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走進小峰的百家號。在我國傳統小吃中,油炸糕的做法有很多種,給小峰印象最深的當屬鄉寧油糕和餈粑糕了,今天小峰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鄉寧油糕和餈粑糕的做法!
第一道美食—鄉寧油糕
【原料】
麵粉750克,水600克,糖150克,植物油150克。
【製法】
首先我們將麵粉500克倒入沸水鍋內,待面噴泡時,用木棍把水和面攪拌均勻(註:面硬可以加水,面軟卻不能加面),待燙得面不蘸手時,即可將面翻到案板上。
然後拿一塊乾淨的溼布把燙麵攤開,用筷子劃成小塊,我們把這個步驟稱為放氣。面涼後,按500克燙麵加150克乾麵的比例,分兩次把剩餘乾麵摻入後揉勻,放2小時(如天涼要放7-8小時),這樣炸出來的油糕才能膨起並發脆。
然後將切好的劑子用手掌壓成薄片,包上糖餡即成糕坯(以每500克麵包30個為宜)。再將糕坯用光滑的小鐵片壓扁,使糕坯既光又圓。
最後待油5-6成熱時,將糕坯下入油鍋,邊下糕坯邊攪動,一次不宜下太多糕坯。將炸好的油糕放在透氣的盛具裡,這樣才可使糕坯保持八九個小時仍然酥脆。
【特點】
鬆脆酥香,甜而不膩,色澤金黃。
小知識:
鄉寧油糕是鄉寧人待客的一種上等飯食。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是鄉寧縣城「結義廟」古廟會,民間俗稱「油糕會」。在廟會期間,不足1平方公裡的縣城,油糕攤多達幾十家,國營、集體、個體皆以油糕為主營品種。
趕會者則以飽食油糕為樂事。不能來此趕廟會者也要託人捎買幾包油糕來享用。當地有這樣的民諺:「寧窮一年,不窮一天;無論賤貴,吃糕趕會。
第二道美食—餈粑糕
【原料】
糯米500克,豆沙餡200克,熟白面、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
首先我們先將糯米洗淨,加適量的水後上籠蒸熟。下籠後將蒸好的糯米內加適量的熟白面,攪勻後蘸油將糯米軟團分別包入豆沙餡後便成糕坯。
然後將做好的糕坯放進熱的油鍋內炸成金黃色這道小吃就完成啦。
【特點】
色澤金黃,外脆裡嫩,香甜可口。
小貼士:用玫瑰糖餡也可。
小知識:
較周代早1000年的二里頭文化遺址便發現有澄濾器,而澄濾器便是篩米粉的工具,在那裡還有石磨盤和石白,這都說明那時的二里頭不僅能脫穀殼,還可把米、麥春成粉,也就是說有了米粉製品。周代史籍已有做點心的記載。
糕粑也可寫作案粑,其在周代已出現。可見其歷史的悠久。粑糕是太原市優美的旅遊勝地晉祠鎮一帶的傳統風味小吃,檻粑糕用當地特產糯米加工而成,因其表面凸凹不平,故稱粒粑糕。
以上就是鄉寧油糕和餈粑糕的做法啦,你學會了嗎,可以動手嘗試一下哦!今天小峰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啦,如果您熱愛美食,可以關注小峰的百家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