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三民主義青年團(三青團)成立

2020-12-16 生死離別斷了魂

三民主義真正初具雛形,並正式以革命綱領的形式提出則是在興中會創立之時。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這個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組織的入會誓詞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

1895年孫中山在廣州起義流產而逃亡國外期間,認真研讀了資產階級社會政治學說,實地考察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正是由於在此過程中經過孫中山的革命實踐和理論學習,三民主義得到了豐富和發展。因此在後來的同盟會政綱中,三民主義被完整地表述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四句話。其中,「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被視為民族主義;「創立民國」屬民權主義內容;「平均地權」則被認為是民生主義的實現方式。

1905年春,孫中山由美赴歐,先後在巴黎、柏林宣揚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號召留學生,了解革命組織的團體,加入共有七十餘人。1906年12月2日在東京演講《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中正式提出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主張。孫中山對三民主義的不斷完善主要表現為依據中國革命實踐的經驗,在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諸方面均提出了系統、具體的理論體系和實施方針。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孫中山指出:「重新來研究國家的現狀,重新來解釋三民主義。」他從1月到同年8月,作了16次講演以闡發三民主義,由黃昌谷全程速記、翻譯。這是孫中山一生宣講三民主義的最後、也是最有系統、最詳盡的篇章。這標誌著孫中山思想的轉變,賦予了「三民主義」以新的含義。通過聯合共產黨及其所代表的工人、農民階級和社會主義俄國,為「三民主義」注入了新鮮血液和新的生命力,並最終成為國民黨新的政治綱領。

孫中山在1924年6月16日於廣州黃埔軍官學校開學典禮中,以三民主義為綱,對該校師生之訓詞,後來成為中華民國國歌。

1924年,孫中山生前對其「三民主義」思想作出的最後修正,演變為新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晚年聯俄聯共、扶助和依靠農工的思想體現。但由於其中涉及中國國民黨聯合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問題,加之孫先生逝世後兩黨交惡,所以兩黨對此存在著截然相反的說法,並且爭議保持至今。

1929年,在南京完工的中山陵,處在山頂最高峰的祭堂,有3個拱門,分別書寫著「民族」、「民權」、「民生」。

抗戰爆發後,三青團在學生中得到發展,到了1938年7月9日三民主義青年團在武昌成立。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身份兼任三青團團長。 創立時規定年滿18歲至38歲的男女青年均可入團。後因黨團爭奪青年,改為16歲至25歲的青年學生,其他職業團體及青年軍官均可集體入團。初創時期有團員1034人。到1947年黨團合併時,發展到130萬。

相關焦點

  • 【今日歷史】7月9日大事記,今天發生了什麼?
    【今日歷史】7月9日大事記,今天發生了什麼?歷史長河浩浩湯湯,每年的同一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大事小事,小事咱們暫且不提,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7月9日都發生了哪些大事吧!這些大事是你必須要知道的哦!郭子儀781年的今天唐朝傑出將領、平定安史之亂的功勳重臣郭子儀逝世郭子儀,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
  • 全國卷備考系列(五)準確把握歷史概念——以三民主義為例
    節目介紹:   本課結合全國卷高考題,以三民主義這一歷史概念為切入點,分四步講解掌握概念的方法,通過分析解讀豐富的歷史材料,說明準確把握歷史概念內涵與外延的重要性,最後在歷史和現實中搭建橋梁,分析三民主義的現實意義。
  • 孫中山三民主義在抗戰時期的迴響
    其實,從國民黨方面看,他們倒是自始至終地打著孫中山的旗幟,堅信三民主義。問題在於,三民主義雖有一種既定內含,但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畢竟要有不同解釋。故而我們說蔣介石曲解了三民主義也好,說他發展了三民主義也罷,事實上蔣介石所說的三民主義決不可能是孫中山三民主義原汁原味,自然要加上蔣介石自己的理解,自然要有所改變。
  • 高二歷史教案:《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案》教學設計
    但是由於本節課主要側重於歷史思想知識的講授,這類知識較為抽象,遠離生活對於學生的理解有一定難度,我會通過運用多媒體和探究法的結合,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三、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三民主義提出的背景,掌握三民主義的定義。 2.辯證的認識三民主義,對其作出正確的評價。(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材料探究,進一步啟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  問題、幫助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 2015考研政治:新三民主義與舊三民主義區別
    作為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遺產,三民主義的考點歷來是考研政治中的熱點問題,新三民主義、舊三民主義是如何提出、形成、發展的,結果又如何?  一、舊三民主義  舊三民主義的提出,是由於清政府統治日益腐敗,政治上民族危機加深,各種救國方案先後失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進一步傳播,他們以西方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作為思想武器,以美國、法國的民主思想作為政治思想,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並用以指導了辛亥革命的實踐。
  • 考研政治複習:關於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個問題的原則和綱領。
  •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革命思想的核心
    同盟會在1912年造成大清帝國的覆亡,促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權——中華民國的建立。同盟會政治綱領或革命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有人簡稱為16字綱領。同盟會綱領即舊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是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主要內容。
  • 三、三民主義
    從時代背景看三民主義產生於《辛丑條約》籤訂後,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趨於匯流從綱領內容看三民主義所要解決的是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推翻清朝統治從民生意識看三民主義借鑑歐美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喚社會公平從民主政治看三民主義倡導民權,指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確立了三權分立式責任內閣制
  • 高中歷史必修三:16.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根源)2、發展標誌和內容:1924年國民黨一大宣言實際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是革命綱領、奮鬥目標,三大政策是核心、方法和手段,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三大政策民族主義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治中華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說課稿
    各位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圍繞著歷史說課部分的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進行講解,我們先談一談說課的部分內容。3.通過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理性分析和評價,學習和運用史論結合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分析三民主義的提出過程和三民主義的含義,辨析三民主義的歷史作用,引導學生樹立客觀、聯繫的歷史觀。2.通過對孫中山思想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樹立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堅毅品質,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 「三民主義」新思考
    「辛亥革命,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更是一個偉大的社會運動;並非起始於辛亥這一年,更非結束於辛亥這一年。百年銳於千載,只有透過這前後兩個一百年世界歷史的發展變化,才能更為深切地理解辛亥革命。僅以三民主義為例,就能引發許多新的思考。」   記者:如果從思想理論的角度回顧辛亥革命,三民主義顯然是最重要的內容。
  • 其實還真有,它們孕育了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三民主義的內容包括民族、民權、民生,它是國民黨的革命綱領。孫先生提出這個綱領其實是吸取了歷史經驗的。在這之前,中國經歷了一民主義時期和二民主義時期。孫先生提出這個綱領以後,中國才進入三民主義時期。
  •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創立的政治思想,並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綱。但是,自孫中山逝世以後,國民黨領導階層表面上繼承、實踐和發展了三民主義,實則在保持其基本形式及構架的幌子下,改變了它的基本精神和本質內容,尤其在1949年逃臺後更甚。
  •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三民主義的發展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它為中國國民黨信奉的基本綱領。
  • 青年團創建中的梅開二度
    因此,共產黨在上海一建立,陳獨秀立即委派黨內最年輕的成員俞秀松出面主持,於1920年8月22日以施存統、沈玄廬、陳望道、李漢俊、金家鳳、袁振英(震瀛)、俞秀松、葉天底8人的名義正式發起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由俞秀松擔任書記。團的機關設在上海法租界霞飛路漁陽裡6號(淮海中路567弄6號)。
  • 95周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在延安創建的全國第一個農村、工廠、學校團支部
    1946年6月,中央青委將《關於成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建議(草案)》報送中共中央。8月26日、9月13日,中央書記處兩次開會討論建團問題,選擇延安馮莊、豐足火柴廠、行知中學作為建團試點。在區鄉黨組織支持下,通過創辦俱樂部和文化夜校的方式,給青年講戰鬥英雄故事,教唱革命歌曲,教青年讀書識字,講解國民黨的反動實質和地主、資本家剝削勞動人民的罪行,講解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義革命的性質、任務等,把青年團結起來,培養他們的組織觀念。在生產生活中,組織青年互相合作,開展軍事訓練。
  • 2015考研政治:新舊三民主義有哪些區別
    作為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遺產,三民主義的考點歷來是考研政治中的熱點問題,新三民主義、舊三民主義是如何提出、形成、發展的,結果又如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舊三民主義的區別,希望能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