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援藏老師的情和愛

2020-09-12 中工網

特約記者 鄒世進

「同學們,我們昨天了解到了英、美兩國的語言文化差異以及造成這種差異的成因。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小段採訪錄音進一步深入探討英美語言的不同……」9月7日下午,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九龍高級中學的一間教室裡,一位教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英語課。他名叫黃波,是成都市青白江區的一名援藏支教老師。支教3年多來,他與藏區學生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他用愛心呵護著孩子們健康成長。

走上教師崗位

今年39歲的黃波出生在安嶽縣華嚴鄉農村。2000年,他考上了成都師範高等專業學校(現西華大學)英語教育專業,在專科學習期間又完成了本科所有學業考試,順利獲得了四川省教育學院本科文憑。在大學裡,他經常看到新聞中有關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報導,那裡教學條件艱苦,師資力量薄弱,學生對知識非常渴望。當時,他心裡就萌發出等大學畢業後,去少數民族地區支教的念頭。

黃波在上課 受訪者供圖

2003年8月,大學畢業的黃波應聘到了成都市青白江區福洪中學工作,教初中英語。這是一個偏遠的山鄉中學,學生中有很多是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除了正常的教學任務外,黃波還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環境。每年寒假,黃波都會自掏腰包叫上班委同學,一起提著米、油、牛奶和壓歲錢紅包,到困難同學家裡,與同學們一起貼春聯、過春節,讓家庭困難的同學感受到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2009年7月,通過區內教師公招考試,黃波進入成都市城廂中學任教,教高中的英語課。在新的崗位上,黃波仍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教書育人,關注學生的成長。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畢業生,收穫到了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

進藏區支教

2017年8月,黃波主動請纓,加入到四川省第四期援藏幹部的行列,來到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支教,擔任九龍高級中學副校長兼英語教師。

當年9月1日,滿懷激情的黃波第一次走進九龍高中的教室,班裡的英語基礎令他很意外,除了有幾位同學能讀懂一些單詞外,大部分同學連初中的詞彙都不認識,更別說高中詞彙和相關的重要語法內容了。黃波並沒有退縮,他暗下決心,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幫助這些學生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40分鐘的課程很快就結束了。當黃波說完:「同學們,休息!」後,並沒有出現內地學生急忙奔出教室玩耍的情景,而是同學們紛紛從座位上湧向自己。「黃老師,單詞應該怎麼讀?」「黃老師,怎樣讀懂英文課文?」「黃老師,我老是聽不懂,該怎麼辦呢?」「黃老師……」面對同學們突如其來的問題,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求知慾,黃波被深深地感動了,他從心底迸發出一種強烈的想法,就是要竭力為這些學生做些事情。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無論是在教室,還是在辦公室,甚至在走廊上,黃波都會被熱情好學的孩子們拉住請教問題。

面對學生們積極好學的情況,黃波首先在高二(3)班和(5)班成立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小組,利用休息時間,每周二和周四分別把這兩個班裡有英語學習興趣和意願的69名同學集中在一起進行課外輔導,把自己多年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教學理念傳授給孩子們,教他們單詞拼讀方法、語法知識,重點句型解讀以及英語寫作技巧等,降低學生們的學習難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為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助力。通過這些努力,在2017年底的期末考試中,孩子們的英語成績都有明顯的進步,班級平均分上升了10多分。

幫扶貧困學生

為了解決貧困學生的實際困難,黃波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和同事們一起翻山越嶺進行家訪。他們被孩子們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讀書的精神所感動,決心要盡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們多做些事情,以幫助他們更好成長。黃波積極聯繫青白江區愛心公益組織「蒲公英愛心公社」,對120多名貧困學生進行愛心幫扶,資助金額達10萬多元。

有一天,黃波來到三巖龍鄉白楊坪村,當他走進初二學生張燚凱的家裡時,一種沉重的情緒湧上心頭。只見身體虛弱的張燚凱躺在床上,而另一間屋裡躺著的是他久病的奶奶。經過與孩子爺爺交談,了解到張燚凱是孤兒,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他既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也是種地、劈柴、放牛、擠牛奶樣樣都能幹的一把好手。然而,就是這樣一名好少年,在2017年1月時,被診斷出漏鬥胸,手術後還沒恢復,他的奶奶又被診斷出腦瘤,祖孫倆手術費加來往交通費共花了21萬多元。了解到這種情況後,黃波連夜把張燚凱的情況整理成文字材料,上報給援藏隊,並多次聯繫縣、鄉領導後引起重視,專門立項對張燚凱一家進行定點幫扶,不僅成功幫他們申請到了低保,還幫助解決生活費用2萬多元。

2017年11月,天空飄起大雪,氣溫驟降。為了讓孩子們穿上過冬的棉衣,黃波多方為孩子們籌集愛心冬衣。當孩子們收到嶄新的毛衣和棉衣時,感動地流下了熱淚。2018年,黃波和他身邊的朋友們對九龍的孩子們捐助34100元,2019年3月捐助現金43100元,2019年9月捐助現金32300元,捐助九龍高中T恤2000件,三巖龍波崗小學、朵洛中心小學等學校校服700餘套,今年3月為孩子們籌得45300元。孩子們在老師的關愛中更加努力學習。

一生的牽掛

2018年的中秋節,黃波比平時更加忙碌,讓他牽掛的不僅有遠方的家人,還有九龍高中高三(1)班和(3)班的孩子們。這是他進入藏區的第二個中秋節,他早早地打開微信和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視頻聊天。「爸爸,中秋節你怎麼不回家呢?爸爸,這是我和老師一起做的月餅,你回家來我們一起吃!」看著視頻裡兒子可愛的模樣,聽著親切的聲音,黃波對家泛起濃濃的思念,忍不住熱淚盈眶。他用手抹了一下臉,對兒子說道:「乖兒子,爸爸也想你了,因為工作忙,不能回家陪你過中秋節,你要替爸爸對媽媽和生病住院的爺爺說,我也想他們了。」黃波不敢再說下去了,急忙掛了視頻。

為了讓孩子們過好中秋節,黃波早在幾天前就和青白江的幾位老師為九龍縣中的5名品學兼優的孩子募集了1.1萬元,並給孩子們送去了關愛和溫暖。當他走進學生宿舍時,就得知學生曾開丹一直捂著肚子喊疼,他連忙跑去孩子的床邊。「你哪裡痛?告訴老師!」「就是右邊肚子好痛。」孩子無力地說道。只見曾開丹痛得滿頭是汗,黃波沒有多想,當即和幾位同學一起將她背下山,送到醫院。這名學生患的是急性膽囊炎,黃波不僅為這名學生墊付醫藥費,還一直守到病床前,直到病情好轉。

2018年8月,援藏結束了,但黃波對這裡的山山水水和孩子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再次申請留在九龍縣支教兩年。今年2月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黃波積極響應九龍縣的號召,2月10日就進藏區並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孩子們上網課和在線輔導,他將繼續在這裡和孩子們延續著深厚友誼和動人故事。

相關焦點

  • 潛山金慧琳老師援藏,大愛無疆,情灑西藏!
    這種情懷叫大愛,這種精神叫援藏。2019年8月8日下午,潛山市梅城中心小學在校會議室隆重舉行援藏幹部歡送會——為金慧琳老師赴西藏山南第二高級中學送行。潛山市市委常委、副市長梁永彬,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石敬忠,副局長汪民,人事股股長潘尤利參加了此次活動。
  • 一位援藏女教師的84次家訪
    9月8日晚上,林芝八一中學8年級8班班主任、廣東援藏老師楊玲來到14歲的單增貢覺家裡,向奶奶達娃卓瑪欣喜地告知孫子的變化。這是楊玲對單增的第3次家訪,也是援藏一年多來的第84次家訪。楊玲告訴記者,第一次家訪後,她加大了對單增的關注力度,經常帶他吃飯,做思想工作,「告訴單增還有很多人愛著他」。一個月後,楊玲再次來家訪,討論怎麼打開單增的心結。楊玲還找到同是援藏老師的朱江,一位優秀的教學骨幹,專門為單增補課。到學期末,單增的成績終於從倒數幾名升到全班中遊。
  • 謝謝你:援藏教師王青松用愛澆灌「格桑花」
    謝謝你:援藏教師王青松用愛澆灌「格桑花」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王青松把幾本新買的書塞進已經裝得滿滿的行囊裡,因為再過幾天他將再一次踏上援藏的徵程。兩年前,王青松曾響應組織的號召,來到位於四川省西部的甘孜州九龍縣,成了一名援藏教師。
  • 陝西援藏老師於光:勤樸篤實 真情援藏
    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氧氣含量僅為59%,惡劣的自然環境制約著阿里經濟和教育的發展,教師資源嚴重缺乏,教學質量亟待提高。2014年,阿里地委行署決定在1600公裡外的拉薩市實施異地辦學,創辦了西藏拉薩阿里地區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拉阿高中」)。來自蒲城縣堯山中學的於光是拉阿高中的一名老師。2019年7月積極響應省委援藏號召,他成為陝西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隊伍裡的一員。
  • 蒲城援藏老師於光:勤樸篤實 真情援藏
    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氧氣含量僅為59%,惡劣的自然環境制約著阿里經濟和教育的發展,教師資源嚴重缺乏,教學質量亟待提高。2014年,阿里地委行署決定在1600公裡外的拉薩市實施異地辦學,創辦了西藏拉薩阿里地區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拉阿高中」)。來自蒲城縣堯山中學的於光是拉阿高中的一名老師。2019年7月積極響應省委援藏號召,他成為陝西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隊伍裡的一員。
  • 蒲城援藏老師於光:勤樸篤實 真情援藏
    來自蒲城縣堯山中學的於光是拉阿高中的一名老師。2019年7月積極響應省委援藏號召,他成為陝西省第九批「組團式」援藏隊伍裡的一員。「雖然拉薩比阿里地區海拔要低很多,可剛到拉薩的時候,就出現了高原反應,頭痛失眠。這裡的紫外線特別強,外出都要把自己包的嚴嚴實實的,不然就要被曬傷了。」於光回憶剛到拉阿高中時候的情況。
  • 系列報導《脫貧攻堅高原行•湖北援藏故事》:《像阿爸阿媽一樣親的援藏老師》
    ,下課後劉老師發現一位平時很活躍的學生坐在角落裡偷偷抹眼淚,劉老師趕忙走到學生身邊仔細詢問。劉進輝、汪玉珍夫妻二人是鄂州市石山中學的教師,這次隨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一同進藏。汪老師一到西藏東輝中學就接手了民族班,這個多民族的班級裡,語言、習慣、飲食各有不同。而年過50歲的汪老師只用了一周時間就和同學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不光給他們傳授知識,我首先要和他們融合在一起。我查閱很多資料,我了解每個孩子民族,針對性的討論溝通,他們很樂意教我。」
  • 「如果不能留點什麼,援藏不算成功」 揚州這群援藏老師說到做到
    從2014年起,揚州開始派教師團隊開展教育援藏工作,到目前,已派出三批共18人次的教師團隊。這些紮根雪域高原,"組團"援藏的老師們,他們身上都有哪些感人的故事?邱暘說:「如果我援藏期滿以後,不能為這裡留點什麼的話,我覺得我的援藏不算成功。我想在這幾年裡一定要把整個初中三年的所有導學案編制完畢。」不僅如此,邱暘老師還多次承擔國培、區培講座任務,為當地教師授課、培訓,並指導多位當地教師在西藏自治區教學大賽中獲獎。
  • 河北教師張夢偉:兩次支教行 一生援藏情
    張夢偉 供圖2017年,主動申請來西藏支教的張夢偉成為這所中學的第一批老師,她擔任兩個班的數學教學任務,同時也是學校的教務處主任。「剛到這裡的感受就是學生的基礎非常薄弱,拿數學來說,很多初一的學生連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分不清,公式也都不會應用。」張夢偉回想起剛來拉薩接手教學時的難題:除了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之外,最關鍵的還在於大家普遍缺乏學習動力。
  • 【河北援藏】身到高原戰苦寒 丹心三載鑄雪魂 —我的老師孫國林的援藏故事
    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其實他不姓牛,他是我們親愛的孫國林老師。最初聽到老牛援藏的消息,大家並沒有感到奇怪,在我們心目中他就是具有大情懷的老師。但當時他就任學校副校長兩年,剛被評為河北省特級教師,正是事業的穩步上升階段,毅然決然地選擇援藏,著實出乎大家的意料。當年流傳的朱老師的一首送別詞,使老牛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
  • 從英語平均35分到高考重本年級第一重慶援藏老師「魔力」何在?
    負責數學課內容的是來自青木關中學的周老師。黃垚說,大家私底下也會商議如何提升學生的基礎。作為高中生,了解三角函數是必須的,這節課周老師準備給孩子們上三角函數,但情況不妙,孩子們連什麼是勾股定理都不知道,這讓周老師感到措不及防。 「10的平方是多少?」周老師提問一位女生。「20。」女生回答後怯生生地低頭。
  • 援藏教師孫軍和西藏第一個中學通用實驗室
    2018年8月,這批援藏教師歷經長途跋涉和舟車勞頓,抵達海拔3600米的拉薩那曲高級中學。學校位於拉薩堆龍德慶區乃瓊鎮,是那曲中學異地辦學的校區。孫軍並不適應高原氣候,入藏伊始,他的身體就遇到了嚴峻挑戰。「缺氧。一開始頭非常難受,感覺要炸了一樣。」第一個星期,孫軍整夜整夜地失眠,只能靠吸氧緩解症狀。
  • 清華教師艱苦援藏3年,缺氧不缺精神!網友:這才是真正的好老師
    一位清華教師援藏3年,支教3年取得民族教育的真經。一起跟著小編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2016年,清華大學組織學校附屬中學及附屬小學首批選派5名教師赴西藏開展為期3年的教育援藏工作。清華教師王峰2016年被選派到西藏林芝第二高級中學,開始為期3年的援藏工作。
  • 記安徽省援藏教師金慧琳:大愛無疆 情灑西藏
    這種情懷叫大愛,這種精神叫援藏。  2019年8月,對於安徽省梅城中心小學教師金慧琳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作為安慶市唯一一名入選教師,金慧琳隨安徽省教育組團式援藏隊到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支教。  熟悉金慧琳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又喜歡挑戰的青春派。她不但勤於鑽研教學,還喜愛投身各種活動。聽說教育部等四部委在開展組團式教育援藏,她想嘗試一下,主動報了名。
  • 菁菁榕園的援藏日記
    是巍峨的雪山,是虔誠的人們還是艱苦的環境和落後的教育條件?關注愛孩子就是關注藏區的未來!菁菁榕園裡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積極加入了援藏教育團隊。從2000年起,溫江區東大街一小教師積極響應省、市、區教育局的號召,參加援藏支教活動。
  • 從英語平均35分到高考重本率全年級第一,援藏老師」魔力」何在
    負責數學課內容的是來自青木關中學的周老師。黃垚說,大家私底下也會商議如何提升學生的基礎。作為高中生,了解三角函數是必須的,這節課周老師準備給孩子們上三角函數,但情況不妙,孩子們連什麼是勾股定理都不知道,這讓周老師感到措不及防。 「10的平方是多少?」周老師提問一位女生。「20。」女生回答後怯生生地低頭。
  • 首批「組團式」援藏感控專家趙當霞已抵達西藏阿里地區人民醫院
    ,成為陝西省寶雞市第一批「組團式」對口援藏醫療隊中唯一一位專職感控人員。」援藏醫療隊。她的那種「高原情、高原愛」以及對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熱愛值得我們學習。圓滿完成上級部門安排的援藏任務。我們也期望趙當霞老師在援藏期間注意身體健康,與我們保持密切聯繫,為西藏地區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出貢獻!
  • 情牽雪域 愛灑高原|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的故事
    情牽雪域   愛灑高原大家好,我是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秘書長國金鵬,今天,我為大家講述的是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的故事。從拿出自己的援藏補貼,到通過微博發起對日喀則偏遠農村學校和孤兒、單親、貧困家庭孩子的捐贈活動,再到發起建立「情牽日喀則教育基金」長效捐助機制,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組織和人士,會員五百餘人。
  • 讓愛的格桑花在高原上綻放!——汕尾中學援藏教師陳素貞事跡簡介
    (註:因評選活動當天,陳素貞老師還在西藏支教,故只進行事跡展示,未參與評選。)    2019年8月9日,汕尾市城區汕尾中學老師陳素貞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在徵得家人理解和支持後,懷著對高原的敬畏,毅然奔赴西藏林芝,決定把教育的芳華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成為第九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幹部中的一員。自此,開始了與林芝市第一中學的不解之緣。
  • 《浙江教育報》遂昌教師潘琳琳:再次踏上援藏路
    8月31日,《浙江教育報》刊登遂昌援藏教師五上高原故事,為再次踏上援藏路的潘琳琳老師點讚。雖然早有準備,但她還是強烈地感受到了高原反應帶來的不適,她從背包裡拿出高原安和紅景天,按照最大的劑量服下,對於潘琳琳來說,這些都已經是家常便飯。2018年8月,有8年英語教學經驗的潘琳琳滿懷著對西藏的憧憬,響應國家號召,成了浙江省首批「援藏援疆萬人計劃」中唯一一位麗水市援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