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化學實驗吸粉300萬,「網紅」洋教授來寧「玩」科普

2020-12-11 騰訊網

燒瓶裡的雙氧水劇烈翻滾著,白色的煙霧一團團冒出,一位神似「肯德基」爺爺的白頭髮、白鬍子的外國人站在煙霧中,手舉一隻「阿拉丁神燈」。直到煙霧散盡,他用流利的中文說:「神奇嗎?但我不是阿拉丁,我是化學家。」12月21日上午,牛津大學博士、「網紅」戴偉(David G.Evans)教授在江蘇科技館為南京的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化學實驗課。作為擁有幾百萬粉絲的科普大V,很多人是通過短視頻了解到「戴博士」,並因此打開了一扇化學的大門。

「魔術師不能告訴你的,讓化學老師告訴你」

今年61歲的他曾是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布裡斯託大學博士後、埃克斯特大學的老師。如今,他是北京化工大學的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創始人。他中文流利,對中文的新詞彙信手拈來。朋友們耳熟能詳的不是他的英文名字David G. Evans,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文名——「戴偉」。在人人都渴望變成「網紅」的短視頻平臺上,保持熱度很難。而戴偉這個白鬍子外國老頭卻獨闢蹊徑,靠紮實的化學實驗直播異軍突起。

12月21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江蘇科學技術館、化學工業出版社承辦的「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展覽開幕活動在江蘇科技館啟動,活動的主題就是:「元」自化學,「素」造生活。這一次,主辦方邀請到網紅戴偉教授。

在活動現場記者看到,戴偉教授以招牌的白頭髮、白鬍子、白大褂出場,就引起了孩子們的尖叫,「好像肯德基爺爺!」一開場,戴偉教授與臺下學生互動演示了點燃生日蠟燭不同的方法,令孩子們興趣盎然。在實驗臺上,各種顏色的試劑在加熱或置冷的處理下,完全變成另外一種物質,這個過程讓孩子們充滿好奇,現場聽到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哇噻」。

戴偉教授在接受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做這些目的都是提高孩子們對於化學的興趣,「以後需要探索更先進材料的,不是我們白頭髮的化學家,是這些孩子。」他認為,培養對化學的樂趣,就是動手做實驗,「魔術師不會告訴你魔法是怎麼做的,但是化學老師會告訴你其中的道理。」戴偉教授說,他在網絡上做短視頻的目的也是一樣,先吸引大家的注意,他們才有興趣了解背後的原理。

大科學家專注科普,一年要跑20多個省份

記者了解到,戴偉教授1996年來到北京化工大學進行合作研究後,一直定居中國。他曾獲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功勳外教」獎,並被英國皇室授予大英帝國官佐勳章。戴偉教授在學術上的造詣非常高。但讓人感到意外地是,從2011年以來,戴偉將自己的工作重心從科研轉移到科普工作中來。

這些年來,戴偉教授一直帶著幾個箱子,裝著各類器材和試劑,奔波於中國各地的城市和鄉村,向那裡的孩子們演示各種有意思的化學實驗,他也非常在意貧困山區和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們,經常跑去為孩子們做實驗。一年中,他能跑遍二十多省份,五六十所學校。戴偉教授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每年他要做100多場科普,對象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的學生都有。

每次活動,戴偉教授會提前一個半小時到現場,因為他要提前很久做實驗前的準備;他也是最晚離開場館人,因為一有孩子提問,他必然是放下手裡的收尾工作,耐心回答。

用短視頻開創科普新模式,在線影響300萬人

戴偉教授說,中國太大,很多地方他沒辦法親自走到,2018年開始,他在通過短視頻、通過快手、抖音、嗶哩嗶哩等平臺來傳播科學知識。當得知像快手、抖音這樣的短視頻APP在農村地區很火爆時,他更來了幹勁,因為這可以讓更多平時沒有機會做實驗的人們感受科學的樂趣。

在戴偉教授的快手帳號「戴博士實驗室」中,他仿佛一個聖誕老人,戴著護目鏡,操著流利的中文,製造出很多新穎、有趣的化學實驗場景。「大象牙膏」、「捉妖記」、「穿雲箭」、「法老之蛇」……他吸引了307萬粉絲,單條視頻最高閱讀達到1500萬,他發布的日常短視頻,播放量也基本在100~200萬。很多人通過快手了解到戴博士,並因此打開了一扇化學的大門。

在戴偉教授的粉絲裡,更多的是成年人,他們看到火焰升空、液體變色,會在評論區寫下「驚嘆」「神奇」等類似的評價。

在眾多網友評論裡,不少粉絲喊話戴偉教授,「好希望你是我曾經的化學老師,那樣我早考上清華北大了」。戴偉教授在無意中開拓了一種全新的做科普的方式。央視和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報導。在2018年國慶期間,戴偉教授受邀到央視CCTV-2改革開放40年直播間,作為一名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講述了他來到中國後,從做科研到做科普,並利用短視頻做科普的經歷。

2019年1月25日,戴偉出現在央視新聞聯播的畫面中。

2018 年 12 月 8 日,央視CCTV-13《新聞周刊》報導了戴偉教授在中國用短視頻做科普的故事,並展示了戴偉用快手短視頻拍攝和直播的過程。

還有很多人「害怕」化學,科學家有義務出來科普

有的人會覺得,牛津的博士卻跑去做科普,會不會大材小用了呢?但在戴偉看來,「身為科學家,只做研究不做科普,對不起我們的學科,也對不起我們的孩子。」

戴偉教授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現在也有些人出來,會做一些科學秀,但很多並不是專業人士,傳遞的知識不正確,面對孩子們提出的知識無法回答。「不僅是孩子,包括很多成年人都不了解化學,覺得化學有危險,化學有汙染。」戴偉教授說,他發現很多人「害怕」化學。他舉例說,有的人寧願花很多錢,買所謂不含化學成分的化妝品、洗髮水;有人喝鹼性水,認為可以中和體內的酸鹼度,不得癌症等等,「但是這也都是謠言,一點科學道理都沒有。」戴偉教授說,作為化學家,有義務讓大家正確認識化學,讓老百姓不被欺騙。

相關:

化學元素周期表今年150周歲了

幾乎每一個化學實驗室的牆上,都有一張元素周期表。通常,我們將元素周期表的創造歸功於俄國化學家迪米特裡·門捷列夫(Dimitri Mendeleev)。1869年,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寫在卡片上,並根據化學和物理性質對它們進行排列。為了慶祝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聯合國宣布將2019年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

通訊員 賈志榮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於丹丹

相關焦點

  • 在中國「玩」科普的網紅洋教授:185個短視頻讓化學實驗秒變魔法
    做實驗、錄視頻、開直播……戴偉成了「網紅」教師,他正嘗試用最有趣的實驗、最流行的平臺科普化學。在他的「科學秀」上,化學實驗被冠以可愛的稱呼——「阿拉丁神燈」「大象的牙膏」「法老之蛇」。但好玩的背後,是科學的思維。2018年9月6日,福州,戴偉教授正在為學生進行化學反應實驗。
  • 面對面丨「化學魔法師」洋教授戴偉的中國科普之路
    我有兩個愛好 一個是化學 一個是中國戴偉本名大衛·埃文斯,1958年出生在英國伯明罕一個教師家庭,他第一次接觸化學實驗是在學校的化學課堂上,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使他開始購買相關的儀器和化學藥品,在自家廚房裡做實驗。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後,戴偉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 用化學實驗點燃「科學夢」網紅「洋教授」為懷化中學生上化學課
    戴偉教授在做化學實驗戴偉教授在做化學實驗懷化新聞網訊 9月5日上午,北京化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主席戴偉(David G.Evans)教授受邀來到懷化市鐵路第二中學,在「科技列車懷化行」活動——科普達人秀的舞臺上帶來了一場主題為「化學是什麼」的化學科普講座,為師生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科技盛宴。
  • 牛津化學教授為何「不務正業」在中國當「網紅」?這就是答案
    1987年,英國「網紅」化學家戴偉教授第一次來到中國。訪問結束後,戴偉學會了一句中文。
  • 一場化學實驗課超百萬人觀看,直播已成為科普教育的「催化劑」
    其中所用到的化學原理,對於聽課的高一學生來說並不是新的知識點,只不過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到化學實驗。「平時上課實驗課的佔比應該不到0.1%。」課後,一位來自湖北學生告訴記者。這也是為什麼戴博士做科學科普的原因。當年,他受邀為中學生做科普實驗,卻發現同學們表現得很吃驚,就像從來沒有見過化學實驗一樣。
  • 牛津博士直播化學實驗走紅:希望傳播化學樂趣
    原標題:牛津博士直播化學實驗走紅:希望傳播化學樂趣新京報訊(記者劉怡)一股綠色泡沫衝向房頂,引發學生們驚呼……憑著「大象牙膏」等實驗,英國牛津博士走紅網絡。在人生的前30多年裡,戴偉(David G.Evans)先從牛津大學博士畢業,到布裡斯託大學做博士後,然後在埃克塞特大學任教,從未踏足過中國;22年前,因為對中國的好奇,他來到中國做教授。
  • 這位網紅為了吸粉,未成年就打胎三次,還直播打架,現已被封殺!
    在現在網絡直播中,只要你有才藝,不要個人尊嚴,有顏值,就可以很輕鬆的獲得非常豐厚的收益,所以導致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想通過做主播這個行業來達到自己名利雙收的目的。在現在的網絡主播中,有網紅為了吸粉,「不擇手段」。
  • 會變魔術的洋教授:我就倆愛好,一個是化學,一個是中國
    在洗潔精裡加入神秘液體,彩色泡泡便騰空而起,待緩緩落下就成了孩子們眼中「大象的牙膏」;將雙氧水倒入燒瓶,白色的煙霧團團冒出,像是讓人許願成真的阿拉丁神燈;白水中倒入顆粒,一場瓶內「流星雨」讓人過足眼癮……用手裡的瓶瓶罐罐給孩子們變出這些「魔術」,是「洋教授」戴偉最享受的事情。
  • 浙大教授直播微積分成網紅 兩萬人同時上課
    浙江大學一名教授最近因為在網上直播上課成了網紅。這位教授把學生們大呼頭疼的微積分變成了一個很受歡迎的課程。蘇德礦是浙大最受尊敬的教授之一。在30多年的教學中,他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和尊敬。這學期,蘇德礦開始在網上直播上課,每節課都有數千人觀看。最受歡迎的一節課點擊量超過了20000次。
  • [街談]教授講課吸粉無數,網際網路需要知識「網紅」
    據拍攝者介紹,這是該校組織的一場「微積分疑難分析講座」,微積分課程難度較大,加之老師風趣有活力,有的學生甚至提前一天來佔座,晚來的只能站著聽。    無獨有偶,在浙江也有一位因為講微積分而成為「網紅」的教授。浙大教授蘇德礦,學生叫他「礦哥」,後改口「礦爺」,他自己開玩笑說「過幾年就成礦渣」了。
  • 疫情助燃電商直播,網紅寵粉經濟商機無限!
    ,不僅話題頓時在媒體圈炸開,也讓大家發現網紅主播寵粉經濟蘊藏無限商機!,改變了中國直播帶貨的格局,直播帶貨平臺競爭日激也同時造就不少直播帶貨網紅傳奇。2020年女神節當天,一場與眾不同的淘寶直播,以31萬熱度進入巔峰服飾頻道實時排名前三。主角是擁有25年品牌歷史,贏得2億人次選擇的紅蜻蜓商務時尚皮鞋官方旗艦店,這場直播除多位明星、企業家大咖助陣紅蜻蜓直播間外,共吸引了43.53W人次觀看、點讚300萬+,銷量同比增長114%。
  • 甜甜圈網紅直播公司:"橫行"直播秀場,網紅應該這麼做!
    甜甜圈網紅直播公司:"橫行"直播秀場,網紅應該這麼做!可就在這般形勢下,甜甜圈網紅直播公司依然創下了2019年直播短視頻業務營收超過2億的好成績,還持續與網紅工作室、分公司開展合作,將素人打造為"橫行"直播秀場的網紅。
  • 科普教授戴偉:好玩的背後是科學的思維
    8月的傍晚,晚霞照進北京化工大學的一間實驗室,61歲的英籍教授戴偉結束視頻拍攝,繼續忙碌著整理化學試劑。新學期的第一周,他將去內蒙古的四所中學做科普。戴偉是北京化工大學的特聘教授,牛津大學博士,已來中國任教23年。九年前,他從無機化學實驗室的科研工作中走出來,投入化學科普事業,每年去全國二十多個城市、八十多所學校演示化學實驗。
  • 「叫我文宏,別叫網紅!」張教授金句又來了!「網紅」英語怎麼說
    4月11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接受人民日報專訪,就眼下大家關心的疫情問題進行了解答,張教授的抗疫「金句」當真是獲粉無數!採訪過程中,在回應「網紅醫生」這一稱呼時,他表示:「我其實不是很喜歡大家叫我網紅醫生,我希望大家叫我文宏,不要叫我網紅!叫我網紅,基本上我們就不要在一起玩了……」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可愛了!
  • 科普講解不會"圈粉"怎麼行 開微博上知乎當"網紅"
    原標題:科普講解,不會「圈粉」怎麼行 素來平靜的科普圈子,如今冒出了一群會「圈粉」的「鯰魚」:他們能言善辯,隨處一站就能吸引許多人的耳朵;他們開微博、上知乎,把自己經營成「網紅」,甚至有人已經按照自己的理念尋覓並壯大「隊友」。
  • 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 David:用短視頻進行科普有三大優勢
    1月12日消息,牛津大學化學博士、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David G. Evans用快手展示化學實驗,進行科普後,迅速成為科普網紅。今日David聊了聊自己是如何與短視頻結緣的,以及十幾年的科普心得。
  • 新人主播如何增加人氣 花椒直播平臺的主播如何快速吸粉
    很多人看到了網紅主播的吸金能力,紛紛想要加入這個行業,可以說在這個時代,想要當主播不難,開個直播帳號就行。有很多人選擇了花椒直播,下面我們來看看新人主播如何增加人氣,花椒直播平臺的主播如何快速吸粉的吧。
  • 農村娃寶軍連線各大網紅,曝光發展路線,潘長江pk蹭粉二十萬
    農村娃寶軍經過了這麼多天依然是直播人氣爆棚,很多網友置疑寶軍這樣的才藝到底是怎麼火的,他能火多久,看了他幾天的直播,確實沒看出他有從大的能力,雖沒人知道他還能紅多長時間,但從這幾天的直播中卻透露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大家一起來看。
  • 7歲男孩直播近100個「科學實驗」,吸粉23萬
    一說到科學實驗,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實驗室中的精密儀器,以及高難度的操作。「科學」這兩個字對我們來說太遙遠,對於很多孩子來說 更是摸不著邊的事情,但是在網上就有一個7歲的小男孩「皮卡」從去年4月份開始直播,到現在已經直播了近100個科學實驗,吸粉23萬。水會自己跑到瓶子裡面,為什麼?
  • 浙大教授莊表中:用魔術包裝力學的科普網紅
    快樂科普而除了創造,科學家影響世界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科普。退休返聘後的莊表中,搖身一變成為浙大出了名的網紅教授。去年3月4日,央視四臺還特別報導了他「用變魔術講力學」的生動場景。莊教授的教學對象,也從青年教師、研究生,擴大到中小學生。怎麼用變魔術講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