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寒地凍,新冠肺炎疫情又零散發作。今年的寒假怎麼放,成了家長關心的焦點。就在前幾天,教育部門緊急通知,黑龍江、綏化等地的寒假時間提前到2021年元旦前後。與此同時,不少省市響應號召,決定提前放假。
沒錯,寒假已經提前,萬千神獸即將回巢。
他來了,他來了,各家的「神獸」又要放寒假了!學校裡的老師已經耗盡了元氣,家長們將接手這個位置,繼續和神獸戰鬥。
寒假,一個在學生眼裡很甜美的詞,但很多家長聽了卻感到害怕。你此刻焦慮嗎?年底正是工作最忙的時候,一方面忙著做年度工作總結,一方面忙著準備過年。這個時候「神獸」的回歸,是否讓你焦頭爛額?
一、幸福孩一個,愁壞了全家人
寒假還有不到一個月,很多孩子已經開始盼望寒假生活。當孩子們為提前放假而歡呼時,父母卻很擔心。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作為作業衝突爆發的「集中時期」,寒假讓很多家長緊張。
神獸提前歸來,有家長開始抱怨:幸福孩一個,愁壞全家人。
每次放假後,孩子的學習成績總會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原因在於父母。
放假之前,孩子在學校有老師幫忙分擔責任。現在孩子離校,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在這個漫長的寒假裡,家庭是教室,父母是老師。
作為「第一責任人」,父母必須充分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責任!
二、寒假6件事,父母要牢記
寒假期間,父母請做好以下幾件事,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
1、保護孩子安全
最近,全國各地都發現了無症狀感染。告訴孩子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出門要戴口罩。同時,寒假也是交通事故、墜樓、燒燙傷等意外傷害的高發期。所以家長一定要格外小心,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
無論何時,孩子的生命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做好保護孩子安全的工作,是每一位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2、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習慣的作用是巨大的,幾乎都是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好習慣和壞習慣在小學低年級都已經固定,習慣一旦形成,到了後期就很難改變了。父母一定要記住「愛孩子,就要為孩子考慮長遠」,在寒假裡培養孩子以下好習慣:
(1).生活有規律的習慣
寒假天氣比較冷,很多孩子喜歡睡懶覺,熬夜,父母一定不能縱容孩子,而是要培養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的健康,還能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2).主動學習的習慣
要培養孩子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做到主動學習、主動動腦的學習習慣。
(3).獨立思考的習慣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當他遇到困難時,就會知道如何積極尋求解決辦法。
3、培養責任感
很多孩子,父母只要求他們好好學習,從來不幹家務,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孩子眼裡沒有活,手變得更懶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失去了責任感。
寒假在家,可以讓孩子承擔家務。小學的孩子可以安排洗碗、掃地、做衛生;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學習烹飪和維修家具……父母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孩子的責任感一旦培養起來,很多教育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4、建立家庭規則
孟子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放到家庭教育中,意味著如果父母不為孩子制定規則,孩子就會容易誤入歧途。
因此,父母最好在寒假間為孩子制定一個「家庭規則」:如果孩子違反了規則,適當的懲罰也是一種特殊的「保護」。讓他知道害怕,知道後悔,再也不敢做了。
例如:
1.浪費是可恥的行為2.要懂得尊敬長輩3.如果你做錯了什麼,你必須敢於道歉4.在公共場合,不打擾別人是一種修養5.無論你走到哪裡,禮貌都是最好的通行證6.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要從小給孩子制定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5、和孩子一起閱讀
孩子越早養成閱讀習慣越好,在寒假間,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父母陪孩子讀書,包括但不限於:
1.給孩子推薦書2.指導閱讀技巧3.討論閱讀內容4.分享你的閱讀經驗......
在這個特殊的寒假裡,我們不能帶著孩子去千裡旅行,但是在父母陪伴的千萬本書裡,我們的孩子會獲得更多的財富。
6、引導孩子的夢想
家長對孩子說最多的一句話是:「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好大學。」
但說過之後,就沒有然後了。夢想到底是什麼?不用說孩子了,甚至有些父母對自己的人生目標都是模糊的,只是隨波逐流地遵循世俗的標準:
「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結婚生子——買房買車——贍養兒孫」…
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漸漸消退。
記得有一句話讓人感嘆:「人生如箭術,夢想如箭靶。如果找不到箭靶,天天拉弓有什麼意義?」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找到眼中的光,找到生活中的夢想,然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支持和幫助他。
三、睿智燈塔App:以身作則,多多陪伴
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學習以身作則,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無論父母對孩子說多少道理,都不如以身作則有效。尤其是寒假,孩子實際上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和父母在一起的。
父母喜歡在深夜刷手機,吃垃圾食品。孩子自然不可能生活規律,飲食健康;
如果父母堅持鍛鍊,孩子也會跟風,陪伴你鍛鍊……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只有通過父母的行為,孩子才能潛移默化地成長。
同時,在寒假期間,作為父母一定要多陪伴孩子。注意,這種陪伴並不意味著父母同時玩手機,也不意味著父母拿著棍子看孩子的作業。相反,它意味著放下要求和責任,扔掉手機和工作,全心投入,真正和孩子一起玩耍。
我們推薦一個「123」親子陪伴規則::
一天一次,每次20分鐘,父母和孩子做三件事中的任何一件。
這三件事包括一起看書,一起聊天,一起玩親子互動遊戲。
孩子的成長只有關鍵幾年,這幾年如果父母做得不到位,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毀了。對孩子來說,再多的金錢和物質也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
很多家長平時工作忙,應酬多,可是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看電影,去公園散步,陪孩子去他愛了很久的遊樂場……真正的陪伴不在於時間長短或選擇什麼形式,而在於父母與子女的相互親和。
最後,父母的責任不僅體現在寒假,也體現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