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面積比陸地的2倍還大,為什麼陸地能誕生文明,海洋卻不可以

2021-02-08 奇點使者

引言:從太空向地球望去,可以看到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藍色星球,有著七分海洋以及三分陸地,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地球有那麼多海洋面積,為什麼沒有誕生海洋文明呢?反而是三分陸地誕生了人類文明,這其中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根據研究分析,這其實與自然環境以及能源開發有關。

眾所周知,原始的單細胞生物誕生於海洋,之後再發展成為陸地生物,所以就算是陸地生物也離不開海洋,海洋可以為生物提供生命需要的水分以及鹽分,可以說沒有海洋就不一定有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陸地生物很有可能是由海洋生物發展而來的。

為此,科學家在探索外星生物的過程中,要考慮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海洋,畢竟海洋是最有可能誕生生命的。

不過生命有基本生命以及智能生命之分,基本生命就好像海洋生物一樣,存在很多,通過食物鏈互相聯繫,可以進行簡單溝通,但是不能夠產生文明,而智能生命就好像人類一樣,可以通過勞動以及語言來建立文明,在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後,開始進行精神層面的開發,通過建造法律、文化來宣揚文明。

那麼為什麼作為生命來源之地海洋沒有誕生與人類相似的文明呢?反而是面積比較小的陸地誕生了人類文明,並且這些文明還通過自身開發的技術來探索外太空文明。

其實面積比較大的七分海洋沒有文明,而面積比較小的三分陸地存在人類文明是有原因的,與大自然的選擇以及自然能源有關。針對第一點原因,大自然的選擇,要從人類的進化說起,人類之所以進化出發達的文明,與人類的勞動以及智慧有關,由於陸地的生存資源有限,人類不得不通過自立行走釋放出雙手以及通過勞動開發大腦,從而使得人類可以更好生存。

人類在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時,就有更多的時間去構建文明;但是在海洋環境中,因為海洋存在大量的水壓,生物在水裡就可以浮起,又因為海洋有洋流,生物就算是趴著也可以前行,很少要用到四肢去做一些勞動,因此根據自然的選擇,海洋的生物很少需要靠複雜勞動以及大腦配合生存,那麼產生文明的可能性就極低了。

針對第二點原因自然資源的開發,首先根據資源開發的難易程度可以看得出,陸地的資源比海洋資源更容易開發,在陸地可以利用再生能源太陽能以及化學能源人工火種,但是在海洋的話,太陽能資源大多數是水中的植物才可以利用,至於化學能如可燃冰,開發起來就比陸地資源難多了。

其次能源開發有助於文明建立,正是因為陸地上的太陽能可以被植物以及動物所利用,人類文明才可以發展起來,人類可以利用太陽能進行生產,植物可以利用太陽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營養物質,為食物鏈提供能量,同時人類又可以利用化學能人工火種來製造夜晚的光明,保證夜晚的安全性,這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保障,而海洋卻無法為生物提供足夠資源以及化學能。

對此,小編認為在七分海洋中之所以不存在智能生物文明,是因為海洋並不具備合適生物發展文明的條件,在海洋中有浮力以及洋流,生物不需要解放四肢去做其他事,就算是趴著也可以前行;其次海洋資源很難開發,海底生物很難利用海底資源進行文明的發展。

而陸地之所以有人類文明,是因為陸地的生存資源有限,想要活下去,就要解放四肢以及開發大腦,在有限資源中活下去;同時因為陸地資源比較好開發,人類通過勞動就可以獲得生存資源,在滿足生存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勞動進行精神層面的開發,人類可以控制的東西越來越多,文明發展也就越來越快。

那麼對於地球上三分陸地誕生了人類文明,七分海洋沒有誕生生物文明,你又有怎樣的看法呢?到底是與自然選擇、能源開發有關,還是在其他外星生物的控制下,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只有人類可以進化出文明呢?

相關焦點

  • 海洋生物比陸地生物起源更早,為什麼海洋沒能誕生高級文明?
    引言:如果把地球生態圈分為三大部分的話,那就是陸地、海洋和地底。眾所周知陸地上的動物種類是世界上最多的,其次是海洋。而且陸地上還有人類文明的出現,但海洋生物出現得比陸地生物還要早得多,為什麼沒有海洋文明形成呢?
  • 如果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顛倒互換,對人類的生存會產生什麼影響?
    前段時間,跟幾個朋友一起吃飯聚餐,閒聊的時候都會不約而同說起,現在年輕人的生存壓力真的非常大。其中壓力最大的就是房子,因為現在的房價實在是太高了,高到讓大部分的人們奮鬥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套房。而年輕人要結婚,沒有房子恐怕沒有幾個姑娘願意嫁給你。所以,房子是壓子年輕人身上的一座大山,而這座大山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移走。
  • 陸地和海洋
    一、地球——水球1.世界海陸面積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陸地面積僅佔29%。概括地講:七分海洋,三分陸地。2.世界海陸分布特徵    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二、注意易錯點(1)陸半球並不是說半球陸地面積大於海洋面積,而是陸地面積在所有半球中所佔比例最大。(2)阿拉伯半島雖然位於亞洲,但是屬於印度洋板塊。(3)無論怎樣平分地球,任何一個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4)由於大陸和大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有關大陸和大洲的緯度位置就存在一定的差異。
  • 如果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面積相互交換,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面積相互交換,會變成什麼樣子?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這是由於它的表面大部分都被海洋所覆蓋,地球上超過70%的面積是海水,陸地僅佔了地球面積的30%,而人類和大部分的生物都是生活在陸地上的,由於身體構造的不同,這些生物並不能像海洋生物一樣可以在海底遨遊。
  • 如果海洋和陸地兩者面積互換,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
    當原本的大西洋變成了大西陸地,五大湖變成五大島,從生態的角度分析,豐富水分的存在,是氣候相對溫和的重要因素。海水蒸發過程中會消耗巨大的熱量,由於海洋比熱容大於陸地,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溫度變化的幅度就會小於陸地, 這也是為什麼同緯度沿海地區氣候比內陸地區更溫和的原因。
  • 突破環境限制,從陸地走向海洋,希臘文明為什麼會出現殖民熱潮?
    由束縛到推動:海洋文明的發展希臘半島在自身天然的地理環境諸多限制下,在農耕文明以及遊牧文明方面,均展現出了非常畸形或者說不順利的發展,這也就是在社會生產力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地理環境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制約性的表現。
  •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面積比地球所有陸地還大,但其危機已逐漸到來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面積比地球所有陸地還大,但其危機已逐漸到來說到地球上的海洋,我們都知道我們有四個海洋,七大洲,但儘管後者的數量似乎很多,誰知道事實上,地球的表面積大於陸地面積。說到大海,沒有比太平洋更好的地方了。
  • 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生命會早一點出現嗎?
    文/行走天涯如果地球70%是陸地,30%是海洋,生命會早一點出現嗎?地球上70%以上的面積都被海洋給覆蓋了,只留給陸地30%的面積,而且還有很多土地資源是沒有辦法居住和利用的,比如說沙漠又或者大片的原始森林等等,因此留給人類居住的土地其實是比較少的。
  • 如果地球陸地擴大1倍,人類生活會有什麼變化?
    大家都知道目前地球上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地球很大但是真正供人們居住的陸地卻只佔了30%。那麼,海洋所佔的面積,是陸地面積的2倍還多,這個比例科學不呢?近400年間,隨著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開始「上天入地」,造出了飛機大炮,甚至製造出了宇宙飛船,用於深度探索宇宙的奧秘。
  • 如果地球表面71%的面積變成了陸地,人類還能夠生存下去嗎?
    地球能夠成為生命星球,必須是具備生命孕育誕生的各種條件。在這些眾多的條件中,水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對於地球生命來說,水是生命之源,40億年前最早的簡單生命就是誕生於海洋中,經過不斷的進化演化,一部分海洋生物走向了陸地,才有了後來的陸地生命,才有了人類的誕生。
  • 見慣了陸地植物,海洋植物你了解多少?——六.6中隊海洋研學活動
    我們在陸地上植樹造林可以為城市添一抹綠色為生態環境做一份貢獻陸地上的植物種類繁多而在遼闊而富饒的海洋世界裡同樣生長著千姿百態的海洋植物海洋植物門類甚多,從低等的無真細胞核藻類(即原核細胞的藍藻門和原綠藻門),到具有真細胞核(即真核細胞)的紅藻門、褐藻門和綠藻門,及至高等的種子等等。海洋植物的分類海洋植物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大類:低等的藻類植物和高等的種子植物。海洋植物以藻類為主。
  • 是中國面積的19倍,全球陸地都不能填滿太平洋
    是中國面積的19倍,全球陸地都不能填滿太平洋從衛星在地球上空拍到的地球俯瞰圖,我們可以發現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其中最主要的藍色都是由海洋所組成的,由此也可見得地球之所以能夠有水球之稱是有理可依據的,地球上的海洋面積達到了70%以上,而陸地的面積實際上只有30%不到,同時能夠讓人類正常生活和活動的範圍就更少了
  • 海洋深入陸地形成明顯水曲的水域——海灣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982年)第12條第2款規定:「海灣是明顯水曲,凹入程度和曲口寬度的比例,使其有被陸地環抱的水域,而不僅為海岸的彎曲。但水曲除其面積等於或大於橫越曲口所劃的直線作為直徑的半圓形的面積外,不應視為海灣。」根據這一規定,象北美洲西岸北側的阿拉斯加灣,澳大利亞南岸的大澳大利亞灣,非洲西南岸的幾內亞灣等都不能叫海灣。
  • 地球上最大的滅絕事件中,陸地滅絕與海洋滅絕是不同步的
    根據來自南非和澳大利亞的化石床,在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地球上生命的大循環之一——似乎在陸地和海洋上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時間發生。二疊紀晚期的脊椎動物化石表明,生態系統的變化在陸地上開始的時間比在海洋裡要早幾十萬年,最終導致多達70%的陸地脊椎動物物種滅亡。
  • 地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有多大?所有陸地都放進去,還剩一個非洲!
    四大海洋分別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地球上海洋面積要比陸地面積大很多,佔到了地球總面積的70%,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地球海洋和陸地在地球上的海洋中,太平洋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面積有多大,官方給出的數據是18134.4萬平方公裡。可能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對這數字的大小並沒有太形象的概念。
  • 假如地球的海洋和陸地位置互換,對世界地理有怎樣的影響?
    大家一定知道現在地球的海陸分配情況,海洋佔地球面積的70%,陸地佔30%。一般我們看到的世界地圖是這樣的:由圖可知海洋的面積確實佔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而陸地上的氣候也是受海陸分配的影響。那麼,如果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的位置互換,這個世界的地理優惠變成什麼樣?那也就是說,七大洲變成七大洋,四大洋變為四大洲。打開你的地理腦洞,一起來看一下新的地球模樣。七大洋和四大洲以上就是海陸顛倒後的世界地圖,有沒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 如果地球的陸地和海洋的比例互換,會發生怎樣的後果?漲知識了
    如果地球的陸地和海洋的比例互換,會發生怎樣的後果?漲知識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所受的教育程度也是越來越高。對於科學也是了解的越來越深。我們都知道地球是由七大洲四大洋組成的,而海洋的面積更是遠遠的超過陸地面積。
  • 若地球的陸地和海洋比例對調,會有何影響?
    而我們所處的地球,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但實際上,在佔據整個地球1.62億平方千米的陸地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地區是乾旱和半乾旱地區。這就導致了人口和資源分布極為不平均,那麼假如陸地和海洋對調一下,變成「七分陸地、三分海洋」的話,情況會有好轉嗎?
  • 海洋和陸地互換一下會發生什麼?這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筆者-小文地球總面積為5.11億平方公裡,而海洋面積則佔據了其中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因為海洋和陸地的均衡佔比,地球才擁有了「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的稱號,但隨著人口的爆炸性增長,人類逐漸覺得陸地不夠用了,那麼,假如將海洋和陸地互換一下,地球會變得更加適宜人類生存嗎?這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 用陸地換海洋,汶萊和馬來西亞解決領土爭端的另類方法
    汶萊和馬來西亞是彼此相連的陸上鄰國,2009年兩國經過長時間的談判終於籤署了包括海洋劃界、海上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陸地劃界等一攬子和平協議,這份協議可以被稱為「陸地換海洋」,即汶萊正式放棄林夢地區,而馬來西亞則承認汶萊對雙方爭議的海域享有主權,並將兩個產油區的開採權轉讓給了汶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