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適當提高直接稅比重!稅務小白:個稅要加稅?錯啦!

2020-12-15 騰訊網

11月3日,新華社發表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也代表著「十四五規劃」正式對外發布。

《建議》中第22條明確提出:「完善現代稅收制度,健全地方稅、直接稅體系,優化稅制結構,適當提高直接稅比重,深化稅收徵管制度改革。

十四五規劃是未來五年內國內施政政策的規划走向,每一行字都會影響到千千萬萬的個人和企業。

因此,不少人看到「適當提高直接稅比重」都會心裡咯噔一下,難道以後要多繳稅?

01

首先,我們要科普一下什麼是「直接稅」和「間接稅」。

直接稅是指稅負不能轉嫁,而由納稅人直接負擔的稅收。如人頭稅、所得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

間接稅是指納稅人能將稅負轉嫁給他人負擔的稅收。如消費稅、增值稅、關稅等。間接稅通常通過提高商品售價或勞務價格等辦法轉嫁出去,最終由消費者負擔。

由上可知,個人所得稅就屬於直接稅。

提高直接稅比重,自然需要深化個人所得稅改革,既要進一步調整稅率和完善費用扣除制度,也要整體上謀劃提高個人所得稅收入規模。

此外,既然要提高直接稅比重,那麼降低間接稅比重也是不言而喻了,因此增值稅改革在「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深化。

02

其實,稅制改革一直在進行。

比如個人所得稅在2019年新政策就將個稅起徵點提高到了5000元,發布了新的個稅稅率表,並增加了贍養老人、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等措施。

從中也可窺見個稅改革的深層邏輯:

第一,個人所得稅需要調節貧富差距,因此對低收入群體不收稅或少收稅,對有房貸、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繁重支出的群體減負,但是對高收入群體保持了高稅率。

第二,個人所得稅進化為綜合稅,包含了工資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等多項收入來源,綜合計算稅率,避免了多種稅率引發的計稅混亂、不公正等問題。

由此可見,新的個稅改革依然會延續上訴邏輯,所以「增加直接稅比重」≠一定多繳個稅!

但是在「減輕貧富差距」和「統籌綜合所得」這兩種趨勢下,不少專家也推測,未來個稅改革方向,可能會將個人經營收入所得也納入綜合所得,使用統一稅率計算綜合稅額。

03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副業經濟、微創業經濟如火如荼,很多職場人也在用自己的職業技能、經驗和知識來獲取更多收入,因此獲得個人經營收入的群體比重也在不斷增加,獲得多種渠道收入的同時,也間接抬高了個稅稅率,導致稅負過高。

因此多源收入群體可以考慮從個人升級為個體,創建自己的工作室、微企業,不但可以更好的對接不同平臺和渠道,而且也可也合規享受增值稅優惠政策,合法的降低額外成本。

相關焦點

  • 漸進式提高直接稅比重的思考 - 中國稅務網
    首頁 >>精品期刊>>稅務研究 >> 正文 漸進式提高直接稅比重的思考 2014-06-03 08:30:00 | 來源:《稅務研究》 | 作者:郭月梅
  • 直接稅改革有望啟動 個稅修法或早於房地產稅立法
    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健全直接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也成為財稅改革重要內容。然而,基於房地產稅立法的複雜性和敏感性,多位法學界人士預測,直接稅下一步改革有望在個人所得稅修法上尋找突破口,內容則聚焦在專項附加扣除標準上,預計明年相關部門會著手啟動該項內容的調研。
  • 「十四五」個稅要怎麼徵
    個稅作為直接稅,是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而對於個人收入的調節,《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要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 個稅改革如何增進人民福祉
    ---------------個人所得稅是我國直接稅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個稅的改革發展與我國現代稅收體系的健全密切相關。「十四五」期間,《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完善現代稅收制度,健全直接稅體系,優化稅制結構,提高直接稅比重。
  • 李旭紅:個稅改革如何增進人民福祉
    要擴大專項附加扣除的覆蓋範圍,綜合考慮不同收入納稅群體的稅收特徵,平衡不同納稅群體間的受惠差異,增加對於殘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的定向扣除項目,切實關照民生的方方面面,充分發揮個人所得稅的再分配功能,進一步提高稅收公平性,增進人民福祉。
  • 「十四五」個稅要怎麼徵?綜合所得或將繼續擴圍
    個稅作為直接稅,是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而對於個人收入的調節,《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要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 十四五個稅要怎麼徵?經營所得或率先納入綜合所得
    個稅作為直接稅,是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而對於個人收入的調節,《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要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期撰文指出,「十四五」時期將進一步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 十四五個稅怎麼徵?經營所得或率先納入綜合所得
    個稅作為直接稅,是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而對於個人收入的調節,《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要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期撰文指出,「十四五」時期將進一步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 7個數字讀懂個稅 個稅改革還存在哪些難點?
    每一年,有超過5000億元的個稅收入進入國家財政收入行列。國務院上周印發《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提出,「要進一步減輕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稅負,同時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個稅一直是公眾關心的焦點。每一年,有超過5000億元的個稅收入進入國家財政收入行列。
  • 這8種個稅避稅方法不要再用了,屬於違規操作,建議企業自查
    現在我們國家稅改的方向就是由原來的間接稅為主,直接稅為輔改為直接稅為主,間接稅為輔。直接稅就是不可以再轉嫁給他人的稅負,納稅人就是稅收負擔人。個人所得稅和財產稅是主要的直接稅。所以可以推斷,國家對個人所得稅的監管會越來越嚴格。
  • 十四五規劃背景和意義 十四五規劃五大背景
    從2019年開始啟動的十四五規劃,在十月底的五中全會上通過審議,這意味著十四五規劃工作的全面推動。可以判斷,明年一季度將審議正式稿,緊接著二三季度會出現各種密集地落地政策,又一個全新的徵程即將正式啟程。雖然中國已經歷經了13個五年規劃,但「十四五規劃」依然具有很多與歷次規劃不同的背景。
  • 個稅改革兩周年:超1億人免繳 中產將成下階段受益者?
    根據財稅部門數據,2018年至2019年底,個稅減稅總規模約為5604億元,2.5億人因此受益,其中約1.2億人無需再繳納工薪所得個稅。財政部甚至表示,2019年個稅減稅規模超出預期。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梁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5600億元減稅規模佔2019年全年個稅收入的比重超過50%,總的減稅規模大。
  • 拆解粵港澳灣區「個稅牆」
    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建議,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推出「灣區人才計劃」,在個稅方面實行一些補貼,讓港澳的高端人才在大灣區範圍內工作、生活都視同於在港澳工作、生活,不像現在很多高端人才回到內地工作要數著日子,一年不能超過180天,否則就按內地的稅率來納稅。
  • 個稅草案二審在即 專訪財稅專家:免徵額提高是大概率
    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翟繼光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解釋,個稅增速快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今年的工資收入增速高於去年同期;二是稅務徵管水平提高,特別是將個稅納入「金稅三期工程」,監管技術、手段、覆蓋面再度提升,個稅偷逃漏稅行為得到抑制;三是個稅有11個徵稅對象,個人財產租賃、轉讓等產生的稅收也是個稅猛漲的原因之一。
  • 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詳解:提高個稅起徵點 或帶來更大的分配不公
    針對有受訪者表示免徵額性質的費用扣除(即「起徵點」——編者注)過低的情況,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告訴記者,提高起徵點肯定不是未來改革的方向,改革要放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的總體框架下去設計具體方案。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也表示,提高起徵點絲毫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可能把現在的不公平變成更大的不公平,也背離了個稅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