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現在是江蘇省省會,在古代也被稱為金陵,與北京、西安、洛陽共稱為我國四大古都。無論中國古代的皇帝定都在哪裡,南京始終作為我國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而且曾經有六個王朝在南京定過都,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多見的,有著「六朝古都」的美稱。南京從古至今都非常的崇文重教,現在的南京更是名校林立,同時在古代有「東南第一學」的美譽。在宋朝時期便在秦淮河邊建立了江南貢院,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明清時期,國家有一半的狀元都出自南京的江南貢院,後來也為中國近代的建設和抗戰做出了不可磨滅貢獻。
在近代的中國,南京更是成為了世人的焦點,民國政府一開始便是定都南京。而且民國政府締造者之一的孫中山先生也埋葬在此。孫中山先生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最為偉大先行者,三民主義是中山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他也是我國近代第一個深刻認識到要徹底反帝反封建的人,同時他也做到了這一點,終結了兩千多的封建帝制,而且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完全可以讓近代中國變得更好,卻被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但是孫中山先生那些不可磨滅的功績,終將會被歷史所銘記,三民主義更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孫中山先生出生在廣東省香山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但是青少年時期深受洪秀全的影響,特別羨慕太平天國所幹的反清事業。成年之後去到日本,在1905年跟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了同盟會,也就是國民黨的前身。回國後看到中國的現狀,於是便到國外去募捐,籌集資金已求推翻腐敗的清政府。幾年後便發動了辛亥革命,在革命成功後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但是隨後便被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
1924年的秋天,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推翻了曹錕所領導的政府,想要邀請孫中山先生北上當大總統。但是等到孫中山先生到達北京時,馮玉祥已經和張作霖商量好了,接受段祺瑞到北京擔任「臨時執政」攝行大總統,並且廢除了曹錕時期頒布的憲法,終止了《臨時約法》和取消了國會。孫中山極力主張召開民選的國民會議,但是段祺瑞卻主張召開軍政商學實力派組成的善後會議。孫中山先生沒能如願,1925年善後會議召開。隨後孫中山先生在北京去世,根據他的遺囑,國民政府將其葬於南京。
孫中山先生的一生都在為人民而奮鬥,為了紀念他對中國近代所做出的貢獻,國民政府在南京為他修建了中山陵。中山陵位於南京紫金山南邊,而且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在他的陵寢四周建立很多的附屬紀念建築群,總面積有八萬多平方米。中山陵在1929夏天建成後,直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將近一百年,但是肅慕的氛圍一點都沒有改變。中山陵的正面是一片平原,音樂臺便在其正前面;後面依靠著青鸞疊嶂的紫金山,東邊是靈谷寺,西邊是明孝陵,可謂是一塊寶地。
而且整個中山陵都是依照山勢建造的,主要的幾個建築都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建築中對稱的傳統。中山陵的每個建築在整體組合和色彩運用上都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中山陵四周的附屬紀念建築群如同眾星捧月般環繞著陵墓,色調非常的和諧統一,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而且這些建築全部都是建築名家的傑作,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所以說來到南京,中山陵是必遊的景點。提醒大家噢,現在進中山陵需要提前預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