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同學們走近海洋,本周四我們有幸請到了張語卿同學的爸爸中國海洋大學機電工程系副主任張開升副教授, 走進課堂,帶領同學們一起探索海洋植物的奧秘。
張爸爸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引導同學們憑藉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激發大家熱愛海洋、探索海洋奧秘的興趣。在互動環節中,反映出同學們知識面廣泛、求知慾強的特點,積極配合併盡情感知海洋植物豐富奇幻的世界。課後,同學們還是意猶未盡,齊聲讚美大海、讚美神奇的大自然,並期待著張爸爸下次的精彩海洋課堂。
我們在陸地上植樹造林
可以為城市添一抹綠色
為生態環境做一份貢獻
陸地上的植物種類繁多
而在遼闊而富饒的海洋世界裡
同樣生長著千姿百態的海洋植物
今天,我們就去認識那些神秘有趣的海洋植物
什麼是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是指是海洋中利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以生產有機物的自養型生物。
海洋植物門類甚多,從低等的無真細胞核藻類(即原核細胞的藍藻門和原綠藻門),到具有真細胞核(即真核細胞)的紅藻門、褐藻門和綠藻門,及至高等的種子等等。
海洋植物的分類
海洋植物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大類:低等的藻類植物和高等的種子植物。海洋植物以藻類為主。
海洋藻類都是簡單的光合營養的有機體,介於光合細菌和高等植物維管束植物之間。
海洋種子植物的種類不多,都屬於被子植物,沒有裸子植物,通常分為紅樹植物和海草兩類。
海洋植物還包括一類藻菌共生體——海洋地衣。它們種類不多,見於潮汐帶,尤其是潮上帶;其中大西洋沿岸多於太平洋沿岸。
藻類植物VS陸地植物
藻類是海洋植物中的大家族,和陸地植物一樣,沒有陽光就不能生存。它們在生長過程中,從海水中吸收養料,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質(糖、澱粉等),來滿足自身需求。
由於陽光只能透入海水錶層,這使得藻類只能生活在淺海中或大洋的表層,大的藻類也只能生活在海邊及水深幾十米以內的海底。
陸地植物的根,在泥土中起固著、吸收水和無機鹽(礦物質)的作用,但由於在海洋中並沒有泥土,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的區別,整個植物就是一個簡單的葉狀體。藻體的各個部分都有製造有機物的功能,因此藻類也叫作葉狀體植物,所以藻類生長自然也不需要泥土。
豐富多彩的藻類植物形態十分複雜——有的海草很小,例如只有2~3微米的單細胞金藻,需要用顯微鏡放大幾十倍、幾百倍人類的肉眼才能看得到;有的能達到數十米,例如多細胞的巨型褐藻,有的甚至能夠達到數百米長。
單細胞海草的生長和繁殖速度很快,一天能增加許多倍。雖然,它們不斷地被各種魚蝦吞食,但數量仍然很龐大。
海洋植物是海洋世界的「肥沃草原」,海洋植物不僅是海洋魚、蝦、蟹、貝、 海獸等動物的天然「牧場」,為數量龐大的海洋生物提供「食物」。
很多海洋植物不僅是海洋的生物的必需品,也為人類餐桌的美味。
如果是海帶、紫菜,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可這種海洋植物,你吃過嗎?
石花菜屬於紅藻綱,石花菜科,有紫紅、 深紅或絳紫色, 在受多光的海區生長的往往呈淡黃色,一般生長在大幹潮線下1-2m處或低潮帶下2-5m深處的珊瑚礁上。
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山東半島和臺灣、海南等地。通體透明,猶如膠凍,口感爽利脆嫩,既可拌涼菜,又能製成涼粉。
石蓴,又被稱為海白菜、海青菜、海萵苣、綠菜、青苔菜、綸布,是一種很常見的海藻。片狀,近似卵形的葉片體由兩層細胞構成,一般高10 —40 釐米,鮮綠色,生活於海岸潮間帶,生長在海灣內中、低潮帶的巖石上,東海、南海分布多、黃海、渤海稀少。
龍鬚菜,學名蘆筍,又名鹿角菜。生長在海邊的石頭上。形狀很像柳,根須長的有一尺多,呈白色,它的名字還叫石發。
龍鬚菜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外,還富含陸地蔬菜所沒有的天然高分子海藻多糖、海藻膠、微量元素等有益物質,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除了被加工製作成各種美味,海洋植物也是用途寬廣的工業原料、為農業生產提供原料,還是製造海洋藥物的重要原料。
有些海藻,如巨藻還可作為能源的替代品。海洋植物不僅僅是神秘的海洋世界的一大家族,也是人類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