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孫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

2020-12-18 大佬出行

我們國家偉大的民族主義革民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就在這裡。具體位置是南京紫金山,中茅山的南坡,西臨明孝陵,東臨名古寺,莊嚴肅穆,雄偉壯觀

這個中山陵在1926年的1月建造的,在1929年的春天建成的,由我們的著名設計師呂彥直設計的,仿民族陵墓布局的特點,採取中軸線對稱的方式,並且具有西方石造建築的永恆性,陵墓坐北朝面呈自由鐘形式,象徵著孫中山先生喚起民眾,為追求民族獨立,國家振興而堅持鬥爭的精神,陵墓主要建築呈現出來的有墓道,牌坊,碑亭,祭堂和墓室,佔地面積有8萬多平方米,

陵墓的正前方是一片寬闊的廣場,從廣場走上臺階要穿過一個牌坊,還是很氣派的一個石頭牌坊,是個三間四柱沖天式的一個牌坊,中門門匾上有孫中山手術的博愛,兩個大字,是陵墓的入口,穿過牌坊就是一條長375米,寬40米的墓道,沿著平鋪直上的墓道就到了陵墓的門口。

陵門,是中山陵墓的正門,防我們傳統的木結構的形式,上面是藍色的琉璃瓦,南北兩面各開3個拱形的門洞,中門上有天下為公的字樣,這是孫中山先生流傳最廣的手記。正堂中央是孫中山先生的石雕像,像高4.6米,孫中山,長袍馬褂,雙目凝神前方,顯示一代革命家,思想家的睿智的風貌,這尊坐像採用的是義大利的白石,波蘭雕塑家雕塑,大廳四壁是義大利黑色大理石做護壁,上面刻有孫中山手書的建國大綱的全文。

墓室為封頂式圓頂建築,直徑18米,高10米,裡面有象徵性的大理石石棺,上面仰臥著孫中山的塑像,做尊雕塑是捷克的雕塑家雕塑的,孫中山的一體就在5米下的地下墓穴裡面,是美國製造的紫銅棺內,看看孫中山的陵墓還是一個國際合作的結果。

不管怎麼說吧,陵墓確實很大氣宏偉,連石獅子的雕刻上都很多有特色的,很多的陵墓都有自己的特點,有時間多看看吧

相關焦點

  • 聲勢浩蕩,只因有你——中山陵
    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面積8萬餘平方米。1925年3月12日上午9點30分,孫中山先生因膽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鐵獅子胡同行轅與世長辭,舉國悲痛。逝世前一天,孫中山提出效仿列寧保留遺體,並要求葬於南京。
  • 民國風雲:三民主義永遠的光輝,百年前孫中山先生的奮鬥
    而且民國政府締造者之一的孫中山先生也埋葬在此。孫中山先生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最為偉大先行者,三民主義是中山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他也是我國近代第一個深刻認識到要徹底反帝反封建的人,同時他也做到了這一點,終結了兩千多的封建帝制,而且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完全可以讓近代中國變得更好,卻被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但是孫中山先生那些不可磨滅的功績,終將會被歷史所銘記,三民主義更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 《中山陵檔案》正式集冊出版 全收錄建陵前後機要資料
    據出版方介紹,這套集冊是大陸首度全收錄中山陵建陵前後的官方機要資料。  當天發行的《中山陵檔案》叢書包括《葬事籌備》《陵墓及紀念工程》《陵園管理》(上、下)和《陵墓建築圖紙》共五冊。叢書封面為淡黃色麻布質感,印有深藍色中山陵的圖樣,顯得莊重大氣。翻開書頁,記者發現書籍內容幾乎都是檔案原件彩色影印,不僅可以看到當時書寫者的不同字體,還完整再現了檔案資料本身泛黃的色澤和紅色印記。
  • 我有幸登上你生命的終點,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實地探訪
    中山陵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魂歸處。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陵墓建築按南北向中軸線對稱布置在中茅山南麓的緩坡上,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臥的「自由鐘」,可謂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今天老豬踏著歷史的痕跡來這裡一探究竟,同時也緬懷孫先生。
  • 「四山環抱一溪橫,中出人豪舉世傾」——你不能錯過的中山陵
    #說起中山陵,就不得不提這座陵墓的主人,也就是被稱作「中華民國國父」的孫中山先生。因為孫中山從小隨父母往來於澳門與家鄉之間,因此,26歲的孫中山便成為了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後來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信奉「三民主義」,通過辛亥革命推翻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中華民國,並在南京宣誓就職。孫中山在中國近代發展層面實屬功不可沒,可以說是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創者。
  • 國父紀念堂,中國改革先驅的陵堂——南京中山陵!
    但是在孫中山逝世的時候,蘇聯負責給孫中山運送的玻璃鋼棺材沒能及時的運送到,導致孫中山的遺體保存不當,最後只能進行土葬。改建孫中山雕像,供人們瞻仰。博愛坊中山陵陵墓入口,是博愛坊,石牌坊上中間部位書寫「博愛」兩個字,象徵著孫中山的博愛思想,孫中山生前也喜歡將這兩個字贈予友人,因此南京也獲得了「博愛之都」的美稱。
  • 江蘇文化日曆 | 踏尋孫中山足跡:國父紀念館
    1987年5月31日,中山陵孫中山紀念館在南京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中山陵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1866—1925)的陵墓,位於南京市城東紫金山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
  • 孫中山逝世前後發生的大事揭秘
    1、該陵陵址由孫中山選定,其構造由著名設計師呂彥直設計,其輔葬墓廖仲愷和何香凝之墓也由其設計。2、陵墓建設經費大約為1千萬,民間捐助大約為460萬元,其餘由執政段祺瑞從公帑中支付。3、陵墓名稱因為比較敏感,誰都不願承擔歷史責任,所以把孫中山墓地的「中山陵」的命名權推給了設計師呂彥直,一個堅決反對帝制,主張共和的政治領袖,死後卻用帝王陵命名,此事從某種程度上說明,短時間內要改變人們頭腦中的固有觀念其實挺難的。4、中山陵建設自孫中山去世後即開始籌備,但實際建設大約是從1926年6月開始的,到1929年春天完工,6月1舉行了棺槨入土儀式,遂完成了葬禮。
  • 南京旅遊必去景點中山陵,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歷史上的第一陵」
    南京,這座六朝古都,擁有大量的歷史遺蹟,如夫子廟、總統府、明孝陵、中山陵、靈谷寺、閱江樓、朝天宮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山陵」,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也是「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座陵墓」。
  • 南京中山陵遊客絡繹不絕,是什麼吸引孫中山自願長眠於此呢?
    而南京中山陵儼然成為南京除了夫子廟秦淮河以外的著名旅遊景點,去六朝古都遊玩的朋友們一定會抽出一天時間逛逛中山陵。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區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東毗靈谷寺,西臨明孝陵,面積8萬餘平方米。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是由我國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
  • 孫中山的遺體曾兩次險些被毀,蘇聯送來水晶棺,沒有派上用場?
    雖然後來日軍沒有破壞中山陵,但這畢竟是一次冒險行為。至於蔣當時為何沒有帶走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外界的解釋是陵墓已經關閉,墓穴無法打開。如果用炸藥爆破,身體可能會受損。結果,我們只好放棄了。蔣拋下「國父」逃命。事實上,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曾有兩次險些受損,一次是日軍侵佔南京,另一次是孫中山先生病逝後不久,被軍閥張宗昌險些燒毀。
  • 蔡英文取消遙祭中山陵儀式 臺當局聲稱「心意不變」
    蔡英文等到忠烈祠向孫中山先生致祭忠烈祠內部擺放著孫中山先生遺像(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中評社5月23日報導,新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午率領副領導人陳建仁及臺當局「五院院長」到忠烈祠向孫中山先生暨忠烈殉職人員致祭。
  • 孫中山逝世前後的秘聞軼事:遺體易換了四副棺材?
    穿戴整理完畢之後,孫中山遺體被小心地移入紫銅棺內。棺四周放白綢棉墊和白綢絲棉袋,身上蓋錦緞方被。1929年6月1日,紫銅棺柩運到中山陵,由孫中山的8名衛士抬入墓穴安葬。易換下來的那副楠木玻璃棺,放入了孫中山的衣服、鞋襪後,被封入北平西山碧雲寺石塔內,胡漢民為之題寫了「孫中山先生衣冠冢」石碑。第一副楠木棺則存放在北平中法中學。
  • 江蘇南京甘熙故居、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雞鳴寺旅遊景點介紹
    靈姑寺風景區、紫金山天文臺、中山植物園、北極館孫權墓氣象臺等,還包括富貴山、九華山、小紅山和湖畔的城牆和城堡,28個文物保護單位,中山陵是近代中國偉大的政治家、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的陵墓。
  • 宋慶齡與保姆同葬,卻不願和孫中山合葬中山陵,這是為何?
    可是宋慶齡和孫中山那麼相愛,為什麼沒有葬在一起呢? 比相愛的時光更長的是兩個人的年齡差 孫中山是宋家的世交,那個時候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勝利,苟延殘喘的大清王朝終於轟然倒塌在歷史的塵埃中。
  • 安徽滁州人呂彥直建造了中山陵 與嚴復二女兒一世情
    說到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我們就會想到南京中山陵。南京中山陵因其氣勢磅礴、寓意深遠、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精神等特點而盛讚於世。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教授曾評價:「中山陵雖西式成分較重,然實為近代國人設計以古代式樣應用於新建築之嚆矢,適足於象徵我民族復興之始也。」殊不知,這座宏偉壯觀的建築組群設計大師竟是我們安徽滁州人呂彥直。
  • 在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兩岸緬懷中山先生的文化符號
    中新社臺北9月9日電 題:在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兩岸緬懷中山先生的文化符號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  巨大的孫中山先生銅像、逸仙生前遺物及親筆書寫的「博愛」、「公為天下」……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關於「孫中山紀念館」,都有著似曾相識的普設。在臺北市,越來越多的大陸參觀者走進孫中山紀念館,擷取先生生前點滴,緬懷兩岸共同精神領袖。
  • 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3周年座談會記
    天下為公 復興中華一一孫中山先生誕辰153周年紀念座談會記在今天富強的中國新時代,兩岸一家人,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期,迎來了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誕辰153周年的11月12日。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中華民族偉人「天下為公」的大同精神,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鞠盛杜慧芬詩詞事業工作室、北京五龍亭朗誦藝術團、中華文化復興系列活動組委會,壩河藝術團等聯合在北京舉辦「天下為公,復興中華一一孫中山先生誕辰153周年紀念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