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大研支團: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2020-12-25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17日電(記者 劉芊芊 通訊員 郭綺琪)近日,為了讓羅甸一中高一新生儘快融入集體生活,增強新生的集體榮譽感,消弭彼此的距離,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面向1770餘名新生開展了以「新起點,心起航;心連新,夢飛YOUNG」為主題的新生素質拓展活動。

  初來乍到,素拓在先
  一場活動,2個晚上,28個班級,1774人同時參與。
  這是華師研支團來到羅甸一中舉辦的第一個活動。最初策劃活動的時候,我們苦惱於如何有序開展如此大規模的活動,為此還諮詢了團培專業人士。但為了能讓新生更好的培養起集體意識,最後我們還是決定讓所有學生同時參與到活動中來。

  為了活動能井然有序地開展,主持人跟學生有個約定:「聽到我聲音的給我一下掌聲,聽到我聲音的給我兩下掌聲,聽到我聲音的給我三下掌聲。」三次鼓掌聲整齊而有力,掌聲過後全場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主持人身上,這個小口令達成的紀律約定為接下來活動的順利開展發揮了持續有效的作用。

  暖身結束後,考驗團隊齊心協作的傳球活動開始了,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三圈的傳球任務,是每個連隊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哎呀!」從二十四連傳來一聲嘆息,原來球在傳遞過程中掉到了地上。按照比賽規則,一旦球掉地,必須從頭再來。此時多數連隊早已完成任務發出陣陣歡呼,勝負即將敲定,二十四連的他們臉上表情滿是急迫,但即便勝利很重要,即便有機會矇混過關,但規則意識早已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沒關係!我們從頭再來!」一句話振奮士氣,球又從地上被遞到起始者的手上。雖然得不到名次,但是二十四連的每個人臉上依舊掛滿了自豪與喜悅。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遠」
  每個活動後的遊戲分享環節讓同學們有了一個可以表達內心的機會。各個連隊代表都舉著連旗爭先恐後地衝上主席臺,「我……我是來自二營十八連的,我其實不知道說什麼……但我想代表我們班站上臺說話,也想喊一下我們班的口號。」即使不知道能說些什麼,即使還沒組織好語言,但是他們總能竭盡全力搶到機會為連隊爭光添彩。

  在分享環節結束後,一個三連的學生還苦苦哀求主持人多給她一個分享的機會,「老師,能不能給我一個機會上臺講話,我想跟我的同學們說一聲對不起。」他哽咽著,眼淚打轉,「在剛剛的人椅環節中,我怕我太胖,所以我沒有坐到後面同學的腿上,本想著自己能撐住自己和前面同學的重量,沒想到我的失敗讓我們連的人椅隊形塌陷了,我覺得我很對不起大家……但是大家沒有責怪我,還安慰我開導我,讓我覺得很溫暖。」在一個集體中,要學會包容和體諒,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遠。

  朋輩教育模式漸顯雛形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師兄師姐帶領師弟師妹進行交流和溝通,互助引領的朋輩教育模式漸顯雛形。研支團成員們在活動開始前提前與高三的助教們進行交流,在這交流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思維碰撞讓我們的活動環節變得更為合理和有趣,這也不失為一種教學相長的方式。另外,我們除了以老師的身份給學生教授知識,其實也更是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與弟弟妹妹們在此過程中共同成長。我們不僅僅是教育者,更是陪伴者,幫扶者。

  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們作為西部計劃的志願者來到了羅甸一中,希望發揮所長為學生們築造夢想之路,也衷心祝願志願精神散播在生活中每一個角落。
  梁啓超有言:「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心連新,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牽手羅甸一中;夢飛YOUNG,引領全體高一新生在人生新起點上,邁向夢想路,揚帆中國夢。

相關焦點

  • 用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有個德國哲學家說,教育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催生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深以為然。其實佛教也是一種教育,並不是迷信。這些年來,佛教改變了我,我也影響了別人。從小到大雖然學習成績還可以,也一直夢想當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來普度眾生。但是我的內心卻是敏感脆弱的,因為高考失利,我的心掉進了深淵。在讀電大專科的時候,別人想著自考本科來提升自己,我想的這是選擇哪種方式自殺或是逃學去各地看看真正的大學是什麼樣的。有人說真正的大佬,早就戒掉了情緒。
  • 華南師大研支團倡導孩子吟唱古詩歌學做文明人
    8月18日,華南師範大學研支團在羅甸縣易地扶貧安置點——翠灘家園和學府家園開展「吟唱古詩歌 學做文明人」七彩假期活動。圖為研支團成員龍欣怡帶領學生們吟唱古詩詞。梁曉晴 攝影  活動中,華南師大研支團成員龍欣怡用美妙的歌聲開啟了古詩歌吟唱的課堂。課堂上,龍欣怡帶領學生們朗讀古詩歌《春曉》,並理解詩歌的含義。緊接著,龍欣怡用吟唱的方式,讓學生體會詩歌之美。學生們整齊地吟唱這首古詩歌,歌聲悠揚,悅耳動聽。
  • 華南師大研支團攜手廣州博物館開展科普教育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李彥龍)為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優勢,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近日,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攜手廣州博物館,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凌雲縣百坎扶貧扶貧安置點,開展「粵桂館地連線,共享文化自然」專題科普教育活動。
  • 華南師大研支團與昌都市特校孩子製作「甜甜圈」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 李彥龍 通訊員 何明潔)近日,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團市委的指導下,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昌都分隊帶領卡若區第二初級中學(惠民班)志願服務分隊走進昌都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活動。
  • 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如果沒有盲人學校那些老師對安妮·莎莉文的悉心教育,安妮·莎莉文有能力如喚醒海倫·凱勒的天性嗎?最好的教育就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安妮·莎莉文對海倫·凱勒的教育模式正是對這一理論最好的驗證。而喚醒靈魂的方式,就是接納包容以及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愛。
  •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它被喻為一件純粹的藝術品 西班牙文化部甚至將此片 列入教育行業必看短片之一 這就是《小繩子》創造的奇蹟 從第一幀畫面開始 到最後一個音符結束
  • 華南師大研支團陪伴特校學生開展古詩詞貼畫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5日電(記者 李川 通訊員 何智升 丘錦添)近日,由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昌都分隊、卡若區第二初級中學(惠民班)志願服務分隊實施的「情暖童心·陽光同行」系列活動走進昌都市特殊教育學校。
  • 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發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並不必然地帶來精神的愉悅,兜裡越有錢,反而思想越空虛,財富越積累,精神反倒越迷茫。於是很多專家學者都在反思「信仰危機」的問題。
  • 大學生信仰教育: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關於大學生信仰教育有效途徑的思考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一個人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到大學,一直都在接受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指導下的信仰教育。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變化,人們的價值取向逐漸出現多元化,信仰選擇也日益多樣化,這些都使青年人眼花繚亂,茫然失措。而我們信仰教育的方式少有改變,還是過去傳統的灌輸方式。怎樣才能讓我們的信仰教育「生動」起來,不再那樣的死板、那樣的空泛、那樣的沒有活力,這是我們應該下工夫研究的地方。
  • 萌說新語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雲和靈魂,好教師自然也沒有固定模式。風格可以不同,大道一定相通,那就是要把熱情和責任奉獻給學生。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感恩是否需要通過儀式化的活動來催化,如何走出「用力過猛」的困局,用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真正走入孩子日常生活與內心,值得每一位教育者與家長思索。「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卡爾·雅斯貝爾斯這句話對所有的教育領域都有借鑑意義,包括感恩。  《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12日 08版)
  • 華南師大研支團做實驗助學生感知化學「水精靈」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7日電(記者 劉喆 通訊員 何智升 丘錦添)近日,華南師範大學研支團昌都分隊走進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第一兒童福利院,開展「築夢悅讀——自製水精靈」化學趣味課堂,通過有趣的化學反應實驗製作「水精靈」,激發他們對學習化學的興趣。
  • 教育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最無私的喚醒
    是從生命的另一個角度的解釋,中國文化只說人命於天,如《中庸》所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駐足歲月的河邊,看日子從遠方悠然走來,又毫不停歇地靜靜走向另一個遠方。我只是一個俗人,不想去追究生命到底是什麼?
  • 華南師大研支團推廣八段錦助力學校課間操改革
    在冊亨縣第一高級中學操場,華南師範大學研支團成員林俊良帶領同學們做八段錦健身功法。華南師範大學研支團 供圖  八段錦是中國傳統保健功法,起源於宋朝,有八段動作,因其動作美如畫錦,故稱之為八段錦。整套動作,柔和緩慢,圓活連貫,有松有緊,動靜相兼,氣息流暢。學員練習時無需器械,不受場地局限,簡單易學,節省時間,鍛鍊作用極其顯著。
  •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你得先有靈魂!
    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我贊同他的說法。但由此展開去,我不得不說,好的教育的前提是父母先得有靈魂。
  •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這個項目)背後是一個公司在運作。一個直播班收費7萬元,建衛星設備要30萬元。科技是把雙刃劍。解決了一個教育不公平,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教育不公平。不過我最擔心的並不是網校收費問題,畢竟是商業社會。而是(擔心)在「混合教育」裡最關鍵的,起到監督、指導學生作用的線下老師,並不清楚自己有多重要。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萬字評語背後是師者仁心
    堅持「面對面、手把手」執教的初心,具體是用萬字評語還是AR技術,只是形式不同罷了。「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才是教育的真諦。真正負責任地去貼近這些可愛的靈魂,用心澆灌那些初生的小苗,一定能夠帶領孩子們開啟更廣闊的世界,收穫更豐盈的人生。
  • 華南師範大學第十八屆研支團成員個人簡介
    2013年9月,華南師範大學正式入選中國青年志願者研究生支教團項目,同年正式招募全國第15屆研究生支教團前往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開展為期一年的志願服務。如今,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已經走過四年的時光,前後派出四屆共34名品學兼優的志願者赴黔支教,並於2015年新增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冊亨縣為服務地。在短短的一年支教生活裡,華南師大研支團不僅在服務學校開展教學工作,還積極聯絡當地團縣委、教育局等部門,整合社會各界優質資源,成立「陽光助學基金」,建設「築夢圖書室」,引入「廣州心和公益團隊」等社會組織力量向當地中小學發起捐贈圖書館等活動。
  • 中國好教師何長貴:真正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自從走上三尺講臺起,腳踏實地的教好書,努力學習,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年輕時激情四射,讓偏遠的村小煥發生機,帶領教師利用遠程教育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開闊孩子們的視野,當村小校長時努力辦一所孩子們不想走的學校,走進初中地理課堂,引領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正在做那個有靈魂的教師。
  • 教育的本質: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什麼是好的教育?顯然不是教導學生外在的知識,而是挖掘他們內在的潛能,讓他們自己去認知世界。只有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才算得上真正的教育。一個人從小的教育,決定了他未來的走向。大家對中國的教育表示都很失望,很多人都會歸罪於教育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