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那種一般的商業式微笑不太一樣,」餘弦事後回憶,「他會一直盯著我看,就好像一個男生看喜歡的女生的那種眼神,但是比那個要流氓一點。」她依稀記得,那名店員還說了一點點額外的話,「超出了一個員工正常該說的」。
餘弦幾乎每天都去全家,對見過的店員多少都有印象。此前,她大約兩天就能見到這名「眼睛很大、眉骨和鼻梁都很高的黑皮膚工作人員」(摘自餘弦在未名BBS上的描述)一次。這種情況卻是首次發生。
餘弦那時想,一來對方或許並無惡意,二來自己也沒有直接證據,就並未考慮反映此事。不過,她去全家的次數漸漸少了;即使不巧碰上那名店員值班,也會儘量避開他排隊。事情似乎平息了——儘管,那種目光並未消失。
八月初,餘弦又碰上了那名店員。按照全家的會員制度,她需要一如既往地出示校園卡、證明自己享受打折優惠的學生身份,並向店員報出自己註冊的手機號碼、獲取消費積分。她正要開口,卻聽對方一字不差地搶先把自己的手機號碼背了出來。餘弦愣住了,見他正看著自己,只得說:「對。」
餘弦有些擔心。她怕如果不加好友,說不定每次碰面對方都將想起此事,還會反覆發來申請,索性不如通過了。誰知,店員發來的第一條消息就是「情人節快樂」,下面附了「玫瑰」的emoji。
她沒有回覆。可再去全家時,對方開始試圖和她進行更多的交流,「會問一些類似『今天晚上來的有點晚』這種話。」9月5日深夜十點過後,她再次收到了店員發來的兩條消息:「餘弦(化名)同學,你好」「今天又見到你了,真好」。
餘弦向社團的幾個朋友傾訴了自己的遭遇。朋友們很氣憤。在討論中,她們意識到,類似現象在校內或許並不罕見。9月6日,餘弦在未名BBS三角地版寫下了題為「請問有人被全家一個工作人員打擾過嗎?」的帖子,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想請問有妹子碰到過同樣的情況嗎?如果有的話希望大家私戳我,即可舉報該工作人員。如果沒有的話還請問大家我該怎麼辦qwq有點害怕」。
餘弦9月6日在未名BBS三角地版的發帖同時,她和社團的朋友也在朋友圈擴散了相似的內容,徵集類似的情況。很快,另外兩起事件浮出水面。
在朋友圈讀到餘弦的遭遇時,程介想到了去年冬天的一次經歷。那天,她和同學一起在全家排隊時,也碰上了令她不適的目光。
「他比較瘦小吧,感覺不到一米七,」在程介的印象裡,那名盯著她看的店員樣貌同樣很有特點,「鷹鉤鼻,眼睛很大——我同學說,他就像眼睛放了光一樣,鷹眼一樣的。」
程介也常去全家,據她回憶,自己每隔兩三天就會見到那名店員。自那時起,程介注意到,每碰上那名店員,他就會看著她、和她打招呼,或是在收銀時「聊些別的」。
讓她尤為反感的一次發生在今年六月。那名店員剛從工作間走出來,就注意到了在另一櫃檯前排隊的程介。他大聲地叫出了她的名字:「程介(化名),你過來,那條隊伍不收銀了,你到這裡來。」程介感到很不舒服,沒有理他。
然而,對方卻似乎始終不曾注意她的態度,依舊在結帳時向她搭訕。程介則只是報出自己的手機號,既不笑臉相迎,也不多接一句話。然而,只要一去全家,店員就還會和她講話。
「一切。」當此間編輯中心記者問程介,對方的行為中她最不能忍受的一點是什麼,她給出了這個回答,「無論是他叫我名字、和我打招呼,還是和我搭話,我都很厭惡。」不過,考慮到店員並未對自己造成實質性傷害,事後她所做的也只是和室友吐槽,沒有聽從室友的建議發樹洞或BBS。直到知曉了餘弦的遭遇,程介才發現自己可能不是個例。她希望找到有相同經歷的同學,一起去向全家投訴,要求替換掉涉事店員。
另一起事件發生在去年冬天,地點位於最美時光咖啡廳(下稱「最美時光」)。
那學期期末,最美時光曾將營業時間暫時性延長,吸引深夜複習的同學到店。李星就是店裡的常客,她和朋友經常約在最美時光自習。一次深夜離店時,朋友對她提起,裡面的一位店員似乎一直在盯著她們看。當時,她未以為意。
期末季過後,李星在學校小住,又常去最美時光消磨時間。一次刷校園卡付款時,她感覺一名中等身高、體型偏胖的店員目光有些不對。端來咖啡時,那名店員告訴李星,需要提供籤名和本人電話,以便核實她的學生身份。李星雖覺有些奇怪,但並未多心,直到後來,她收到了對方發來的微信好友申請。
李星本來沒打算通過,但下一條申請發來時,店員在驗證內容中告訴她,這是最美時光的官方帳號,可以提供優惠信息。可當李星通過申請後,才發現那只是店員的私人微信。從那以後,她也開始不斷收到「你的劉海很好看」等與最美時光業務無關的消息。一開始李星覺得,自己會不會想多了?可到了下半學期,這樣的情況還在持續。
想起對方是通過欺騙的手段獲取了自己的手機號,李星愈發反感。有時,看著店員突然發來的消息,她甚至有些「毛骨悚然」。她再沒去過最美時光,也不再敢在深夜獨自外出。平日出門時,她也儘量找朋友陪同。
「我當時也不敢拉黑他,」李星向此間編輯中心記者道出了自己的顧慮,「因為他知道我的姓名和電話,也知道我的院系。」她擔心,對方發現被拉黑後會惱羞成怒、伺機報復,於是只是不作回復。終於,到了上學期後半段,對方才停止向她發送微信。
在餘弦的帖子下,站友們各抒己見。一些回帖對常去的生活服務場所竟也會發生此事表示恐慌;也有同學建議,比起擔憂和揣度,更好的做法是直接明確表示拒絕或向社區監督員反映;更多人則表示憤慨,並聯想起今年早些時候的「找小哥」事件。
餘弦有自己的想法,她認為員工的身份並不構成一種原罪。她想知道那名店員是否給其他人造成了同樣的困擾——如果沒有,她並不希望全家對他採取措施、影響他的工作。
縱觀整件事,餘弦認為,真正越軌的部分其實是員工通過工作權力來獲取自己的手機號:「這件事越軌的地方在於,你不知道在學校的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就會暴露你的信息。」
出於這一點考慮,發了BBS和朋友圈後,她第一次通過微信直接回復了那名店員,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並希望對方不要再借職務便利記下顧客的個人信息。
「抱歉抱歉」,對方回復道。
事情還未結束。一方面,餘弦、程介和李星都希望,全家和最美時光能夠在員工的培訓和監管中強調與顧客接觸的原則、設立保護顧客隱私的規則;另一方面,在餘弦看來,自己的遭遇還暴露出全家會員積分機制上的一個長期問題。可她一時也想不出,在客源相對固定的校園裡,還有什麼比報手機號碼更好的方式。
9月13日,此間編輯中心記者就餘弦和程介兩起事件聯繫了全家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非常重視,並「已經第一時間上報公司領導」,承諾儘快給出答覆。
9月15日下午,全家方面相關負責人向此間編輯中心記者反饋了事件進展,稱「公司非常重視這件事情」,並已針對反映的情況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自本月20日後,全家便利店將不再實行輸入手機號碼積分的方式。會員只能通過下載集享聯盟APP,出示二維碼掃碼進行積分」,並要求「各店鋪組織會議,宣導該事件,加強店員培訓及管控」。9月16日,記者再一次來到全家時,收銀櫃檯上已立起一面「會員須知」牌,稱「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提高日常收銀速度」,全家將採取上述新的積分方式。
9月16日,全家店內發布的會員須知9月15日晚間,此間編輯中心記者向最美時光店長反映了李星的情況。店長向記者聲明,除了顧客獲贈第一杯免費咖啡時需在專門的記錄本上登記個人信息,日常消費中不存在記錄手機號核實身份的要求,最美時光也沒有所謂的官方微信帳號,此種情況在店內是首次發生。店長表示,她已與店內負責人溝通,最美時光將在核實情況後作出進一步回復。
(文中「餘弦」「程介」「李星」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