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學生寫論文、做科研,天才工場通過「加分升學」為學生找出口

2020-12-27 芥末堆

帶學生寫論文、做科研,天才工場通過「加分升學」為學生找出口

作者:東耳 發布時間:

帶學生寫論文、做科研,天才工場通過「加分升學」為學生找出口

作者:東耳 發布時間:

芥末堆 東耳 2月27日報導

應試教育給中國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一直為人詬病,STEM教育出現後,人們似乎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其倡導的「玩中學」的教學理念被廣泛傳播,但這也帶來了一些極端的行為。比如一些機構總想把STEM教育與應試教育完全剝離,似乎二者是相悖的。同時,過分強調「玩」的因素而忽略了「學」。一些機構甚至羞於對外講自己的課程中融入了學科知識,似乎這樣就違背了STEM教育的理念。

蘇雪泥出生於加拿大,曾先後在香港、北京等學習,接受過國際學校、公立校、私立校等教育模式。結合以往的教育經歷,蘇雪泥認為STEM教育與應試教育並不是對立的,兩者需要互相融合。2013年,蘇雪泥創辦天才工場,主要為3-12歲的學生提供科學教育。蘇雪泥介紹,天才工場最初在設計課程時,教學目標就是不僅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也要讓他們學習的東西對學業有幫助。

側重科學探究,同時將學科知識點融入課程

2013年,市場上也有相關的科學教育機構,鯊魚公園就是其中之一。不過,當時的教學模式多停留在以材料包、小套件為基礎,學生每節課做一個小製作。這種教學模式更側重可視化效果呈現,但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有科學思維的輸入。蘇雪泥認為,科學教育應側重探究,而不是完成材料製作。

基於此,天才工場研發了自己的課程。蘇雪泥介紹,課程一方面會包含較高比例的動手實踐,另一方面則基於美國NGSS《新一代K12科學教育標準》及人教版初高中《學科教學大綱研發》研發。與之相似,費米科學的課程是與小學科學課標、初中理化生教材相對標,通過實驗把知識點串聯起來,課程設計標準是「重度體驗,輕量知識」。天才工場則從適齡程度、實驗可行性、評價標準三個維度進行設計:

適齡程度:科學課程之間沒有明顯的進階,主題之間關聯性不強。天才工場參考NGSS,把學生每個階段應掌握的知識點進行細化,然後基於主題設計一些實驗。

實驗可行性:在設計實驗時,一般要保證學生在90分鐘內可以完成,且成功率要達到90%。一些國外的教材不太適用於本土,也需要填充調整。

評價標準:也就是教學目標的設定,即學生上完課究竟能獲得什麼。而不是讓學生簡單地做個實驗就結束了。

目前,天才工場的課程分為學前、啟蒙、初級、中級、高級5個階段,包括物理、化學、生物、藝術、工程與技術等科目。

  • 幼兒階段:每節課由問題引入,然後老師帶孩子觀察一些生活現象,側重培養孩子的科學通識;

  • 啟蒙階段:孩子一方面會接觸一些物理、化學知識,學習操作一些實驗儀器;

  • 初級階段:加深對科普知識的理解,構建知識體系;

  • 中級課程:主要是學科建構,會通過項目式教學,進行跨學科的融合;

  • 高級班:主要是導師帶研究生的模式,老師會帶領學生去做項目,參加相關的比賽。

蘇雪泥告訴芥末堆,天才工場主要通過「5E教學法」進行教學,即引入-探索-解釋-延伸應用-評價。她以「吃喝拉撒」這節課舉例,主要是講人體的消化系統,也就是食物如何變成大便。首先給孩子麵包片、香蕉,讓孩子用剪刀剪碎麵包片,然後搗碎,這時老師會進行引導,「這代表食物咀嚼過程」。接著,學生將食物倒進袋子裡,同時加入色素水、醋等,緊接著擠到小腸中,再擠進大腸中,最後擠出跟大便類似的東西,但並不臭,然後老師給孩子們解釋不臭的原因。

這樣,做實驗過程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一步一步去探究實驗原理。同時,把這些知識點、現象搭配著實驗去教孩子,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讓學生可以更直觀的了解到整個過程。

相比之下,同樣以開展科學實驗為主營業務的德拉學院的課程主題相對獨立,但整體串聯起來成體系。創始人王猛介紹,這種設置可以保證孩子隨時插班上課,減輕因為等待排課帶來的運營壓力。具體到上課時,德拉學院的教學模式與天才工場類似,即每節課講一個知識點,每次都從生活中的某個現象導入問題,帶著問題引導孩子們做一個實踐項目。

為學生找出口,科研成果是特色

STEM教育興起以來,很多批判應試教育的人似乎抓住了救命稻草。於是,一些機構就很強調課程的娛樂屬性,而忽視了教學效果,這無疑會影響到家長的後期續費。發現了這一問題,很多機構又開始為學生找出口,力求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尋求平衡。

比如,德拉學院推出視頻節目,全部是自己的學生來講。這樣一方面可以達到宣傳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家長直觀地看到孩子的學習情況。費米科學則在每節課結束時都會有review環節,給孩子發放小卡片,卡片上的內容是與小升初科學課相關的知識。

對於此,蘇雪泥認為,每種教育模式都有優劣勢,重要的是從不同角度切入,使之可以互補。所以,天才工場在設計課程時,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但所學習的東西也應對之後的學習有幫助。

不過,與德拉學院、費米科學不同,天才工場在倡導孩子學習內容要與社會問題結合的同時,會引導孩子向科學研究、科學發明方向發展。以其高級班課程為例,天才工場會提前對學生進行選拔,通過對其知識掌握能力、表達能力等進行考核,每年選出15名學生,老師會帶領他們寫論文,參加比賽,同時幫他們申請發明專利等。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調研、討論和實驗學習科學概念和專業術語、搭建知識結構,進行科技實踐。這不但對孩子升學有直接的幫助,而且對其未來在初高中階段學習生物、物理等也有幫助。

此外,在日常上課時,天才工場每節課都會給學生拍攝學習照片,在課程結束之後,每個孩子會做一個3分鐘的匯報總結,主要是總結這節課學習到的知識。同時,學生每節課都會通過繪製思維導圖來總結知識點,把實驗操作步驟、實驗感想等記錄下來,一些實驗成品可以帶回家。

目前,天才工場有2家直營校區,12家加盟校區。同時,天才工場也與中關村一小、中國科技館等進行合作,向它們輸出課程、產品等,已經與120多所幼兒園、中小學和事業單位達成合作。2018年中旬,天才工場也將推出線上課程。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搞科研、策畫展、發文章……升學「加分」變「假」分!
    一邊抱怨,一邊代勞,很多家長都有過代娃做手工的痛苦經歷。然而,當你還在吐槽手工怎麼這麼煩人,偷偷上淘寶買一個交差時,一些「神通廣大」的家長卻在親力親為,從搞科研、策畫展、發文章等方面,砸資源、拼人脈,為孩子升學全面助攻。
  • 做科研沒人帶,到底有多慘?
    就像下面這個問題的最高贊回答,說出了許多經歷過「沒人帶」的科研人的共同心聲,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其實通過過來人的經驗或教訓,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做科研最好是有人帶的,需要有人給你指點迷津避免事倍功半,也能讓你減少科研路上的孤獨感……首先,做科研並不是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計算和實驗上。即使你自學能力非常強,仍然有很多東西需要一個學術大牛來提點。
  • 論文天才、寫詩神童——家庭資本凸顯個體教育的差距化
    古代中國,私塾遠遠比官學發達,意味著家庭需要為教育承擔費用,這也導致很多底層家庭無法接受基本的教育。即使在義務教育施行之前,很多貧家子弟也只能在村小學完成小學教育,完成基本的認字教育,在中學則需要自己帶食物、交學費,《平凡的世界》孫少平就是忍飢挨餓艱難的完成了高中學業。還有更多的貧民子弟中途輟學。
  • 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造假保研事件背後有多少「隱形加分」黑幕?
    在我們許多普通家長一邊抱怨,一邊代勞,吐槽為娃做手工怎麼這麼煩人,偷偷上淘寶買一個交差時,一些「神通廣大」的家長卻在親力親為,從搞科研、策畫展、發文章等方面,砸資源、拼人脈,為孩子升學全面助攻。 半月談記者調查了解到,截至今年,教育部已明確特長生、競賽生培養與升學加分全面脫鉤,但各類「隱形加分」現象仍難杜絕,在校內評優、升學考試的保送名額等方面發揮作用,值得關注。
  • 指導學生創業可算科研成果和論文
    江西中醫藥大學去年專門出臺規定,教師指導學生創業獲獎,可計入科研成果、可抵核心期刊論文。1月2日,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省教育廳相關部門曾在多個場合推介該舉措,目前,我省不少高校有跟進出臺相關激勵政策的計劃。
  • 半月談|西南交大陳玉鈺造假保研事件曝出「隱形加分」黑幕
    在我們許多普通家長一邊抱怨,一邊代勞,吐槽為娃做手工怎麼這麼煩人,偷偷上淘寶買一個交差時,一些「神通廣大」的家長卻在親力親為,從搞科研、策畫展、發文章等方面,砸資源、拼人脈,為孩子升學全面助攻。半月談記者調查了解到,截至今年,教育部已明確特長生、競賽生培養與升學加分全面脫鉤,但各類「隱形加分」現象仍難杜絕,在校內評優、升學考試的保送名額等方面發揮作用,值得關注。
  • 大四學生網吧寫論文出事,本科論文要不要取消?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在為畢業論文或設計發愁,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李珮表示,"畢業論文至少是給學生進行思考的一種比較系統的方式,也是對自己4年學習的回顧和審視,學生能在寫論文過程中得到很大的提升。本科生論文並不要求他們能在學術上有什麼成就,而重要的是做論文的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會深入地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完成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升化」大家感覺自己寫論文非常痛苦,你知不知道老師改你的論文也非常痛苦。
  • 天才兒童、升學舞弊、學閥二代:科研造假導致中國「無芯」之痛...
    前幾年,也是一群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用大數據研究蘇軾,還寫了論文,清華附小的這個班級的口號是: 人人有課題,個個會研究! 只不過,陳勇彬玩的次數太多,玩脫了。
  • 到底什麼樣的學生,教授願意帶他做科研
    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小編認為 在大學有一個能寫的上簡歷的科研項目 自然是能在未來找工作和留學中拔得頭籌 然而做科研過程中 帶你的教授也是至關重要的
  • 研究生寫不好科研論文的原因分析
    科研論文是根據有價值的生產實踐或科研課題寫作的,具有原創性和獨到性的論文。對研究生而言,科研寫作是他們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現給大家最佳途徑,也是他們能否順利完成學業的基本要求。但很多研究生由於寫作能力不足,以至於論文寫作存在著很多問題。
  • 小學生研究癌症腫瘤獲獎,是天才還是嫁接,應賽教育的利弊
    六年級孩子對基因與癌症發病機制研究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生的茶多酚抗腫瘤研究又出新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小學生超越能力的研究論文,引發社會關注。7月15日,「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收回獎牌和證書。
  • 高校老師吐槽學生論文:對不起給你們寫的評語
    在高校,期末除了通過考試來考核學生外,老師們還會布置一個任務—上交學期論文。但是,長春一所省屬高校的王老師卻有些鬱悶,「我帶的都是大三、大四的學生,18篇論文,幾乎都是粘貼複製出來的……」日前,她寫了一條微博,吐槽學生們的論文:「你們的論文都用心寫了嗎?
  • 浙江農林大學學生學術論文被SCI收錄 替代畢業論文通過審核答辯
    學生在申請用發表的論文替代畢業論文時,要先向所在學院提出申請,填寫《本科生發表論文替代畢業論文(設計)申請表》;然後由各個學院統一組織不少於5人的答辯委員會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按照畢業生論文答辯程序進行答辯,並經答辯委員會投票同意,票數過三分之二(含)者,可認定其用發表論文替代畢業論文(設計)。
  • 江蘇省學生想要通過競賽加分!那就認準這個幾個……
    除教育部有文件要求外,原則上不以省為單位統一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其他全國性的競賽活動。各地要加強對競賽管理政策的宣傳,讓中小學師生和家長充分了解掌握全國和江蘇省競賽名單,引導中小學師生和家長主動抵制名單外的違規競賽活動,發現線索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嚴格競賽評審。
  • 學生和導師共同完成的論文,誰應該做第一作者?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科研中是提idea和做實驗哪個更重要?問題描述見下圖。Idea是整個研究的起點,如果連開始都沒有,做什麼實驗、寫什麼論文呢?! 我為什麼會產生這兩種不一致的想法呢?網友嘿嘿給了我啟發:「導師覺得idea重要,學生覺得做實驗重要。」從我自己帶學生的經驗來看,事實真的比較支持這種解釋。
  • 小學生做碩博水平的科研成果被質疑造假,父母系中科院研究所博士
    因此,對C10orf67在結直腸癌中的功能解析,有望為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靶點。根據陳同學的實驗記錄,指導老師呂冬梅曾帶其前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陳老師」還有「楊老師」商量參與開展研究工作。
  • 機會少、沒人帶、出成果難,如何解決本科生找科研的尷尬困局?
    那麼,既然面臨這麼多問題,本科生還有必要做科研嗎?本科生做科研的好處有哪些?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創造條件鼓勵本科生做科研,從學校的人才培養角度來看,本科期間參與科研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提升畢業論文質量等等。
  • 中國學生寫論文常見毛病:冗長、無聊、不注重用圖美感?
    2中國學生寫論文有哪些毛病?歐陽萬裡:中國學生寫論文最容易犯的毛病有哪些?有的時候尤其是一年級的中國的PHD學生剛剛開始,我發現要花比較大的精力手把手地教學生,當你前面確認你要做這個,後面要有驗證,要做一個總結。這種邏輯思維的習慣、邏輯推理的習慣是要重點訓練的。當然同樣的情況,通過半年、一年的訓練,第二年基本是要學生放手去寫的,因為他有這樣一個長進。也許國內的培養訓練的過程,尤其在碩士或者高年級的本科生的階段,這些嚴謹性、邏輯性要加強一些。
  • 中國學生寫論文常見毛病:冗長、無聊、不注重用圖美感?
    李宏東:這個問題是中國學生寫論文最容易犯的毛病,我手下的博士生有中國學生也有本地學生,可能大家都有一個誤區覺得中國學生由於語言習慣的問題,英語不是母語,在寫作上會吃一些虧。有的時候尤其是一年級的中國的PHD學生剛剛開始,我發現要花比較大的精力手把手地教學生,當你前面確認你要做這個,後面要有驗證,要做一個總結。這種邏輯思維的習慣、邏輯推理的習慣是要重點訓練的。當然同樣的情況,通過半年、一年的訓練,第二年基本是要學生放手去寫的,因為他有這樣一個長進。也許國內的培養訓練的過程,尤其在碩士或者高年級的本科生的階段,這些嚴謹性、邏輯性要加強一些。
  • 科研論文應當如何寫?三大標準記心中!
    一些老師在課程結束時,將布置學生寫小論文,實際上小論文畢業論文長度,老師也不是很高的要求,這主要是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這也是學生科研和實驗通過課堂總結,所以我們應該如何寫科學論文?科學論文有三個標準科學性這是一篇小型科學論文的靈魂,所謂科學要選題科學,研究方法要正確,論證要有邏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