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功臣的

2020-12-19 百家號

在唐高祖上位時,他的次子李世民在玄武門附近發動兵變,稱為流血的政變,殺死了當時的太子以及齊王,逼迫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上位,稱為皇帝。自古以來,有不少君王當上皇帝以後,會把自己層級在身邊輔佐他打仗的人殺死,就有狡兔死了,走狗烹這一說,不管你之前為他付出過多少的努力,和他嘗過多少艱辛,但是這些人都很難去與帝王享受榮華,其結局都逃不過一個死字,下面來說說曾經為李世民拼死拼命,幫助他登上皇帝的座位的幾位兄弟,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是否被李世民殺了,是否能挑出那個詭異的魔咒呢。

第一位說說這個長孫無忌吧,他曾經被任命為武侯左大將軍,史部尚書等,曾幫助李世民獲得凌煙閣,是第一位的功臣,曾在立儲的鬥爭中非常支持唐高宗,然後被任命為顧命大臣,但是再後來唐高宗主持政務的時候,他因為反對武則天被流放後,自縊的死去了,然而單單對於唐太宗主持的這一時期來說,已經是屬於善終了,再後來的玄武門之變中,他是最堅定的還是最重要的支持者,功勞可謂是非常大,位居第一啊,即使是後來唐高宗李治主持國家大事,那他也是一個國舅的功勞,因為她的妹妹長孫皇后,他被皇帝重用,但又因為他的外甥媳婦,他難免家毀人亡。

第二個就是尉遲恭了,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主要人物之一,在當時的玄武門的鬥爭中親自殺死了齊王李元吉,被封為又侯武大將軍以及鄂國公,在他晚年的時候,謝賓客不與通,在658年的時候去世,陪葬在昭陵,他為人忠誠,死後還能陪葬在先前所侍奉的君王的身邊,這真是極大的榮耀,對他也是善終了。他雖然不是漢人而是鮮卑人,以前不是跟著李世民的,因為敗軍的身份跟了李世民,單騎救主,是李世民的恩人,可謂是勞苦之高啊,好歹李世民待他也不錯,敲打之下晚年也很幸福的。

第三個就是侯大人了,他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其中一個,曾經勸說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的鬥爭,然後他這人自傲,即使自己色功勞很高,但是很自傲,在一次討滅敵人時因為自己私自奪取寶物被進了大牢裡,被放出來後心裡不舒服,不是滋味,滋生出了怨恨,並先後勸說一些人謀反皇帝,謀反皇帝的人大部分都是沒有好下場的,所以他也沒有避免,在貞觀年間因為謀反的事而受到牽連,最終被處死,而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牽連,遷至嶺南地區,沒有被善終。他這個人做錯事還不知道收斂,竟然勾結太子謀反,最後被自己的女婿給告發了,李世民心裡還是再次原諒他的,但是大臣們不同意,最終落了這樣的下場。

接下來要說的是張大人公謹了,他輔助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鬥爭,在貞觀六年的時候,他就病逝了,贈予驍衛大將軍,也是結局好的了,屬於善終。玄武門鬥爭之前是李世民的關鍵時刻,他勸李世民不要猶豫,上前就是幹,在戰爭中,他把敵人堵在門外,給李世民更多的機會,然而他的命運同周公瑾相似,都是早早的去世了,正直英年確早早的去世了,實屬遺憾啊。

最後講講這個鄭仁泰吧,他是秦府的人,是玄武門鬥爭的先鋒之一,唐朝的大功臣,曾經是右大將軍,再後來的一次討伐鐵勒叛亂的途中沒有勝任因而被降職了,在唐德宗的時候任用大唐的功臣,和安郡公鄭仁泰,在隋末時就隨李世民東徵和西討,所以在玄武門的鬥爭中作為先鋒存在的,後來,唐太宗認命他為鐵勒道大總管,但是他並沒有好好的把握這個機會,對這次的任務是失敗了,對此感到非常的遺憾,即使副總管也大出風頭,這個仗也是沒有贏,好好的機會就這樣沒了,大概也是天意吧。

跟隨李世民的人有很多,其中裡面有重大功臣的也很多,但是有的被處死了,有的安享後世,都和人的命運分不開啊,歷史漫漫長河,追憶過去,還不如往前走去,過去已經是過去,但是他們的那種忠誠以及不怕犧牲的情誼確是我們永遠要學習的,對人忠誠是最基本。

相關焦點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第一,秦瓊最末,唐太宗到底怎麼想的
    秦瓊能夠排進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後,已經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由國家授予的榮譽稱號。能夠進入這個名單,把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僅僅是莫大的榮耀,更是一種「保證」。只要不謀反、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個家族的數十代富貴是完全有保證的。
  • 唐朝開國功臣張亮,怎樣追隨太宗,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張亮是唐朝時期的軍事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出生在普通百姓之家,自小家境貧寒,憑藉著農業耕作為生,勉強維持生活。成年之後恰逢天下混亂,家中生計更是困難,周邊百姓也飽受戰亂折磨,於是他毅然參加瓦崗起義,跟隨在徐績部下。
  • 「李靖」:唐朝二十四功臣之一,為何唐太宗說他比之韓信綽綽有餘
    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為古代兵學的代表作。其實,唐太宗李世民對於這次的突擊戰還是有些忐忑的,但是,李靖作為國內平定戰事的一員猛將,無疑是李世民的一記定心丸。在這之後,李靖連連戰勝;突厥人想用計,獲取緩衝的時間,這一計劃卻被李靖的出其不備打破,最終「李靖」將突厥首領生擒。
  • 李世民不殺功臣,是因為文治武功強,功臣集團人數眾多且涇渭分明
    話說那些殺功臣的帝王,要是都有宋祖那麼坦誠,說不定能少死不少人,歷史評價還會更高。再說說唐太宗,這個就厲害了,既沒有收權,也沒有殺人。為什麼能做到呢?其一因為唐太宗文治武功不弱,還年輕。因為李世民上臺27歲,已經有天大的軍功。實力和自信以及未來的預期讓他不用那麼著急。大多數殺功臣的帝王,其實並不是害怕功臣反對自己,因為自己也是一路打拼過來的,自己鎮得住!
  • 為什麼唐太宗李世民不誅殺功臣?
    為什麼皇帝要誅殺功臣?通常都是因為功臣功勳太大、威望太高,足以威脅皇權。要麼就是太過驕橫,目無君上,這同樣是對皇權的直接威脅。這一點,劉邦的誅殺功臣是特別典型的。李世民自己十八歲跟隨父親起兵,老於軍旅,簡直就是戰場上的無敵統帥,根本不是幹啥啥不行、耍流氓第一名的劉邦可比的。換言之,李世民對軍隊和部下的掌控力,是絕對的,他根本用不著以兔死狗烹的方式來鞏固皇權。第二,李世民最初並非嫡長子,不是李唐王朝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他是通過玄武門政變,殺掉兄長和弟弟,使自己成為帝國唯一繼承人之後才上位的。
  • 最讓唐太宗傷心的是這件事,愛哭的他幾欲自殺,卻為何沒有落淚?
    唐太宗畫像,清代人作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愛哭,哭親人,哭功臣,生離死別哭,做夢夢見了也哭,常常哭得稀裡譁啦。 有人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愛哭的帝王,這大體是對的。從新舊唐書到資治通鑑,有關李世民傷心、流淚乃至痛哭的記述不計其數,涉及到的人也非常多。
  • 從麒麟閣到紫光閣——古代皇帝用畫像表揚功臣
    中國古代的帝王為表揚為建國、治國作出貢獻的大臣,往往建立一個專門的建築懸掛這些功臣的畫像。後代的臣子們往往以能夠進入這個序列為自我期許,比如唐李賀寫過: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這裡面的凌煙閣指的是唐太宗為了表彰輔佐自己的功臣,在凌煙閣為24位功臣畫了像。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兩人姓長孫,一個是長孫無忌,另一個是?
    唐朝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為了表彰昔日打天下的功臣閣老,特意下詔令畫師繪出二十四功臣畫像,置於太極宮三清殿旁的凌霄閣內。這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由來。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參與太子造反,李世民親自審問後哭了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參與太子造反,李世民親自審問後哭了。《新唐書·列傳十九》記載「承乾事覺,捕君集下獄。楚石告狀,帝自臨問,曰:我不欲令刀筆吏辱公。君集辭窮不能對。」太子李承乾謀反事發後,侯君集因此被捕入獄。
  • 盤點我國古代的那些功臣排行榜
    在我國古代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有那麼幾個較為出名的「功臣排行榜」值得一提,如西漢的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的雲臺二十八將;唐朝初年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宋朝的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以及清朝的紫光閣二十四功臣。漢宣帝時期因為匈奴歸降大漢,宣帝劉詢回憶當初輔助自己的有功之臣,便命人將十一名功臣的畫像懸掛於麒麟閣中以示表揚和紀念,史稱「麒麟閣十一功臣」。
  • 尉遲敬德大鬧宴席,唐太宗說了什麼?竟讓對方性情大變,成為智臣
    《資治通鑑·唐紀十》記載:貞觀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海內晏安,四夷賓服,大唐初顯盛世景象,唐太宗在自己的出生地慶善宮,宴請百官。席間,君臣興致頗高,又是宴樂,又是賦詩,又是一同欣賞《秦王破陣舞》、《九功之舞》。但隨後發生的一場衝突徹底敗壞了這場宴會的氛圍。
  • 清代功臣繪圖紫光閣,其含金量遠低於唐太宗的凌煙閣
    中國歷代王朝對於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的表彰非常優厚,不僅加官進爵,還有各種獎勵,其中繪功臣圖像便是一種至高的榮譽。西漢宣帝追思中興之臣,將霍光、張安世等十一人繪圖與麒麟閣。東漢平帝「圖畫二十八將諭南宮雲臺」,稱為「雲臺二十八將」。唐代則將二十四功臣圖形於凌煙閣等。
  • 唐朝的貞觀之治的局面,和唐太宗這些用人思想的特點脫不了關係
    唐太宗在用人方面上始終堅持虛心納諫,賞罰公正,選賢任能,用人不疑,推誠相待的原則,最終唐朝開啟了貞觀之治的局面。下面來詳細介紹一下唐太宗用人思想的特點。(一)選拔官吏太宗主張選拔官員應該擴大用人範圍,這也是他用人思想的關鍵之處。
  • 《易經》故事,兔死狗烹功臣泣 劉邦將重臣元勳下獄殺戮人人自危
    這位在馬背上取得天下的皇帝,在大局初定時,立即先將幾個異姓諸侯王一一剪除,並將重臣、元勳下獄、殺戮,弄得人人自危,把自己搞成孤家寡人。劉邦首先對付的是功高權重的韓信。韓信在楚漢戰爭中功績煊赫,被封為齊王。當項羽已破,硝煙未盡之時,劉邦就用陰謀打擊韓信,將他徙為楚王,奪了他的兵權。
  • 【實錄】唐太宗與魏徵
    (生舉手回答)師:嗯,對,非常感謝這位同學,他知道魏徵,並知道魏徵以直諫著稱,而且他總共向唐太宗上諫了200多次,以至於魏徵去世以後,唐太宗感到非常的惋惜,五日不上朝,他很悲痛。師:還有沒有同學補充,關於唐太宗和魏徵。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魏徵排第三,為何去世後被唐太宗砸了墓碑?
    唐朝最興盛的時候當屬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在當時唐太宗李世民被少數民族親切的稱之為天可汗,少數部族對大唐的朝貢也是最多的。並且還出現了一大批的文人墨客,留下千古名句供後世人欣賞。唐太宗也有兒女情長的時候,就像是他的原配妻子長孫皇后,可以說兩人是少年夫妻了,話說唐太宗和父親李源反隋時浴血奮戰,而後為了登上皇位經歷了玄武門兵變。長孫皇后可以說是不離不棄的一直陪伴著他,唐太宗對其追念不已。
  • 李世民處死功臣侯君集時,府中搜出兩位「食人乳」美女去哪了?
    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懷念當年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們,在皇宮中三清殿旁邊建了一個小樓,命名為凌煙閣,在其中懸掛著對唐朝貢獻最大的24位功臣畫像,之後李世民經常來到凌煙閣懷念昔日友情。
  • 唐朝初期有功臣三十多位,為什麼近一半人都不得善終?
    唐代大詩人李賀用這首詩致敬了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也表達了自己想棄筆從戎,建功立業的心態。 但是,要我說。做功臣千萬別做唐代的開國功臣,因為,往往不得善終,即使善終,也不得善後——子孫後代下場也不太好! 這是真的麼?為什麼?!
  • 在一十八層地獄,唐太宗究竟看見哪些孫悟空沒看見的可怕景象?
    為了活命,涇河龍王只能去求唐太宗拖住負責監斬的人曹魏徵,只要時間過了午時三刻,就算自己跨過了鬼門關,劫後餘生。然而,儘管唐太宗「始以正合,終以奇勝」,以下棋為由,魏徵還是借著盤中小憩的光景,剮龍臺斬殺涇河龍王於睡夢中。在涇河龍王看來,貴為天子的唐太宗說話不算數,出爾反爾,才讓自己死於非命。
  •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唯一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時間:2020-12-18 19:0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唯一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唐朝國力強盛,武備強大,稱雄亞洲,是當時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