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APP
據臺灣地區經濟日報報導,近日,鴻海正式對旗下約近十個次集團發出「國巨專案計劃」,要求各次集團列出採購金額清單,向國巨加大採購量,除了國巨,國巨旗下奇力新、凱美也被雙雙列入鴻海集團「首選供應商清單(PSL)」,鴻海將優先採購其被動元件、電感等產品。
資料顯示,鴻海是全球電子代工龍頭,產品涵蓋手機、PC、遊戲機等各類3C產品,國巨則為全球被動元件頭部企業之一。此前9月底,鴻海已與國巨籤署策略聯盟協議,「國巨專案計劃」則意味著雙方合作進一步深化。
具體來說,鴻海集團所有業務,都將由國巨、奇力新、凱美供應被動元件相關元件。鴻海對國巨要求,提供日、韓被動元件廠NRND(不推薦用於新設計)產品份額與中高容供貨能力;基美則提供鉭電容;奇力新的電感、國巨的晶片電阻,以及普思的濾波器都列入優先採購名單。
被動元件產能告急國產替代機遇初現
從行業面上看,電子元器件正經歷一波漲價潮。而缺貨漲價的傳導有一定次序,往往從毛利潤並不高的領域開始。據行業媒體援引晶圓廠負責人觀點,「屏幕驅動晶片的利潤低,在晶圓廠的產能先短缺,現在是功率器件,特別是低壓領域的;預計明年將會是被動元器件」。
鴻海此次正式宣布向國巨加大採購量,正驗證了被動元件產能告急趨勢已現。
業內人士指出,鴻海與國巨合作正式啟動,可讓鴻海被動元件供料無虞。
而此次被動元件產能告急,與目前晶圓缺貨在邏輯上有相似之處:需求端上,受5G終端、IoT、新能源汽車行業加速發展、消費電子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驅動;供給端上,據開源證券劉翔團隊11月26日報告分析,近年來MLCC等領域的海外大廠開始戰略性調整,逐步退出毛利率相對較低的傳統業務產能,同時部分大廠借日廠退出一般型號,營造供給緊張市況並大幅提價。
綜合多家券商研報觀點,當下,在終端廠商對供應鏈自主可控訴求大幅提升,且產業轉移處於初級階段,國內被動元件龍頭廠商市佔率遠低於海外龍頭,國產替代潛力巨大。
具體到上市公司:
順絡電子(002138)主營產品包括電感器和電阻器等被動電子元器件,90%左右的收入來自於電感業務,目前其產品線在向電容和LTCC拓展;
風華高科(000636)和三環集團(300408)積極擴廠承接MLCC國產替代市場,並有望借本輪國產替代機遇得到快速發展;
法拉電子(600563)目前已經躋身全球薄膜電容器第一陣營,穩固的市場地位、新能源對行業需求的拉動將助推公司進入新一輪快速成長;
艾華集團(603989)、江海股份(002484)則為國內鋁電解電容雙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