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性格弱點,即便再給他十次機會仍是必敗無疑|百家故事

2020-12-09 不易君子

題/項羽這一性格弱點,即便再給他重來的機會仍舊是必敗無疑

文/土老帽

文章聲明:本文章屬於「不易君子」原創內容,請您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繫本號。

圖片聲明:本文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參選類型:焦點·人物精品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項羽武功高強,天下無人能及;他也最善於打仗,是絕對的常勝將軍。滅掉秦國之後,他成為諸侯中的老大,他自號西楚霸王,從而分封諸侯,這都是他靠自己的實力打下來的。但是項羽最終卻輸給了多次被他打敗的劉邦。

這事看似不合邏輯,但仔細分析一下,就不難發現他敗得合情合理。當然項羽的失敗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因為愛慕虛榮,讓他犯了三個致命錯誤,而這三個錯誤,足以葬送他的霸業。

一、要面子,鴻門宴錯失殺掉劉邦的良機

秦朝滅亡,諸侯中能夠跟項羽競爭的就數劉邦了,這一點項羽應該清楚地知道。劉邦親自到鴻門謝罪,這是一個天賜良機,項羽不用大動幹戈,就可以殺掉劉邦,但項羽卻壓根就沒有這樣的想法。而當範增在酒席宴上多次給他使眼色,提醒他殺掉劉邦的時候,項羽居然沒有半點反應。

他當然不是沒有領會範增的意思,他是不想背一個背後下黑手的「壞名聲」。範增安排項莊舞劍,想藉機殺掉劉邦,項伯挺身保護劉邦,項羽也只作局外人。項羽因為愛面子,錯失良機,最終讓他連裡子也一併丟掉。

二、好面子,為了到家鄉顯擺,把都城安在彭城

項羽在戰術上堪稱戰神,但是卻缺乏起碼的戰略頭腦。當時從楚懷王,到各路諸侯,都知道關中的戰略意義,以至於懷王許諾:「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劉邦先打進關中,聽從樊噲、張良的建議,對秦朝留下的財富和後宮佳麗秋毫無犯,拱手送給項羽,聽候項羽的安排。

項羽如果有一點頭腦,就應該佔據關中,在關中設立都城,這樣就可以利用關中有利地位,進可功,退可守,從而雄視天下。

但項羽卻偏偏把都城設在彭城,唯一的理由是那裡是他的家鄉,他的理論是「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誰能知之。」也就是說,他要向家鄉父老顯擺自己的霸業。但是彭城無險可守,一旦遇到危機,他就要冒巨大的風險。

其實他想向父老顯擺完全可以採取其它的方式,比如像劉邦那樣衣錦還鄉。項羽因為虛榮,竟然把都城設在危險之地,要知道,歷史上從來也沒有哪個帝王把彭城設為都城!

三、「死」要面子,因為無顏見江東父老,放棄東山再起的機會

項羽垓下被圍,確實敗得很慘,他的部隊全打沒了,他身邊只剩下二十幾個騎兵。他來到烏江岸邊,烏江亭長帶了一條船來接應他,並且告訴他只有這一條船,完全可以安全渡到江東。

當年項羽率領八千子弟,從江東渡河過來,馳騁天下,所向披靡,如今卻慘敗而歸,項羽實在無顏面見江東父老。所以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逃生,也是捲土重來的機會。他非常仁慈地把生的希望給了自己的坐騎烏騅馬,然後帶領身邊戰士,反身殺進漢軍陣中……

其實此時的項羽也完全應該向劉邦學習,劉邦慘敗的時候,連兒女都可以推下車子逃命,那還管什麼面子裡子!項羽再一次為了面子,而不顧裡子。不過之後他再也沒有機會顧及面子了,因為他連裡子都輸了個精光。

老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這話好像專門為項羽而造。鴻門宴他因為要面子,讓劉邦得以活下來,跟他打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定都彭城,他面子賺足,但是卻讓自己的政權風雨飄搖。

最後在烏江岸邊,他終於成了真正的「死」要面子。

相關焦點

  • |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項羽的性格弱點,即便再給他十次機會仍是必敗無疑|百家故事|百家故事女性典範,大漢皇后竇漪房|百家故事
  • 項羽一世光明磊落重情重義,卻敗在自己剛愎自用的性格,讓人遺憾
    我是(歷史雜談說啊小編)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項羽一世光明磊落重情重義,卻敗在自己剛愎自用的性格,讓人遺憾中國歷史五千年的長河中,不乏誕生過許許多多著名的具有裡程碑一般意義的人物。而秦朝末年出現的兩位軍事家,戰略家項羽與劉邦的故事更是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今天我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跟項羽有關的故事。
  • 破釜沉舟的項羽,垓下被圍時為何沒有霸王氣勢,無奈敗亡於劉邦
    其實霸王失敗的原因不止這一場戰鬥,在其還未主宰半邊漢室的時候就能夠知道他必敗了。因為其一,項羽的性格導致的,他生性可以說是暴躁,但也很講義氣。在鴻門宴時,為了自己的兄弟義氣,不顧自己謀臣範增的勸阻放掉劉邦;在自己遭到重大失敗和打擊之後,無法承擔後果,意氣用事把劍自吻無濟於事。
  • 「成也蕭何敗蕭何」這句話不知道意思就別再瞎用了!
    許多人都知道"成也蕭何敗蕭何"這句話,但往往用不對地方,造成一些尷尬誤會。要聊這句話,就不得不提起"漢初三傑"中的蕭何與韓信,此篇就用精煉的故事讓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吧。蕭何年輕時在沛縣任主吏掾。好學的他當時對律法方面已經頗有研究。
  • 曾國藩打敗洪秀全後,在他寢宮看到了什麼?感嘆太平天國必敗無疑
    曾國藩打敗洪秀全後,在他寢宮看到了什麼?感嘆太平天國必敗無疑文/歷史有李清朝晚期,整個國家內憂外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清政府一直打敗仗,對洋人是一再忍讓,又是割地又是賠款。曾國藩來到了洪秀全的寢宮,他看到了什麼?居然感嘆太平天國必敗無疑?曾國藩是當時的四大名臣之一。他不但有學識,還能帶兵打仗。他還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積極組織出國留學人才,並建造了第一艘的輪船。他注重接受國外的先進思想。但是憑他的一己之力已經無法挽回,封建王朝隕落的命運。清政府對待外敵沒有手段,但鎮壓起義軍卻是一點也不含糊。
  • 眾所周知的成語「沐猴而冠」暴露項羽最大弱點,到死項羽都不明白
    有一個眾多周知的成語,它就是「沐猴而冠」,其中暴露項羽一個最大的弱點,直到死前項羽都不明白!所謂「沐猴而冠」,表面的意思就是猴子穿衣戴帽,從裡子上來說,這根本就不是真人,用來譏諷那些愚昧無知、空有表面的人。
  • 《史記·項羽本紀贊》
    你總是無條件地相信劉邦,比如你封他為漢王,看到他在去封地的路上拆了所有的棧道,就真的相信他不會再回關中,但是很快他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地打回來了;劉邦打下關中地區後,通過各種渠道告訴你,他只想做個「關中王」,不會再向東進攻了,你也相信了他;再後來,你們籤訂了「鴻溝協議」,劃定楚河漢界,互不幹涉,你高高興興地收兵回去了,劉邦卻馬上撕毀協議,再次追來。
  • 項羽與拿破崙:他們的成與敗,都是傳奇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大概是高中時,忘了是那科的老師,講到知識要全面之類話題時,黑板上寫下了這個題目——項羽與拿破崙。接著講了個故事,說清末民初時,西學漸東,學界兩極分化,要麼盲目崇洋而棄國學如敝履,不屑一顧;要麼死抱舊學而視西學如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某地建府招賢,開門策論以試,應者如雲,中西兩派都有。
  • 西楚霸王:項羽的故事
    ①平凡少年公元前232年,項羽出生在今天的江蘇省宿遷市。項羽的父親是楚國的將軍項燕,可惜一次戰爭中被秦國的大將王翦殺害了,項羽小時候只得跟著他的叔父項梁一起生活。項羽小時候不喜歡學習,他的叔父項梁教導他:羽兒啊,你要努力學習,日後才能興旺楚國。
  • |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韓信屏退左右,牽著他的手,在庭中散步,說:「你值得信任嗎?我有話想跟你說。」陳豨答道:「唯將軍令之。」韓信說出了自己的計劃,說「你所處的趙、代之地,是天下精兵所在;而你是陛下的親信。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必不信,再有人說,他或許會懷疑,等到第三次有人告發你,他必會怒而出兵。那時,我在關中響應你,天下可圖也。」
  • 漫畫:虞姬和項羽是愛情故事?近戰坦克被射手放風箏!
    在王者峽谷中,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故事,是多麼的可歌可泣啊。 在曾經的歷史上,項羽作戰連連的失敗,唯一讓項羽牽掛的就是虞姬了,但是虞姬為了讓項羽沒有牽掛,真正的做到每一弱點,在一次歌舞之後,就拔劍自刎,在項羽的懷裡去世了!
  • 項羽寧可自刎也不過烏江,不是因為傻,而是他發現了一個秘密
    項羽是後人一直歌頌的英雄,真漢子,真性情,他的性格和劉邦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宋代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曾經寫過這樣的一句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至今仍為世人所熟知。而項羽在烏江自刎之事,也成了世人所不解的謎團。那麼項羽為什麼寧可自殺,也不願過江回到江東呢?
  • 垓下之戰前項羽已處於極其不利的境地;這個人徹底斷了楚軍歸路
    曹咎這一敗可是坑慘了項羽,本來他徵討彭越的行動還算順利,可是曹咎一敗,楚軍全局就亂了,所以項羽只能服軟,和劉邦和議,雙方籤訂了大家熟知的鴻溝和議,各自罷兵離去,只是對於雙方來說不同的是,項羽是不能打了,而劉邦可以,所以在各自撤軍後,張良陳平才會極力建議劉邦撕毀協議,在項羽沒有防備的前提下,趁機追殺楚軍,相反,項羽則沒有這個機會,就算他知道撤軍途中突然反擊
  • 性格檔案從項羽失敗的性格原因看人生修養
    我們再將偏好個人武勇,與能任大勇的人,在對立之下,作個比較。歷史上對這兩個人,記載得很詳盡。一個是項羽,有拔山扛鼎之勇,作戰時單槍匹馬,闖到敵人的陣中,縱橫馳騁,誰也不敢阻擋。當漢高祖和他最後一次會戰,用了許多兵力,圍困他許久,雖然楚軍已敗,可是誰都不敢接近項羽。在這之前的另一次戰役中,項羽和漢高祖在陣前見了面。
  • 他被稱為常敗將軍,將10萬大軍丟在日本,日本人卻拿他和項羽比
    此時的范文虎卻早已嚇破了膽,他剛剛死裡逃生,無論張禧怎麼勸說,范文虎都不想呆在這了。他的想法是自己帶著少數親信乘船逃走,丟下10萬大軍。作為一個大將,拋棄士兵的行為無疑會讓人不恥,但范文虎卻不以為然,10萬大軍就這樣被孤零零地遺棄在了日本。如果了解范文虎的事跡,就不難理解他的做法。
  • 揭項羽的霸王冢在哪裡?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西楚霸王項羽的結局可以說十分盪氣迴腸,他在與劉邦的戰爭中敗得一塌糊塗,最後自刎於烏江。不過歷史上關於項羽之死,流傳著很多不同的說法,甚至有傳言他被劉邦的部下五馬分屍,最後屍骨無存,這是不是真的?如果這樣,那最後項羽的墓裡豈不是沒有屍體了?
  • 張召忠:兩種情況讓美軍必敗無疑
    張召忠:兩種情況讓美軍必敗無疑。首先就是美國軍隊的後勤供應出現問題,美軍士兵對夥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並且在每一場戰爭中美國都能為前線的軍隊送去大量的部隊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如果後勤供應出現問題,那麼美軍的作戰能力也會一落千丈,在戰爭中肯定會戰敗。
  • 項羽每逢殺完人,必喊「三個字」,如今是大學生的口頭禪
    當年秦始皇出遊的時候盛況空前,有一人在圍觀的人群中指著秦始皇,說我可取而代之,這個人就是後來的項羽,秦末戰亂四起,笑到最後的是項羽和劉邦二人,在早期的楚漢爭霸中,項羽其實一直佔據優勢地位,但是關鍵的一戰他失敗了,所以最後劉邦得了天下。
  • 輸在起跑線上的劉邦,卻贏了項羽,笑看「無賴皇帝」的四個故事
    大漢開國皇帝劉邦之所以能夠打敗貴族精英項羽,並不是因為他讀過多少書,也不是他有多麼天賦異稟,完全是因為他懂得做人,善於拉攏人心,並出手大方。如果讓劉邦跟項羽說一句話,那就是:兄弟,做人不能太小氣。從前的劉邦究竟是何許人也?用他爹的話罵他就是一個整天不學無術,只知道瞎混的地痞小流氓。
  • 與項羽有關的成語故事(中)
    《史記·項羽本紀》:「夫被(披)堅執銳,義不如公。」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成語故事】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鹹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擊函谷關,項羽入鹹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項羽宴劉邦於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