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你得先有靈魂!

2020-12-13 寶寶知道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我贊同他的說法。但由此展開去,我不得不說,好的教育的前提是父母先得有靈魂。

我們的社會存在著一種病叫「空心病」:社會道德下滑了,社會的規則混亂了、社會的公序良俗崩潰了這些症狀的病因是,社會缺乏精神追求了。

誰為這個社會空心病買單?我們的教育,以及我們受教育的孩子。

但我們僅僅將教育孩子的失敗歸罪於教育體制和社會是不負責任的。因為,我們既然把孩子生下來,那麼我們必須為孩子的未來買單。

如果每當發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從不將指頭指向自己,總是在外部找藉口和理由。這其實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不負責任。

事實上,很多問題本身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

家庭是孩子的精神子宮。父母的精神是這個精神子宮的締造者。

在中國,家庭教育的大多病因就是因為精神子宮出了問題。

症狀之一:用寶貴的時間去賺錢,卻不用寶貴的時間去賺孩子的精神。

許多家長自以為把錢賺到了,就可以給孩子買光明的未來。於是把孩子交給老師、孩子的爺爺奶奶,一切全權交託。美其名曰:有錢了,孩子就好了。

這就如同買房子,那房子先放到別人手裡,等自己先賺夠了錢,就可以買回來了。

然而,孩子的精神發展都是有階段性的,錯過了一段兒,那心理就成型了,萬一出了問題想矯正都很困難。而房子出了問題可以不去買,但孩子出了問題,你家長有再多的錢能買回一個不出問題的當年的孩子嗎?

症狀之二,自以為是,對孩子強迫、控制加打壓

大多數中國家庭,擅長打壓式的教育,限制式的教育。其骨子裡有個前提,那就是自以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孩子未來的佛法。

自己是上帝,萬能的上帝,於是通過打壓、強迫,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麼,孩子一定會有一個燦爛的前景。

然而,這種父母不照照自己的鏡子:你現在活得好嗎?現在的你是有追求的人嗎?現在的你真是令你自豪嗎?

這真是一個弔詭的事情:一方面這樣的父母通過比較、打壓、強迫讓孩子成為乖乖女、乖乖男,另一方面他們希望孩子不要成為他們這樣的慫樣。

這就如同,一方面強迫自己的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臉去整形,另一方面卻討厭自己的臉長得很難看一樣。

症狀之三:苛求完美,殘酷比較,抹殺個性

「你看看誰家孩子得了100分。你怎麼才這麼點分?你看看誰家孩子鋼琴小提琴都會,你怎麼什麼都不會,你怎麼會這麼笨呢?」

這就是這樣的父母經常的話術。在他們的心中,他們必須讓自己的孩子通吃一切、決勝世界、完美無暇。打出的旗號是:「我這是為你好」。

嗚呼,試問: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有完美的東西嗎?

這樣的父母累死都應該,因為他們在做這個世界上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人類可以將來登上火星,但人類也不可能達到教育子女完美無缺。

但實際上,這些父母就是按照這樣願景去做的,雖然他們表面上並不承認。

這樣訓斥的教育方式,小孩會牢牢記在心裡。總有一天,他們會回來,以同樣的方式'回贈'給家長。

也許有一天,孩子會問她,「媽,你咋混的,鄰居王姨比你小三歲,人家都混到正處級,而你卻才混了個副科級?」

也許只有這樣的方式才會讓這樣的父母覺查到自己的錯失。

這個世界永遠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不是有權人的世界,而是有靈魂之人的世界。

想教育小孩,先要讓自己有靈魂,讓心靈充盈,你的靈魂才能喚醒你的孩子的靈魂。樹立一個有靈魂的好榜樣,勝過一萬句話。

真正的教育,需要將小孩當做一個獨立的人格來引導,而不是直接想當然的給予。

教導他們自信而不自滿,獨立而不孤立。激發他們的想像能力、質疑能力、自理能力、謙遜能力... 所有好的教育,都帶著智慧的光芒,和發自內心的關愛。

在看似悲觀的世界裡,積極的人生觀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擁有了獨立思考,和探求真理的能力,智慧的陽光才會灑滿心田。只有擁有了克服困難,和承擔責任的能力,艱難險阻才會顯得微不足道。

不論你是老師還是家長,抑或即將成為家長,要知道不管追求的事業有多成功,都不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他們是你一生最寶貴的產業,勝過手裡的金銀財寶。

真正的教育,需要回歸到人格的本質上。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用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有個德國哲學家說,教育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催生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深以為然。其實佛教也是一種教育,並不是迷信。這些年來,佛教改變了我,我也影響了別人。從小到大雖然學習成績還可以,也一直夢想當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來普度眾生。但是我的內心卻是敏感脆弱的,因為高考失利,我的心掉進了深淵。在讀電大專科的時候,別人想著自考本科來提升自己,我想的這是選擇哪種方式自殺或是逃學去各地看看真正的大學是什麼樣的。有人說真正的大佬,早就戒掉了情緒。
  • 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在如此悲催的境遇裡,幼小的安妮·莎莉文心裡卻有一種要衝出救濟院的志願,她要去盲人學校讀書!我多麼感謝她啊,像一顆泥濘裡的野草,不肯對世俗的腳步低頭!在政府官員例行公事地視察救濟院準備離開的時候,她衝進離開的人群,大聲痛哭疾呼:"我要讀書!"這是對自己生命的熱愛!這是對命運的抗爭!這是對知識的渴求!如果沒有安妮·莎莉文老師,世界上還有海倫·凱勒嗎?
  • 大學生信仰教育: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關於大學生信仰教育有效途徑的思考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其實,我們的信仰教育是不缺乏的。一個人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到大學,一直都在接受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指導下的信仰教育。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變化,人們的價值取向逐漸出現多元化,信仰選擇也日益多樣化,這些都使青年人眼花繚亂,茫然失措。而我們信仰教育的方式少有改變,還是過去傳統的灌輸方式。
  • 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發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並不必然地帶來精神的愉悅,兜裡越有錢,反而思想越空虛,財富越積累,精神反倒越迷茫。於是很多專家學者都在反思「信仰危機」的問題。
  •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它帶給人的溫暖,極具教育意義。 它被喻為一件純粹的藝術品 西班牙文化部甚至將此片 列入教育行業必看短片之一這就是《小繩子》創造的奇蹟 從第一幀畫面開始 到最後一個音符結束 每個時間的流逝都緊緊攥住觀眾的心 真正的教育,不是苦讀多少本書,解開多少算式亦或考取多麼高的學位;真正的教育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 教育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最無私的喚醒
    是從生命的另一個角度的解釋,中國文化只說人命於天,如《中庸》所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駐足歲月的河邊,看日子從遠方悠然走來,又毫不停歇地靜靜走向另一個遠方。我只是一個俗人,不想去追究生命到底是什麼?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新華社發  感恩教育是一種體會和感悟。在真實生活的場景中,觀摩和體會父母、老師以及身邊每一位需要感謝的人的付出與勞作,能帶給孩子更多的感悟和收穫。老話兒說得好,「寒門出孝子」,貧寒人家的孩子更早地參與到生活中去,「貼身」觀察父母工作的艱辛,在情感上理解了父母的難處,從而從小就懂得感激父母,願意為父母分擔生活的重擔。
  •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程盟超/攝這篇報導沒有說混合教育和牆中洞實驗,從專業教育的角度來說是有失公允的。(這個項目)背後是一個公司在運作。一個直播班收費7萬元,建衛星設備要30萬元。科技是把雙刃劍。解決了一個教育不公平,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教育不公平。不過我最擔心的並不是網校收費問題,畢竟是商業社會。
  • 教育的本質: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文:丹尼爾 | 圖:Pinterest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什麼是好的教育?
  • 萌說新語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徒手劈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需有上乘武功或內力深厚者方可完成。而在一節高中物理課上,一位身著緊身黑色運動服的物理老師,卻輕鬆辦到。在學生驚訝的目光中,他喊出了彼時最應景的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包含了豐富的物理學、哲學、心理學、運動學知識點,耐人尋味。
  • 中國好教師何長貴:真正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2019年12月12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中國網教育頻道承辦,北京京師匯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聚贏恆遠 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禮讚70年,築夢新時代」2019年度中國好教育頒獎盛典在北京召開。
  • 釣竿與釣技,哪個更勝一籌,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但是我還要告訴你,如果只有釣竿,不懂技法,那你還是一條魚也吃不到啊。」光有釣竿是沒有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是「釣竿」,而是「釣技」。釣竿只是工具,釣技才是體現人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關鍵因素,同樣的釣竿,不同的人垂釣,收穫大相逕庭。
  • 華南師大研支團: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此時多數連隊早已完成任務發出陣陣歡呼,勝負即將敲定,二十四連的他們臉上表情滿是急迫,但即便勝利很重要,即便有機會矇混過關,但規則意識早已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沒關係!我們從頭再來!」一句話振奮士氣,球又從地上被遞到起始者的手上。雖然得不到名次,但是二十四連的每個人臉上依舊掛滿了自豪與喜悅。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萬字評語背後是師者仁心
    得其授課,學生和家長都如獲至寶。很多人的成長記憶中,大概都有類似場景:捧著老師的評語反覆咀嚼,被表揚了滿心歡喜,被批評了垂頭喪氣,受到鼓勵後鬥志滿滿。儘管當時情緒各異,偶爾還會感到「壓力山大」,但多年後回首莫不心懷感恩。如上述教師,全班36個學生,每篇評語300來字,每次批完作業要寫超過一萬字,付出的心力和成本可想而知。
  • 雅思貝爾斯:教育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 橙哲學堂: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1 橙哲學堂,始於情懷 借用德國哲學家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的話:「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 援疆教師殷鑫:一個靈魂會喚醒另一個靈魂
    回首兩年時光,殷鑫老師克服地域、語言差異帶來的不適,積極投身到受援地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展現出不畏艱難,勇於奉獻的精神風貌。快速融入,開拓和田教學新思路新疆是祖國的西大門,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而和田,則是新疆乃至全國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關注地區。
  • 走出象牙塔去新疆支教: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雖然學了近六年教育學,對教育理論已經很熟悉了,在正式站上講臺時,章林昱感到了很大的挑戰。自己以為很基礎很簡單的內容,學生根本不會。「第一周的課堂每天都在重複那幾個單詞,但是過了一個周末,學生又都不會了。只能重新再教,教學進度慢了很多,我有很深的挫敗感。」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
    一個戰場關乎著自己的命運,另一個戰場則是關乎病人的生命,高考的結果最終怎樣?病人能不能脫離危險?同樣令人揪心。蔡瑩通過爭分奪秒的搶救,病人終於安全了,正如多年以前蔡瑩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北大醫學部一樣。小天爸爸的失聯原來另有隱情。小天的爸爸感染了新冠肺炎成為蔡瑩的病人。
  • 「愛的陪伴」系列報導——教育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圍繞著這個主題,大愛幼教舉辦了【愛的陪伴】主題活動,旨在讓各個園所了解宣傳月,通過多種方式,為孩子們的發展助力,讓孩子們享受到愛的教育。興宇澤教育涼州區西苑幼兒園帶著對孩子滿滿的想念和濃濃的愛,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共克時艱,隔離不隔愛,制定了詳細可行的活動方案,開展了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教育教學活動,努力營造了全園重視和理解學前教育的濃厚氛圍,形成了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為園所師幼送上不一樣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