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我贊同他的說法。但由此展開去,我不得不說,好的教育的前提是父母先得有靈魂。
我們的社會存在著一種病叫「空心病」:社會道德下滑了,社會的規則混亂了、社會的公序良俗崩潰了這些症狀的病因是,社會缺乏精神追求了。
誰為這個社會空心病買單?我們的教育,以及我們受教育的孩子。
但我們僅僅將教育孩子的失敗歸罪於教育體制和社會是不負責任的。因為,我們既然把孩子生下來,那麼我們必須為孩子的未來買單。
如果每當發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從不將指頭指向自己,總是在外部找藉口和理由。這其實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不負責任。
事實上,很多問題本身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
家庭是孩子的精神子宮。父母的精神是這個精神子宮的締造者。
在中國,家庭教育的大多病因就是因為精神子宮出了問題。
症狀之一:用寶貴的時間去賺錢,卻不用寶貴的時間去賺孩子的精神。
許多家長自以為把錢賺到了,就可以給孩子買光明的未來。於是把孩子交給老師、孩子的爺爺奶奶,一切全權交託。美其名曰:有錢了,孩子就好了。
這就如同買房子,那房子先放到別人手裡,等自己先賺夠了錢,就可以買回來了。
然而,孩子的精神發展都是有階段性的,錯過了一段兒,那心理就成型了,萬一出了問題想矯正都很困難。而房子出了問題可以不去買,但孩子出了問題,你家長有再多的錢能買回一個不出問題的當年的孩子嗎?
症狀之二,自以為是,對孩子強迫、控制加打壓
大多數中國家庭,擅長打壓式的教育,限制式的教育。其骨子裡有個前提,那就是自以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孩子未來的佛法。
自己是上帝,萬能的上帝,於是通過打壓、強迫,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麼,孩子一定會有一個燦爛的前景。
然而,這種父母不照照自己的鏡子:你現在活得好嗎?現在的你是有追求的人嗎?現在的你真是令你自豪嗎?
這真是一個弔詭的事情:一方面這樣的父母通過比較、打壓、強迫讓孩子成為乖乖女、乖乖男,另一方面他們希望孩子不要成為他們這樣的慫樣。
這就如同,一方面強迫自己的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臉去整形,另一方面卻討厭自己的臉長得很難看一樣。
症狀之三:苛求完美,殘酷比較,抹殺個性
「你看看誰家孩子得了100分。你怎麼才這麼點分?你看看誰家孩子鋼琴小提琴都會,你怎麼什麼都不會,你怎麼會這麼笨呢?」
這就是這樣的父母經常的話術。在他們的心中,他們必須讓自己的孩子通吃一切、決勝世界、完美無暇。打出的旗號是:「我這是為你好」。
嗚呼,試問: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有完美的東西嗎?
這樣的父母累死都應該,因為他們在做這個世界上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人類可以將來登上火星,但人類也不可能達到教育子女完美無缺。
但實際上,這些父母就是按照這樣願景去做的,雖然他們表面上並不承認。
這樣訓斥的教育方式,小孩會牢牢記在心裡。總有一天,他們會回來,以同樣的方式'回贈'給家長。
也許有一天,孩子會問她,「媽,你咋混的,鄰居王姨比你小三歲,人家都混到正處級,而你卻才混了個副科級?」
也許只有這樣的方式才會讓這樣的父母覺查到自己的錯失。
這個世界永遠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不是有權人的世界,而是有靈魂之人的世界。
想教育小孩,先要讓自己有靈魂,讓心靈充盈,你的靈魂才能喚醒你的孩子的靈魂。樹立一個有靈魂的好榜樣,勝過一萬句話。
真正的教育,需要將小孩當做一個獨立的人格來引導,而不是直接想當然的給予。
教導他們自信而不自滿,獨立而不孤立。激發他們的想像能力、質疑能力、自理能力、謙遜能力... 所有好的教育,都帶著智慧的光芒,和發自內心的關愛。
在看似悲觀的世界裡,積極的人生觀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擁有了獨立思考,和探求真理的能力,智慧的陽光才會灑滿心田。只有擁有了克服困難,和承擔責任的能力,艱難險阻才會顯得微不足道。
不論你是老師還是家長,抑或即將成為家長,要知道不管追求的事業有多成功,都不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他們是你一生最寶貴的產業,勝過手裡的金銀財寶。
真正的教育,需要回歸到人格的本質上。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