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vsω-3|癌細胞生長速度增加3倍,警惕這些加工植物油

2020-12-09 騰訊網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中國肥胖問題的死磕俠,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4196,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

人類吃了幾百萬年的動物油,一直很健康。

幾十年前,有專家站出來說:動物油不好,轉而選擇了植物油。

很多草本植物油中,富含omega-6脂肪酸,它和omega-3一樣,人類必須從食物中獲取,但是,吃多了問題很大

在《深度營養》一書中,作者分享了一個故事,1955年,一個生物博士發現,給惡性腫瘤小鼠體內注射脂肪酸,omega-3會減少癌細胞,但是,注入omega-6會讓癌細胞增長速度超過3倍。

(深度營養286頁面)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科普一下,植物油裡面的omega-6脂肪酸,吃多了到底有什麼風險?為什麼omega-3和6的比例很重要?

我們經常聽到下面這些廣告:

「經常用腦,多喝*個核桃。」

「專為中國寶寶研製,特別添加DHA,ARA等活性成分,讓寶寶更聰明…...」

ω-3脂肪酸是一種常見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要多吃魚,多吃核桃,補腦」。

ω-3脂肪酸還有個同胞兄弟——ω-6脂肪酸,它的存在感沒有ω-3強,你可能每天都在接觸它,卻從來沒把它當一回事。

如果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家裡的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的成分表裡,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其主要成分就是ω-6脂肪酸

ω-6和ω-3的平衡很重要

ω-3和ω-6脂肪酸都屬於多不飽和脂肪酸,它們無法由人體自身合成,只能從食物中獲取,所以,又叫必需脂肪酸

說它「必需」,是因為這2種脂肪酸本身各自在人體承擔重要功能,缺一不可。

大量研究發現,ω-6:3應在一定比值範圍內,保持平衡,否則就會有害健康。

比如,ω-6/ω-3比值為2-3 / 1時,可抑制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炎症,比例為5/1時,可對哮喘產生有益作用,而比例為10/1,則具有不良後果

A ratio of 2-3/1 suppressed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a ratio of 5/1 had a beneficial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asthma, whereas a ratio of 10/1 had adverse consequences.

有研究人員將小鼠作為試驗對象,給它們餵食不同脂肪配比的飼料,持續餵食32周。

第一組:不添加EPA+DHA(ω-3);

第二組:ω-6:3=20:1;

第三組:ω-6:3=4:1;

第四組:ω-6:3=1:1;

結果發現,ω-6/3比值最小的小鼠,炎症最少,動脈粥樣硬化最少,隨著ω-6/3比例的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嚴重程度也增加。

還有研究將小鼠分為4組,分別餵食不同比例的ω-6/3的食物,第一組0.29,第二組1.43,第三組5,第四組8

(上圖:改變n-6/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會改變apoE-/-LDLR-/-雙基因敲除小鼠的血栓形成和動脈粥樣硬化進展)

結果發現,ω-6/ω-3比值最小的第一組,甘油三酯水平最低

研究中,小鼠攝入的ω-6脂肪酸較低時,體內的血栓動脈粥樣硬化較少

與攝入ω-6/3比例最高的小鼠相比,比例最低的小鼠,動脈粥樣硬化面積減少了40%,血栓體積減少23%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在所有受試小鼠中,飲食中ω-6/3比例最低,對抑制血栓和動脈粥樣硬化參數方面最有效。

The lowest n-6/n-3 ratio tested (0.29) was the most effective in suppressing the thrombotic and atherosclerotic parameters in these DKO mice.

所以,同樣身為多不飽和脂肪酸,相比於ω-3的光鮮亮麗,ω-6似乎更具殺傷力

有人可能越聽越糊塗,ω-3與ω-6既然都是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什麼ω-6/3比值小了能治病,比值大了卻會生病呢

ω-6和ω-3之間有競爭關係

ω-3與ω-6脂肪酸,主要是由它們的化學結構來命名的,ω-3脂肪酸在碳鏈尾部的第3個碳原子處具有雙鍵(C=C)。

(上圖:ω-3脂肪酸——α-亞麻酸(ALA)的化學結構式)

ω-6脂肪酸在碳鏈尾部的第6個碳原子處具有雙鍵(C=C)。

(上圖:ω-6脂肪酸——亞油酸(LA)的化學結構式)

這種歐米伽命名法,最初是1964年,由美國生物化學家Holman提出來的。

(上圖:Holman與妻子Karla(1991年拍攝))

他在後來的研究中發現,當飲食中ω-6脂肪酸的量保持不變時,增加ω-3脂肪酸,會抑制ω-6的生成。

ω-3脂肪酸保持不變時,增加ω-6脂肪酸,會抑制ω-3的生成。

基於這個發現,以及後人的研究,科學家分析,ω-6:ω-3比例之所以重要,可能主要基於3種機制:

1)ω-3和ω-6脂肪酸通過相同的酶系統代謝,它們競爭同一套酶,產生具有相反生理功能的信號分子。由ω-3脂肪酸產生的信號分子,具有抗炎的作用,而由ω-6產生的信號分子具有促炎的作用;

2)它們競爭轉錄因子,以調節不同組靶基因的表達;

3)它們競爭性地結合到細胞膜中,直接影響膜的功能。

由這種競爭關係的假想,衍生出了ω-3和ω-6脂肪酸比例理論,該理論提出,人類的基因構成適應ω-6:ω-3的比值約為1的飲食。

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人們從食物中獲得的這兩種脂肪酸原本是基本相當的,這種平衡對人的健康很重要。

然而,根據2006年的數據,這一比例已高達16:1。(現在比例更高,達到20:1左右

(上圖:飲食的進化方面,omega-6 / omega-3比率和遺傳變異:營養對慢性疾病的影響)

可見,ω-3和ω-6之間的比例已出現嚴重失衡,這種失衡是什麼引起的?

加工植物油,改變了ω-6:3的比例

現在,ω-6脂肪酸的最常見來源,是精製草本植物油加工食品

最早在二戰過後不久,美國開始從玉米、葵花籽、棉花子、大豆中,加工新型的植物油。

由這些油脂加工出來的食物,又廉價又美味,很快就像洪水一樣湧入市場貨架上。

這些植物油中的ω-6脂肪酸含量非常高,其中,玉米油中含66%的ω-6脂肪酸,葵花子油更是高達70%左右。

從1967~1999年,美國大豆油的消費量出現急劇增長,從每人每年2kg左右增加到11kg——這相當於1999年總熱量的7%。

1967-1999年間,美國大豆油的消費量出現急劇增長

幾乎是同一時期,僅僅是1961-2008這50年的時間,在人體中發現的ω-6脂肪酸就增加了200%(3倍)

(上圖:1961-2008年間,美國人體內亞油酸(ω-6脂肪酸的一種)佔皮下脂肪的百分比)

大量精製植物油的應用,很快改變了人們飲食結構中ω-6與ω-3脂肪酸的比例,使人類代謝整體出現了促炎性趨勢

這背後的驅動力量,除了加工食品行業對利益的追逐,還在於〖飲食心臟假說〗的提出。

20世紀60年代,明尼蘇達大學教授Ancel Keys,通過一個」震驚世界「的七國研究,得出動物脂肪會導致心臟病的結論。

據此,美國心臟協會推薦食用植物油,以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的風險。

從那以後,人們開始對動物脂肪望而生畏,與此同時,加工植物油的銷量開始迅猛增長。

然而,經後人查證,所謂的「七國研究」不僅涉嫌學術作假,整個詆毀動物脂肪的風潮背後,也暗含了許多不可告人的密謀

相關閱讀——清淡飲食的鼻祖,一個讓全世界害怕脂肪的牛人,涉嫌學術作假……

所以,我們不僅不需要害怕吃動物脂肪,反而應避開很多富含ω-6脂肪酸的加工植物油。

然而,現在去外面吃飯,要想找到一家不用這類植物油烹飪的餐館,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當下這種」垃圾「食品泛濫的飲食大環境下,我們該如何重新調整ω-6與ω-3脂肪酸的比例,使自己更健康?

重新優化ω-6和ω-3的比例

要想降低ω-6和ω-3比例,減少炎症風險,就要儘量做到這2點:ω-6;ω-3

具體應該少吃哪些油,哪些油才更健康?我們可以參考下面這個圖,這裡面每種食用油後面都附有ω-6:ω-3比例。

從圖中很容易看出,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大豆油、棉花籽油等,ω-6脂肪酸含量相當高

亞麻籽油、三文魚脂、乳酪、黃油、牛油中,ω-6:ω-3的比值就很多。

知道了該吃什麼油以後,也可以從食物中,適當多補充一些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

這些食物主要有,亞麻籽、奇亞籽、三文魚、鯡魚、魚子醬、沙丁魚、核桃、牡蠣、雞蛋、海藻等。

關鍵的瘦龍說

在《深度營養》中,有這樣一句話,「食物遠不只是一種燃料,更是一種語言,它能給細胞發出指令使其發揮各種功能。」

如果食物攜帶了正確的信息,我們的身體會做出積極的響應,使我們變得更健康

反之,攜帶錯誤信息的食物,就會使我們變得不健康

從這個層面來說,只要你了解了食物與身體的關係,遵照正確的飲食方法來吃,身體自然會更健康。

要想經營好身體的健康,其實需要注意的細節很多,而我們只要大而化之,儘量選擇身體所需,真正健康的食物即可。

ω-6與ω-3脂肪酸都是人體的必需脂肪酸,它們在同一個酶系統裡代謝,具有一定的競爭關係,需要保持在1~4:1左右的範圍內,才能保持平衡。

而自從大豆油、玉米油等富含ω-6脂肪酸的植物油出現以後,嚴重打破了ω-6:ω-3之間的平衡。

這種失衡,使人類代謝整體出現了促炎性趨勢,這也是現在很多慢性疾病的罪魁禍首之一。

要想重新優化這個比例,就要避開很多不健康的草本植物油,學會吃健康的脂肪。

促進炎症的食物,還有那些精加工食品,包括米麵糖,大家也要減少。

堅持低碳,堅持健康的脂肪攝入,你很快就會發現,身上很多困擾已久的炎症問題,比如,臉上的痘痘痤瘡、或關節炎,就會不知不覺消失不見了。

你的慢性病風險會大大降低,你的肥胖,炎症問題會大大解決。

注意:文章中的植物油主要指草本植物油,很多木本植物油是很健康的,比如說(橄欖油,椰子油,棕櫚油等)

相關焦點

  • 梳理Ω-3脂肪酸功能研究最新進展
    通過對大腦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肺部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沒有屏障性質,不會表達Mfsd2a)的脂質組成進行比較,Gu團隊揭示出大腦內皮細胞中的含有DHA的脂質水平增加了2~5倍。進一步的實驗揭示出Mfsd2a通過抑制胞膜窖(caveolae, 一種通過一小部分細胞膜內陷而形成的囊泡)來抑制轉胞吞作用。
  • 科學研究表明,吃太多植物油可能致癌
    植物油這種看似無害的,對我們的飲食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東西,是怎麼與這些嚴重疾病產生關聯的呢? 最常用來生產這些植物油的農作物是玉米,大豆,向日葵和油菜。從這些農作物中提取的油脂大量用於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餐飲業大量使用植物油進行烹飪,我們的家庭中也會經常食用植物油。
  • 《柳葉刀》:ω-3脂肪酸攝入不足是全球性的難題
    195種食品中,ω-3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不足的,那這些脂肪酸究竟有啥用處呢?小編現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哈相比世界掀起的ω-3研發熱潮,中國民眾對ω-3脂肪酸對人體健康益處的認識尚在盲區,甚而對其概念還很陌生,研究它的中國科學家也很少。儘管ω-3脂肪酸是人類必需的營養,但人的體內不能自身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得。
  • 補充維生素D、ω-3脂肪酸或力量訓練鍛鍊計劃無益於改善老年人臨床...
    Bischoff-Ferrari團隊研究了補充維生素D、ω-3脂肪酸和進行力量訓練鍛鍊是否可改善老年人的臨床結局。該研究發表在2020年11月10日的《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補充維生素D、ω-3脂肪酸和運動在預防疾病方面的益處尚不清楚。
  • 糖會不會加快癌細胞生長速度?先別太緊張
    有些人說糖會給癌細胞提供能量,讓癌細胞的生長速度加快,還提出切斷糖的來源,把癌細胞「餓死」的方法,這些都是真的嗎?先別太緊張。癌症患者能不能吃糖?從這句話中,大家也能看出來,飲食對癌症的治療,影響是比較小的,不吃糖把癌細胞「餓死」,其實就是過於誇張,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會有癌症患者不能吃糖的說法,主要是因為癌細胞的在分裂增殖的過程中,葡萄糖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相關研究表明,腫瘤組織裡面的葡萄糖含量,跟正常組織
  • 深海魚油跟植物油差不多
    深海魚油富含ω-3脂肪酸,能調節血脂、稀釋血液,減小血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美國心臟病協會建議,冠心病、中風和心衰的高危人群可以補充,至於哮喘、近視、關節炎,深海魚油可治不了!另外,只有高純度的、需要醫生開處方的魚油才可能有用。商店裡隨便能買到的深海魚油大都達不到有效濃度,有些甚至含有有害成分。除此之外,陳罡表示,想要降膽固醇、降血脂,其實吃海魚也能行!
  • ...高劑量ω-3脂肪酸攝入無法改善心血管高危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
    此前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補充1gEPA和DHA對心血管有益處[3],但隨後的大型研究沒能再做出類似的結果。或許這些研究中omega-3脂肪酸的劑量太低了,並不足以顯著升高循環中的EPA和DHA的水平?然而更高的劑量似乎也沒能帶來更好的效果。
  • 科學家證實肥胖或可導致癌細胞腫瘤生長
    這是由於癌細胞為適應不斷增加的脂肪會重新「設計」它們的代謝機制,從而更好地從 T 細胞「手中」搶奪富含能量的脂肪分子,在抑制 T 細胞代謝的同時,加速腫瘤的生長。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自 1975 年以來,世界肥胖人數已增長近 3 倍;2016 年,18 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逾 19 億人超重,其中超過 6.5 億人肥胖,超過 3.4 億名 5-19 歲兒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5-19 歲兒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率從 1975 年的僅 4% 大幅上升到 2016 年的 18% 以上,其中男孩和女孩中的上升情況類似
  • 並沒有那麼多功效 深海魚油跟植物油差不多
    有實驗發現,吃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10天後,健康人血中膽固醇降低了17%,甘油三酯降低40%,高血脂患者降低更多,多吃富含ω-3脂肪酸的海魚其實就行。  專家稱:深海魚油與普通的植物性食用油相當  陳罡說,深海魚油與普通的植物性食用油相當。
  • 癌細胞轉移、擴散前會有什麼症狀?真心提醒:最常見的有3種
    第一,患者雖然通過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手段殺滅了癌細胞,但是患者本身的體質並未改變,也就是說癌細胞的「生長土壤」沒有改變,這就導致了新的癌細胞不斷產生。第二,治療不徹底,普通的放化療對成年癌細胞有效,但是無法作用於一些幼年癌細胞,當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降低的時候,幼年癌細胞就會迅速生長、裂變,形成源源不斷的新的成年癌細胞。第三,人體內每天都會形成數以萬計的新細胞,同時也會有幾百到上萬個新細胞發生突變。
  • 人人都怕癌,但癌細胞也怕你,怕你做這些事
    不過,這可怕的癌細胞,也有「怕」的東西!它最怕你做這些事!癌症其實是一類可以預防的疾病。它發生的原因包括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是指遺傳、免疫和內分泌等,這些因素是我們無法控制的。而外因就包括了生活習慣,在平時生活中,我們是能夠通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來有效地預防癌症的!
  • 臨床大發現: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要多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STEMI時血液中短鏈ω-3脂肪酸α-亞麻酸(ALA)每增加一個標準差,竟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35%相關。 基於以上研究,研究人員表示,食用富含這些脂肪酸的食物可能會改善STEMI的預後。
  • 氫氣抑制乳腺癌細胞生長和巨噬細胞相關
    結果:氫氣聯合巨噬細胞使乳腺癌細胞活力降低,凋亡增加;機制方面,氫氣聯合巨噬細胞增加了細胞因子TNF-α,IFN-γ的分泌,上調了凋亡通路中FADD、caspase3的表達,並且促進巨噬細胞向M1極化,抑制其向M2極化。結論:氫氣聯合巨噬細胞能抑制乳腺癌細胞生長。
  • 黃帝內經:人人都怕癌,但癌細胞也怕你,怕你做這些事!
    不過,這可怕的癌細胞,也有「怕」的東西!它最怕你做這些事! 癌症其實是一類可以預防的疾病。它發生的原因包括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是指遺傳、免疫和內分泌等,這些因素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而外因就包括了生活習慣,在平時生活中,我們是能夠通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來有效地預防癌症的!
  • 右肩疼大半年,查出癌症,醫生:身體3個地方疼痛,需警惕癌症
    醫生提醒大家,這並非是聳人聽聞,確實存在,身體3個部位頻繁疼痛,需要警惕癌症,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一下。50歲的張先生,之前經常感到有肩膀痛,一開始以為是幹活累的,沒太在意,但後來還是疼,想著可能是關節炎引起的,畢竟年齡大了,關節也經常會疼痛,但當成關節病治了大半年左右,右肩還是疼,不但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疼了。
  • 排便時出現3個情景,暗示癌細胞已開始「潛伏」
    肝臟是唯一一個沒有痛覺神經的器官,當肝臟有重大病變時也不會有劇烈疼痛,但這並不代表著肝癌無跡可循,若排便有三個症狀需警惕肝癌已來臨。 肝內有癌時排便有哪些症狀? 1、便血 只要發現糞便中帶血人們勢必會想到痔瘡或肛裂,排除這兩種情況需警惕肝癌。癌細胞會持續破壞肝臟,使得門靜脈一直處於高壓狀態,從而產生異常出血症狀,導致糞便中帶血。
  • 消炎、減肥的omega-3,除了三文魚,這些淡水魚也有很多
    3/ω-6 ratio remained at higher values (0.71-2.56).這些油類裡面的omega-6脂肪酸含量早已高出了想像。這就致使過去的50年中,人體脂肪存儲中的omega-6脂肪酸數量,驚人地增加了200%以上(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