前看到的圖片裡都有啥,剛開始寶寶可能記不住,但是時間長了寶寶就會記住其中的內容, 那是憑藉著寶寶大腦中對圖片的記憶神經記住的,這種記憶會深刻的印在寶寶的腦海裡,時間很長都不會忘記。
  • 哈佛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有3次,家長要抓住機會
    第一個黃金期:0-3歲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3歲是孩子成長中第一個啟蒙時期,也是大腦發育的第一個黃金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事物有了自己的認識,而且有超強的好奇心,經常會提出你都想不到的問題,因為孩子大腦正處於快速吸收知識的階段,所以
  •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0-5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家長務必幫寶寶抓住
    今天想和大家說一說「大腦發育」這件事。莉絲·埃利奧特(Lise Eliot)畢業於哈佛大學,是哥倫比亞大學生理學和細胞生物學博士,現任美國羅莎琳德富蘭克林醫科大學芝加哥醫學院神經學系教授,就職於埃裡克·坎德爾實驗室。
  • 哈佛研究:孩子大腦發育最佳方法不是閱讀,這點被很多家長忽略了
    你有沒有想過,到底什麼才能更好地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哈佛最新研究揭示真相哈佛某研究小組近日在某學術報上發布了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結果。研究人員指出,傳統認識中閱讀能夠幫助寶寶的大腦發育的想法可能並不科學。
  • 哈佛大學最新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不是閱讀,而是遊戲
    相信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聰明的大腦,但是研究發現,孩子的智力光靠遺傳到的那些根本不夠用,還需要後天的培養。,大部分家長都認為遊戲是影響孩子智力的關鍵因素,閱讀才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但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不是閱讀,而是遊戲!
  • 哈佛最新研究:寶寶剛出生的「頭圍」越接近這個數,暗示智商越高
    老人常說:「寶寶頭越大就越聰明,」在他們的認知裡,頭大的寶寶腦細胞是比正常孩子多,大腦能裝更多的知識,所以,相對來說比較聰明。根據哈佛學者對寶寶大腦發育的研究來看:寶寶的智商跟頭圍有著密切關係。寶寶的頭圍增長是跟大腦發育和顱骨生長成正比的,嬰兒時期,雖然孩子的顱骨發育不完善,但大腦生長是領先於身體上各個部位,所以,寶寶的大腦出生時相對比較大。
  • 哈佛最新研究:寶寶剛出生的「頭圍」越接近這個數,暗示智商越高
    老人常說:「寶寶頭越大就越聰明,」在他們的認知裡,頭大的寶寶腦細胞是比正常孩子多,大腦能裝更多的知識,所以,相對來說比較聰明。 根據哈佛學者對寶寶大腦發育的研究來看:寶寶的智商跟頭圍有著密切關係。
  • 寶寶成長,如何讓寶寶的大腦得到開發,發揮他的潛能
    很多的教育專家說,認識字和背古詩以及學習英語知識,等孩子再大的時候教也不遲,而正確的教養孩子應該是讓寶寶發揮自己的潛能,挖掘隱藏在孩子身上的不同之處和優點。在孩子生下來的前幾年裡,如果把他的所有的感知系統發揮出來,給於大量的外在信息,會讓寶寶得到很大的發展,這是將來任何的開發都達不到的。例如從寶寶幾個月的時候開始讓他感覺不同的聲音、愛的撫觸、特別的驚訝等,他的大腦神經都會在這些刺激當中逐漸的得到鞏固和完善。孩童階段每次的經歷都會讓大腦得到發展和塑造。
  • 哈佛研究發現: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建議幫寶寶抓住一次
    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寶貝聰明又優秀,當然我也不例外,但我也知道,雖然遺傳是決定寶寶智力高低的一個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後天的培養,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如何讓寶寶的大腦發育更健全呢?,寶寶的突觸越多,他們的大腦發育越好,寶寶也會更聰明。
  • 哈佛研究:新生寶寶體重靠近這個數字,暗示大腦發育越好,越聰明
    導讀:哈佛研究:新生寶寶體重靠近這個數字,暗示大腦發育越好,越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哈佛研究:大腦發育黃金期一生只有3次,家長務必幫寶寶抓住
    哈佛行為學家「查理德教授」研究證明:人類一生的發育高峰期僅有3次高峰期,同時被稱為腦部神經系統發育的「黃金期」,我們要認真利用好這3個階段,一邊對孩子的大腦進行有規律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