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25日 11:08 來源:金陵晚報
參與互動□金陵晚報記者 姜靜
每到寒暑假,不少學校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都會列出一些讀書清單,要求孩子們在假期裡讀書,還有一些甚至會要求寫讀書筆記。家長收到老師的讀書清單後,往往會立即想辦法把書給孩子買好,但對於老師開出的清單,不少孩子卻不買帳,有的不喜歡讀,有的孩子表示,根本讀不懂。
家長書店按書單「搶書」
這幾天,新街口各個書店裡擠滿了前來購書的家長和孩子。記者發現,不少家長手中還拿著購買清單對照著買。「這是老師要求寒假必看的幾本書,選讀的書我只打算挑兩本買,有的書已經沒貨了,說到年後才有。」帶著兒子買書的張女士說,老師要求必讀三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海底兩萬裡》,還有一些是選讀書目,如《愛的教育》、《湯姆·索亞歷險記》 等,「本來想在網上購買的,可不少地方已經停止發貨了; 又擔心買不到正版書,影響孩子的閱讀。」
豆豆媽媽也告訴記者,孩子上四年級,每年寒暑假老師都會開閱讀清單,每次拿到清單,她都會按照老師的要求,給孩子把書買好。「其實很矛盾,這幾年買了不少書,但我翻了一下發現,孩子看得卻不多。」
老師推薦的書看不懂
老師推薦的書,家長非常認真地去購買,那麼孩子是怎麼看的?樂樂讀五年級,她說,最愛看《笑貓日記》系列、《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等,這些書寫得有趣,看的時候可以跟著書裡的人物一起歡笑、一起流淚。「這些書說的就是我們身邊的事情,讀起來很親切。老師推薦的一些書,讀起來很累,有些甚至看不懂,所以不喜歡看。」
「我們老師推薦的書,要求我們寫讀後感,但有些我看不懂,就請爸爸媽媽幫忙講給我聽,我知道大概故事後再寫讀後感。」
四年級的笑笑說,她希望老師推薦的書,都是有趣的,好玩的,能夠看懂的。「我還喜歡看童話故事,但老師已經不推薦了。爸爸媽媽也說,我都已經四年級了,不能再看童話故事了,那樣的故事顯得幼稚。」笑笑說,她喜歡的書,才會認真看,不喜歡的書,翻開也看不進去。
有利於形成良好閱讀習慣
袁老師從事語文教學多年,她告訴記者,每到寒暑假,她也會給孩子列讀書清單。孩子們平時在學校課業負擔比較重,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充分閱讀,讀整本的書就更難保證了。
假期相對時間寬裕,能提供給孩子比較完整的大段時間,更有利於學生靜下心無負擔地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袁老師指出,一般來說,學生廣泛閱讀之後才能逐步找到自己的閱讀興趣點,專於某一類書的閱讀。所以,閱讀不能只尊重學生的興趣,也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假期書單是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推薦的,更符合學生的閱讀能力,有的學校還會配合書單提供線上閱讀測評,能比較有效地進行閱讀指導,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對於不喜歡讀書的孩子,書單分必讀和選讀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袁老師說,必讀書單一般是老師篩選後最有閱讀價值的書,要求完成閱讀測評或讀後感,即使不願讀也得耐住性子讀完; 選讀書單挑選餘地較大,數量在十本左右,總能挑到喜歡讀的。如果學生沒有一本書喜歡讀,那要麼就是書單沒設計好,要麼就是平時誘惑太多,靜不下心閱讀。
假期裡家長要給予更多關注,從每天靜讀半小時開始,由自己喜歡的書開始閱讀,逐步過渡到老師要求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