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學實驗點燃「科學夢」網紅「洋教授」為懷化中學生上化學課

2020-09-06 懷化新聞網

戴偉教授在做化學實驗

戴偉教授在做化學實驗

懷化新聞網訊 9月5日上午,北京化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主席戴偉(David G.Evans)教授受邀來到懷化市鐵路第二中學,在「科技列車懷化行」活動——科普達人秀的舞臺上帶來了一場主題為「化學是什麼」的化學科普講座,為師生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科技盛宴。

一開場,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酷似肯德基上校的外國老爺爺戴偉教授與臺下觀眾互動演示了點燃生日蠟燭不同的方法,令孩子們興趣盎然。

在實驗臺上,戴偉教授將葡萄味兒的美年達倒入不同的杯子,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倒進不同杯子裡的美年達變成了水、牛奶、奶昔……之後又在七個盛有透明液體的杯子裡都倒入另一種液體,神奇的化學彩虹出現了,這個過程讓孩子們充滿好奇,現場接連響起陣陣掌聲。

隨後,戴偉教授利用液氮的冷凍、低溫效應和重鉻酸銨分解的火山噴發模擬實驗,讓學生們明白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基本區別。

當看到從液態氮中取出的嬌豔玫瑰花伴著噼噼啪啪的聲音被捏碎以及結成冰塊的香蕉,讓學生們嘆為觀止,再一次感受到了化學的神奇魅力!

記者了解到,戴偉教授1996年來到北京化工大學進行合作研究後,一直定居中國。他曾獲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功勳外教」獎,並被英國皇室授予大英帝國官佐勳章。2011年以來,戴偉將自己的工作重心從科研轉移到科普工作中來。

這些年來,戴偉教授一直帶著幾個箱子,裝著各類器材和試劑,奔波於中國各地的城市和鄉村,向那裡的孩子們演示各種有意思的化學實驗,一年中,他能跑遍二十多省份,五六十所學校。

戴偉教授告訴記者,每年他要做100多場科普,對象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的學生都有。

同時,戴偉教授也是一位網紅洋教授。2018年開始,他通過短視頻、快手、抖音、嗶哩嗶哩等平臺來傳播科學知識。截至目前為止,吸引了300多萬粉絲,單條視頻最高閱讀達到1500萬。

採訪中,戴偉告訴記者,他在跟學生們交流的過程中發現,跟英國孩子每個星期做幾次實驗相比,中國孩子做實驗仍然太少。很多孩子在好奇心最強的年齡錯過了接觸化學實驗的機會,他覺得非常可惜。

戴偉提醒老師,要不斷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早接觸有意思的實驗,保持對科學的興趣。

同時,他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對科學、對實驗感興趣,就要多花時間培養。他說,有些家長擔心花精力在科學實驗上,會影響學習數學、英語等課程,但事實卻是,化學實驗反而能幫他們提高成績,有不少孩子都喜歡化學,長大了也想做化學家。

「我對他們說,化學離不開數學,也離不開英文,要努力學習英語和數學,這樣才會實現化學家的夢想。」戴偉說。(記者 陳華榮)

相關焦點

  • 戴偉:用化學實驗點燃「科學夢」—新聞—科學網
    他通過演示「變色反應」「時鐘反應」「震蕩反應」「發光反應」「歧化反應」五組十個化學實驗的神奇效果,將深奧的化學原理用通俗易懂、趣味奇幻的形式進行了重新詮釋,總是能讓現場的中學生驚訝得張大嘴巴。他們中間,不少人因此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因此選擇了以化學、化工見長的北京化工大學。 人們不禁好奇,這位外國老爺爺是誰?
  • 直播化學實驗吸粉300萬,「網紅」洋教授來寧「玩」科普
    12月21日上午,牛津大學博士、「網紅」戴偉(David G.Evans)教授在江蘇科技館為南京的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化學實驗課。作為擁有幾百萬粉絲的科普大V,很多人是通過短視頻了解到「戴博士」,並因此打開了一扇化學的大門。
  • 唱京劇、說侗語、用普通話講化學課……這些「進階版」外國人你服...
    洋博士用普通話直播化學實驗網友:早點遇到他我也能成化學家近日,一個鬚髮皆白、身穿白大褂、戴著護目鏡的洋教授在中國成了「網紅」。他叫戴偉,來自英國,畢業於牛津大學,是化學博士。中新視頻截圖這位洋教授在中國某短視頻網站上直播化學課。化學課沒啥稀罕的,稀罕的是,他的化學課是用中文普通話講的,而且講得還特別有趣。「大象牙膏」、「法老之蛇」、「化學紅綠燈」、「火星四射」……戴偉用流利的中文,給網友展示出一個個新穎有趣的化學實驗,獲得了許多學生和網友點讚。
  • 神奇的化學實驗
    王軍校長親自參加實驗,點燃蠟燭。所以我很喜歡David教授的一個半小時的趣味化學課。最後還是要謝謝David教授為我們帶來的趣味化學課,也很謝謝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一個這麼好的學習機會!謝謝!初一(1)班李瀚文:今天,學校讓我們體驗出來了化學的魅力!初一年級和初二年級來到了報告廳參加北京化工大學戴維教授的講座。教授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我們詮釋了化學的定義,以及化學的魅力所在。
  • 在中國「玩」科普的網紅洋教授:185個短視頻讓化學實驗秒變魔法
    做實驗、錄視頻、開直播……戴偉成了「網紅」教師,他正嘗試用最有趣的實驗、最流行的平臺科普化學。在他的「科學秀」上,化學實驗被冠以可愛的稱呼——「阿拉丁神燈」「大象的牙膏」「法老之蛇」。但好玩的背後,是科學的思維。2018年9月6日,福州,戴偉教授正在為學生進行化學反應實驗。
  • 面對面丨「化學魔法師」洋教授戴偉的中國科普之路
    我有兩個愛好 一個是化學 一個是中國戴偉本名大衛·埃文斯,1958年出生在英國伯明罕一個教師家庭,他第一次接觸化學實驗是在學校的化學課堂上,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使他開始購買相關的儀器和化學藥品,在自家廚房裡做實驗。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後,戴偉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 網紅「雪花噴霧」入眼灼傷角膜,消防實驗:遇明火瞬間點燃
    北青報記者探訪發現,網售「飛雪」「雪花噴霧」產品的商家眾多。產品上大多並未標註成分,多數商家堅稱產品「安全」「不可吞食,其他(操作)沒事」,僅有部分商家會提醒該產品「易燃」或「噴到眼睛裡,要及時用清水衝洗」。對此,化學專家稱,網售「雪花噴霧」類產品中或含有鹼性化學物質,如果不慎入眼,或對角膜產生損害,消費者應及時用水清洗,情況嚴重的需要就醫。
  • 一場化學實驗課超百萬人觀看,直播已成為科普教育的「催化劑」
    化學課上,戴博士像是個近景魔術師,把「芬達」變成「白水」、「雪碧」……聽課的老師在手機錄像的同時,還不忘詢問學生,「神奇吧!」其中所用到的化學原理,對於聽課的高一學生來說並不是新的知識點,只不過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到化學實驗。「平時上課實驗課的佔比應該不到0.1%。」課後,一位來自湖北學生告訴記者。這也是為什麼戴博士做科學科普的原因。
  • 化學課可以動畫模擬了 做實驗再也不用擔心被炸到臉了
    不少化學實驗,都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不過,網上流傳的一堂化學課火了,因為裡面教的化學實驗,簡直太安全了!現在的化學課都這麼上了?當然不是,這是。在福建召開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的一個場景,工作人員向大家展示用數字模擬化學實驗,同樣的結果,不一樣的安全性,大家紛紛點讚並希望以後化學課都這麼上,大家喜歡這樣的化學課,除了安全因素,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實驗模式相比於傳統的實驗室操作更簡單直觀。
  • 中考備考:化學實驗現象描述中的四忌四要
    化學反應現象是化學反應本質的外在表現,初中生不但要做好化學實驗,而且還應該能用客觀、準確的語言把實驗現象描述出來。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概括和梳理出中學生在描述實驗現象時應該注意四個問題。 一、忌以偏概全,要面面俱到 初中生剛接觸化學,感到新、奇、特,在觀察化學實驗現象時,往往只看熱鬧,不看門道;只觀察到聲、光、熱、響等明顯現象,而忽略細微變化的情況。
  • 招生季 | 懷化學院教授風採展(九)
    4劉勝貴,男 ,1965年4月出生,教授 ,研究方向為微生物技術。承擔了《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實驗》《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基礎學實驗》《基礎生物學》《食用菌栽培》等課程。教育心得:用真情教書,用真心育人。
  • 美國男孩上化學課慘遭燒傷狀告學校:毀容使我自卑且再無性生活……
    據《每日郵報》6月22日報導,美國曼哈頓一名21歲的男子曾在2014年的化學課上因一次拙劣的實驗而被嚴重燒傷,日前他起訴他的高中化學老師和教育部,因為他說這次燒傷給他留下的傷痕使其無法與別人發生性行為,也常常因別人的嘲笑而自卑。
  • 英國化學家走進十一中 趣味實驗演繹化學魅力
    戴維教授做「阿拉丁神燈」實驗 廖鳳 攝……11月8日上午,重慶十一中高一年級的同學們上了一堂特別的化學課。北京化工大學知名特聘英國教授戴維應邀走進重慶十一中,為該校高一年級的千餘名學生上演了一堂生動趣味的化學實驗課。講座一開始,同學們就被戴維教授流利的中文和幽默風趣的開場白吸引住了。「當我們把碘化鉀溶液,倒入雙氧水中會出現什麼現象?」「怎樣才能證明這裡面的氣體是氧氣?」
  • 會變魔術的洋教授:我就倆愛好,一個是化學,一個是中國
    在洗潔精裡加入神秘液體,彩色泡泡便騰空而起,待緩緩落下就成了孩子們眼中「大象的牙膏」;將雙氧水倒入燒瓶,白色的煙霧團團冒出,像是讓人許願成真的阿拉丁神燈;白水中倒入顆粒,一場瓶內「流星雨」讓人過足眼癮……用手裡的瓶瓶罐罐給孩子們變出這些「魔術」,是「洋教授」戴偉最享受的事情。
  • 用我們的熱情「點燃」學生的激情——雙十中學初中化學組線上教學...
    2月11日,網絡授課開始,大家齊心協力,從每一個知識點到每一個實驗操作的小視頻,從每一份學案的詳細講授到每一份作業的完成落實,老師們秉持著為每一位學生負責的態度,與學生一起,竭盡全力的完成好每一個任務。
  • 很多公司都在思考如何解決化學課的無聊,Schell Games發布了一款VR...
    這款遊戲能夠讓玩家身臨其境地體驗各種化學實驗體驗,當一個學生在玩的時候,其他的學生可以在屏幕上觀看並且參與其中。HoloLAB Champions的排行榜上還增加了一些競爭性元素。Schell Games公司的CEO Jesse Schell表示,現在很多高中學校對於改善現在的化學課教學體驗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對化學課的掌握程度往往在某種程度上影響未來這些孩子從事如醫學或是自然科學方面的職業工作。在現實的教學環境中,建造一個化學實驗室是非常昂貴的,同時化學實驗的操作也是有一定危險性的,並且很難管理。
  • 網紅「雪花噴霧」或存安全隱患 遇明火瞬間點燃
    網紅「雪花噴霧」或存安全隱患  商家未在包裝中標註具體成分但宣稱「安全」 專家稱使用時需避開火源 不慎入眼或損害角膜產品上大多並未標註成分,多數商家堅稱產品「安全」「不可吞食,其他(操作)沒事」,僅有部分商家會提醒該產品「易燃」或「噴到眼睛裡,要及時用清水衝洗」。  對此,化學專家稱,網售「雪花噴霧」類產品中或含有鹼性化學物質,如果不慎入眼,或對角膜產生損害,消費者應及時用水清洗,情況嚴重的需要就醫。此外,專家提醒稱,使用這類產品時需避開火源,消除安全隱患。
  • 化學也可以這樣學!最安全的化學實驗:《燒杯》
    有些燒杯外壁還標有刻度,可以粗略的……不對不對,今天要講的不是大家上化學課的那個燒杯,而是這款手機應用《燒杯》。它的作用就是把你的手機變成一個燒杯,然後就可以隨時隨地做化學實驗,幫助那些對化學有濃烈興趣但是又弄不到試劑或材料的學霸們,而且可以遠離危險的化學反應,避免試劑、藥劑的浪費,讓學習化學變得更加輕鬆。
  • ...展現最與眾不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小科學家「牽手」大師點燃夢想
    從用家裡的蔬菜水果,嘗試自製酸鹼指示劑開始,從課本到實驗,又從實驗到理論,他在興趣的指引下,開始了個人的奇幻化學之旅。去年,帶著製備一種特殊塗料的科學夢,他入選了「英才計劃」,加入復旦大學鄭耿峰教授課題組。一個人堅持自己的興趣,是十分偉大的事情。在家庭的薰陶和支持下,即使是高中學業越來越緊張,小鄒也不停下探索化學的腳步。
  • 牛津化學教授為何「不務正業」在中國當「網紅」?這就是答案
    1987年,英國「網紅」化學家戴偉教授第一次來到中國。訪問結束後,戴偉學會了一句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