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市隆教鄉採用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

2020-12-16 漳州市人民政府

在閩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蔬菜基地,工人在包裝西蘭花。 本報記者 範偉鴻 攝

田野裡綠意濃濃,農戶們忙碌的身影,現代化的蔬菜大棚,交映在三月的春風裡。這是記者走進龍海市隆教鄉的第一印象。

果蔬產業是隆教鄉的特色產業。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該鄉通過產業扶貧,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依託專業合作社,分門別類為貧困戶「私人定製」脫貧政策,讓貧困戶「聚」在合作社、「富」在產業鏈。

「量身定製」脫貧招數

家住新厝村的貧困戶藍玉桃,早年喪偶,獨自撫養3個子女。好不容易,熬到子女長大成人,兒子結婚生子,兩個女兒出嫁。沒想到,後來兒子與兒媳婦因疾病等原因,生活無法正常自理,一家陷入困境。今年66歲的她,本該安享晚年、含飴弄孫,卻一個人再次擔起了家庭重擔。

「像我這麼大年紀,找活兒太難了,沒辦法乾重活,到哪兒人都不要。」因年事已高,藍玉桃在家附近的閩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幫忙除草、施肥、揀菜,打工掙錢養家。「自從來了合作社,日子才稍微好過一點」,她向記者說道,根據菜價行情,現在工錢70元一天,平均一個月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

在閩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有不少像藍玉桃老人這樣的貧困戶。有的農戶承包起了蔬菜果園,在合作社的技術指導、統一管理下逐步脫貧。紅星村村民蔡寶玉就是其中一戶。在隆教鄉政府舉辦的「雨露計劃」農業技術培訓班上,記者見到了正在參與培訓的蔡寶玉。

蔡寶玉的丈夫多年前因病過世。當時,顧及到兩個孩子還小,外出務工不便,她選擇留在村裡種菜謀生。如何種菜,讓身為家庭主婦的她發起愁來。沒想到合作社既提供種苗,又提供技術指導,還包購包銷,蔡寶玉很是欣慰。「合作社定期有技術人員到田裡指導,家裡種的兩三畝西蘭花已進入收成期,現在已收了一畝,4月底全部收成後,預計增收三四千元。下階段還可種植黃秋葵、香菜。」

「貧困戶致貧的原因很多,我們採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依託合作社,發揮引領作用,根據貧困戶需要,量身制定了系列幫扶措施清單,提供就業崗位、技術支持、資金幫扶等多種方式,在果蔬產業鏈上,幫助貧困戶脫貧。」龍海市扶貧辦副主任鄭美明介紹。

通過土地流轉入股、技術入股、農副產品包產包銷及勞務提供等合作方式,截至目前,該合作社已與周邊28戶貧困戶籤訂結對幫扶協議,並帶動該鄉關頭村、紅星村和新厝村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初步實現了穩定脫貧。今年1至3月,貧困戶戶均增收約2500元。

扶持發展產業鏈條

自動化噴灌、自動化控溫……在閩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現代化智能溫室大棚,一排排剛破土的玉米苗吐綠,長勢喜人。

看著逐步走上正軌的現代化智能溫室大棚,龍海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鄭龍川心裡舒了口氣。

去年5月,在龍海市扶貧辦、農業局的牽線搭橋下,該合作社負責人藍啟中參觀考察了南靖、長泰等地的現代農業發展情況。當下,藍啟中隨即決定建設現代化智能溫室大棚。從一開始參與選址、搭棚,到自動溫控系統調試,該市、鄉科技人員早出晚歸,成了合作社專門技術指導。

經過5個多月的時間,在龍海市科技扶貧服務團隊的指導下,3000多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大棚投產,初期嘗試種植的西蘭花、香菜等品種相繼豐收,賣出了不錯的價錢。

「今年,我們打算擴大規模,規劃800畝土地建設智能溫室大棚,現在進入土地平整階段。」藍啟中表示。「有了實戰經驗,藍啟中也成了技術專家,比我還懂溫室大棚種植。」鄭龍川開玩笑道。

通過品牌化、規模化、標準化建設,如今,閩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已是一家集種植、保鮮、加工為一體的瓜果蔬菜進出口專業合作社,在全國大中市場建立10多個銷售網點。果蔬產品遠銷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來等國家,逐步形成了一條產、供、銷完整的產業鏈條。

合作社只有發展了,果蔬產業才能做強做大,貧困戶脫貧才能得到長效保障。為扶持合作社發展,更好地幫助合作社和貧困戶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取得雙贏,龍海市扶貧辦在合作社設立科技扶貧服務站,結合市場情況,定期邀請農業專家授課、上門指導,並及時傳遞市場信息和政策。「我們結合小額信貸扶貧資金、產業扶貧項目等多措並舉,助力農業產業發展。」鄭美明介紹。(吳靜芳)    

相關焦點

  • 隆教鄉:做大做強果蔬產業 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果蔬產業是隆教鄉的特色產業。近年來,隆教鄉通過發展壯大果蔬產業,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其中,位於隆教鄉紅星村的閩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點擊播放 GIF 0.0M近日,記者走進閩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蔬菜基地,只見田野裡綠意濃濃,成片的西蘭花長勢喜人,村民們穿梭于田間地頭忙著澆水施肥,一派火熱景象
  • 從貧困戶到合作社法人
    2018年,村裡幾個農機手找到他,想讓他牽頭組建一個合作社,他想到了村裡的貧困戶。「困難時候黨和政府想起我,爬出了窮坑我不能忘記貧困的鄰居,就找到村幹部,說想讓大家入股和我一起幹,村幹部和貧困戶一商量,有11戶貧困戶願意入股成立合作社。」吐爾洪塞買提說。經過一年的運營,合作社成功地為贏得了巨額利潤,每個入股的貧困戶都成功脫貧,更多農戶要求加入,他也答應了。
  • 丘北沙鈴果樹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帶動山楂樹村貧困戶致富
    —丘北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瞭望丘北—文圖視頻 新聞速遞 深度報導 美文欣賞 2018年,丘北沙鈴果樹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
  • 股權紐帶激發三方活力 合作社讓貧困戶「抱團取暖」——陝西永壽...
    2016年夏天,常寧鎮開始搞「三變」改革試點,村幹部上門動員劉小春入股到合作社。他靜下心來盤算:合作社承諾按照股金10%的比例保底分紅,多賺多分,賠了有合作社擔著。「這沒準是個機會!」窮了半輩子的莊稼漢一拍大腿,包括找親友籌借在內,他七拼八湊了3.9萬元,折合成股份入股到常寧鎮富濤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
  • 防城區良農種養專業合作社創新產業扶貧模式
    帶著好奇,我們近日專程走進那良鎮,走訪了這個合作社。有一種致富方式,叫產業規模發展在合作社的創辦人、防城區政協委員何武的家裡,說起合作社的成立,何武很是感慨地給我們介紹:前些年,政府為了扶持清水魚的發展,在山區幫助農戶開挖了很多魚塘,但農戶小打小鬧,養殖規模和效益一直上不來。
  • 農民專業合作社之財務制度解讀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哪些特點?和一般農業企業有哪些不同?什麼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個法人單位,是需要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取得營業執照的;這是和一般農業企業具有法人資格是一樣的;但兩者也有不同之處。(1)宗旨不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服務成員為宗旨,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不以營利為目的;而農業企業則追求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 山東蒙陰:山旺農莊合作社+助脫貧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山旺農莊作為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擔負起社會扶貧責任,採用「合作社+」 扶貧模式,圍繞蜜桃種植主導產業,發展電商、旅遊等特色產業,輻射、帶動、引領周邊6個省級貧困村加快脫貧步伐。  「合作社+果業」。山旺農莊成立了果品專業合作社,採取先進技術培訓、優質品種推廣、幫助銷售蜜桃等多種方式,帶動周邊2000多農戶,發展優質蜜桃10000畝。
  • 密切聯結機制 產業興社富民 ——雲浮羅定市百事達種養專業合作社
    2017年11月,雲浮羅定市百事達種養專業合作社在鳳塘村成立,主要培育發展葡萄等特色產業,採用土地、現金、工資入股分紅模式,吸納農戶與貧困戶加入合作社,並優先錄用貧困戶就業工作。合作社現有成員128戶,其中有37戶是貧困戶,有固定工人50人,帶動就業150人。按照建社規劃的發展藍圖,合作社首先發展一、二、三期葡萄產業園區,並利用科學技術提升產量、提高品質,其次利用成型的葡萄產業發展其他種植養殖產業,最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 梁加祥:小合作社承載脫貧「大夢想」
    12月初,江蘇省淮安市人大代表、洪澤區三河鎮祥發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加祥告訴記者。△江蘇省淮安市人大代表梁加祥在田間勞動。(梁加祥供圖)結對幫扶點燃希望三河鎮梁墩村曾經的貧困戶蔣曉榮是梁加祥結對幫扶的貧困戶。
  • 天峨1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獲世行貸款項目獎補資金85萬元
    1月4日,我縣召開加快世行貸款廣西扶貧示範項目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會議,該縣農業、扶貧、財政等部門和合作社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會議宣讀了天峨縣岜暮鄉山旮旯原生態農業種養專業合作社、天峨縣威冠三特水果合作社、鑫潤油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1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世界銀行結果導向型貸款廣西扶貧示範項目運行標準,通過第三方機構核驗認證,符合項目獎補條件,每家合作社可獲獎補資金5萬元,此批合作共獲得獎補資金85萬元,並分別予以授牌。
  • 泉州市泉港區:海藻專業合作社帶領養殖戶共同發展海帶產業
    泉州市泉港區鴻興海藻專業合作社成立6年了,這家還在發展成長中的合作社,以抱團的方式,帶著海帶養殖戶們共同發展,成為海帶養殖戶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這一道道流水加工線,就是泉州市泉港區鴻興海藻專業合作社的海帶加工模式,看起來簡單,卻可以幫助養殖戶們高效處理採收回來的海帶,也解決了一旦下雨,海帶無法晾曬的難題。 泉州市泉港區鴻興海藻專業合作社董事長 肖仁鴻:用80度的開水燙海帶,燙完撒上鹽巴,然後放到冷凍庫裡面,然後慢慢地處理。
  • 她養出下「金蛋」的鵝 ——記阿榮旗全順大鵝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這兩天,鵝雛開始一批一批出殼了,我得天天看護好這些小傢伙,它們可都是合作社社員們的『財神爺』呢!」她說。阿榮旗得力其爾鄉的全順大鵝養殖專業合作社這幾天正在進行大鵝育雛,工人們一邊看著出雛、撿雛,一邊忙著給鵝雛打疫苗。鵝雛打完疫苗後,要在育雛室待上7天,保證成活率。
  • 德陽市打造「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模式
    950元,「這都要感謝合作社啊,他們實行的『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產業發展模式,讓我們農村婦女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既兼顧了家務又掙了錢,一舉兩得。」  錢邦成常年在普度果蔬專業合作社做計時工。她告訴記者,在合作社像她這樣羸弱的貧困家庭婦女,在家門口務工暨掙了工錢又做了家務的還有李自瓊、劉昌錫等多人。「更給力的是合作社實行的發展模式,在產業做大做強的同時,讓我們鎮上更多農戶走上生態致富的道路。」  德陽市旌陽區普度果蔬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0年3月,是一個有農民成員105名的專業合作社。
  • 【產業扶貧36計】澧縣沅澧茶葉專業合作社:一鄉一品 茶葉飄香巧致富
    一鄉一品 茶葉飄香巧致富 ——澧縣沅澧茶葉專業合作社產業扶貧模式 澧縣沅澧茶葉專業合作社位於澧縣碼頭鋪鎮楊家坊村,自有茶園基地面積300多畝,年產幹茶3000多斤,自有茶葉加工廠,年加工能力15噸以上,合作社全年總產值超過
  • 龍海市檢察院聯合多家單位將兩隻國家保護動物蠵龜放歸大海
    福建龍海市檢察院聯合法院、公安、海洋漁業局等單位近日開展「守護海洋·海龜歸海」活動,將在辦理一起非法出售、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中查獲的、經過救助治療已康復的兩隻蠵龜(又名「紅海龜」,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運到東碇島附近海域放歸大海。
  • 合作社分紅 社員領取「新年大紅包」
    近日,在扎魯特旗烏蘭哈達蘇木黃河圖嘎查斡倫手工藝專業合作社裡歡聲笑語,社員們迫不及待地準備領取屬於他們的「新年大紅包」。 在駐村工作隊和嘎查「兩委」的幫助下,她加入了斡倫手工藝專業合作社,捧著剛剛領到的分紅款,她高興地說:「今天我領到了4000多元的分紅金,心裡非常高興,這筆錢對於我們家來說有非常大的幫助,我想利用這筆錢買針線繼續做刺繡。」
  • 「蘭州市農村「三變」系列報導(一)」皋蘭青禾農民專業合作社搶抓...
    這裡是皋蘭青禾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稱青禾合作社)種植養殖基地,也是當地推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驗田」之一。從這裡,搶抓蘭州市農村「三變」制度改革機遇,牧草種植、肉牛養殖產業項目建設正進行地如火如荼,一個種養結合發展的產業鏈條正在加速形成。
  • 公司+基地+貧困戶,「訂單農業」助力扶貧增收
    衡陽晚報12月15日訊(王蘇燕 通訊員席加軍)近年來,衡陽縣大力推廣訂單農業生產模式,以「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形式開展優質稻產業扶貧,帶領貧困戶脫貧增收。隨著訂單農業生產模式的推廣,一些龍頭企業與種糧大戶籤訂糧食購銷合同,激發了種糧大戶的種糧積極性。
  • 合陽縣洽川鎮南義社區召開貧困戶分紅大會
    10月15日上午洽川鎮南義社區召開洽川水鄉九眼蓮專業合作社蘇陝扶貧協作項目分紅大會,參會人員有洽川鎮全體班子成員、南義社區兩委幹部、南義社區66戶貧困戶代表,邀請到縣人大副主任、文化局局長、發改局副局長、扶貧辦副主任共計130餘人,會議由鎮長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