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董超 保健時報
美國國家脂質協會發布聲明
不建議靠少吃主食瘦身
保健時報記者 董超
低碳已經成了當今最流行、最時髦的詞彙之一,無一例外,低碳也走上了人們的餐桌——低碳飲食,但此低碳非彼低碳。所謂低碳飲食,其實就是減少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的一種飲食方式。
早前的研究發現,低碳飲食除了減肥效果顯著,還具有自然抑制食慾、降低身體炎症、促進脂肪分解、改善2型糖尿病、保護心血管等作用。然而近期通過全面回顧現有證據,美國國家脂質協會營養與生活方式工作組發布的一項聲明稱,低碳飲食對於減輕體重和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沒有優勢,反而有危險。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三大營養物質,其中的蛋白質供能比例較少,一般不作為主要燃料,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才是主要的能量來源。因此,只要做到能量的攝入小於消耗,就可以減輕體重,這就是頗為流行的低碳飲食。少吃碳水化合物(饅頭、麵條、米飯等),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這令不少愛美之人逐漸告別了主食。
低碳飲食從短期看,確實有助於降低體重,改善血脂和代謝功能,但從長期的安全性來說會影響健康。
低碳飲食短期有效
長期並不優於其他減肥飲食
美國國家脂質協會發布的聲明將低碳飲食定義為每日總能量10%~25%來自碳水化合物,即每天50~130克碳水化合物;極低碳飲食則定義為每日總能量<10%來自碳水化合物,即每天<50克碳水化合物。
聲明指出,遵循低碳飲食和極低碳(包括生酮)飲食的人,食慾和飢餓感降低,或許還會增加機體的能量消耗。
對於低碳飲食和極低碳飲食減輕體重的效果,聲明稱,短期(≤6個月)優於低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飲食,而長期(>6個月)的效果與低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飲食相似。
因此,需要在短期內(2~6個月)減輕體重者,可採用低碳飲食(50~130克/天)或極低碳飲食(20~49克/天)。
聲明認為,通過改變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三種營養素的比例沒有作用。由於低碳飲食或極低碳飲食很難堅持,對於準備長期減輕體重者,應適度增加碳水化合物攝入,即每天130~225克。與減少熱量的飲食相比,低碳飲食似乎會導致肌肉量的減少。聲明建議,應適度增加蛋白質攝入量(1.0~1.5克/千克體重·天)。
倘若低碳飲食實施得當,可以讓體內儲存的脂肪、糖原滿足能量代謝的需要而不消耗肌肉。但是低碳飲食也會讓人產生酮症,讓人感到疲勞,胃口變差,嚴重時可發生酮症酸中毒,呼吸散發出酮體的臭味,神志不清,危及生命。另外,酮症還有利尿作用,讓體重迅速下降,實際上身體失去的是水分而不是脂肪。
長期低碳飲食可減壽
適量攝入死亡率最低
研究發現,長期保持低碳飲食也可能會影響人的長遠健康,甚至縮短壽命。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研究顯示,25年前,研究人員在美國四個社區選擇了1.5萬多名45~64歲的成年人作為樣本,進行跟蹤調查,定期統計他們的食譜及健康狀況。25年後,所有參與調查的人中有6283人因為各種原因去世。
通過整理和分析數據,研究人員發現,與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的人相比,超量攝取碳水化合物或者太少攝取碳水化合物的人平均壽命要低一些。
此外,波蘭羅茲醫科大學研究人員在慕尼黑舉行的2018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提出,低碳飲食或許會增加癌症、腦血管疾病、冠心病患病的機率。1999~2010年間,波蘭研究人員在全國範圍內選取了24825名平均年齡為47.6歲的人,就低碳飲食與死亡率的關係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發現,攝入過少碳水化合物的人死亡率要高32%。另外,這些人死於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癌症的風險分別增加了51%、50%和35%。
研究人員將調查結果與另外7項共有447506人(平均年齡為16歲)參與的不同研究進行比對後,證實了低碳飲食會增加患病風險。研究顯示,長期攝入過少碳水化合物的人,死亡風險會增加15%。研究人員稱,低碳飲食在短期內有減肥效用,並且可以降低血壓、控制血糖;從長期來看,這種飲食習慣不利於健康,會增加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癌症的患病風險。
為此,要想長期保持體重和心血管健康,聲明建議,應適量增加碳水化合物攝入量(130~225克/天),特別是蔬菜、水果、全穀物和豆類。
低碳飲食對慢病患者無優勢
需注意安全性
聲明指出,低碳和極低碳飲食中的高飽和脂肪酸,會增加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但通常會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也會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可時間不是很持久。而其對於降低血糖和胰島素的作用也不明顯,似乎可在短期內降低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患者進行血糖監測的一種化驗),但長期效果不明顯。雖然低碳飲食可減少糖尿病藥物的使用,但與低碳飲食相比,地中海飲食(泛指處於地中海沿岸的南歐各國以蔬菜和水果、魚類、五穀雜糧、豆類和橄欖油為主的飲食風格)更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此外,低碳和極低碳飲食對超重或肥胖者血壓的影響也不一致。
聲明建議,為了改善心臟代謝風險因素,應採取飲食幹預,使體重降低5%~10%。如果進行低碳和極低碳飲食,應選擇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性油脂),而非飽和脂肪酸。與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相比,超重、肥胖伴或不伴有2型糖尿病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患者,採用低碳飲食用於降低甘油三酯是合理的。
由於採用低碳和極低碳飲食者血脂變化明顯,故應監測血脂的變化。對於患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房顫風險高、心力衰竭、腎病或肝病的患者如果選擇低碳或極低碳飲食,應進行密切監測。極低碳飲食可能會影響維生素K依賴性抗凝治療,需要更頻繁地監測。
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相關的急性胰腺炎、嚴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遺傳性嚴重高膽固醇是極低碳飲食的禁忌證,這些患者不推薦使用低碳飲食。
因為低碳飲食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糖尿病患者應注意監測血糖以及時調整糖尿病藥物劑量。服用SGLT2抑制劑(新型2型糖尿病治療藥物)的患者應避免極低碳飲食,因為會增加SGLT2抑制劑相關酮症酸中毒風險。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原標題:《長期少吃主食,不減肥,減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