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貝爾斯:教育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2021-02-23 文學文化研究

什麼是教育?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

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點擊試聽《電影正傳發刊詞》

 01. 

1950年,美國有一個叫琳達·布朗的八歲黑人女孩。

她和她的姐姐每天都要走一英裡的路到達公共汽車站,然後搭車到距離家裡有五英裡之遠的黑人學校蒙羅小學讀書。

然而,距離她家只有幾個街區的地方就有一所薩姆納小學,白人孩子都到這所學校念書。

於是她就問自己的父親,為什麼我不能到這裡讀書?

那個時候,整個美國都歧視黑人,黑人的子女只能讀又差又破的黑人小學。

她的父親叫奧利弗·布朗,他向地方教育局提出申請,意料之中的被駁回了。

於是,他一氣之下,把教育局告上了法庭,官司一直打到了最高法院,最終法院判他們勝訴。

女孩和她的母親來到了美國的聯邦法院,當天的報紙寫著:最高法院宣布禁止種族隔離制度。

這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布朗訴教育局法案,開啟了接下來的美國廢除種族歧視的一系列運動。

可以這樣說,沒有奧利弗·布朗的勝訴,或許也不會有後來的著名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了。

奧利弗·布朗提出了一個很有名的觀點,道出了教育的本質,他說: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生活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為社會培養一顆合適的螺絲釘。

這句話厲害了,還是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來的,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尋求自己的幸福,記住不是別人,不是社會,不是國家,而是他自己。

所以,奧利弗·布朗就要幫助孩子尋求自己的幸福,如果在孩子的意識裡認為:

白人比黑人好,白人比黑人可以擁有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黑人就是要遭受歧視的,白人就是上等人..

那麼,他的孩子將來會幸福嗎?

所以,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生活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

延時優惠中,長按圖片二維碼,了解訂購。

 02. 

許多年前,一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子,靠給別人放羊維持生活。一天,他們趕著羊來到一個山坡。這時,一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頭頂飛過,並很快從他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大雁要往哪裡飛?」牧羊人的小兒子問他的父親。

 

牧羊人回答說:「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去安家。」 

「要是我們也能像大雁一樣飛起來就好了,那我就要比大雁飛得還要高,去天堂看媽媽。」他的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

「做個會飛的大雁多好啊!可以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那樣就不用放羊了。」小兒子也對父親說。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後對兒子們說:

如果你們想飛,你們也會飛起來。

兩個兒子試了試,並沒有飛起來。他們用疑惑的眼神看著父親。 

牧羊人接著說:「看看我是怎麼飛的吧。」於是他飛了兩下,也沒飛起來。 

牧羊人肯定地說:

可能是因為我的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就一定能飛起來,去你們想去的地方。

兒子們牢記父親的教導,並一直不斷地努力。等他麼長大以後終於飛起來了,他們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他們發明了飛機。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看到遠方的樹,為孩子種下幸福生活能力的種子!

 03. 

古典曾經說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天他在一個小吃店吃飯,走進來一個中年人,提著一個小提琴,旁邊跟著一個小姑娘。

這個小姑娘剛剛參加過小提琴的三級考試,沒考過,嘟著嘴很不開心。

她父親就說,「爸爸當年給你報這個小提琴班,不是為了讓你過級。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長大了,爸爸不在你身邊,你覺得不開心了,把琴箱打開,幫自己拉一曲,那個熟悉的音樂走出來,環繞著你,就好像爸爸還在你身邊一樣。我就希望你有一個這樣的愛好,能在這個時刻陪伴著你。」

聽完那位父親的話,他哭了。

他說,讓孩子幸福的能力極其重要,在未來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你一定要幫你的孩子拿到這個能力,讓他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

 04. 

《美麗人生》是一部讓人為之動容的經典電影。

在那個猶太人被歧視、被屠殺的年代,電影中的父子都是猶太人。

「爸爸,為什麼這家商店寫著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

爸爸猶豫了一下,說,

「哦,這個啊。不得入內是最新的潮流標誌!有一天,我跟一個袋鼠朋友逛商店,但是門口寫著袋鼠不得入內。我便說,好吧,我們也沒辦法,他們不讓袋鼠入內。」

「那為什麼我們店裡沒有這個牌子呢?」

「好吧,我們明天就放上一個,讓所有我們討厭的東西都進不去。你討厭什麼?」

童真的孩子想了想,說:「蜘蛛。」

「好,我不喜歡吸血鬼。明天我們就寫上:蜘蛛和吸血鬼不得入內。」

像這樣父親想要保護孩子童心不受傷害的片段還有很多。

他們被關押在慘無人道的納粹集中營裡,父親為了不讓孩子在幼年的時候就認識到這個世界的殘酷,編織一個個美麗的謊言。

他對孩子解釋說,他們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只是玩一個遊戲,要拿到遊戲積分,遊戲結束後就會獎勵坦克還可以見到媽媽。

他被迫進行高強度的體力勞作,瘦弱的身體扛起了沉重的鐵塊,他對孩子解釋說,這只是為了拿到積分。

哪怕是在父親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被納粹的槍逼著去執行槍決,他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害怕,傻笑著,作出滑稽的動作,讓孩子相信這只是一場遊戲。

影片的最後,孩子獲得了他的獎品:一輛坦克,也見到了媽媽,可是父親已經不在人世了。

父親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孩子童年的美好,傳給他樂觀的態度,我所能想到最偉大的教育,莫過於此。

真正的教育更應該是一種精神的傳遞,對孩子進行託舉,讓他掌握讓自己幸福的本領,在將來可以更成功的尋找到自己的幸福。

龍應臺在《目送》中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其實,真正的愛,真正的教育,也應該是不必追,它是一代人成就一代人,讓孩子站在你的肩膀上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更成功的尋找到自己的幸福。

你不可能陪他一輩子,所以你要讓他成為那個更好的人。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如果沒有盲人學校那些老師對安妮·莎莉文的悉心教育,安妮·莎莉文有能力如喚醒海倫·凱勒的天性嗎?最好的教育就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安妮·莎莉文對海倫·凱勒的教育模式正是對這一理論最好的驗證。而喚醒靈魂的方式,就是接納包容以及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愛。
  • 大學生信仰教育: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關於大學生信仰教育有效途徑的思考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其實,我們的信仰教育是不缺乏的。一個人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到大學,一直都在接受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指導下的信仰教育。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變化,人們的價值取向逐漸出現多元化,信仰選擇也日益多樣化,這些都使青年人眼花繚亂,茫然失措。而我們信仰教育的方式少有改變,還是過去傳統的灌輸方式。
  • 用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有個德國哲學家說,教育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催生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深以為然。其實佛教也是一種教育,並不是迷信。這些年來,佛教改變了我,我也影響了別人。從小到大雖然學習成績還可以,也一直夢想當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來普度眾生。但是我的內心卻是敏感脆弱的,因為高考失利,我的心掉進了深淵。在讀電大專科的時候,別人想著自考本科來提升自己,我想的這是選擇哪種方式自殺或是逃學去各地看看真正的大學是什麼樣的。有人說真正的大佬,早就戒掉了情緒。
  • 教育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最無私的喚醒
    陽光靜靜灑落在每個角落,後的人們又開始了一天的奔波,這就是日子,就這樣日復一日悄然的消失在遠方,如一朵雲彩輕輕的飄過又輕輕地飄逝,不在意貧窮富貴喜怒哀樂,都將化作秋後的一片樹葉,燃盡最後的激情後默默地融入泥土,等待再一次春暖花開。
  •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程盟超/攝這篇報導沒有說混合教育和牆中洞實驗,從專業教育的角度來說是有失公允的。(這個項目)背後是一個公司在運作。一個直播班收費7萬元,建衛星設備要30萬元。科技是把雙刃劍。解決了一個教育不公平,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教育不公平。不過我最擔心的並不是網校收費問題,畢竟是商業社會。
  •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它帶給人的溫暖,極具教育意義。 它被喻為一件純粹的藝術品 西班牙文化部甚至將此片 列入教育行業必看短片之一這就是《小繩子》創造的奇蹟 從第一幀畫面開始 到最後一個音符結束 每個時間的流逝都緊緊攥住觀眾的心 真正的教育,不是苦讀多少本書,解開多少算式亦或考取多麼高的學位;真正的教育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你得先有靈魂!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 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發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並不必然地帶來精神的愉悅,兜裡越有錢,反而思想越空虛,財富越積累,精神反倒越迷茫。於是很多專家學者都在反思「信仰危機」的問題。
  • 萌說新語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在學生驚訝的目光中,他喊出了彼時最應景的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包含了豐富的物理學、哲學、心理學、運動學知識點,耐人尋味。(6月7日 澎湃新聞)萌說新語:張輝老師徒手劈磚之所以走紅網絡是因為他獨特新穎的授課方法。學習其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老師們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實需要動腦子。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似乎一夜之間,孩子們在各類演出中的保留節目,就是操弄著不太熟練的手語唱《感恩的心》;無論是「小男孩給媽媽洗腳」,還是「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父親給兒子藏餃子」,一些以「感恩」為主題的公益廣告都非常悲情甚至是苦情地提醒子女虧欠了父母,以引發子女的愧疚感和情感負擔,喚起感念親人的情緒,從「虧欠——補償」的角度要求孩子無條件地順從父母。
  • 李鎮西:許多「名人名言」往往是以訛傳訛——有感於「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並非雅思貝爾斯所說
    和伏爾泰上述名言」和胡適這句「名言」有著相同「待遇」的,是這句話:「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讀許多一線教師甚至是一些著名專家的教育文章,常常可以看到這句話;走進一些學校,看到牆上也寫著這句話。無論是教育文章的引用,還是學校牆上的展示,這句話都被醒目地表明是「雅思貝爾斯」說的。
  • 教育的本質: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文:丹尼爾 | 圖:Pinterest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什麼是好的教育?
  • 「愛的陪伴」系列報導——教育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圍繞著這個主題,大愛幼教舉辦了【愛的陪伴】主題活動,旨在讓各個園所了解宣傳月,通過多種方式,為孩子們的發展助力,讓孩子們享受到愛的教育。興宇澤教育涼州區西苑幼兒園帶著對孩子滿滿的想念和濃濃的愛,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共克時艱,隔離不隔愛,制定了詳細可行的活動方案,開展了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教育教學活動,努力營造了全園重視和理解學前教育的濃厚氛圍,形成了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為園所師幼送上不一樣的陪伴。
  • 釣竿與釣技,哪個更勝一籌,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寶藏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覺等生命的能量。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 中國好教師何長貴:真正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2019年12月12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中國網教育頻道承辦,北京京師匯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聚贏恆遠 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禮讚70年,築夢新時代」2019年度中國好教育頒獎盛典在北京召開。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重慶市徐悲鴻中學的老師們結合本校...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在教育界,老師就是學生最好的"擺渡人",護送學生從人生的此岸到理想的彼岸,他們用教育智慧創造了非凡的教育史詩。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重慶市徐悲鴻中學的老師們結合本校實際,對教育有了異曲同工之妙的解讀:教育是用進步帶動進步,用優秀引領優秀,用生命浸潤生命,用靈魂"擺渡"靈魂。  作為老師,要用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紮實的專業知識,做好學生求學道路上的"擺渡人"。
  • 橙哲學堂: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國際教育在最近的幾年蓬勃發展,相應的課外學術輔導機構也汲取到養分成長了起來。 家長和孩子面對這一現象,會不知所措無法抉擇。我們也陸續被問到:橙哲是誰?我為什麼要選擇你們? 在此用這篇文章一一回答你們。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萬字評語背後是師者仁心
    很多時候,課堂PPT花樣百出,微信打卡熱熱鬧鬧,線上教育風生水起,但師生間的隔閡反倒深了,親密度、信任感還不如「表現不好罰站背書」「作業完不成放學留下」時自然。甚至某些教師的「放權」,儼然成了「卸責」,如屢遭詬病的家庭作業成了「家長作業」,課堂壓力變相轉移到了課外培訓,都是這些矛盾的突出反映。有人感慨:大量技術的引入讓知識離孩子越來越近,卻讓師生漸行漸遠。
  • 華南師大研支團: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遠」  每個活動後的遊戲分享環節讓同學們有了一個可以表達內心的機會。各個連隊代表都舉著連旗爭先恐後地衝上主席臺,「我……我是來自二營十八連的,我其實不知道說什麼……但我想代表我們班站上臺說話,也想喊一下我們班的口號。」
  • 援疆教師殷鑫:一個靈魂會喚醒另一個靈魂
    回首兩年時光,殷鑫老師克服地域、語言差異帶來的不適,積極投身到受援地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展現出不畏艱難,勇於奉獻的精神風貌。快速融入,開拓和田教學新思路新疆是祖國的西大門,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而和田,則是新疆乃至全國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要關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