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中華喚萬民,推翻帝制歷艱辛。鞠躬盡瘁興華夏,天下為公勵後人。」中國的近代史裡,有兩位舉足輕重的歷史人物,他們的出現帶領苦難的中國人民走出了被奴役、被壓迫的苦難時代。
他們分別是帶領中國人民推翻帝制,創立中華民國的孫中山和推翻封建制度和地主階級開創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偉人毛主席。
孫中山作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第一次將民主共和的新思想傳遞給國人。他倡導博愛,但是你知道孫中山先生遺囑的內容嗎?雖短短幾句,但十分感人。
特殊遺囑
由於常年勞累,加上熬夜工作,孫中山的身體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1924年底,應馮玉祥的邀請,孫中山從日本趕回北京,由於舟車勞頓,孫中山剛抵達北京,便病倒了。
1925年(民國十四年),孫中山病重,轉院至協和醫院被確診為肝癌晚期。
2月24日,孫中山病情惡化,一度陷入昏迷狀態。鑑於孫中山病發突然,此前並沒有立下任何有關遺囑的文件。孫中山的兒子孫科邀請汪精衛、戴季陶等國民政府要員代替孫中山草擬遺囑。
孫科
汪精衛接到這個任務後並沒有立刻推遲,但是孫中山的遺囑如果不是他本人親自擬定的話,日後傳出去未必能使人信服。
幾番斟酌之後,汪精衛將病房裡的宋慶齡請了出來,希望宋慶齡以孫中山先生夫人的身份,給出建議。最終宋慶齡也沒有給出任何具體的意見。
無奈,汪精衛只好找到孔祥熙一起進入病房,對著剛剛甦醒的孫中山表明了自己的來意,孫中山聽完匯報後,沉默了一陣後說道「我沒有什麼意見,具體的事宜,你們看著辦吧!」
汪精衛
汪精衛仍然有點擔心,繼續解釋道「總理您的病一定會好起來的,但是這恐怕還需要些時日,但是黨內的事宜還得照常進行。所以,還是希望您能給我們交代幾句話,我們好照章行事才好啊!」
這一次,孫中山沉默了良久後,再次睜開眼睛時,神情變得異常嚴肅起來。「我看你們很危險吶,如果我死了,你們怕是要被敵人軟化下來的,如果不被軟化,也要被威脅。那我又有什麼可說的呢?」孫中山的語氣裡明顯帶著怒氣,病房裡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總理,您誤會了,我們哪裡是怕危險的人,之前跟著您打下江山時沒有懼怕過,之後更加不會。我們現在不過是需要總理為黨國以後的發展指明方向罷了。」孫中山見汪精衛說話的態度非常誠懇,語氣也逐漸緩和下來,「你們究竟要我說什麼?」
汪精衛見總理的態度有了緩和,連忙將一份文件遞到總理面前,「這是我們幾位同志剛剛草擬的一份文件,我讀給您聽一下,如果您覺得贊同,就請籤個字,如果您覺得不行,就請您說幾句,我們記錄下來。」
孫中山緩緩地點了點頭,示意汪精衛繼續。汪精衛便將文件 的內容讀了一遍,這部分主要是針對國民黨未來的發展之路,做了一個初步的規劃,大方向上並沒有任何的誤差。
孫中山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正準備拿過汪精衛遞來的筆籤字認可,站在一旁沉默良久的孔祥熙開了口。「先生對於黨國事務可以說幾句話,那麼,對於家務之事可以也說幾句嗎?」
孔祥熙
汪精衛隨即拿出另外一份文件,上面寥寥數語,大概意思為 「我死後,不留下任何遺產給子女,他們已經長大成年,有能力自立,希望他們能夠繼續繼承我的遺願,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我的一些書籍和衣物,加上房子則留給妻子宋慶齡,以此為念。」
聽完汪精衛的話,孫中山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樣的遺言也正是他想表達的意思。
孫中山作為堂堂一國之父,死後竟然不留分文遺產給子女,這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實屬罕見。孫中山一生中有過四任妻子,分別育有一子三女。其中只有長子孫科和二女兒孫婉在身邊工作,但並沒有擔任任何特殊職位。
孫中山死後,更沒有在遺囑中特別提出對其子女的任何特權安排。從這兩點出發,足以見得,孫中山在處理國家大事時公私分明。舍小家為大家,是真正的民主革命的先驅。
從孫中山對待家人的態度上可見,他希望子女能夠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下去,而不是打著國父之子的招牌招搖過市。
在孫中山思想的影響下,他的長子孫科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擔任中華民國的立法院長,用自己的實力協助父親治理國家。這樣有家國情懷的領袖人物,確實讓人感動不已。
汪精衛正準備拿筆給孫中山籤字的時候,哭得傷心欲絕的宋慶齡進來了,孫中山看著夫人的樣子心痛不已,連忙叫住汪精衛道「籤字,還是再等等吧!你們都先下去吧!」
無奈之下,眾人只好從病房裡退了出來,籤字的事情被暫時擱置,大家都清楚孫中山害怕夫人傷感,才推遲籤字,沒有人敢再次提及籤字的事情。
大限將至,一切塵埃落定
3月1日,孫中山的病情進入了急速惡化階段,預料到自己大限將至的孫中山對陪伴在病房的眾人交待完最後事宜後,對一直站在身旁的汪精衛吩咐道「將那天的文件拿來吧,我籤字。」
汪精衛立刻從隨身攜帶的文件袋裡取出早已準備好的文件遞到孫中山面前。當時的孫中山已經非常虛弱,連執筆的力氣都沒有了,籤字全程都由宋慶齡託著他的手腕才勉強完成。
3月2日,孫中山病逝,由汪精衛等執筆,孫中山籤字的兩份遺囑正式對外界宣布。
遺囑包括三個部分,暨《國事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俄遺書》。
在國事遺囑中,他向國人發出號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鼓勵社會各界人士繼續堅持走三民主義的路線。
遺囑的內容雖然不是孫中山親自擬定,但是已經獲得了他的允許,並且有他的親筆籤名,是合法生效的正式遺囑。
汪精衛作為孫中山遺囑的草擬者,在孫中山逝世後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回報,成為了國民政府接班人,可惜他日後並沒有堅持住孫中山的治國宗旨,成為了萬人唾棄的大漢奸。
至於那份在外人眼裡絲毫不起眼的家庭遺囑,才是體現孫中山一生為國人奉獻,一生清廉的高尚作風的佐證。
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父」,孫中山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舊三民主義到新三民主義的改變,充分體現了孫中山與時俱進的精神。
從一開始依賴帝國主義,到後來的反對帝國主義,再到最後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口號,孫中山先生每走一步都是他根據不斷變化的時事,不斷的修正和完善自己體系的結果。
他的每一步改革都是想要將中國變成世界強國而做出的改變。相比留下巨額的遺產,他的思想和精神才是留給後人的最大寶藏。
文/史論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