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對策

2020-12-12 科學網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對策
——從人類文明與世界現代化角度看科技革命

 

編者按

 

在過去500年裡,世界上先後大約發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兩次科學革命和三次技術革命)。目前,世界正處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關於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預測研究見仁見智。5月5日本報刊發了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傳啟《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對策》的上篇——「世界現代化與第六次科技革命」,闡釋了人類文明和世界現代化的科技需求,以及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挑戰。今天,本報繼續刊發該文的下篇,以饗讀者。

 

□何傳啟(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

 

下篇: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影響與對策

 

三、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影響分析

 

科技革命是一種歷史現象。關於科技革命的歷史影響的分析,可以加深我們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理解。一般而言,科技革命必然改變人類的生活觀念、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改變科技結構和世界結構,影響文明進程和國家興衰等。

 

1. 科技革命的歷史影響

 

關於科技革命的歷史影響,可以和需要多角度和多層次的分析。

 

首先,科技影響。科技革命產生了一系列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催生一批新學科,促進了科技結構的變化,影響了世界科學中心的轉移。16世紀以來,世界科學中心先後從義大利、英國、法國、德國轉移到美國。

 

其次,社會影響。科技革命為社會進步提供了新觀念、新生活和新知識,如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等。人類生活方式從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到信息化,從鄉村生活、城市生活到國際化生活,從實體生活到網絡生活等。

 

其三,經濟影響。科技革命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技術和新手段,導致了新產品和新產業的不斷湧現,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和世界經濟重心隨之變遷,而且與經濟周期有較大關係。世界經濟的主導產業從農業、工業、服務業到知識產業,先後出現工業超過農業、服務業超過工業、知識產業超過物質產業等現象。

 

其四,世界影響。科技革命既推動了世界現代化,也為國家現代化提供了戰略機遇。抓住機遇的國家,能夠保持世界先進水平或者後來居上;忽視或失去機遇的國家,一般表現平庸,甚至國際地位下降(見表5)。

 

2.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預期影響

 

首先,對人類文明的預期影響。第六次科技革命是一次改變人類自身的科技革命,它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模式,從學習、工作、家庭、性關係到壽命。例如,信息轉換器的發明和普及,使人類從沒完沒了的學習壓力中解放出來,學習成為「知識充電」,學校成為「心理培訓所」,人類的知識和信息鴻溝將消失或減小。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經濟結構也將發生變化,當然科技結構的本身變化是必然的。如果它的預期目標能夠實現,人類文明將進入「再生時代」。

 

其次,對世界現代化的預期影響。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推動世界現代化的第五次浪潮。從科學角度看,第六次科技革命是一次新生物學革命;從技術角度看,它是一次「創生和再生革命」;從產業角度看,它是一次「仿生和再生革命」;從文明角度看,它是一次「再生和永生革命」。抓住科技機遇的國家,將獲取巨大經濟和社會利益。由於信息轉換器的普及、知識和信息鴻溝的縮小,國際間的貧富差距有可能逐步縮小,人類社會趨向於國際公平。

 

四、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對策分析

 

很多人認為,21世紀是中國復興的世紀,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世紀。如果中國錯失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那麼,中國復興和現代化就可能落空。第六次科技革命,既是世界現代化的歷史機遇,也是中國復興的機遇和挑戰。

 

1. 中國科技的戰略機遇

 

中國科技的戰略機遇,可以和需要從歷史和未來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歷史機遇

 

在過去500年裡,世界上先後發生了五次科技革命。中國與前四次科技革命無緣。中國失去四次科技革命的機會,自身的國際地位一路下滑。以社會生產力(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例,1700年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排名世界第18位,1820年排第48位,1900年排第71位,1950年排第99位。中國從世界強國下降為半殖民地國家,從發達國家下降為欠發達國家。

 

第五次科技革命包括電子技術革命和信息技術革命兩個階段。在此階段,中國採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取得一些成績;但效果不如人意,表現比較平淡。

 

電子技術革命大約發生在20世紀中葉(約1946~1970)。1946年電子計算機誕生,1947年電晶體出現,1958年集成電路問世,電子技術革命進入高潮。

 

1956年中國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把電子技術、半導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自動化技術列入12個重點項目之中,並出臺了《發展計算技術、半導體技術、無線電電子學、自動學和遠距離操縱技術緊急措施方案》,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半導體所、電子所和自動化所。應該說,中國對電子技術革命的反應是迅速的,措施是有力的。但是,在電子技術革命中,中國沒有出現重大發明和創新,沒有出現有世界影響的電子產品和電子企業。

 

信息技術革命大約發生在20世紀後期至21世紀初(約1970~2020年)。1969年底美國阿帕計算機網(ARPANET)建成,1971年微處理器問世(微電腦問世),1978年行動電話問世,1989年全球資訊網(網際網路)命名,1993年美國國家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啟動,信息革命開始進入高潮。

 

信息革命發生時間與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時間大體一致。1978年中國制定了《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把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網絡列為八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1984年制定的《1986~2000年科技發展規劃》和1991年制定的《1991~2000年科學技術發展十年規劃》都把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列為重點。從1982年開始組織實施的歷次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和1986年開始組織實施的高技術發展研究計劃,都把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列為重點。1993年國務院成立國民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1996年成立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很顯然,中國對信息革命高度關注,並把信息化戰略列為國家戰略。雖然中國信息化已經有很大進展,但是,我們沒有獲得信息技術的重大突破和核心專利,沒有具有世界影響和世界先進水平的信息產品和信息品牌。

 

中國在電子和信息技術革命中的表現和成績比較平淡,其原因同樣是多方面的。在眾多原因中,市場經濟的不發達、企業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不高、科技人員創新意識不強、跟蹤模仿和短平快的科技文化等,都有可能是比較重要的原因。

 

(2)未來機遇

 

目前,第五次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尚沒有結束,仍然存在一些機會。

 

第六次科技革命,涉及科學和技術的深刻變革,而且還沒有發生,這為中國科技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第五次科技革命,中國是一個跟蹤者,而且是一個沒有取得優良成績的跟蹤者。現在,距離第六次科技革命還有一段時間。如果我們能夠超前布局,搶佔有利位置,有可能獲得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第一棵蘑菇」和「第一個領頭羊」,那麼,我們有可能在新科技革命中創造一個中國奇蹟。

 

2. 中國科技的挑戰與對策

 

(1)主要挑戰

 

1997年中國科學院完成《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研究報告,受到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1998年中國科學院啟動知識創新工程試點項目,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2006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提出自主創新和建設創新型國家與世界科技強國的發展目標。在過去12年裡,中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很大成績,主要表現是:科研基礎設施大幅度改善,科技論文和發明專利大幅度增加,科研人員享有體面生活水平,國家科技投入和科研單元的創新能力有很大提高等。

 

在肯定成績的時候,不能忽視存在的問題。例如,科技體制和管理模式沒有明顯改變,低水平重複和短平快現象依然存在,企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依然不高,科研骨幹的有效科研時間依然不足,科技浮躁情緒和不端行為屢見報導等。

 

在過去50多年裡,中國有世界最大規模的科技發展計劃,但沒有世界影響的科學突破和技術發明,沒有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這個現象值得深思。

 

(2)對策建議

 

如果說過去12年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第一階段,重點是創新基礎設施和單元創新能力建設,而且已經取得明顯進展;那麼,未來10年將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第二個階段,重點是創新體系結構優化和創新制度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將進入攻堅階段,將涉及和需要一系列深層次的科技改革。加快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面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是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戰略選擇。

 

首先,建立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響應機制。如領導小組和諮詢委員會等。

 

其次,組建中國高等科學研究院(China Institutes for Advanced Sciences)。借鑑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經驗,組建中國高等科學研究院,重點開展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的先鋒性、開拓性和前沿性的科學研究。啟動階段可以建設四個研究所:整合生物學研究所、信息和思維科學研究所、仿生工程研究所和再生工程研究所,分別開展生命合成、信息轉換器、人格信息包、兩性智能人、體外子宮、器官和人體再生等的開拓性研究,搶佔新科技革命的制高點。

 

其三,組建中國戰略技術研究院(China Institutes for Strategic Technology)。借鑑德國夫朗禾費學會的經驗,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類研究所為基礎,組建中國戰略技術研究院,開發和提供行業性關鍵共性技術,提高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為企業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作好技術準備。

 

其四,組建中國現代化研究院(China Institutes for Modernization Science)。借鑑美國聖塔菲研究所和UNDP人類發展報告研究的經驗,以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為基礎,組建中國現代化研究院,開展科技革命與現代化、科技和教育現代化、經濟和社會現代化、農業和生態現代化、地區和世界現代化等交叉科學研究,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和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提供決策支持和服務。

 

目前,中國現代化已經步入快車道。中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科技需求逐年增加,中國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論文和發明專利逐年增加,科技騰飛的外部環境逐年改善,科研硬體設施已經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如果在科研軟環境(科技體制和創新政策)上取得更大改進,如果採取更有力和更合理的應對措施,第六次科技革命就將與中國科技同步發展,中國學者的名字和第六次科技革命就將一起載入史冊,中國現代化第三步戰略目標就有可能提前實現。

 

結語

 

在過去500年裡,世界上先後發生了五次科技革命,推動了世界現代化的四次浪潮。第一次革命是近代物理學的誕生,第二次是蒸汽機和機械革命,第三次是電氣和運輸革命,第四次是相對論和量子論革命,第五次是電子和信息革命。

 

從人類文明和世界現代化的角度看,第六次科技革命(約2020~2050)有可能以生命科學為基礎,融合信息科技和納米科技,提供解決和滿足人類精神生活和生活質量需要的最新科技。從科學角度看,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是一次新生物學革命;從技術角度看,它是一次「創生和再生革命」;從產業角度看,它是一次「仿生和再生革命」;從文明角度看,它是一次「再生和永生革命」。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體部分將包括:整合和創生生物學、思維和神經生物學、生命和再生工程、信息和仿生工程、納米和仿生工程等。它的擴展和帶動部分將包括:生命科學的相關學科、材料科學和生物材料、地球和環境科學、綠色超級製造和綠色超級運輸等。此外,空間科技、能源科技、海洋科技、國防科技、社會科學、行為科學、科技倫理學和現代化科學等,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納米科學、仿生工程和機器人學的結合,信息轉換器、人格信息包、兩性智能人、人體再生和網際網路的結合,人類將獲得三種新的「生存形式」,即網絡人、仿生人和再生人,實現某種意義的「人體永生」。

 

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過去500年裡,世界發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其中,中國失去了四次科技革命的機會,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表現平平且收穫不多。第六次科技革命即將來臨,中國將再次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抓住機遇就可能乘勢而上,失去機遇就可能再度平淡甚至下滑。機會總是偏向有準備者。我們作好準備了嗎?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世界領先的基礎研究機構,成立於1930年。在1933~1955年期間,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該研究院工作。

 

德國夫朗禾費學會(FhG)。德國應用研究促進協會,歐洲最大的應用科學研究機構,成立於1949年。目前,它擁有58個技術和應用類研究所。

 

美國聖塔菲研究所(SFI)。世界知名的複雜性科學研究中心,成立於1984年。它由「夸克之父」蓋爾曼等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創辦,主要從事物理科學、生物科學、計算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多學科交叉研究。

 

UNDP人類發展報告研究。1990年以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組織開展人類發展研究,每年出版一本《人類發展報告》,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

 

《科學時報》 (2011-05-09 A3 觀察 評論)

相關焦點

  •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影響
    21世紀大約有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五次科技革命(1970~2020年)的下半部(信息革命後期)、第六次科技革命(2020~2050年)和第七次科技革命(2050~2100年)。這裡重點討論第六次科技革命,這種討論具有一定的「科學猜想」性質。關於21世紀的新科技革命和科技預測已經有大量研究。
  • 中科院院長解讀第六次科技革命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與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在京舉行第136場報告會,中國科學院院長、國科大校長白春禮應邀作《把握科技發展新態勢 實現創新驅動新發展》主題報告。當白春禮提到第六次科技革命中這一細微的變化時,臺下的學生聽眾一片驚嘆。    「世界正處在新科技革命前夜。」白春禮開門見山。2011年,中國科學院就開展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預測研究」課題。
  • 科技革命與世界科學中心的關係
    科技革命是一個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新現象,世界科學活動中心的轉移就是其中之一。1954年,英國科學史家貝爾納首先提出了科學活動中心的概念。1962年,日本科學史家湯淺光朝對《科學和技術編年表》等文獻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定量描述16-20世紀世界科學活動中心轉移的情況。
  • 智慧零售:推動業態革命到科技革命
    與以往的業態革命不同,此次變革是一場以智慧零售為主要內容的科技革命。1零售的進化:四次業態革命商業處於社會再生產的中介地位,是第三次社會大分工的結果。02第二次業態革命:連鎖商店1859年,美國大西洋和太平洋茶葉公司(簡稱A&P)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連鎖商店,開啟第二次業態革命。連鎖商店突破了零售商業以單體店鋪為組織單位的組織模式,可以快速複製的組合店鋪成為潮流。
  • 許馭: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發展機遇
    「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敢於擔當、勇於超越、找準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勇於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
  • 杜平:信息革命大時代的機遇挑戰與中國路線圖
    《戰略》對全球態勢做出了「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信息革命」的戰略判斷,從世界文明轉型的大趨勢總體觀瞻了信息革命為我國帶來的重大戰略機遇,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精準剖析了我國面臨的現實問題與挑戰,在此基礎上對我國未來十年信息化發展的總體目標、核心工作、關鍵領域、重大改革等進行了全面部署,它是在信息革命大時代引領世界文明轉型、重構全球共治共享新格局的中國路線圖。
  • 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社會治理面臨哪些新機遇和新挑戰
    作為新科技革命發生的主戰場和生力軍,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為社會治理提供關鍵「科技支撐」,並為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的多元化、專業化、法治化及社會矛盾的源頭治理帶來諸多機遇,同時也將為信息安全、個人隱私保護等帶來挑戰。本文旨在指導社會治理實踐,做好相關技術攻關、應用,推進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 金錢在科技革命中的角色——人類簡史讀書筆記5
    人們指望,當今的生物產業,納米科技等新發現,會可能創造出全新的產業。正是與經濟成長相伴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三次科技革命。在18-19世紀,英國作為一個帝國,其對外的擴張是發展資本主義的必要途徑,後來整個歐洲崛起,不斷掠奪世界各國資源,他們以一種承認無知的心態,在擴張中獲取新知識,力圖能夠由此讓他們成為世界的主人。
  • 量子力學造就第三次科學革命,加快量子科技發展
    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科技革命的背景與特徵
    科技革命是一個科技史學和科技哲學的概念,迄今沒有統一定義。在本文中,科技革命指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統稱。在學科史層次上,科學革命是科學範式的轉變;在世界科技史層次上,科學革命指引發人類思想觀念的革命性變化的科學變遷。在技術史層次上,技術革命指技術範式的轉變;在世界科技史層次上,技術革命指引發人類生活和生產方式革命性變化的技術變遷。
  • 重磅丨西北工業大學第六次科技工作會議開幕
    重磅丨西北工業大學第六次科技工作會議開幕 2020-12-24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科技帶給纖維行業什麼機遇和挑戰?
    新科技帶給纖維行業什麼機遇和挑戰?同期,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20/2021報告亦將發布,今日提前推送報告開篇——纖引創生 維領未來,讓我們共同聚焦新的科技革命將帶給中國纖維產業怎樣的機遇和挑戰。未來已來,我們做好準備了嗎?中國纖維發展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新一次的科技革命值得高度關注。
  • 黃曉勇:新常態下能源革命蓄勢待發
    在經濟增速換擋、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新常態下,推動能源革命勢在必行、刻不容緩。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同志指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能源革命蓄勢待發」。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強調,「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長期戰略,必須從當前做起,加快實施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
  • 佳都科技:召開2020年第六次臨時股東大會的通知
    佳都科技:召開2020年第六次臨時股東大會的通知 時間:2020年12月14日 18:20:58&nbsp中財網 原標題:佳都科技:關於召開2020年第六次臨時股東大會的通知證券代碼:600728 證券簡稱:佳都科技 公告編號:2020-113 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召開2020年第六次臨時股東大會的通知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
  • 伊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
    11月30日,伊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在伊春匯源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伊春市委書記趙萬山出席開幕式並講話。他強調,全市各級文聯組織和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和文藝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倍加珍惜歷史機遇,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努力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為加快推進伊春高質量轉型發展、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省文聯副主席戴立然出席會議並講話。
  • 自治縣第六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召開第三次全體會議
    自治縣第六屆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第一階段會議結束後,自治縣第六屆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縣教師進修學校二樓會議室召開第二階段會議。  會上,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縣監察委主任宋漢生代表自治縣第六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第三次全體會議作工作報告。               自治縣第六屆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進行分組討論
  • 薦讀 | 科技革命已經開啟
    當前,正是全球科技革命的前夜。世界歷史正在經歷「百年變局」與「千年轉折」。千年轉折是指人類第三次文明到來。
  • 中國共產黨湘潭市嶽塘區第六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
    中國共產黨湘潭市嶽塘區第六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2020年12月19日中國共產黨湘潭市嶽塘區第六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湘潭市嶽塘區第六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全會充分肯定區委第六屆四次全會以來的工作。
  • 改革開放為什麼是「第二次革命」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中國,也深刻影響世界。在改革開放走到第40個年頭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以及從什麼樣的角度、態度、力度來認識和推進改革開放,是一個重大課題。  儘管是有風險的事  但不這樣做前進就困難了  鄧小平同志最早把改革稱為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 《第二次機器革命》核心觀點
    今天我們推薦給大家的這本書———《第二次機器革命》,可能會成為對全球經濟社會未來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又一本重要著作。這一判斷是否可靠,還有待讀者在閱讀全書後作出自己的評判。本報從明日起,將在讀書版以文摘形式連載《第二次機器革命》的部分內容,敬請關注。  ●技術的發展不可能突飛猛進,這是個錯誤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