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袁大頭在製造的時候是相當嚴謹的,不管是重量還是成色都有相當嚴格的管理,每星期要抽樣送到「財務部」化驗,中國銀行也會隨時派員檢查,不合格的隨時熔毀,絕不遷就,使得每一枚留存下來的「袁大頭」都是精品。
袁大頭不同版本的特徵
目前市場中比較常見的「袁大頭」版本有民國3年、9年和10年,民國8年的要少見一些,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這幾個版本的特徵。
「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民國3年版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民國8、9、10年版的為「中華民國*年造」;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後幾種上方分別有「每二枚當一圓」、「每伍枚當一圓」和「每十枚當一圓」的字樣。
該系列幣分別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別為89%、84.5%、80.4%和82.5%;該系列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
另外,在民國三年的「袁大頭」中,袁世凱「籤字版」則出類拔萃地被收藏愛好者所鍾愛。一類是民國三年天津造幣廠試鑄的義大利製版人的英文籤字版;另一類是袁世凱的左側面像後頸部位的籤字版。此「籤名版」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其市場收藏價值極高。
1、民國三年版袁大頭:兩點華,國字第二筆帶勾,出頭年,民字也有與8、9、10年不同的特點,袁像前襟處缺一小內齒。背面:大嘉禾,滿內齒,9點鐘處大內齒,提勾圓(「圓」字的最後一筆提勾)。
2、民國八年版袁大頭:正面隸書華,國字第二筆不帶勾,滿內齒,其它年號袁像前襟處缺一小內齒。背面3點鐘處有一空心葉,大嘉禾,9點鐘處大內齒,提勾圓。
3、民國九年版袁大頭有兩種大版別:鋒芒9年正面:袁像的眼睛呈杏核狀,國字第二筆不帶勾,袁像前襟處缺一小內齒。背面:小嘉禾,9點鐘處缺小內齒,下抹勾圓(「圓」字的最後一筆勾下抹)。左上第二內外兩禾粒不開芒(三年七分臉左上第二內外兩禾粒不開芒)。9年背大嘉禾者是利用3年背模具鑄造,不屬於中央版。
開芒9年正面:袁像的眯睛,袁像前襟處缺一小內齒。背面:小嘉禾,9點鐘處缺小內齒,下抹勾圓(「圓」字的最後一筆勾下抹),左上第二內禾粒開芒、外禾粒不開芒(三年七分臉籤字版左上第二內禾粒開芒、外禾粒不開芒)
4、民國十年版袁大頭:正面「造」字是撇點告(八、九年的「造」字是豎點告),國字第二筆不帶勾,肩章的框和槓是粗線條與其它年號的肩章明顯不同,袁像前襟處均缺一小內齒。背面與「壹」字下一橫平行的一顆禾粒是直粗芒或彎粗芒,提勾圓,嘉禾局部淺打,以右中部明顯,一些禾粒若現若隱,使嘉禾顯得稀鬆。
總結髮現,不同版本的袁大頭都有「內齒暗記」,即用增加或減少內齒的辦法巧妙地製作暗記。例如:3、9、10年中央版正面袁像胸下缺1小內齒;3年福建、大扣、雲南、甘肅等地方版正面滿內齒;8年中央版正面滿內齒,9年精發版背面9點處缺1小內齒,「四川」空心花三角圓背面11點處缺1小內齒等。另外,正常的3、8、9、10年背面約9點處為一特大內齒暗記,這些特徵可以作為鑑別真偽的重要方法。
袁大頭銀幣真偽鑑別方法
(1)看
看圖案:真幣採用壓力適度的冷壓,將銀幣衝壓出各樣文字、圖案和花紋。其色澤鮮亮自然,紋飾深淺適度,間距疏密一致,邊緣線條粗細均勻。諸如人像、髮絲、穗芒等細微之處清晰有度,毫不雜亂。
看大小:假幣的重量和真品的重量是相同的,但是體積略大於真品一圈。原因是假幣銀質不純,機壓不足,密度不夠,而為了必須做出和真品同樣的重量,假幣必須在體積上想辦法,才能達到和真品相一致的重量。
看包漿:自然氧化的銀幣包漿呈銀白色,在潮溼的環境下被侵蝕,會出現綠色的浮鏽,這是自然生成的。包漿是判別銀元真假的最重要證據,也是收藏者最喜歡的。因為帶自然包漿的銀元容易被鑑定,就像是銀元的身份證一樣,也能夠證明銀元是老的。
看邊齒:由於真銀元是機製版,其邊齒細緻勻稱,規整劃一。而假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細緻觀察發現真的"袁大頭"邊齒的兩條粗齒裡有一條細齒,而假"袁大頭"的細齒卻模糊不清。另外,大頭有老模和新模兩種模具,老模具為185道邊齒,新模具為170道邊齒。內齒一粗一細間隔的,本身非常細小,仿品開模時極難偽造。
(2)摸
假幣上手感覺銀質生硬,板板的硌手,色澤青黃;真品的上手感覺銀質細膩渾厚,有沉甸甸的感覺。另外,摸頭像和嘉禾的凹凸感,真品圖像清晰,低仿品圖像模糊,沒什麼凹凸感。
(3)聽
用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輕輕捏住銀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銀元敲擊其邊緣,聽其聲音,假幣聲音刺耳響亮,不如真品的那樣悅耳,舒服。如聲音低而嘶啞,周邊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補的假銀元。
(4)借用工具
稱重量:銀元的標準重量應是26.5克,成色88%。正常的銀元經過流通磨損後,重量也應達到25.8克。同一品種和版別的銀幣,其質量不會相差1克。
驗成色:對不符合銀元標準的銀元進行成色鑑定,可用硝酸液點試法。先將某個部位擦拭乾淨或銼一小口,滴上硝酸後,如冒綠沫,其成色則不高。觀其顏色,成色在92%以上的銀元,其顏色基本不變。成色在90%的,其顏色為膚黃或呈淺褐色。成色為80%左右,其色澤呈黑褐色。成色為70%左右的,呈淡綠色。成色為50%左右的,則會呈深綠色。
另外,如發現銀元冒綠泡或變黑,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銀元。而銅芯銀元只要是一觸及硝酸,便會失去光澤。如是鍍銀,鍍銀表層很容易脫落,且脫落部分極易生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