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高祖上位時,他的次子李世民在玄武門附近發動兵變,稱為流血的政變,殺死了當時的太子以及齊王,逼迫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上位,稱為皇帝。自古以來,有不少君王當上皇帝以後,會把自己層級在身邊輔佐他打仗的人殺死,就有狡兔死了,走狗烹這一說,不管你之前為他付出過多少的努力,和他嘗過多少艱辛,但是這些人都很難去與帝王享受榮華,其結局都逃不過一個死字,下面來說說曾經為李世民拼死拼命,幫助他登上皇帝的座位的幾位兄弟,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是否被李世民殺了,是否能挑出那個詭異的魔咒呢。
第一位說說這個長孫無忌吧,他曾經被任命為武侯左大將軍,史部尚書等,曾幫助李世民獲得凌煙閣,是第一位的功臣,曾在立儲的鬥爭中非常支持唐高宗,然後被任命為顧命大臣,但是再後來唐高宗主持政務的時候,他因為反對武則天被流放後,自縊的死去了,然而單單對於唐太宗主持的這一時期來說,已經是屬於善終了,再後來的玄武門之變中,他是最堅定的還是最重要的支持者,功勞可謂是非常大,位居第一啊,即使是後來唐高宗李治主持國家大事,那他也是一個國舅的功勞,因為她的妹妹長孫皇后,他被皇帝重用,但又因為他的外甥媳婦,他難免家毀人亡。
第二個就是尉遲恭了,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主要人物之一,在當時的玄武門的鬥爭中親自殺死了齊王李元吉,被封為又侯武大將軍以及鄂國公,在他晚年的時候,謝賓客不與通,在658年的時候去世,陪葬在昭陵,他為人忠誠,死後還能陪葬在先前所侍奉的君王的身邊,這真是極大的榮耀,對他也是善終了。他雖然不是漢人而是鮮卑人,以前不是跟著李世民的,因為敗軍的身份跟了李世民,單騎救主,是李世民的恩人,可謂是勞苦之高啊,好歹李世民待他也不錯,敲打之下晚年也很幸福的。
第三個就是侯大人了,他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其中一個,曾經勸說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的鬥爭,然後他這人自傲,即使自己色功勞很高,但是很自傲,在一次討滅敵人時因為自己私自奪取寶物被進了大牢裡,被放出來後心裡不舒服,不是滋味,滋生出了怨恨,並先後勸說一些人謀反皇帝,謀反皇帝的人大部分都是沒有好下場的,所以他也沒有避免,在貞觀年間因為謀反的事而受到牽連,最終被處死,而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牽連,遷至嶺南地區,沒有被善終。他這個人做錯事還不知道收斂,竟然勾結太子謀反,最後被自己的女婿給告發了,李世民心裡還是再次原諒他的,但是大臣們不同意,最終落了這樣的下場。
接下來要說的是張大人公謹了,他輔助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鬥爭,在貞觀六年的時候,他就病逝了,贈予驍衛大將軍,也是結局好的了,屬於善終。玄武門鬥爭之前是李世民的關鍵時刻,他勸李世民不要猶豫,上前就是幹,在戰爭中,他把敵人堵在門外,給李世民更多的機會,然而他的命運同周公瑾相似,都是早早的去世了,正直英年確早早的去世了,實屬遺憾啊。
最後講講這個鄭仁泰吧,他是秦府的人,是玄武門鬥爭的先鋒之一,唐朝的大功臣,曾經是右大將軍,再後來的一次討伐鐵勒叛亂的途中沒有勝任因而被降職了,在唐德宗的時候任用大唐的功臣,和安郡公鄭仁泰,在隋末時就隨李世民東徵和西討,所以在玄武門的鬥爭中作為先鋒存在的,後來,唐太宗認命他為鐵勒道大總管,但是他並沒有好好的把握這個機會,對這次的任務是失敗了,對此感到非常的遺憾,即使副總管也大出風頭,這個仗也是沒有贏,好好的機會就這樣沒了,大概也是天意吧。
跟隨李世民的人有很多,其中裡面有重大功臣的也很多,但是有的被處死了,有的安享後世,都和人的命運分不開啊,歷史漫漫長河,追憶過去,還不如往前走去,過去已經是過去,但是他們的那種忠誠以及不怕犧牲的情誼確是我們永遠要學習的,對人忠誠是最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