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快樂 共成長——中國高校為中外大學生搭建互融交流平臺

2020-12-2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記者張旭東、魏夢佳)品茶、唱京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專業留學生珍珠的這兩大愛好,來源於她在華四年的留學經歷。這是一位哈薩克斯坦姑娘。

  「平時學校裡有豐富的文化體驗活動,如採茶、品茶、茶藝表演、畫京劇臉譜、下圍棋、寫書法、打太極拳等,讓留學生有機會深度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珍珠說,「我們還和中國學生一起參加體育比賽,我比較喜歡排球。我們在一起非常快樂,也收穫了珍貴的友誼。」

  近年來,該校建立了8個留學生實踐和文化體驗基地,為留學生舉辦系列文化體驗活動。同時,學校組織和鼓勵留學生與中國學生攜手參與校內外各類體育賽事,增進彼此團結和友情。2015年,留學生和中國學生組隊參加全球石油工程專業知識競賽亞太區決賽獲得亞軍,組隊參加青島市校園足球聯賽獲大學組冠軍。

  為幫助留學生更好地融入中國校園,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國際教育學院還出臺了本科輔助培養計劃賦分細則。留學生在學術活動、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參與和獲獎情況,都可以根據賦分細則獲得一定分數。

  來自俄羅斯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卡佳在學習之餘,喜歡參加學校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擔任過學校留學生才藝大賽和留學生新年晚會主持人。「學校在中俄交流方面經常開展活動,使中俄兩國的學生可以近距離交流。通過這些活動,我認識了很多中國朋友。」卡佳說。

  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致力於為中外學生搭建互融交流、互促成長的平臺。北京語言大學指導建立的學生國際交流協會就是其中之一。

  曾擔任這個協會主席的北京語言大學蒙古籍留學生巴圖薩娜說:「我們上長城、聽相聲、學武術、體驗茶文化、參觀漢字博物館、逛北京胡同等等,這些活動增進了中外學生交流,讓彼此都增長了見識,收穫了友誼。」

  北京語言大學學生國際交流協會還打造了留學生原創欄目《聽我說》,留學生用中文錄短視頻,介紹本國特色文化。自2015年9月以來,《聽我說》節目每周三晚由協會微信公眾號推出,並實時更新到視頻網站及微博。

  「我記得我做的那期是介紹蒙古春節和中國春節有哪些不同。」 巴圖薩娜說,「這個欄目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展現自我、展示本國文化的平臺,鍛鍊了我們的能力,也讓其他國家同學對我們國家有了更多了解。」

相關焦點

  • 「相約小桌球,共融大世界」西安市首屆「滻灞杯」中外大學生桌球...
    為助力「精彩十四運」,充分展示中外大學生的良好精神風貌,10月25日上午,西安市首屆「滻灞杯」中外大學生桌球集訓及友誼賽在西安交大文體中心開幕。此次活動將有來自西安11所高校47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學生參加,通過小小桌球,切磋技藝,增進了解,共敘友誼。
  • 加強交流互鑑 共促媒體發展
    講座授課、參觀媒體、交流訪問……「新時代、新理念、新媒體、新技術」是此次「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短期訪學班的主題。首次來華的南非《先驅報》兼《周末郵報》總編輯恩瓦比薩·馬昆加難掩興奮之情:「感受中國媒體的全新發展,學到了新理念,了解了新技術!」
  •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設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6日訊 7月5日,微信公眾號「孔子學院」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為適應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需求,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簡稱語言合作中心。「語言合作中心為中國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是發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專業公益教育機構,致力於為世界各國民眾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提供優質的服務,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世界多元文化互學互鑑搭建友好協作的平臺。
  • 經驗交流同促進 攜手幫扶共成長——潼關縣桐峪鎮中心幼兒園與潼關...
    為促進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全面提高園所教育質量,為幼兒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桐峪鎮中心幼兒園與太要鎮中心幼兒園形成結對幫扶同促進。「請進來」送教觀摩促成長11月13日,太要鎮中心幼兒園送教團隊在園長王娜的帶領下赴桐峪鎮中心幼兒園開展「結對幫扶,送教下鄉」活動,並為該園教師展示了精彩的教學活動。
  • 第十一屆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圓滿收官
    8月28日上午,第十一屆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在江南大學落下帷幕,創業實踐類一等獎、企業命題類一等獎、企業貢獻獎、高校組織獎等獎項一一揭曉。商務部服務司司長冼國義發來視頻賀詞,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大良發來賀信。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省商務廳副廳長朱益民,副市長周常青參加活動。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自2010年起每年在我市舉辦,累計吸引1600餘所院校、40餘萬名大學生參賽,在競賽國際化、成果產業化、賽事品牌化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為推動服務外包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 新時代中外人文交流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高層論壇召開
    霍玉珍表示,加強旅遊與文化的互補,要聚焦「實」字,讓人民有更多的切身實際體驗;加強健康衛生與人文交流,要實現一個「融」字,在當今衛生健康共同體背景下,要積極發揮自身作用,推動各國交流與合作;教育與文化依存共生,通過成立教育部高校聯合會,推進中國與各國教育學歷互認,雙方開設各種語言等方式,為滿足各領域合作開展提供智力支撐。
  • 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
    本報北京7月6日電(記者趙婀娜)為適應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需求,教育部近日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該中心為中國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是發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專業公益教育機構,致力於為世界各國民眾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提供優質服務,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世界多元文化互學互鑑搭建友好協作平臺。
  • 「搭建好文化交流平臺」
    「搭建好文化交流平臺」 2021-01-14 15:59:02   來源:人民日報
  • 陝西省中外人文交流活動周開幕
    目前,國際漢唐學院已經成功舉辦十餘項高端中外人文交流活動,來自50多個國家的140餘名中外知名學者和近1000人次的國際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當日,陝西華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博物院、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西安昆明池遺址公園等被授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教育基地。
  • 互金協會與公認反洗錢師協會合作 搭建國際反洗錢交流合作平臺
    4月11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以下簡稱互金協會)與公認反洗錢師協會(ACAMS)正式籤署網際網路金融反洗錢合作諒解備忘錄。互金協會秘書長陸書春表示,目前中國正在推動相關制度建設,已上線網際網路金融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網絡監測平臺(簡稱網絡監測平臺),並接入490家從業機構。
  • 第三屆復旦中外人文交流論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外人文交流...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楊曉春、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教育部國際司中外人文交流機制辦處長毛冬敏出席論壇並致辭,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常務副會長秦亞青作主旨演講,來自全國的近四十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論壇還發布了「復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叢書」系列第二部《中外人文交流與新型國際關係構建》。
  • 新華社點讚VIPKID: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橋梁
    新華社點讚VIPKID: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橋梁 2018-05-22 14:18: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萊州市婦聯積極搭建女性創業人才成長平臺
    近年來,萊州市婦聯把巾幗人才培養和鄉村振興銜接起來,大力發展特色巾幗產業,積極搭建女性創業人才成長平臺,引領培養更多婦女成為鄉村巾幗人才。組織召開女企業家協會創業經驗交流會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展「女企業家創新引領」行動。
  • 鋪高校企業之路,築華為融研之夢:搭建大學生畢業就進名優企業橋
    現在的中國需要的就是企業與科研的結合,高校與名企的技術和人才對接。如何把學術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如何把高校畢業生儘快融入企業?我覺得任總此行,鋪就的是一條企業壯大之路,築就的是一架研企結合之虹,謀劃的是一個招攬人才計劃。
  •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VIPKID攜手共促中外人文交流
    10月17-20日,2019中國國際教育年會在北京舉行。期間,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在線教育企業VIPKID籤署合作備忘錄,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秘書長趙靈山出席籤署儀式並會見了VIPKID創始人及CEO米雯娟、首席學術官劉駿教授及其他代表,雙方表示將共同致力於推動國際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動、辦好未來五年的「知行中國」品牌活動。
  • 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蘇寧聯合百餘高校共造創業實踐平臺
    疫情加速市場結構性調整 大學生實踐能力受關注事實上,在就業難背後,畢業生更是面臨著「結構性失業」的難題。此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周禹在接受中國經營報採訪時表示,疫情只是一個外生變量,而經濟發展、產業結構、教育體系這些內生結構性的問題,才是就業市場的「基本盤」。
  • 圖書連魯臺·高校同發展—山東高校圖書館交流團抵達臺北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也是「2017書香中國」全民閱讀系列活動開始的日子,在這重要的日子,應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邀請,以山東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劉相金為團長、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圖書館館長黃炳家為副團長、山東女子學院圖書館館長朱海琳為秘書長的山東高校圖書館交流團一行20人,於4月23日上午由濟南乘山航SC4097
  • 滬臺線上同下一盤棋 搭建體育交流新平臺
    2020「雙城杯」青少年圍棋賽12日在上海、臺北兩市開賽 湯彥俊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2日電 (記者 繆璐)2020「雙城杯」青少年圍棋賽12日在上海、臺北兩市開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兩岸青少年通過線上連線的方式,同下一盤棋,搭建雙城體育交流新平臺
  • 打破中外人文經典互譯出版的壁壘,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共文明交流
    為落實《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杜布羅夫尼克綱要》精神,深化「17+1」出版合作,促進雙向文化交流,實現文明互鑑,雖受到疫情的影響,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通過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舉辦了此次論壇,討論了出版業和譯者如何推動人文經典互譯出版
  •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在首期中外人文交流區域主題研修班作典型報告
    在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山東省教育廳、濟寧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四屆,共吸引了65個國家1150餘名外國院校代表及國際學生參加。2020年國際學生孔子文化節在規模和層次上有了更高的提升,該活動納入了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作為支持單位組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