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關於在日本學習中國文學的第二期內容,相信看了上一期欄目的小夥伴已經了解了為什麼要在日本學習中文,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在日本學習中國文學,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學什麼?怎麼學?和國內的學習有什麼不同?今天丘丘膠就帶大家探訪一下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室。(以下情況因學校·教授而異。)
和國內的碩士研究生課程一樣,日本的大學院課程也是由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專業和需要選擇課程,然後在不同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不同的研究。專業選修課的學生比較少,通常最多也只有十個人左右,課堂氣氛也大多比較親切,甚至在有的課堂上大家會一邊喝茶吃點心一邊進行討論,頗有點「都是自己人」的意味。
課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發表(発表)」,一般由老師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和相關的研究材料,由不同的學生負責不同的部分,翻譯、注釋以及做總結。
翻譯可以很好地鍛鍊日語水平,尤其是文學性的文章,更能幫助大家對詞義和語法的細微差別進行理解——有教授級的母語者逐字逐句批改翻譯,想想也是很激動了。
注釋和總結都沒有硬性要求,多或少都全看各人的掌握情況,如果對整個文章沒有任何疑問,且在課堂上能夠回答出所有包括教授和同學在內的提問,那麼即使是一個注釋、一句總結都沒有落在紙上,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學習是自己的事,教授和同學的提問只是幫助查漏補缺的提醒。隨著問題的細化,自己知識的盲點也會越來越多地展現出來。因此每次發表的準備都需要花很長時間,甚至曾經有同學因為那一學期讀的是文言文,內容太複雜資料太少而急得哭了出來。
在國內,由於很多同學跨專業考了研,所以研究生期間還會有一些基礎課程;而在日本,基礎部分的學習全部由學生自己負責,換言之也就是,通過一次次的發表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自己翻書查閱資料去解決這些問題,當然,教授也會非常樂意提供幫助。
說到教授,可能有的同學又有了感興趣的問題——日本的中國文學課堂,說不說中文?教授的態度是怎樣的?僅就丘丘膠和身邊的同學所接觸過的日本的外語課堂(當然包括中文)而言,除了學部生的語音專業課之外,幾乎全部用日語進行教學。在說到特定內容的時候當然會使用研究對象的語言,但是進行課堂講解的時候一般都使用日語。
也就是說,雖然研究材料的原文是中文,但是在課堂上還是以說日語為主。上文說到有同學哭了鼻子,其實那門課的任課教授非常溫和——其實大多數學外語出身的教授都很溫和謙遜,他們了解學習外語和在異國他鄉的困難,也會對自己所學外語的母語者抱有天然的親切感,因此中國文學領域嚴厲的教授非常少見。有的教授即使要求嚴格,但在探討學術問題時,也會認真解答學生的疑惑、尊重學生的意見。
總之,日本的中文研究環境不僅並不苛刻,還會在異文化的視角下萌發出新的問題和新的思考,真的是非常有意義的學術經歷,感興趣的同學千萬不要錯過喲~
啟點教育與九段日本文化研究所 日本語學院(日本語教育振興協會認定校)達成合作有需要諮詢語言學校的同學,啟點可以擔當中介的角色為同學們提供語言學校名額但是完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