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大鄭強教授的演講視頻火了,首先我們來看看演講內容:
「外語耗竭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學生寶貴的時光,這20年來,我們過度地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教育中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表現。」
從三年級開始,我們就開始了學習英語,在生活中,我們也不難見到家長給孩子報各種英語班,甚至不惜重金。真的是過分的誇大了外語的重要性,外語首先是一門語言,其次是一門學科,對於高考的學生來說,如果你真的是英語偏科,你的問題用用各種報班解決了嗎?
英語到底重視什麼程度呢?對於高考前的學生而言,英語大部分發揮的作用就是在考試中的分數,這也是為什麼家長為什麼不惜重金給孩子補課了。英語並不是不要學習,拒絕這種盲目的愛國,但是我們不要過分地誇大。比如你英語現在110分左右,還花很多時間在英語上,就有點不值當了。
拋開英語在我國教育中佔比大小不說,畢竟學科設置並不是我們所左右的,所以也不要去附和把不把英語踢出高考,但具體對於高考來說,高考前只需要保持做英語的節奏,語言學科這時候提升空間真的不大了。這時候重心都放在數學、理綜了。英語講究的是方法,單詞量沒有,早自習利用不好。自己從心裡就認為自己英語不行,那麼你補再多的課,下再多的功夫。一切都是無效的,因為你的心已經死了。
英語在高考後又發揮著什麼作用呢?不妨,我們來看大學中和就業中英語有多大的發揮空間吧。首先,在大學,以前我國大部分大學是要求不過英語四級不能畢業的,現在,並沒有那麼嚴格。但是如果你想要推免研究生,英語的四六級水平還是相當重要的。在考研中,考研英語也是100分的佔比,有很多同學也都是通過努力學習英語改變了命運。
另外,英語的重要與否,也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你在從事科研工作,很多文獻資料都是英文的,報考公務員的時候有的也是有英語四六級要求的,所以說對英語到底重視到什麼程度,是要加上一個前提的,這個前提應該是,「對於我而言,我該重視英語到什麼程度?」
所以對於那些呼籲英語踢出高考的,也是白日做夢。難道討厭數學的也來呼籲將數學踢出高考?所以大家不要附和英語踢不踢出高考,學科設置也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我們需要的是適應規則,打破規則,這個社會哪有什麼都對你有利。
對於18歲之前英語給你提供的只是分數加持,對於18歲之後,可能是工作的敲門磚、可能是科研中的關鍵工具、可能是你保研條件,當然也可能對於你來說,沒有任何用處。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學習的東西哪裡都有用,何止英語?
對於英語重不重要?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