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導演謝雨辰返鄉記

2020-12-13 搜狐網

  臺灣導演謝雨辰返鄉記

  1984年,臺灣導演謝雨辰秘密回歸大陸。1987年臺灣戒嚴令解除後,臺灣親友問他,你在臺灣拍電影,不偷不搶又不從政,為什麼冒這麼大風險來大陸?你什麼時候加入的共產黨?其實,謝雨辰從未加入共產黨,卻一生被影響。

  本刊記者/楊敏

  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這是文革結束後,中國第一次向世界實況轉播慶祝盛況。

  定居於美國洛杉磯的謝震乾突然在電視上看到兩張熟悉的面孔,不是別人,正是六弟謝雨辰和弟媳張金鳳。他們作為臺胞代表,正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張宏民的訪問。彼時,對於臺灣人來說,大陸仍是政治禁忌。謝震乾大驚,連忙打電話回臺灣,才發現所有的親友都被蒙在了鼓裡。

  其時,謝雨辰攜全家五口,已到北京半年。

  「我們回來時,臺灣所有親友都不知道,連3個孩子事先都不知道。」現年71歲的謝雨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穿一身簡單隨意的深灰色休閒服的謝雨辰,講話仍帶著濃重的閩南口音,語速很快。身體雖有小恙,但回憶往事,仍很興奮。

  1987年7月,臺灣解除38年又兩個月的戒嚴令,隨後的10月15日,宣布開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

  「我家親友半年內來了二三百個,他們問我,你在臺灣拍電影,不偷不搶又不從政,為什麼冒這麼大風險來大陸?你什麼時候加入的共產黨?」

  謝雨辰從未加入共產黨,卻一生被影響。

  臺灣孩子眼中的國民黨和共產黨

  謝雨辰最初對中共的印象,來自臺灣光復那一年。那是1945年10月,那一年,他6歲。

  那時,他與家人住在臺灣苗慄。父親謝錦傳從收音機裡聽到臺灣光復的消息時,欣喜若狂,歷時兩個月,帶著10個孩子一路走親戚,傳播這個好消息。

  謝氏家族來自廣東梅縣,一百多年前遷徙來臺,至謝雨辰,已是第11代人。母親家族來自福建漳州。「我們的祖輩父輩一直盼望哪天能回來,到唐山去看一看。」謝雨辰說。

  在一些臺灣人的記憶裡,唐朝代表中國最強盛的時候,大陸的山比臺灣的山巍峨高大,所以祖國謂之「唐山」。

  他們看著軍容整齊的日本敗軍離去,等來一支絲毫不見勝利之相的破敗軍隊,衣著襤褸,滿面疲憊,還扛著大鍋。

  「第一次看,雖然有強烈愛國心,但很失望。」謝雨辰說,「而且他們軍紀敗壞。我們從樓上往下看,水果攤、涼茶攤,部隊伸手就吃喝。這些人怎麼這樣?」

  不久,謝雨辰16歲的堂哥從他工作的苗慄糖廠被國民黨抓走,再也沒有回來,後來知道是死在臺北一個軍事監牢裡。

  「抓走的理由是,參加讀書班。我叔叔還反駁說,讀書有什麼不好。憲兵對他說:那是共產黨!」從此,共產黨在謝家人心裡投射下陰影。

  1946年,謝父在高雄開了一家東海貿易行,將臺灣的水泥、糖、鹽、樟腦等運往廈門。全家從苗慄遷到高雄,買了一棟三層樓房。三樓用於出租,房客主要是謝雨辰就讀的鹽埕國小的老師。

  這些年輕的外省老師,穿青布長衫,教學生國文,給這些島上的孩子講授中國的歷史和地理。「租住在我們家的老師一天到晚被抓,說是匪諜。我家常常突然間被憲兵包圍,他們亂轟轟地上樓來抓人。」謝雨辰記得,從他家被抓走的老師,前後有七八十個。

  後來,父親因生意難以為繼,關掉店面帶家人重回苗慄,開了一個照相器材行。器材行附近總有一個賣救國獎券的小攤販,後來才知道,那其實是國民黨派來監視他的。「我父親氣死了,當場摔東西罵人,從此與國民黨勢不兩立。」謝雨辰說,「這些對臺灣人傷害很深,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謝雨辰記得,有一次,他從學校放學回家,趕上下暴雨被淋得滿身溼透。父親一個人喝著悶酒,以幾乎是哀號的聲音,絕望地對謝雨辰說:「孩子,爸這輩子是回不去唐山了,你還小,長大了有機會一定要回去哦!」

  謝雨辰一直很好奇,「唐山」是什麼樣,「青面獠牙」的共產黨是什麼樣。他從小就聽國民黨的反共宣傳,諸如,共產共妻、吃草根樹皮;兒女不能與父母住在一起;生女孩要被掐死,因為男孩能打仗,女孩不能打仗……

  1953年,上初三的謝雨辰常常去一個要好的同學家裡幫他補習英文。這個同學的父母常常往來於臺灣和日本之間。每次他們一走,兩個中學生便大白天放下窗簾,把收音機從客廳拿到狹小封閉的廚房,秘密收聽大陸廣播。

  「既害怕又好奇,緊張得滿頭冒大汗。印象裡都是女播音員,聲音很亢奮,播一些『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之類。當時正是韓戰尾聲。」

  約法三章

  1964年,26歲的謝雨辰踏入電影行當那一年,聽說了大陸的原子彈爆炸的消息。

  「之前美國情報機構已經偵查出來,中國要試爆原子彈。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是ABC,就是生在臺灣,在美國長大的,他父親是蔣夫人的警衛,叫邢林清。他悄悄告訴我說共產黨的原子彈爆炸成功了。」謝雨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我特別震驚,中國人也有原子彈了!就這點特別能激起臺灣人的民族愛國心。」

  但謝雨辰真正萌生回大陸之意,要到1979年了。那時,他正在香港宣傳他的新電影《大遊俠》。

  當年,臺灣當局對於居民去香港仍有著異常嚴格的管制。但是,對電影人卻給了額外的便利。

  當時,謝雨辰常在香港複製電影拷貝,這樣就能算作太晚香港合作電影,以免在不承認臺灣的國家發行時,遇到障礙。他的影片也經常需要在香港進行宣傳,所以身為電影人的謝雨辰,常常有機會進入香港這塊集結了各種複雜政治勢力的敏感地帶。

  去香港前,需要與臺灣行政院新聞局「約法三章」。

  「其中一條是絕對不能與左翼人士來往,比如,《文匯報》《大公報》等左翼報刊,鳳凰、長城等左翼電影公司。」謝雨辰回憶,「還有一條,不能去由大陸出資經營的國貨公司,比如香港裕華國貨公司,那裡賣從大陸來的人參、茅臺、瀘州老窖、枸杞子等。當局規定買賣就是資匪、通敵。」

  就在那一年,謝雨辰在香港的報紙上看到了全國人大於當年元旦發布的《告臺灣同胞書》,稱:「儘快實現通航通郵,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互通訊息,探親訪友,旅遊參觀。……儘快結束目前這種分裂局面,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中國國防部長徐向前同時發表聲明: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

  謝雨辰內心有一種隱約看到希望的感動。停止炮擊,更是讓他感慨萬分。

  「當時臺灣人不知道有《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我馬上回臺灣向親友宣傳,以後服兵役不要怕被派到金門前線了。」

  臺灣有強制服兵役的制度,年滿18歲或大學畢業之後,都必須服兵役。年輕人常常有被派到金門、馬祖等前線的風險。一旦有人被派過去,就跟被判了死刑一樣,對於臺灣家庭來說是很大的打擊。

  「後來我弟弟就被派到金門,但已經很安心了。所以《告臺灣同胞書》對我來說,是回來一個很大的動力。」謝雨辰說。

  借道香港

  「找個機會去大陸出出外景吧!」自1979年後,謝雨辰常常這麼開玩笑似的對朋友潘耀坤說。

  潘耀坤是香港有名的武術指導,曾指導過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影片《俠女》。文革結束之後,他常回大陸,對大陸情況頗為了解。謝雨辰和潘耀坤常有合作,交情很好。

  1983年10月,謝雨辰正在美國拍電影《華阜風雲》的外景,突然接到潘耀坤的電話。潘在電話裡十分認真地問他,之前說的話是否算數。謝雨辰說算數。

  「他就跟新華社香港分社聯繫,那邊讓他弄一份介紹材料,由新華社直接遞到中共中央統戰部。」

  謝雨辰在電話裡口述,潘用腦子強行記憶,再轉述給新華社香港分社的聯絡人,由他們落筆寫成介紹信遞到北京,這樣以免留下證據落到臺灣情報人員手裡。

  「大概就講了我為什麼想要回大陸,表達了我回去的誠意。也介紹了一些我在臺灣的導演工作。」謝雨辰1974年開始做電影導演後,已導演過30餘部商業電影。

  經過潘耀坤的穿針引線,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謝雨辰作出決定,冒險帶全家回大陸。謝雨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所有接洽都是由潘耀坤出面。可惜潘已去世,其間的故事已無法了解。

  此時,謝雨辰的太太張金鳳仍在臺灣,怕電話被監聽,潘耀坤直接去了臺灣與她聯絡。

  張金鳳聽到消息沒有覺得太驚訝。丈夫曾多次與她在深夜裡長談,談到離開臺灣、離開國民黨腐敗統治的可能性。她也是謝雨辰事業上的拍檔,常在他的影片中擔任製片人,

  張金鳳開始行動。由於臺灣當局禁止全家一起離境,她首先將婆婆的戶口遷來,充當留守人士,然後報了赴日本、香港和新加坡的旅行團。

  「等孩子們放寒假了就走。我們約好在香港見。」張金鳳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正值花甲之年的張金鳳看著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語氣溫婉。

  1984年1月,謝雨辰結束了美國外景地的拍攝,回到香港。因為籤證很快過期,不能住飯店,只能住在私人小旅店裡,足不出戶,苦等妻兒來港。

  到香港後,他一直未與新華社香港分社聯繫。潘耀坤鼓勵他,可以化個妝去新華社接頭,被他拒絕。

  「我說我不要冒這個險。我太太還沒到,我去新華社,如果被情報人員拍了照片,送回臺灣,不就完了嗎?」

  一直到3月中旬,張金鳳才帶著大女兒謝伊華、兒子謝天翔和小女兒謝伊雯,隨旅行團抵達香港。他們本來要從香港轉機去新加坡。在臨上飛機前,張金鳳與孩子們趁人不注意,迅速離開。

  謝雨辰與潘耀坤正在機場外候著。

  張金鳳記得那天一家人在機場團聚時,香港春雨綿綿。他們離開時,機場內正在廣播催促他們登機的消息。

  回歸

  謝雨辰一家住進了位於香港皇后大道的新華社香港分社招待所。

  香港分社負責接待他們的,是一位姓陳的大姐。「她說,謝先生,我們在這裡苦等了你好幾個月,我們知道你1月份已經進入香港,但馬上你又消失掉,我們找遍香港的飯店都沒找到你。我說我香港的籤證已經到期了,要保證萬無一失。她說,I understand。」至今謝雨辰仍記得她不那麼地道的英語發音。

  在新華社招待所,謝雨辰向幾個仍蒙在鼓裡的孩子攤了牌,告訴他們從此將在大陸生活。

  說服工作持續了一周。雖然時代不同了,但幾個孩子所受的反共教育並沒有任何改變。16歲的大女兒謝伊華是臺北華崗藝校舞蹈班的優等生,之前,大陸曾有一位大提琴家到臺灣各個學校控訴文革,因此,在三個孩子中,她對大陸的抗拒最強烈。她曾偷了護照要回臺灣,只是因為找不到回程的機票才沒有走成。

  1984年3月19日,謝雨辰攜妻兒從香港至廣州,21日一大早乘機抵達北京。

  「大陸的飛機都是幹部坐的,機艙裡沒有幾個人。空中小姐都穿著長褲子,全世界找不到這樣的。」謝雨辰說。

  飛機剛落,機艙裡就湧進來一批接機人員,來自統戰部、全國政協、文化部、電影家協會、北影廠和電影合拍公司等多個部門。謝雨辰聽到他們友善地說:「歡迎你回來!萬一住不慣,我們也歡送。」

  因為尊重謝雨辰的意見,北京沒有立刻發布新聞,而是先安排他們一家回廣東梅縣、福建漳州尋根,又在蘇州、杭州、上海兜了一圈,了解祖國情況。此前謝雨辰常常在香港看到大陸宣傳改革開放的文字和圖片,感受到蓬勃向上的氣息,但真正到了大陸,還是感到它的貧窮和落後。

  4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消息,稱「臺灣著名電影導演謝雨辰一家到北京定居」。 5月7日,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楊靜仁在人民大會堂江蘇廳宴請謝雨辰一家,參加的還有統戰部顧問平傑三、文化部部長朱穆之、顧問司徒慧敏等。

  謝雨辰回國後,被安排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北影廠每年的拍電影指標只有12個,但額外批給了他每年一部影片的指標。他太太張金鳳任劇組的製片主任。

  1985年,謝雨辰在大陸的第一部電影《夜行貨車》開拍,影片共發行400多部拷貝,至今保持著大陸電影單片發行量的最高紀錄。之後,謝雨辰陸續拍攝了《望春風》《烈火恩怨》等影片,票房不菲。1988年起,他連續擔任了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2011年,謝雨辰的小女兒謝伊雯隨民革中央訪問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親自接待。27年前的1985年,正是在宋楚瑜擔任臺灣「行政院新聞局」局長期間,臺灣影業同業公會做出決定,因謝雨辰夫婦「通匪」,禁止其影片入臺。 ★  

(責任編輯:徐秀菊)

相關焦點

  • 臺灣著名導演謝雨辰夫婦回祖國大陸定居20年
    華夏經緯網5月17日訊:據中新網消息,民革中央十四日於此間舉辦「謝雨辰夫婦回祖國大陸定居二十周年座談會」。  謝雨辰先生是臺灣著名電影導演,二十年前,他與夫人滿懷愛國熱情,冒著很大風險,衝破重重障礙舉家回到祖國大陸定居,實現了其父「回到了唐山(祖國大陸),才算是葉落歸根」的夙願。
  • 謝雨辰:63年的歲月蹉跎 割不斷的兩岸血脈親情
    ,1940年生於臺灣苗慄,中國著名電影導演。  謝雨辰是一位在臺灣本土成長起來的導演,他對臺灣現實社會有著切實的感受和思考,他把臺灣鄉土文化與中華文化精髓連結起來,一滴水珠融入大海,為兩岸思想文化的互相了解互相滲透作出了積極地探索和追求。  1966年在臺灣從影,先搞攝影,拍了六十多部影片,後當導演,執導過十六部影片,在臺灣電影界具有一定影響。
  • 一個臺灣導演30年「回歸」路:對得起兩岸同胞
    ▲1984年7月,初到北京定居的臺灣電影導演謝雨辰(左一)和夫人、兒女在濟南大明湖泛舟觀賞大好風光。計劃元宵節攜全家回臺灣掃墓的謝雨辰按慣例通過大陸的旅行社辦理赴臺事宜,電話那頭卻自稱是一家他從未聯繫過的臺灣旅行社……  「請問是謝雨辰先生和張金鳳女士嗎?」  「是。」  「你們今年是要回臺灣嗎?」  「是,回去掃墓。」  「你們回大陸已經28年了誒。」  「你怎麼比我還清楚?」
  • 《大俠日天》開機 童星謝雨辰大玩任性穿越
    謝雨辰  搜狐娛樂訊 由搜狐視頻與飛魚娛樂聯合出品的網絡自製劇《大俠日天》近日開機,該劇是一部由香港導演梁國冠執導、編劇賈立一執筆操刀的大型穿越題材古裝武俠網絡劇  堪稱戲謔、有趣的劇情和輕鬆自如的穿越自然也引起了眾多功夫迷的關注和期待,內地童星謝雨辰受邀正式加盟這部與眾不同的任性穿越劇。對於如此顛覆性的穿越題材,謝雨辰坦言非常興奮,也很榮幸能加入其中,被問及是否能很好的演繹出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位被製片人及導演譽為未來的大青衣的零零後童星表現得非常自信,在經歷過《開封府傳奇》一人分別飾演兩個角色後,謝雨辰的演技更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 斬斷臺胞返鄉路,蔡英文釋放把整個臺灣帶入戰爭的「病毒」
    完全清楚了,他們不想讓這些臺胞返鄉2月3日東航運送首批247名臺胞回臺後,臺灣方面一直拒絕同意後續運送安排,以種種站不住腳的理由阻撓拖延,原本幾天內都能返鄉的千餘臺胞已滯留湖北25天。日前,大陸方面建議由東航和華航共同執飛臨時航班,儘快送臺胞回家。對此,臺灣方面再度「封阻」,更將滯留臺胞「註記管制」,禁止自行搭機返臺。
  • 《星星知我心》導演林福地:臺灣人不要忘了根
    原標題:《星星知我心》導演林福地:臺灣人不要忘了根 《星星知我心》、《廈門新娘》導演來廈洽談新戲   林福地:臺灣人不要忘了根   還記得20年前播出時萬人空巷的《廈門新娘》嗎?該劇的臺灣導演林福地近日造訪廈門,洽談與廈門昌翰文化傳媒公司合作的新戲,並接受了導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林福地年輕時就愛玩校園戲劇,寫劇本是他的強項。在他擔任中學美術老師時就被人叫去劇組幫忙,從化妝師、攝影師、副導演一直當到導演。在臺灣電影的黃金年代(1960年代),最多產時他一年可以導七八部戲。
  • 臺灣開啟清明小長假 返鄉和出遊人潮疊加
    說新華社臺北4月1日電(記者劉歡吳濟海)4月1日是臺灣清明小長假的首日,今年清明節與臺灣的兒童節都在4日,因此小長假連放4天,參加返鄉掃墓、親子活動和出遊的人潮疊加。  1日上午開始,臺灣部分地區道路出現交通堵塞。記者在臺北市政府轉運站看到,排隊買票的民眾比平常明顯增多。
  • 臺灣鼓勵年輕人返鄉務農
    圖為臺灣學生在農場進行實地操作。   (資料圖片)   據臺媒報導,為鼓勵年輕人、尤其是農家第二代返鄉務農,臺灣嘉義大學、明道大學、宜蘭大學及屏東科技大學4所學校,今年農業公費專班共招生180人,初試只考語文、英文兩科並進行書面審查,複試則採用實地訪查及面試的方式。
  • 因應端午返鄉人潮 臺灣鐵路與高鐵加開班次
    因應端午返鄉人潮 臺灣鐵路與高鐵加開班次 2008年05月30日 10: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5月30日電 因應即將到來的端午返鄉人潮
  • 大陸首部反映臺灣老兵返鄉題材劇將播 收視望"破4"
    由張國立導演、主演的電視劇《原鄉》,整個創作過程透著股艱澀味兒。但這難啃的硬骨頭,「因為有著冥冥中的責任感」,張國立最後還是做到了。   五年磨一劇,賠錢也要拍   《原鄉》以1987年臺灣地區宣布開放探親為背景,還原居住在眷村的老兵們因思念家鄉,爭取回大陸探親機會的故事。
  • 國臺辦:積極採取措施為臺胞返鄉過年提供便利_中共中央臺灣工作...
    國臺辦:積極採取措施為臺胞返鄉過年提供便利 時間:2019-01-30 16:18   來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在1月30日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春節將至,請問大陸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協助臺商臺胞返鄉過年?
  • 蔡英文坑慘臺商,春節返鄉簡直"人在囧途":坐船一路吐回臺灣…
    春節馬上將至,因兩岸春節航班被迫取消,滯留大陸的臺商為返鄉過年「水陸空」各顯神通,結果卻換來「人在囧途」。據臺媒報導,大陸東方、廈門航空被迫取消176班春節加班機,讓不少返鄉過節的臺商、臺生深刻體會何謂「人在囧途」。
  • 詩詞之外的葉嘉瑩:用大半生時間走完返鄉之旅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劇照。這一年,24歲的葉嘉瑩在南京結婚,不久在戰亂中隨丈夫遷居臺灣。可到臺灣不久,這個剛組建的家庭就遭遇「白色恐怖」。一連幾年,丈夫音信全無。葉嘉瑩只好一個人帶著還在吃奶的孩子獨自生活。「我像一支被風吹斷的蓬草,離開了故土、遭遇了離亂,跟故鄉完全隔絕……」1952年,丈夫出獄,但再沒有工作。一家人靠葉嘉瑩教書維持。
  • 臺灣民眾掀起返鄉投票熱潮:很羨慕高雄人有韓國瑜可以投
    中國臺灣網10月24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北漂青年返鄉」的訴求打動人心,還掀起協助高雄、臺南、臺中人「返鄉投票」熱潮。不少人表示要提供車輛幫助南部民眾返鄉投票,希望民眾不論投藍投綠,都能投下讓家鄉更好的一票。
  • 臺灣比李安還有名的導演是誰?
    在1980年,侯孝賢就執導第一部電影作品《就是溜溜的她》,主演陣容非常強大,就是當年的香港巨星鍾鎮濤,以及臺灣有名的「帽子歌后」鳳飛飛。還有一個男配角你可能認識,就是《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的原唱,黃仲昆。1983年,他拍攝《小畢的故事》,擔任副導演與編劇,自此開啟「臺灣新電影」風潮,簡稱臺灣新浪潮。
  • 在歌聲中告別——記臺灣中國統一聯盟原主席王津平追思會
    300多位親朋好友、同事學生及統派人士會聚一堂,用歌聲送別臺灣中國統一聯盟原主席、中華基金會原董事長王津平先生。  王津平1946年出生於臺北,曾就讀於淡江大學,1972年赴美留學,期間投身海外保釣運動。1975年,他回到母校淡江大學任教,並參與編纂愛國進步刊物、校園民歌運動、老兵返鄉運動等社會活動,成為當時臺灣愛國青年的重要引路人。
  • 臺灣當局又遭千夫所指 返鄉過節臺胞:乾脆遊回去好了
    臺灣當局又遭千夫所指 返鄉過節臺胞:乾脆遊回去好了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1月31日 11:55 A-A+ 現春運在即,為避免對兩岸陸(旅)客、特別是返鄉過節臺胞造成更嚴重的、無法挽回的損失,該公司不得不被迫取消春運加班航班。廈門航空公司也發表聲明稱,被迫取消70班兩岸春節加班機。       兩家航空公司聲明稱,已預訂相關航班的旅客達到上萬人,將為其提供免費退票和改期等服務。
  • 臺導演推高雄成臺灣的好萊塢
    臺導演推高雄成臺灣的好萊塢2010-03-03 08: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張蕾  中新網3月2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影劇「不能沒有你」、「痞子英雄」紛紛獲獎,臺灣導演蔡嶽動等肯定高雄市的影視環境,打算推動高雄市為「臺灣的好萊塢」。
  • 臺灣知名MV導演,看看你都認識誰?
    臺灣知名MV導演,看看你都認識誰?一部好的音樂MV作品在一定的程度上會為歌曲本身增添光彩,當我們在欣賞精彩的MV作品時,還要感謝那些幕後導演的人。下面就來看看那些背後的MV導演。鄺盛代表作《以父之名》鄺盛,出生於臺灣,職業導演。
  • 紐約「毒班機」令臺灣十人確診,卻未見武漢臺胞返鄉時的冷酷
    臺灣《聯合報》8日發表社論說,臺當局「疫情指揮中心」每天的疫情發布會,每每提到「境外移入」案例都是輕輕帶過,仿佛理所當然地無需掛慮。但近日公布一架紐約返臺「毒班機」已有十人確診,「指揮中心」特地畫出確診者座位關係示意圖,相信一般民眾對病毒的恐怖威脅皆感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