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了,其他年級的考試也基本上落下了帷幕,也就是意味著無論是即將進入大學的「準成年人」或者是還在幼兒園的小屁孩,這群被稱為「神獸」的群體已經開始出沒了,作為家長的你們準備好了嗎?
暑假的假期比較長,如何合理的安排他們的假期生活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事。對與那些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還好,大部分都是交給老人啦看著,或是回到老家,或是老人在自己家幫忙帶著,這樣可保證他們安全度過假期。可是對於那些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是很擔心。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行動能力,有了自己的圈子,同時也有了自己的思想,於是就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平時經常聽到一些家長說他們小孩基本上到家都不和他們說話,經常和自己的朋友出去之類的,感覺好像小孩變了,很多時候無從下手!
從小孩剛出生我們很多人就會這麼說:等過倆年會走路就好了;等過倆年上幼兒園就好;等過倆年上小學就好了;等過兩年上中學、上大學就好了。可是上了中學你會發現他們已經開始「遠離」你了,開始變得獨立了。其實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人本來就是一天天的在長大,那就會經歷在成長過程中的不同的狀態,就會有不同的表現。只是有一點,作為家長的你是否也有改變呢?他在變,而你不變能沒有問題嗎?既然你已經發現他有所改變,那你呢?是不是就要對症下藥了呢?最可怕的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他會改變,而你卻一成不變!
種種原因,現在社會上出現很多的託班。有全託,半託之類的!就算是平時很多小孩也會被送到這些號稱全能的那個託班去。有的在自己的小區,有的是在商業的地方。我不談論這種方式好與不好,只是我想說:生小孩不是鬧著玩的,現在也不是以前落後的社會。現在人的生活方式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而且人的思想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是沒有那個條件,或者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有些事而且是大事,真的是要三思而後行啊!有了小孩後,我們就所有的事情都圍著他們轉,所有的事情都會把他們排在第一。可是,實際上呢?既然是所有的都是為了他們,那我們真的做到了嗎?是要就有人問:那我呢?一切都圍著小孩轉,那我自己在哪裡?。。。。。。你?摸著自己的胸口好好想想,確實,你在哪裡?
記得小時候上學的時候和期待放假。我們放假了一般都會待在農村老家。那時在農村基本上是沒有汽車經過的,一個村子裡的人也都是本村的,偶爾外來的也就是有個走親戚的或者是政府人員來辦點事而已,所以安全問題從來不用考慮。大人都是白天需要出去幹活的,會留點吃的給小孩中午吃,於是很多家裡都只剩下小孩了。大家就會經常聚到一塊去玩,玩的不亦樂乎。雖然沒有選擇那麼多的玩具,可是天然的大樹啊,石頭啊,水坑之類的就是最好的玩具了。簡單卻很很快樂!至於假期作業,基本上就是語文和數學兩本,最多再加上個寫日記,於是便有了那千年不變的開頭:今天天氣XXX,我XXX。。。。。。
女兒說要在假期裡去學習羽毛球。挺好。這種可以鍛鍊身體的事情我覺得挺好。畢竟對於小學生來說,長身體我覺得是最重要的,總好過去參加那些學習語數外的培訓。那天和朋友閒聊,問我有沒有給小孩買下半年的課本或者是和其他小朋友借書?我問幹啥?他說早點進入狀態啊,這樣下學期開學不至於手忙腳亂而且落後別人一步啊,你不知道最近網上賣的很火的就是下學期的語數外,,,額,好吧!你繼續,我家的沒那超能力,還是等老師教吧!
假期,本來應該是放鬆的時候,畢竟緊張的學習了幾個月,中間有個休息和過度,可是何必又要給他們增加那麼多的壓力呢?記得十多年前國家就在呼喊給學生減負,可是事實呢?國策的問題不是我們能左右,可是作為家長的你呢?你是在給減還是在給加?就像前段時間疫情期間不能去學校一樣,雖然每天學校也有網課,也有老師在教。可是很多外面的在線教學卻辦的紅紅火火,甚至有一課難求?我想問,那些報了那麼多網課的學生,真的起了很大作用了嗎?你們費盡心思和一些根本不認識甚至連對方是男還是女都不知道的所謂的老師在不斷的溝通,可是又有幾個人給自己小孩的真正班主任打過幾次電話?或者是給他的代課老師發過幾次消息?有這麼多專業的還是免費的怎麼就不用呢?我想不通!
老祖宗早就告訴過我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可能這種方式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往往課本的知識很抽象,可是如果能親身去那些地方去體驗,去看看風景,去體驗風俗習慣,去品嘗當地特色美食,這將會是多麼美好的事情,不止可以讓人身心得到放鬆,而且將會是很好的親子運動。只是現實的束縛,讓我們絕大部分的家庭無法實現。這也許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理想是理想,現實也是現實。所以也沒必要去埋怨,好好想想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理的方式工作、生活!工作永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切的工作都是為了生活。不要拿著工作作為藉口而影響了自己的時候。如果是那樣的話,工作的意義何在呢?生活的意義又何在呢?
無論如何,每年的假期不約而至。神獸們已經是蠢蠢欲動,開始到處出沒了,各位家長們,你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