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頓頓不吃飽,為何還是積食?醫生提醒:關鍵的3點,別忽視

2020-12-23 張凱醫生說健康

導語:近年來,愛積食的孩子越來越多。很多家長的認知中,總以為積食就是孩子吃多了撐著了,一部分家長為了緩解孩子的積食情況,就直接餓孩子兩頓,但好景不長,孩子依舊會積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篇文章會為家長們揭開一會,建議家裡有孩子的抽出兩分鐘看完。

1、 小兒積食是什麼

很多家長認為積食就只是消化不良而已,其實積食要比消化不良嚴重得多。小兒積食多是由進食量不合適、飲食習慣不恰當等主要原因,導致食物堆積在脾胃,引起脾胃運作失常。

2、 小兒積食後會怎樣

小兒積食常常伴隨脾虛。較常出現的病症便是反覆發燒、感冒、"上火"、挑食厭食、愛無理由哭鬧、愛夜醒等。等積食拖久了就會出現過敏體質、不長肉、發育遲緩、精神差、貧血,等嚴重後還會引起肺炎、哮喘,甚至影響一生。積食並非小事!

3、 怎麼判斷孩子有沒有積食呢

1. 口中有異味,剛睡醒後表現更為明顯

2. 挑食、厭食、進食時間長

3. 容易吃幾口就叫飽,或者給人種永遠吃不飽的感覺

4. 大便幹、溏稀、前幹後軟、粘連馬桶

5. 愛哭鬧、脾氣差

6. 鼻梁有青筋、愛長倒刺、睡覺嚴重露縫

4、 孩子總積食要怎麼辦

1. 消食是重點工作

孩子總積食,多半體內積食還未"根除",較好的方法便是食療調理。像是常見的柳果刺鋅等消食水等,最適合 愛積食的孩子。首先,這類屬藥食同源,沒有藥物的副作用,對身體是沒有傷害的。

其次,這類消食水可以"從根治本"解決積食,主要還是裡邊的食藥材,柳果、雞內金、山楂、麥芽等,科學配比後消食效果真的不錯。然後,柳果刺鋅消食效果全面,裡面的茯苓、金銀花等,對小兒積食煩躁、夜醒、積食發炎、上火、便秘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最後,將食療設計成柳果刺鋅消食水的性態,能更好的被孩子身體吸收,像是片狀等,都不及消食水。

2. 健脾是日常工作

做好消食,在孩子不積食情況下就可以健脾了。

很多孩子頓頓不給吃飽,孩子很容易積食,這很可能是天生脾虛,健脾工作得抓緊了。日常建議家長們"消食水+小兒推拿",就能慢慢養好脾。用於健脾的話消食水就不用喝多,一周1-2次即可。

平時也給孩子添加些健脾的食物,常見太子參、蓮子、芡實等。

3. 日常護理是基本工作

要想保證消食水發揮最大作用,做好日常顧護是基礎。這就包括控制好日常的飲食、飲食習慣、合理運動等等。像是吃飯吃7分飽、不"喝夜奶"、控制零食量等,都需要日常做好。

另外,孩子的情志也直接影響脾胃的健康與否。建議家長們不打不罵,以正確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這樣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也是有幫助的。

最後,以上三方法,家長們都不可以過度依賴其中單一的一種。三種方法相結合,進行綜合護理才是有效的。像孩子積食了就餓一頓,雖然能讓脾胃得到暫時的休息,但本質上看就是"掩耳盜鈴",容易讓積食再出現,還易引起其他腸道疾病。

結語:可以看出孩子吃飽吃撐並不是積食的唯一來源。先天原因、餵養習慣、飲食喜好等等都會引起小兒積食。所以家長們平時不是餓一頓就能解決孩子的積食問題,而是要優化孩子的飲食結構、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好預防工作,用消食水及時調理積食,才是治根治本。

相關焦點

  • 孩子又積食不吃飯了?這些原因千萬別忽視,聽兒科醫生這樣說。
    寶寶積食是小兒很常見的問題。有種餓叫「媽媽覺著你餓」,很多寶媽會追著寶寶吃下好多食物,就恐怕孩子吃不飽、吃不夠營養。但是,很多寶媽也向我諮詢:我家寶寶明明吃得不多,怎麼還老積食呢?,以下的幾種原因也千萬別忽視:1.缺乏運動,導致腸胃功能下降。
  • 沒有天天吃肉,為何血脂只升不降?醫生提醒:關鍵的3點,別忽視
    這篇文章為大家解惑,血脂高的人可以抽出3分鐘的時間來看。一、血脂是什麼?血漿中含有的脂肪統稱為血脂血脂主要包括:膽固醇約佔其中的三分之一,有兩種形式,其中玻璃膽固醇約佔三分之一,其餘2/3與其他綜合。脂質本身不溶於水,必須與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蛋白,才能以溶解的形式存在於血漿中,沿著血流到達整個身體。一般判斷血脂是否超過標準,主要看膽固醇和甘油這兩個指標,如果某些指標升高,就會引起高脂血症。我知道肉製品中膽固醇含量一般比較高。如果只控制膽固醇攝入而忽視甘油,可能會出現血脂過剩的問題。
  • 孩子積食怎麼辦?醫生提醒:孩子積食不消化,堅持做好3件事
    班主任還反饋侄子上課時候老打瞌睡,精神不集中,剛開始家裡人每太當回事,直到昨天晚上,侄子吃完飯之後,便一直喊著肚子疼,隨後出現上吐下瀉,家裡人都嚇傻了,我連忙帶著侄子去了醫院。醫生告訴我,孩子是出現了脾胃虛弱,體內有大量的積食,「堵塞」了腸道,造成消化不暢,所以孩子才會喊肚子疼,這是明顯的積食症狀,時間拖得越久,越容易損傷孩子的脾胃功能。
  • 兒科醫生:這3個信號可別忽視,孩子脾虛難長個,積食越拖越傷娃
    主要還是孩子生病,不管大病小病,只要孩子身體出現異常美味欣賞,媽媽的心就會糾在一起,恨不得將孩子受的罪自己承受。其實孩子在小時候生病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孩子身體嬌弱,只要稍加不注意就會出現異常,而孩子生病也是有根據的,有些時候也是由於家長原因造成的。
  • 龍鳳胎相繼住院,玉米上榜「積食黑名單」,醫生:娃不到3歲別吃
    姐弟倆從小就被寵上了天,但在1歲左右就特別愛生病,小智經常請假帶孩子去醫院打針,後來去得次數多了,小智兩口還是決定小智辭職,在家專心帶娃。帶孩子做了大檢查,也沒什麼大問題,只是有點營養不良。小智給孩子買了醫生開的補劑,頓頓吃沒落下一天,但事與願違,倆孩子體質越來越差,生病頻率也越來越高。姐姐剛因為反覆發燒住進醫院,才不過半月,弟弟也因為肺炎進院。
  • 孩子脾虛不發育?醫生提醒:孩子若有11種表現,提示積食已經嚴重
    並且說話的時候還帶有一股子酸臭的味道,爺爺奶奶感覺不對勁,就連忙告訴了豆豆的爸爸媽媽,兩人連忙請假回到家中。之後帶著孩子去醫院進行了檢查,發現豆豆脾胃虛弱,積食所導致的。為何脾胃虛弱會導致積食呢?提醒:孩子若有11種表現,說明積食已經嚴重,別忽視表現1:臉色暗黃,無光,憔悴;表現2:便便異常,出現拉稀或者羊屎蛋的情況;表現3:對飲食不感興趣,就連自己喜歡吃的也不再吃了;表現4:嘴巴中有一股子酸臭的味道
  • 兒科醫生提醒:這4個壞習慣會加速孩子脾虛積食,家長別再這樣做
    很多父母在撫養孩子的時候會遇到食物堆積的問題,但是在情況不嚴重的時候,很多父母會給孩子一些有助於消化的食物,積食的問題就很容易被解決。但是,現實是當孩子吃太多的食物,或者出現有一些積食表現的時候,往往常會被父母忽視,直到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父母才注意到孩子積食脾虛了。
  • 醫生:1種「飲料」早晚吃,養護孩子脾胃,清除積食,娃長高長肉
    同事有個女兒甜甜,今年4歲了,還是像沒長牙齒前經常流口水,小好的母親並不認為這是個大問題,就覺得孩子還小,等長大點就好了。甜甜不僅是流口水的問題,還經常厭食,吃的很少,吃完就脹氣,睡眠也不好。最後去醫院後,醫生說這孩子是積食了,太嚴重了,看他流口水,有口氣,舌苔也厚,是非常明顯的積食表現。
  • 孩子脾虛不發育?醫生提醒:孩子若有11種表現,提示積食已經嚴重
    並且說話的時候還帶有一股子酸臭的味道,爺爺奶奶感覺不對勁,就連忙告訴了豆豆的爸爸媽媽,兩人連忙請假回到家中。之後帶著孩子去醫院進行了檢查,發現豆豆脾胃虛弱,積食所導致的。提醒:孩子若有11種表現,說明積食已經嚴重,別忽視
  • 兒科醫生提醒:孩子積食不消化,遠離3種食物,養脾健胃
    經過檢查發現孩子脾胃很虛弱,醫生說是因為長期積食引起的。長期積食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從而免疫力下降,所以才容易生病。如果長期以往不給孩子清理積食調理好脾胃,就有可能影響身高發育。原來,跳跳在家裡非常受寵,一家人都寵愛她,不管要什麼東西,爸爸都會滿足,爸爸不滿足,爺爺奶奶也會滿足,家裡的零食總是不間斷補貨。
  • 孩子積食的「幫兇」被揪出,提醒:3種水果易傷脾胃,少給娃吃
    兒科主任了解孩子最近的飲食情況,明白了娃為何會積食,薇薇媽媽經常買橘子、榴槤等水果給娃吃,像橘子屬於寒涼水果,吃多了易傷脾胃;榴槤"熱氣",會造成娃體內溼氣淤積,久而久之也會造成消化不暢
  • 孩子積食怎麼辦?兒科醫生提醒:養護脾胃,堅持3件事
    阿偉前段時間帶娃去醫院檢查,兒科醫生告訴阿偉,孩子積食嚴重,食物滯留在腸胃裡面,沒有完全充分消化和吸收,損傷了脾胃功能,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體質下降,經常生病的原因,長期積食不消化,還會影響到營養的吸收,耽誤娃的長高個。
  • 怎麼判斷寶寶積食?醫生:通常有3個信號,一旦出現,就別硬塞了
    楊女士作為一位新手媽媽,現如今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孩子不愛吃飯。孩子偶爾一頓兩頓吃得少也就不當回事了,都快一周了不管怎麼想著法子,寶寶就是不肯吃東西,最後沒辦法只能尋求醫生的幫助。醫生告訴她,孩子沒什麼大毛病就是積食了,楊女士這才放下心來。
  • 孩子3歲前,3種食物別再餵了,香蕉配「它」,孩子脾胃好不積食
    原來孩子不知道怎麼回事,不怎麼愛吃飯了,不管餵孩子吃些啥,都很抗拒,剛開始的時候,玲玲也是有些「病急亂投醫」,就聽從老人的「經驗」,給孩子吃了一些湯泡飯,看著孩子吃進去了,當時玲玲還想著「薑還是老的辣」。
  • 孩子積食怎麼辦?兒科醫生提醒:養脾健胃,做好3件事
    最近幾天,孩子變得不愛吃飯,稍微餵得多一點就嘔吐,把家裡人給急壞了,後來去醫院檢查,原來孩子是出現了積食。醫生讓孩子張開嘴巴,就能聞到了有明顯的酸臭味,舌苔厚膩發黃,這都是長期積食才會出現的情況,飲食不當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家長放任不管,孩子積食日久,會損傷脾胃功能,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 孩子積食,不長肉又不長個?兒科醫生:消食是首要,健脾是關鍵
    家長:鄭醫生,我家孩子3歲,舌苔白厚,胃口差,面黃肌瘦,大概三天才排一次便,排的是先幹後軟,半年時間體重一點都沒長。這樣怎麼調理。積食在中焦,舌苔就會顯現出白色,而且胃口也差。另外,積食阻滯了中焦,食物殘渣不能往下排,所以孩子三天才排一次便。最重要的是積食影響了孩子的吸收,營養供應不上,所以出現面黃肌瘦,不長肉和不長個的情況。
  • 積食的孩子越來越多?3個習慣是積食的"加速器",家長要負責改
    其中的關鍵點還是離不開脾胃的功能,如果胃的接受與容納功能、脾胃的運化功能都正常的話,以現在的生活條件,是很難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的。寶寶發生積食,與家長這3個習慣脫不開關係習慣1:不注意孩子肚子的保暖前面也提到了孩子腸胃功能較差,一旦肚子受涼,就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 醫生提醒:孩子積食難消化,家長做好3件事,孩子脾胃慢慢好
    雖然孩子很快就退燒了,但是咳嗽一直沒見好,吃了不少藥,咳嗽卻越加厲害,萱萱心裡很心疼,趕緊帶娃去了醫院檢查,才知道娃脾胃已經被「拖垮」。醫生告訴萱萱,孩子之所以咳嗽一直沒好,是因為體內積食嚴重,導致滯留的食物腐化「生氣」,液化成痰,所以才會通過咳嗽來排出異物。
  • 6歲男孩積食不長個,醫生:這3種營養別亂補,難怪積食成這樣
    今年壯壯正在上一年級,前段時間孩子一直鬧著不去上學,整天沒精打採的,夫婦倆總以為是壯壯是剛開學,不習慣。結果有天晚上吃完晚飯,壯壯就嘔吐腹瀉,被連夜送急診,檢查後說壯壯這是脾虛很嚴重,是很長時間的積食了。一問原因,才知道孩子這是飲食上不注意,才導致的積食脾胃虛,由於父母沒及時發現,孩子積食挺嚴重的,甚至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發育和長個。
  • 孩子積食不長個?醫生:這3種營養亂補一通,難怪積食成這樣
    中醫講「積生百病」,相信很多寶媽在育兒過程中都遇到過孩子積食問題。孩子發生積食,就不願意吃飯,愛哭愛鬧,讓很多寶媽都束手無策。其實寶寶積食與日常飲食脫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