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神」和「神經病」的笑談(散文 心理篇)

2020-11-06 心之靈

語言是老公的短板,他經常顛三倒四的混亂表達。每每此時,我跟兒子總是相視一笑,可能別的人都不太懂,只有我倆最懂。有時候我們肆無忌憚的笑了半天,他依舊不知所以然,看著他一臉蒙圈的樣子 我們更得意了[大笑][大笑][大笑]。

老公特別熱衷看電視。有一天,老公居然也跟著電視學了一句名言,我覺得很有趣,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說:「想改變自己的都是神,想改變別人的都是神經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反正我是第一次聽到,在肆無忌憚的大笑之後,覺得說這話的人充滿了大智慧,估計是「專家」所說。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改變」的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也許小時候父母苦口婆心要求你改變你的一件事,到現在你依然一切如故,毫無改變的跡象。更有甚者,可能還有當面唯唯諾諾,背後則仍然我行我素之人。

人總是不喜歡被要求,被改變,因為有些思維,有些習慣,早已經固化,又或許,那是你堅持的「自我」,你從來沒有打算要改變,所以父母大張旗鼓地要求你改變,不見得有成效。

只是,不經意間,成長當中的你在某一天、某一個時刻、某一個場景,會突然有所悟,有所感,有所變。於是你驚訝的發現,你竟然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成改變自己的「神」了,先讚賞一下自己這個「大神」。

對於一名心理諮詢師來說,改變自己是必要的,如果你學的知識不能首先改變你自己,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那麼證明你的學習是無效的,能力是欠缺的。想要改變別人,想為別人進行心理諮詢,那只能是妄想了,可能真是如上所說的「神經病」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心理諮詢師必須先改變自己,然後才能去改變別人,也就是說,你得先成為改變自己的「神」,然後才能成為改變別人的「神經病」。

如果你不能改變別人,那麼你將成為一個「無能」的心理諮詢師。可是如果你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要求你的來訪者,ta哪裡哪裡需要改變,那可能你真的如上所說,只能做一個真正的「神經病」了!

通常沒有人願意接被別人改變,要求被改變其實就意味著被否定,就意味著你不接受當下的ta自己。我想,沒有人喜歡被否定,所以要在無形當中將來訪者改變,讓ta自己覺悟,接受,然後改變,可是一件硬硬噹噹的技術活。

可見,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改變」能力充分彰顯了一個人的諮詢水平。

願你是能改變自己的「大神」 ,能改變別人的「神經病」,呵呵呵!

#版權所有#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

相關焦點

  • 我的「情人」,我的家(散文 心理篇)
    圖文 / 怡心理大觀心理說:成功的父母一輩子都是孩子的專屬心理諮詢師,我渴望我是兒子一輩子的心理諮詢師。都說兒子是媽媽前世的小情人,這話讓人覺得貼心、幸福。我的小情人今年13歲,在家排行老大(只生他一個),名喚張老大。他爸爸在兄妹當中排行老三,故稱張老三;我則排行老二,所以是曹老二。
  • 關於心理諮詢的Q&A(一)
    學心理,愛自己生活中,當有人知道我是心理諮詢師時,會很多問題,因為宣傳和大眾接受度的原因,很多人對心理諮詢的了解不多,甚至還存在一些誤解,所以搜集了我和我的同事們所遇到的問題,文字回答來源於網絡,希望這篇文章也解答了你的疑問。
  • 「我」如何愛自己(散文 心理篇)
    今天,我們要用心理語言仔細地闡述一下,「我」要如何愛自己。每一個人都有五個「我」,一個自我,四個角色。自我分為欲望和嫌惡(嫌棄、厭惡)兩個部分。角色有家庭角色,學生角色,職場角色,社會角色四大角色系統(少數人有第五角色,如和尚、尼姑、志願者……)。所以「我」愛自己,這個「我」就有五個,一個自我,四個角色,分得再細一點,還可以把自我分為兩個,一個欲望,一個嫌惡。所以也可以說自我有兩個。那總共就是六個「我」。兩個自我,四個角色。
  • ​為父為母(散文,心理篇)
    大觀心理講愛,是講自我和角色之間相互讚賞,相互支持,而不是一味的愛自我,或者是愛角色。愛孩子,不但要愛ta的角色,也要愛ta的自我,沒有缺失,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做錯事,必須讓ta充分領會「付出成本和代價
  • 收回自我,回歸角色(散文 心理篇)
    [呲牙][呲牙][呲牙]我想、我要、我喜歡(欲望),還有它的對立面,我不想、我不要、我不喜歡(嫌惡),任性的日子是不是該結束了?角色是不是通通都該回歸正位了?欲望+嫌惡=自我,這個公式沒忘吧?做一名好老師,做一名好學生,讓「角色」回歸正位,讓老師和學生一起,積極、努力的去創造美好明天吧!
  • 方法整合:手握「身份識別卡」,閱讀散文都不怕 ——以《白楊禮讚》《散文兩篇》教學為例
    (1)頭腦風暴:製作一張散文身份識別卡(2)合作探究:託物言志類散文探究指南(3)深入研讀:寫作對象特質用意:深入研讀白楊樹的形象特點,關聯已學散文的寫作對象,總結散文寫作對象的特點。(1)思維導圖:梳理行文結構
  • 神經病症狀有哪些 神經病這樣治療比較好
    這是神經病的前期症狀之一。六、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持續和令人苦惱的腦力易疲勞如感到沒有精神、自感腦子遲鈍、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記憶差、好遺忘,丟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體力易疲勞,經過休息或娛樂不能恢復。
  • 快樂的三個層次(散文 心理篇)
    很多東西,只是想想就快樂,連「感覺」(快樂的第二層次)都不敢太直白,因為害怕丟掉強烈的自尊。所以那時的我們,對快樂的第三個層次,總是感受無比的劇烈和深刻。這樣孩子就會比較懂得珍惜和享受快樂的第三層次。就像我們小時候,缺吃少穿的年代,偶爾得到什麼金貴、難得的東西,會有捨不得享受,甚至慢慢享受的感覺,可是那感覺卻如此深刻、那記憶卻如此鮮明。到老了,也依然記憶猶新,連回憶都充滿快樂。
  • 練習——喜歡自己(散文 心理篇)
    優點和缺點加在一起就是你的特點,你要清楚,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優點和缺點是可以互換的。在一些場合,你的這個特點可以表現為優點,但是換一些場合可能這個優點就是缺點了。反之亦然,如果你的特點在一些場合會表現為缺點,但換一個場合,可能它就是優點了。
  • 曾紅雨赴輝南縣舉辦公益講座 講述《關於散文的幾個話題》
    2020年7月12日,輝南縣作家協會特邀《吉林日報·東北風》周刊副主編曾紅雨來到輝南縣舉辦公益文學講座——《關於散文的幾個話題》曾紅雨《吉林日報·東北風》周刊副主編,三級高級編輯,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全民閱讀協會理事,第三屆吉林省新聞出版獎優秀人物獎。
  • 神經病、精神病:究竟有什麼區別?
    如果不知道答案,你應該看一下這篇文章。同是中國話,不同地域對同一事物的表達可能完全不同,大家很難理解對方想說的意思。有一個詞,粵語叫「痴線」,吳語叫「十三點」,南京喚作「甩」,在新疆則親切地稱為「勺子」。然而在各地群眾口中,有一個詞可以毫無障礙地被相互理解——神經病。
  • 向太深夜發文,暗諷張栢芝撒謊成癮心理扭曲,被懟是神經病!
    近日,張栢芝在《天天向上》的節目裡,談到3個兒子和作為一個媽媽的感受,但是她的言行卻遭到了吐槽,還被網友被稱為「謊話精」。其實之前也有很多張栢芝的言行不符的事情發生。張栢芝以前說天生不吃肉,喜歡吃素菜,但是多次在節目中,甚至是自己的vlog裡吃肉。張栢芝以前錄節目時還說過自己流產4次,真是什麼話都敢說!
  • 關於心理諮詢的Q&A(二)
    心理諮詢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諮詢的任務是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所以諮詢目標是屬於心理學範疇。對於不屬於心理問題的求助,一般不屬於心理諮詢的範圍。那心理諮詢的範圍包括哪些呢?心理諮詢主要涉及心理障礙、心理適應、心理發展等方面的問題。比如某位來訪者的婚姻出現了問題,希望諮詢師能夠幫助其做出選擇,到底離不離婚,這是具體問題,不屬於心理學範疇,所以不能成為心理諮詢的目標。但是這位來訪者想解決因婚姻問題出現的情緒調節問題,這更適合心理諮詢。
  • (散文 心理篇)
    上一篇我們已經講過,我分為自我和角色,每一個人都有六個「我」,兩個自我和四個角色。自我由欲望和嫌惡組成,欲望是我想我要我喜歡;嫌惡是我不想我不要我不喜歡。每一個人都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有想做的,有不想做的,想的都是欲望,不想的都是嫌惡。
  • 笑談大荒 | 大荒新任務——襪子連連看,是什麼讓魍魎在風中凌亂?
    少俠們晚上好呀~氣溫驟降的日子裡貼心的小天天給大家帶來了大荒取暖秘籍——《古今笑談
  • 三篇關於生命和時間思考的經典散文,讓你茅塞頓開!
    導讀:三篇關於生命的思考,時間的思考的當代經典散文。1、桃花心木——林清玄鄉下老家屋旁,有一塊非常大的空地,租給人家種桃花心木的樹苗。我看到這樣的報導,就忍不住寫關於生命的文章。我以為這是一個寫字人的本分和義務。你自詡愛寫東西,那麼社會上有這樣的現象,你怎麼能不去寫呢。告訴大家,幸福是什麼,生命是什麼。可是我要寫多少篇,才能杜絕出現這樣的現象。很多人會說:「你不是寫字寫多了,你是看電影看多了吧。這種事怎麼能完全杜絕了。自殺是在所難免啊。」
  • 怎麼用英語吐槽「你神經病啊」!
    「你神經病啊」是很常見的用來表示吃驚的吐槽專用語,「深井冰」和「蛇精病」這兩個詞就是由此衍生出的。
  • 寫作課 | 張怡微:散文的靈感
    這背後有漫長的變遷,古人文章裡的神與情,處處牽連著家國興亡,古代散文要承載的意義是天道,而不是趣味。直至晚近,隨著現代小說為散文的社會責任分憂,精英作家的個人氣質與「散文」這個古老的文體相互賦形,形成了新氣象。一百年後,我們開始在散文裡自然而然地關注個人,關注家庭,關注兒童和青少年的感受,關注情趣和靈性。
  • 0122|【強推】姓師/靈異神怪/年下/神經病受
    內容標籤:靈異神怪字數:1041477字收藏:31878個簡評:超級好看!作者文筆也很好!一個姓氏一個故事,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大故事,但小故事之間不獨立。受是一個因為小時候過的很慘長大後性格有點扭曲的神經病,攻是內斂不善說話但很善良很有教養的富少爺。攻受算家庭聯姻【?】
  • 朋友(散文 心理篇)
    圖文/怡心理人的一生充滿了親情、愛情、友情、人情四大情。無論缺少哪一種,都將是你人生的缺憾,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四情」充分呈現了你人生的廣度和深度。親情是血濃於水的溫度;愛情讓你生死相隨,甘之若飴,為之苦,為之甜;友情卻是親情和愛情之外充分的填補,至於人情,有濃有淡、有近有遠。有些事你不想跟親人說,有些事不能跟愛人說,跟誰說呢?這時候朋友就出場了。朋友是久旱的甘霖;朋友是雪中送的炭;朋友是你心裡覺得冷時溫的那一壺酒,讓你暖到心窩裡……朋友,不僅講自我,還講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