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三民主義」 與林肯主張一脈相承(組圖)

2020-12-16 網易新聞

  本報訊 (記者蔣太旭)在哲夫先生捐贈的資料文物中,有一套「中華民國」發行的著名革命志士紀念郵票在大陸較為罕見(見右圖)。

  這套郵票以人物肖像的形式,於方寸間為我們呈現了十餘位百餘年前為建立民主共和國獻身的革命先驅的形象,他們中既有大家熟知的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鑑湖女俠秋瑾、著有《猛回頭》的陳天華、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的徐錫麟、「革命軍馬前卒」鄒容,也有公眾略感陌生的鄭士良、倪映典等,還有高喊「我今日早死一日,我們的自由之樹,早得一日鮮血」慷慨赴死的熊成基。

  另外,哲夫先生還捐贈了一枚1942年由美國發行的紀念郵票和首日封,孫中山先生與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林肯

肖像並列於郵票幅面之中。有意思的是,林肯肖像下方印有林肯主張的三排英文字「of the people(民有)」、「for the people(民享)」、「by the people(民治)」,與之對應的是孫中山肖像下方的三行中文字——「民生」、「民權」、「民族」(見上圖)。捐贈物中還有一枚是中國臺灣發行的同樣內容的彩色郵票。市委宣傳部國際交流傳播中心主任梅文慶博士分析認為:這枚郵票不僅表明了孫中山先生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聲望,同時也說明孫中山的「

三民主義

」與林肯的主張一脈相承。

本文來源:漢網-長江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孫中山三民主義在抗戰時期的迴響
    如民族主義中以大漢族主義為中心同化其他的小民族,以宗族為民族的基本組織;民權主義中權與能的劃分;民生主義中批評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社會的病理學家,並說馬克思主張的不是共產主義,普魯東、巴枯寧等所主張的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等等。總而言之,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是博大而欠精深的。」
  • 從新舊三民主義的發展變化看孫中山的復興中國夢
    舊三民主義的形成因素:1896年11月,孫中山在倫敦脫險後在英國流亡期間,面對革命活動的一次失敗,下決心潛心學習研究外國的先進思想,接觸到了在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後的工人階級運動領袖和資產階級革命家等各國革命運動的領導者,如德國的馬克思、恩格斯;義大利的瑪志尼、加裡波;匈牙利的柯樹特;法國的雨果;俄國的赫爾岑、奧加遼夫等,他們在一起總結本國革命失敗的原因,發表政治主張。
  •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革命思想的核心
    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亦稱為中國革命同盟會,是中國清朝末年,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一個全國性的革命政黨。同盟會在1912年造成大清帝國的覆亡,促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權——中華民國的建立。同盟會綱領即舊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是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主要內容。其基本思想是以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走狗清王朝統治,挽救民族危機,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為民族獨立中國。民權主義是以建立民國為主要內容,即主張國民革命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並且把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緊密結合起來。
  • 探孫中山思想之源:曾研讀傑斐遜、林肯著作
    &nbsp&nbsp&nbsp&nbsp探孫中山思想之源:曾研讀傑斐遜、林肯著作&nbsp&nbsp&nbsp&nbsp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前夕,我們來到夏威夷他曾就讀過的普納荷學校,在這裡孫中山接受了相當於大學預科的西式教育。
  • 林肯孫中山齊上美國郵票(圖)
    美國郵政總署發行的同時印有林肯、孫中山的中文紀念郵票原件。 孫中山在海外為募集革命經費進行演講,致公總堂在《丹佛日報》上為其刊登廣告。記者莊小龍攝   旅美華僑招思虹昨向黃埔區捐獻57件珍貴歷史文物  辛亥革命爆發之日(1911年10月10日),孫中山入住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布朗宮酒店的入住登記表翻拍照片;美國郵政總署發行的同時印有林肯、孫中山的中文紀念郵票原件……昨日,美國華人收藏協會秘書長、《金山掠影》主筆、《金山之路》作者、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副會長招思虹不遠萬裡來到廣州
  • 民國風雲:三民主義永遠的光輝,百年前孫中山先生的奮鬥
    而且民國政府締造者之一的孫中山先生也埋葬在此。孫中山先生是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最為偉大先行者,三民主義是中山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他也是我國近代第一個深刻認識到要徹底反帝反封建的人,同時他也做到了這一點,終結了兩千多的封建帝制,而且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完全可以讓近代中國變得更好,卻被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但是孫中山先生那些不可磨滅的功績,終將會被歷史所銘記,三民主義更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 三、三民主義
    、黃興等二、指導思想:三民主義(一)舊三民主義1.背景:經濟上,甲午戰後,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政治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民族危機加劇;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臺思想上,西學傳播,國人思想得到啟蒙,近代西方政治和社會革命的影響實踐:孫中山放棄改良思想,走上革命道路(廣州起義)
  • 新三民主義的提出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支持下,竊奪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袁世凱在推行軍事獨裁統治的同時,在政治上竭力破壞民主共和制度,於是孫中山毅然發動「二次革命」,興師討袁。
  • 高二歷史教案:《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案》教學設計
    (二)教材地位     本課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為主題,以「三民主義的提出」、「三民主義的實踐」和「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三目為線索,介紹了三民主義的提出背景和過程,解釋了三民主義的含義,揭示了三民主義的實踐,闡述了三民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 【精品原創】2015考研政治各種「主義」系列之二:三民主義
    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也就是孫中山說的社會革命)。孫中山主張核定全國土地的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屬原主;革命後的增價,則歸國家,為國民共享。國家還可按原定地價收買地主的土地。他試圖探討一種一勞永逸的辦法,既使中國富強,又避免產生貧富懸殊的現象,避免社會危機。為此,他希望"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
  • 教師招聘考試常見知識點「新、舊三民主義」練習題
    這些革命成果均離不開孫中山所倡導的「三民主義」的引導。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也與時俱進,歷經了由舊到新的轉變,更加貼近中國實際,更加豐富和完善。「新、舊三民主義」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見知識點,著重考查民族、民權、民生在不同時期的含義以及作為革命指導思想的意義等內容。題型多以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故精選幾道習題,以供大家備考。
  • 民進黨主張廢除孫中山的「國父」地位 短史記
    臺灣「立法院」內的「國父遺像」近日,民進黨「立委」提出3項修法提案,主張廢除臺灣學校、公務單位懸掛「國父遺像」的規定,以後臺灣領導人就職不再向「國父遺像」行禮。並將於今日提交「立法院」。在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之時,且大陸方面已宣布將隆重紀念之際,民進黨的這一舉動,牽動了多方神經。
  • 2015考研政治:新三民主義與舊三民主義區別
    作為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遺產,三民主義的考點歷來是考研政治中的熱點問題,新三民主義、舊三民主義是如何提出、形成、發展的,結果又如何?舊三民主義的思想集中代表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利益,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和發展經濟的共同願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但未能真正給中國社會指明出路。舊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是:  (1)民族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它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在華勢力,但它沒有意識到帝國主義的壓迫是中華民族獨立的最大障礙,沒有明確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 歷史故事——三民主義青年團(三青團)成立
    1895年孫中山在廣州起義流產而逃亡國外期間,認真研讀了資產階級社會政治學說,實地考察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正是由於在此過程中經過孫中山的革命實踐和理論學習,三民主義得到了豐富和發展。1905年春,孫中山由美赴歐,先後在巴黎、柏林宣揚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號召留學生,了解革命組織的團體,加入共有七十餘人。1906年12月2日在東京演講《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中正式提出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主張。
  • 張海鵬:孫中山民生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在矛盾——兼議孫中山階級觀點...
    董必武說:「中山先生的著作關於三民主義的部分卻有許多矛盾的地方,有些論點是保守的,是武斷的。如民族主義中之以大漢族主義為中心的同化其他的小民族,以宗教為民族的基本組織;民權主義中權與能的劃分;民生主義中批評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社會的病理學家,並說馬克思主張的不是共產主義,蒲魯東、巴枯寧等所主張的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等等。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掐斷輪迴的枷鎖,從此一脈不相承
    這本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其中的一篇:《一脈不相承》。這個故事讓我知道,原來每個家庭對孩子畸形的愛的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如果認真追究都離不開原生家庭的影子。其他幾則故事雖然沒有像《一脈不相承》這樣,有明顯的幾代人傳承的痕跡,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將來這些家庭走出來的孩子,必然是帶著原生家庭的創傷,而這些創傷在新生家庭中也許會再次體現出來,甚至傳承給下一代,如果不能打破這個魔咒,便是無休止的輪迴。
  • 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張作霖聽說後給加了一民,到現在依然實用
    1905年,孫中山先生在同盟會的《民報》發刊詞上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隨後馮自由將三大主義稱作三民主義。自此,三民主義成為孫先生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而我們所熟知的也正是「民族、民權、民生」這三民。
  • 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現代意義
    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是孫中山先生社會改革思想的核心。在孫中山看來,民生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歸宿。在他一生中,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或者部分地、局部地得以實現,唯有民生主義是他終生奮鬥的目標。但是,在三民主義的整個體系中,正是民生主義最為引起人們的誤解和批評。孫中山不得不花去許多精力,去解釋和闡發他的民生主義。人們的誤解不是沒有根據的。孫中山在闡釋民生主義的過程中,說了許多批評資本家和資本主義制度的話。從這些話中,人們不難得出民生主義是要反對資本家的看法。
  • 孫中山曾與林肯同登外國郵票 以中國地圖為背景
    有林肯和孫中山肖像的郵票首日封 記者彭年 攝 1904年孫中山親筆「自述證言」的複製件 記者彭年 翻拍   《孫中山與美國特展》昨日在中山艦博物館開幕,部分展品為美國國家檔案局、胡佛研究中心以及美國荷馬李將軍家族等提供的珍貴文物和照片複製件
  • 考研政治複習:關於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個問題的原則和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