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複習:關於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

2021-02-13 教育碩士考研圈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個問題的原則和綱領。是中國國民黨信奉的基本綱領。隨著時代的不同,三民主義的內容有新舊的區別。一般來講,我們把孫中山1924年重新解釋前的三民主義稱為舊三民主義。在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反清鬥爭過程中,1905年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中國同盟會的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闡發為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三民主義反映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社會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觀歷史進程提出的三大鬥爭任務。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民族主義的基本內容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統治。面對中國人在西方列強侵略面前所表現出的渾渾噩噩、萎靡不振的狀況,孫中山將民族問題作為三民主義的首要問題提出來,確立了近代思想文化運動的更高的奮鬥目標
  以「創立民國」為內涵的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學說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義就是進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權主義從理論上解決了當時革命派迫切需要解決的奪取政權與建立政權的問題。
  以「平均地權」為核心內容的民生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會革命」綱領。通過平均地權實現土地國有,是孫中山設計的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案。
  三民主義存在著歷史的局限,主要表現為缺乏明確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內容。但是,它批判地承襲了農民戰爭和維新運動的積極內容,從西方借取了民主主義思想素材,成為中國近代社會中具有比較完全意義的民主革命綱領。
  新三民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單方面稱謂孫中山生前對其「三民主義」思想作出的最後一個版本的修正,是孫中山晚年聯俄容共、扶助和依靠農工的思想的體現。但由於其中涉及中國國民黨聯合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問題,加之孫先生逝世後兩黨交惡,所以兩黨對此存在著截然相反的說法,並且爭議保持至今。中國國民黨方面始終堅決否認曾有「新三民主義」這個概念存在過,在現今可以查閱到的國民黨方面保存的所有文件裡也找不到關於新三民主義的記載。而只有在共產黨方面保存的歷史文件裡能找到這個新主義的蹤跡。現在金門島上著名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標語,與廈門對岸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標語遙遙相望。
  根據中國共產黨的記載,1924年孫中山在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提出具體反帝鬥爭要求,認清了國內反動勢力和帝國主義的本質及關係,以及對中國革命的危害。孫中山的民族主義的內容演變成排滿興漢→反滿貴族→明確反帝鬥爭。新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強調國家政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強調它的人民性、群眾性。這樣將資產階級民權政治與反帝民族主義鬥爭相結合,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和飛躍。新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重新解釋了「平均地權」,提出了新的方針,即「耕者有其田」,明確反對封建剝削。「節制資本」,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對於工人,則由國家「制定勞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民生主義和扶助農工政策緊密地結合起來,推動了國民大革命。
  與舊三民主義相比,新三民主義有了質的飛躍和巨大的進步。因此,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又被中國共產黨人稱為「革命的三民主義」和「新民主主義的三民主義」。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在考研中,三民主義的考點主要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三章「三民主義學說和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這一具體體現,在教材中隊三民主義的闡述也較為詳細,在考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考研重點之一。考生須認真掌握其內容,但是對國共雙方在這一問題上的爭論並不做考試要求。

相關焦點

  • 2015考研政治:新三民主義與舊三民主義區別
    作為
  • 2015考研政治:新舊三民主義有哪些區別
    作為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遺產,三民主義的考點歷來是考研政治中的熱點問題,新三民主義、舊三民主義是如何提出、形成、發展的,結果又如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舊三民主義的區別,希望能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 2018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高頻考點:三民主義學說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複習指導>政治>正文2018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高頻考點:三民主義學說 2017-05-10 09:17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精品原創】2015考研政治各種「主義」系列之二:三民主義
    因為民族資產階級方面的知識往往是近代史高頻考點,三民主義作為民族資產階級的指導思想,所以"三民主義"這個知識點非常重要。考研網(www.kaoyan.com)政治專家劉天問老師為2015考生就"三民主義"考點做如下解析:   "三民主義"源自時為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 新三民主義的提出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支持下,竊奪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袁世凱在推行軍事獨裁統治的同時,在政治上竭力破壞民主共和制度,於是孫中山毅然發動「二次革命」,興師討袁。
  • 三、三民主義
    (一)舊三民主義1.背景:經濟上,甲午戰後,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政治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民族危機加劇;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臺思想上,西學傳播,國人思想得到啟蒙,近代西方政治和社會革命的影響實踐:孫中山放棄改良思想,走上革命道路(廣州起義)2.思想淵源:(1).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
  • 「三民主義」新思考
    僅以三民主義為例,就能引發許多新的思考。」   記者:如果從思想理論的角度回顧辛亥革命,三民主義顯然是最重要的內容。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是不是西方「民主」「人權」觀念和共和制度在中國的投射?   章開沅:過去有些論者,常常譏刺孫中山為空想主義者,其實大謬不然。他把祖國命運放在世界命運中間認真思考,心甘情願地承擔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沉重課題,這點尤為值得欽佩。
  •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創立的政治思想,並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綱。但是,自孫中山逝世以後,國民黨領導階層表面上繼承、實踐和發展了三民主義,實則在保持其基本形式及構架的幌子下,改變了它的基本精神和本質內容,尤其在1949年逃臺後更甚。
  •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三民主義的發展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它為中國國民黨信奉的基本綱領。
  • 孫中山三民主義在抗戰時期的迴響
    孔子之後有新儒學,馬克思之後有西方新馬克思主義,黑格爾之後有新黑格爾主義。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同樣具有一切偉大思想體系的共性,具有內在緊張和適度張力,為思想遺產繼承者預留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左中右各色人等都能從三民主義出發,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資源。
  • 教師招聘考試常見知識點「新、舊三民主義」練習題
    這些革命成果均離不開孫中山所倡導的「三民主義」的引導。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也與時俱進,歷經了由舊到新的轉變,更加貼近中國實際,更加豐富和完善。「新、舊三民主義」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見知識點,著重考查民族、民權、民生在不同時期的含義以及作為革命指導思想的意義等內容。題型多以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故精選幾道習題,以供大家備考。
  • 臺灣政治大學新校歌刪「三民主義」,決議遷移蔣介石銅像
    臺灣政治大學新校歌刪「三民主義」,決議遷移蔣介石銅像 李寧/中國臺灣網 2017-09-09 12:43
  • 歷史故事——三民主義青年團(三青團)成立
    1895年孫中山在廣州起義流產而逃亡國外期間,認真研讀了資產階級社會政治學說,實地考察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正是由於在此過程中經過孫中山的革命實踐和理論學習,三民主義得到了豐富和發展。1905年春,孫中山由美赴歐,先後在巴黎、柏林宣揚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號召留學生,了解革命組織的團體,加入共有七十餘人。1906年12月2日在東京演講《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中正式提出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主張。
  • 從新舊三民主義的發展變化看孫中山的復興中國夢
    三民主義的發展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這兩個階段的發展變化和重新解釋,成為了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遺產,是激勵中國人民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力量。關於民權主義,孫中山曾經解釋說:「民權主義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是三民主義的核心。他推翻清朝政府,不只是要把一個賣國政府趕下臺,而是要打垮它所代表的兩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民權主義就是孫中山要在推翻滿清後建立共和政體的政治綱領。關於民生主義,反映在政綱上,只有「平均地權」四個字,這是他實行社會革命的根本方針。孫中山想通過這個方針,來預防資本主義發展起來的以後造成貧富不均「的惡果。
  •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說課稿
    一、說教材本課以「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為主題,以「三民主義的提出」、「三民主義的實踐」和「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三目為線索,介紹了三民主義的提出背景和過程,解釋了三民主義的含義,揭示了三民主義的實踐,闡述了三民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 三民主義的進化人生哲學
    三民主義原是具體的政治社會建設方案,由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創造其淵源是中華道統、西方精華以及孫中山先生的創見,其內容為民有、民治、民這三大主義。這三大主義基本上承傳了中華道統的德治、王道、仁政的政治理想,但加上了民本精神,其哲學基礎是民生,首先是解釋民生問題,使民生樂利,能解決食衣住行育樂的生活必需與生活娛樂。因而這民生問題的解決是靠聰明才智高的人出來奉獻犧牲,以「仁愛」為基礎,來實施服務的人生觀,使全民享福。
  • 高二歷史教案:《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案》教學設計
    (二)教材地位     本課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為主題,以「三民主義的提出」、「三民主義的實踐」和「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三目為線索,介紹了三民主義的提出背景和過程,解釋了三民主義的含義,揭示了三民主義的實踐,闡述了三民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 高中歷史必修三:16.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1)政治: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舊的救國方案屢屢碰壁。(2)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政治舞臺。(3)思想: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啟迪,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經濟生活和社會現狀,吸取歐美貧富懸殊的教訓。
  •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革命思想的核心
    同盟會政治綱領或革命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有人簡稱為16字綱領。同盟會綱領即舊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是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主要內容。其基本思想是以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走狗清王朝統治,挽救民族危機,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為民族獨立中國。
  • 考研複習黃金期!八月政治複習重點及刷題的正確打開方式
    八月政治複習重點就往年政治考研大綱變動情況可看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近代史綱要這兩個學科的內容變動最少,所以八月份複習的重點可以放在這兩部分。當然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由於其分值佔比非常高,且從近幾年命題規律分析,主要命題點都落在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部分,因此對於變動比較少的總任務、新時代部分,大家也可以進行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