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內參:兵分兩路,電動汽車造車大潮將至

2020-12-11 環球網汽車頻道

【第一電動網】(特約作者 杜威)電動車造車領域具備多重催化劑,在「萬事俱備,只『待』東風」的產業條件下,造車「大潮將至」。造車「新兵」兵分兩路,一路是新能源汽車上遊零部件等企業縱向整合進入造車領域,另一路是網際網路企業跨界造車。

1.兩種力量,電動車造車良機已現

1.1 外部壓力:史上最嚴法規漸行漸近

2012年6月國務院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簡稱《規劃》)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根本大法」,《規劃》明確提出了燃料經濟性的改善目標。

圖表1《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相關表述

資料來源:國務院,廣證恒生

為落實《規劃》的要求,推動我國乘用車燃料經濟性水平的持續改善。2014年12月22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第四階段標準方案(包括GB 19578-2014《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和GB 27999-2014《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第四階段標準方案將於2016年1月1日起實施。

《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是我國汽車節能領域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9578-2004《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是該規定的第一版,該標準規定在我國生產並銷售的車輛必須滿足相應的燃料消耗量限值。

圖表2《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政策變化對比

註:特殊結構車輛*指裝有非手動檔變速器或具有三排及三排以上座椅的乘用車。 資料來源:工信部,廣證恒生

通過對比發現,新標準將更加嚴格,各質量段燃料消耗量限值普遍提出了20%左右的下降要求,對企業形成了較大的挑戰。

為進一步完善汽車節能管理制度,我國於2011年制定發布GB 27999-2011《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在單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基礎上提出了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標值的要求,GB19578-2014是《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最新版本,將於2016年1月1日起實施。

圖表 3 《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政策變化對比

註:特殊結構車輛*指裝有非手動檔變速器或具有三排及三排以上座椅的乘用車。 資料來源:工信部,廣證恒生

通過對比發現,新標準將更加嚴格,並且隨著質量的增加,燃料消耗量目標下降幅度呈現遞增的特點,體現了主管部門為抑制車輛大型化趨勢所採取的「抓大放小」策略。

為了更清楚說明新標準的嚴厲程度,我們梳理了各車型級別銷量靠前的車型情況:

圖表4 各級別主要銷量車型油耗情況

資料來源:網絡公開信息,廣證恒生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上述車型幾乎均沒有達成車型燃料消耗量目標值,少部分車型沒有達成限值,其中SUV車型居多,聯繫到中國消費者偏好SUV的消費趨向和車企不斷增加SUV的供給,車企的節能降耗的壓力將空前巨大。

1.2 內生動力:電動車造車鐵閘打開

傳統汽車造車門檻極高,獲取造車資質難。汽車產業發展政策(2009年修訂)對新的汽車投資項目應具備的條件作了詳細要求,包括投資規模、利潤規模、生產規模等,達成條件難度極大。

圖表 5 新建汽車投資投資項目應具備條件

資料來源:發改委,廣證恒生

電動乘用車造車準入範圍放寬使得多種社會力量進入成為可能。2015年6月發布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提出「新建企業投資項目的投資總額和生產規模不受《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有關最低要求限制」給非汽車企業進入電動乘用車領域成為可能。

圖表 6 新建電動乘用車企業投資管理要求

資料來源:發改委,工信部,廣證恒生

嚴寬相濟,新建電動乘用車企業的研發和技術創新要求高。《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一方面鼓勵多種社會力量進入,另一方面對研發和技術創新提出高要求。規定的出臺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支持社會資本進入該產業,以形成高水平市場競爭。

圖表 7 新建電動乘用車企業的研發和技術創新要求

資料來源:發改委,工信部,廣證恒生

我們認為,雖然更多社會力量能有機會進入新能源汽車申請環節,然而,只有高技術水準、高製造基因、高市場洞察力的企業才能順利拿到牌照並獲得消費者的認同。

1.3 當前時點重大判斷:多重催化,電動車造車領域「大潮將至」

催化劑一:首批電動乘用車牌照2015年底有望發放。自2014年10月《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發布後,多家廠商便籌備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申請。《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自2015年7月10日起正式施行,預計對資質申請企業進行初步篩選後,再上報給相關部門進行審批,首批電動乘用車牌照有望2015年底進行發放。

催化劑二:《汽車燃料消耗量管理辦法》2015年正式出臺的可能性極大。作為和第四階段油耗規定的配套政策,《汽車燃料消耗量管理辦法》的頒布才能保證油耗法規的切實實施。2016年將正式實施第四階段油耗,汽車節能將邁入「深水區」,相關的配套政策預計將在今年頒布。

政策的實施將給純電動乘用車企業帶來實質性利好。不排除通過對油耗超標企業進行罰款,來補貼油耗超額達標的企業,純電動乘用車企業將是獲益最多的一類企業。

圖表 8 《汽車燃料消耗量管理辦法》預計將要出臺

資料來源:國務院,發改委,廣證恒生

催化劑三:中國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制度試點的落地。國務院的政策文件、相關部委領導人的公開言論,及至近期合肥的人大常委會的相關表態,共同說明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制度試點將在中國「生根發芽」。

圖表 9 中國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制度試點加速推進

資料來源:國務院辦公廳,網絡公開信息整理,廣證恒生

最早推出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制度的是美國加州,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間,Tesla通過積分交易獲得的最高經濟利益將達到1.87億美元。可以預見,中國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制度將給電動車製造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對電動車製造企業的發展形成重大利好。

圖表 10 2012年10月-2013年9月美國加州企業信用值積分交易情況

資料來源:Air Resource Board,廣證恒生

2.兩股勢力,電動車造車領域群雄畢至

2.1 核心邏輯:上下遊快速發展將推動電動車產銷

動力電池需求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推廣呈現爆發之勢。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動力電池是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動力電池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之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引發對上遊動力電池的巨大需求。2015年度動力電池產能、產量和產值均出現「飛躍式」增長。

圖表 11 中國車用動力電池產能及產值(百萬WH)

動力電池快速擴張的需求吸引資本力量的強勢進入,也將由此推動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快速普及與行業的高速增長。2015年上半年,多家上市公司通過定向增發或投資入股的方式擴大動力電池的產能。未來隨著工藝的逐步成熟、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產能快速提升引起的規模經濟,鋰離子電池價格有望持續下降,將進一步促進鋰離子電池下遊需求的增長。

圖表 12 201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鋰電池投資計劃

資料來源:Wind,廣證恒生

政策重點鼓勵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2015年是充電基礎設施高速發展的元年。充電設施基礎不完善是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要因素,從2014年底推出《關於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獎勵的通知》開始,政策已重點鼓勵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預計下半年《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發展規劃(2015-2020)》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公布後,市場將掀起新一輪充電樁建設高潮。

圖表 13 政策重點鼓勵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

資料來源:相關政策,網絡公開信息,廣證恒生

圖表 14 充電樁/站規劃(個)

政策的「強刺激」和未來較大的盈利想想空間吸引資本力量進入充電基礎設施領域,也將由此推動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快速普及與行業的高速增長。2015年上半年,多家上市公司通過定向增發或投資入股的方式進入充電設施領域,充電樁將獲得飛速發展。

圖表 15 201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充電樁投資計劃

資料來源:Wind,廣證恒生

我們認為,當前時點無需糾結誰是雞誰是蛋和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而是要認識到有更多的雞才會生出更多的蛋,有了更多的蛋才能孵化更多的雞。上遊的電池環節快速擴產將促進電動車生產端的成本下降,下遊的充電基礎設施的快速鋪開將提升電動車消費端的便利性和用戶體驗,上下遊關鍵問題的快速解決將推動電動車產銷環節的發展步伐。因此,在「萬事俱備,只『待』東風」的產業條件下,電動車造車端機會「大潮」將至。

圖表 16 上遊和下遊快速發展將推動電動車產銷

2.2 上遊公司縱向整合

上遊公司紛紛布局電動車造車領域,我們認為上遊公司縱向整合主要基於以下幾點:(1)進入產業鏈高回報環節。由於部分零部件企業傳統主業出現下滑趨勢或潛在下行風險,而電動車將是未來較長時間產業的方向,因此利用當前政策契機進入高回報產業環節。(2)節約交易成本。當前電動車動力電池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將關鍵性環節整合到企業內部,省去了交易過程,節省了交易成本。(3)促進技術開發。縱向整合可以使企業對下遊造車環節更為熟悉,當技術變革和政策重點轉向造車環節時,有利於促進技術開發。

由於上遊公司以製造為主,對製造環節相對熟悉,所以上遊公司布局造車領域主要以收購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再進行升級改造為主,知識和經驗可遷移到造車環節。

圖表 17 上遊公司紛紛布局造車領域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網絡公開信息整理,廣證恒生

2.3 網際網路公司橫向「跨界」

電動車是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同時電動車是汽車智能的良好載體,布局電動車是搶佔行業未來汽車「入口」並搶奪話語權的的重要路徑,也是網際網路巨頭布局電動車的重要原因。

由於網際網路公司對製造環節相對不熟悉,並且網際網路普遍採取「輕資產重運營」的方式,所以網際網路公司進入造車環節基本不涉足生產製造,而是採取與傳統企業合作的方式進行。此種方式既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優勢,也是未來潛在的風險:一方面網際網路公司可以擺脫「重資產」的負擔,但另一方面傳統汽車製造企業目前仍是產業鏈的主導方,並不甘心成為網際網路公司的「代工廠」,如何協調網際網路公司和合作汽車製造企業的長期利益需要更妥善的利益安排。

圖表 18 網際網路公司造車動態

相關焦點

  • 「SL」項目來襲,長城汽車成立智能電動獨立品牌對標蔚來|一句話點評
    ,這是長城汽車對於未來的期許,也是作為一個傳統造車勢力向新能源以及智能變革浪潮下的改變,對於長城汽車來說,過去是痛苦的,現在是美好的,但如果不去繼續改變,未來是否美好將成為一個未知數。 12月10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長城汽車計劃推出全新智能電動汽車獨立品牌,內部命名為「SL項目」。這一項目將對標蔚來、特斯拉、理想等新造車勢力,而長城汽車也是繼嵐圖、智己之後又一個傳統造車企業成立對標新造車勢力的品牌。
  • 必讀內參:英國推動電動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英國電動汽車政策分為三個階段英國電動汽車政策總體服務於改善空氣品質、減緩氣候變化和保障能源安全三大目標,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5~2008年,1995年《環境法》和《國家空氣品質戰略》發布,給予各城市政府以立法方式劃出空氣品質管理區域的權利,本階段電動汽車優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交通擁堵費優惠和稅收優惠兩個方面
  • 從賣車到造車 川物汽車集團打出"電動"牌
    彭鬆是一個傳奇,他就任華泰汽車科翰總經理時,五年間把銷量由不到100臺提升到四川總量1450臺。作為一個老川物人,今年3月,彭鬆二次出任川物汽車總經理。當他再次以川物人的身份出現在媒體和公眾面前時,人們不禁要問:面對新時期的川物汽車,這位曾經耀眼的「天才」,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
  • 長城汽車李鵬向造車新勢力下「戰書」,或正醞釀智能電動車項目
    記者 | 李亦萌1「智能電動車的資格賽已經結束,新造車勢力中的勝出者將與傳統車企們迎來決戰。」仙豆智能創始人、長城汽車數位化執行官李鵬周三(12月9日)在北京舉行的某個行業會議上說。作為一家傳統製造企業的新興技術部門負責人,李鵬從第三人稱視角對這場即將在傳統汽車製造商與新興汽車製造商之間爆發的「戰爭」進行了觀察。他認為,在席捲中國汽車市場的智能電動車浪潮中,傳統車企市值與銷量的倒掛現象並非無解。而面對造車新勢力的先發優勢及來勢洶洶的商業運作,傳統汽車製造企業依然擁有後發先至的潛在機遇。
  • 為什麼說小鵬汽車不是「PPT造車」?(一)
    那麼,同為網際網路造車,怎麼批評小鵬是PPT造車的聲音那麼少,反而更多的是理解與尊重? 合資沒有換來技術反而葬送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汽車未來市場的希望不可能寄託於那些合資國企,而在這些新興的自主造車品牌,所以,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情懷。 從汽車知識理論研究與造出來的車產品力很強,都說明小鵬是一家比較專業的網際網路新能源公司。
  • 終結網際網路PPT造車,小鵬汽車量產車下線
    這兩年多關於小鵬汽車的新聞下面總是跟著很多帖子,問「是不是PPT汽車」。PPT造車,似乎已經是網際網路創業做汽車的一個陰影。何小鵬在過去兩年多裡,最想做的就是讓整個行業摘掉「PPT的帽子」。 10月12日,小鵬汽車量產車下線。以前,大家總是調侃,網際網路造車就是PPT造車。而隨著小鵬汽車下線,網際網路造車終於走出PPT陰影,從虛擬到現實。
  • 網傳小米8.5萬元的電動汽車 比亞迪否認聯合小米造車
    這兩天網上突然流傳出小米汽車的爆料,截圖顯示,小米藍天計劃孵化出了名為青悅S1的電動汽車,比亞迪(002594,股吧)方面製造,Slogan是年輕人的第一輛汽車。該車僅84999元,硬頂敞篷造型,號稱搭載三相感應電動機,最高車速210km/h,後輪驅動,功率310千瓦,液冷技術。
  • 如果蘋果與富士康聯合造智能電動汽車……|朱校長專欄
    關於蘋果造車這個事情,從2015年放出第一波消息到最近又開始造勢,我是這麼判斷的: 如下圖所示,這一波電動汽車的發展使得整車企業的門檻被拉低了
  • 汽車年終特寫:PPT造車被賈躍亭搞臭
    不長於三年半的公司歷史,不約而同的純電動汽車製造走向,不亞於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單以及不會缺位的「顛覆現有汽車市場固有格局」決心,成為新興造車企業們為自家品牌集體選擇的註腳。縱觀即將劃上句號的2017年,新興造車企業們在資本的助推下各顯神通,讓本是傳統車企「衝銷量」的年末重新熱鬧了起來,發布新車,公布戰略,宣布 融資,一場轟轟烈烈的「新造車運動」正在由溫吞變得沸騰。
  • 第二波造車潮起:蘋果、阿里、百度們為何都來了
    蘋果汽車假想圖這一消息無論在汽車界還是科技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由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領先的上一輪電動車大戰才剛剛交出成績單,眼下,新一輪造車大潮已經洶湧來襲。汽車行業正在發生的這一變化類似於功能手機向智慧型手機的革命性轉變,誰跑的慢誰就有可能是汽車界的「諾基亞」。當第二輪電動車造車熱潮席捲而來,老牌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巨頭們都在摩拳擦掌,新玩家們究竟有多少勝算?他們又會給電動汽車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這一次是誰在造車?
  • 電動汽車「新勢力造車」廠商市值排行(2020年最新),佔全球十大最有...
    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汽車在全球颳起了新勢力造車風,這兩年理想、蔚來、小鵬等在資本的支持下得到了高速發展。那麼,他們的市值現在有多少呢?AKmedncAKmednc電動汽車已經成為全球多個汽車廠商當前布局的主要業務,這類型公司的價值也不斷的上漲中。據彭博社報導,電動汽車公司突然佔據了全球十大最有價值汽車製造商總市值的一半。
  • 蔚來造車的「衝擊波」|汽車評價
    如果說特斯拉的出現,加快了整個汽車行業的變革,那麼已經持續躍居造車新勢力交付量第一的蔚來,又給處於變革中的汽車行業帶來了怎樣的衝擊波呢?「破局者」入場 解鎖汽車產業新形態一旦破局者入場,就意味著原有的市場格局將被打破,逐漸顯現出新形態。
  • 新能源汽車競爭進入下半場 跨界造車還有機會嗎
    轉向動力電池等領域進行開發,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戴森造車路的結束。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戴森就因「不具商業可行性」放棄了電動汽車項目,只是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野心一直沒終結,改為專注於動力電池。  近些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大熱,國內外不斷有傳統企業跨界造車,但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卻鮮有成功者。
  • 威馬汽車出口海外,造車新勢力前景大好
    在綠色交通的領域,新能源汽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特斯拉在前兩年有了將近10倍的增長,新能源汽車車企的股價也隨之走高,很多造車新勢力也都在這樣的浪潮下實現了增長。威馬汽車伴隨上市的推進,估值被預測為千億市值,新能源汽車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齊齊綻放,已經充分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 網際網路造車走出PPT 概念車到量產至少三四年
    本報記者 董禹含   網際網路造車近日又迎來新「爆點」。宣布造車兩年四個月後,樂視拿出了首款概念樣車,並在發布會的舞臺上大玩「無人駕駛」,讓不少粉絲都激動了一把:網際網路造車不再是停留在PPT上的設想了。   不僅是樂視一家,網際網路造車大潮中的不少企業都進步神速,有的拿出概念車,有的直接亮相北京車展。
  • 百度與車企聯手造車?科技網際網路公司集體加碼智能汽車
    近段時間,關於「科技網際網路巨頭造車」的傳聞甚囂塵上。12月15日,有媒體報導,百度正在考慮生產自己的電動汽車,並已與吉利汽車、廣汽集團和一汽集團就這個可能性進行了談判,或組建一家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企業,但目前尚未達成任何協議。
  • 發改委點名「跨界造車」,寶能汽車走到了哪一步?
    11月13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一份《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發改委在11月18日前向國家發改委產業司上報各地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情況,其中要詳細報告恆大、寶能等企業的造車情況。
  • 蘋果牌汽車,造車新勢力走向未來
    蘋果牌汽車,造車新勢力走向未來 2020-12-24 1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合眾新能源汽車「掌門人」方運舟的造車思考
    正緣於此,方運舟成為了奇瑞「汽車行動小組」的四人成員之一,就新能源汽車技術進行前瞻性研究,並申請「十五」 「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2001年,是奇瑞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起步之年,他們從混合動力開始,一年後便上馬純電動車。2003年,兩個「863」項目都通過了驗收,獲得不錯的評價。
  • 前瞻電動汽車產業全球周報第61期:特斯拉1挑5!國產「造車新勢力...
    頭部5家「造車新勢力」一季度上險量僅為特斯拉70%3月,特斯拉月銷量過萬的消息傳出,國內「造車新勢力」壓力山大。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3月,中國新能源銷量5.6萬,雖然「造車新勢力」佔了其中16%,但據中汽數據中心統計,2020年一季度,僅5家造車新勢力上險量超過千輛,而且這5家新勢力頭部企業上險總量僅為特斯拉70%。與此同時,特斯拉還在國內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