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容假設,假設的都不是歷史,但既然作出了此等設想,那就姑且一論。
莫斯科作為蘇聯的首都,其意義重大。守住莫斯科,那麼對蘇聯的士氣是極有幫助的。而一旦丟了莫斯科,那蘇聯就真正的危險了。在蘇聯之前,俄國一共存在過兩個王朝,一個是莫斯科大公國,另一個就是沙俄,也稱作羅曼諾夫王朝。二月革命正式推翻沙俄的封建統治,十月革命後,俄國蘇維埃正式掌權,其後蘇俄相繼兼併其他周邊國家聯合組建了布爾什維克蘇維埃聯合體國家,蘇聯正式成立。
在俄國的歷史中,莫斯科一直作為首都而存在,只在彼得遷都聖彼得堡後才失去首都的位置。所以從蘇聯的政治影響上看,莫斯科的存在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在戰爭初期,蘇聯即有超過300萬士兵被俘,其中的16萬左右的士兵調轉了槍口。為此,史達林不得不下達了著名的270號命令和0391號命令,以強硬的手段堵住了士兵們崩潰投降的趨勢,史達林沒有別的選擇,這個命令,也僅僅是放手一搏。
如此軍心渙散,如此巨大崩潰,如若莫斯科再丟,那麼其對蘇軍的打擊將是致命的。很有可能成為壓倒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畢竟此時的蘇聯已經是最為虛弱的時候了。另外,如果德軍佔領莫斯科,那麼德軍在戰略上將擁有巨大的優勢。佔領莫斯科,德軍將猶如一把鋒利巨大的寶劍直插蘇聯心臟。
同樣莫斯科的丟失也會造成蘇聯指揮體系全部奔潰,因為蘇聯所有最高指令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從莫斯科發出。只要是莫斯科發出的指令無一例外都是蘇聯前線將士必須服從與遵守的最高命令。如果莫斯科丟失就會造成命令的混亂,從而影響蘇聯其他戰線的通訊混亂。眾所周知,德軍自發動巴巴羅薩進攻的突然襲擊以來,由於中下級對戰局不明確,指揮體系混亂造成各種各樣的損失已經夠慘痛了。而蘇聯最基層部隊監軍政委體系的底線也是完全服從莫斯科指令。如果莫斯科再丟失,就意味著最高層次發來的命令也會存在各種各樣的質疑,(因為不是莫斯科發來的,而無法判明是否是最高指令)從而導致整個蘇德戰場指揮體系大混亂。當於丟掉了大腦巨人而變成完全沒了意識與方向感。
向北,德軍可包圍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切斷蘇聯西北方的蘇軍,並和來自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德軍匯合,列寧格勒將完全斷絕任何補給,包括武器,糧食,人員等,這是死地。向南,德軍威脅史達林格勒,德軍從史達林格勒和莫斯科之間直驅伏爾加河,要知道,這裡可是有著蘇聯賴以存活的大量兵工廠。
德軍在南部已經抵達南高加索,德軍繞後史達林格勒,將與南高加索德軍形成鉗形攻勢,史達林格勒的陷落也成必然。如果這樣,那麼,蘇聯至少有一般的重工業,一半的農業,一半的已開發礦產,材料,石油等落入德軍之手,這些戰利品至少可以將德軍的軍事實力提高一倍。
蘇聯自此還有還手餘地嗎?有人說德軍人少,事實上不算上數百萬的德軍,德國控制的僕從軍也達到了好幾百萬,對付丟掉大腦的蘇聯來說,這加起來總兵力上千萬輕輕鬆鬆。
正是莫斯科的成功防守,使得德軍不能對南北兩個戰場形成突進合圍,正是中部戰場的激烈抵抗,蘇聯的放線才能依託列寧格勒,莫斯科,史達林格勒形成穩固的新戰線。所以,莫斯科一旦被突破,蘇聯的重工業中心將只剩下古比雪夫附近一帶了,而這也將因及其靠近前線而可能遭到破壞。自此,蘇聯恐怕真的是回天乏力了。
那麼,莫斯科真不能丟,也丟不起。引用蘇軍莫斯科保衛戰那句經典戰吼:俄羅斯在大,已經沒有退路了,後面就是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