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可以在農村,可以很窮,但不能不讀書

2020-09-03 小微說教育


有人說:「大學生已經爛大街,一畢業就等於失業,因此讀書真的沒什麼用。特別是對於一些農村家庭環境不是很富有的人來說,就更是如此,如果花大量的金錢用在子女的教育上,大學畢業後找不到什麼好的工作,不如早早就讓子女到外面打工,這樣還能幫家庭減輕點負擔。」

對於這種讀書「無用論」的說法,我是不認可的。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農村人,讀書,對於一個農村人的意義有多重要,我深有體會。

讀書,能讓你擁有一對「隱形的翅膀」,當碰到合適的機會時,你才能因此而展翅高飛,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小時候,在我們村子裡面,普遍來說都比較窮,因此很多家長對於子女的教育便不是十分的重視,大家都是抱著孩子能讀就讀,不想讀就到外面打工的心態。但是村子裡面李伯家對孩子讀書的做法卻與眾不同,雖然在村裡面李伯家是最窮的一戶,但卻也是最重視子女讀書的一戶。曾經很多村民都笑話於李伯,說家境本來就差,還花那麼多錢用在子女的讀書上面,有什麼用呢?

但事實上,真的很有用,因為李伯家的兒子最後考上了985名校,畢業後進了一家外企,年薪達到了60萬。而李伯的女兒同樣考上985名校,並且讀了名校研究生,現在年薪已經達到90多萬。李伯家從一開始在村裡面是最窮的一戶,到現在成為村裡面最富裕的一戶人家,說是兒女爭氣,事實上卻是知識改變了命運。如果李伯家也像村裡其他的家長一樣,對於子女的教育不重視的話,相信也不會有後來的改變,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可以說,李伯家的教育觀,對於我們村來說影響非常大,全村人都以他家為學習榜樣,村裡面大家都開始對自己子女的教育重視了起來,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讀書學習氛圍,在我們村裡面悄無聲息中形成了一起來。

大家現在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家可以在農村,可以很窮,但不能不讀書,因為只有讀書,才能跳出農門,才能成為非常優秀的人。」事實上也是如此,近些年村裡面很多村民的孩子,通過讀書,考上大學,最後都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又或者有了知識,走上了科技創業的道路,這些都成為村民們驕傲的資本。

為什麼要讀書嗎?

第一:讀書,能讓你擁有一對「隱形的翅膀」

  • 為什麼有一些人,碰到了機會,就能緊緊抓住機會嗎?
  • 為什麼有一些,總是比別人能遇到更多各種各樣的機遇,從而實現了逆襲的傳奇嗎?

這裡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讀書,讀書能讓你不用走遍各地,便能了解世界;讀書能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比別人更遠、更清晰;讀書能讓你不是金子,卻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讀書能讓你不是鳥,卻擁有一對隱形的翅膀,能像鳥一樣展翅飛翔。

當你了解世界的文化時、當你的眼界提高時、當你的能力得到認可時、當你看得比別人更長遠時,你自然便會比別人發現更多的機會;你自然會去發現機遇、去尋找機遇、去創造機遇,從而讓自己在機遇面前,能夠乘勢而上。

這就是讀書能夠帶給一個人的力量,當有知識時,才能在前進的路上,始終不忘最初的夢想,才能把握命運的方向,才能得到好運氣的垂青,正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便是這道理。

如果你認為這些太過虛無縹緲,那麼咱們就來說說貼近生活的吧。

比如在職場上,如果你有高學歷、有知識、有能力,那麼當公司有一個機會降臨時,你便能緊緊抓住,從而實現晉升加薪的機會。而當你又沒學歷,又沒有知識,又沒做好任何的準備時,當機會降臨在面你面前,你所能做的也只是眼睜睜看著機會在你面前流失。

這就是讀書的用處,讀書能讓你學到知識,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並且在「有備無患」的基礎上,碰到了機會,便能緊緊抓住機會。

第二:知識,才是你人生的最大「底氣」

因為讀書,才能讓自己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才能讓你擁有更多的可能;因為讀書,才能讓你獲取更多的智慧,而智慧又能讓你的人生更加的自信,能讓你腳下有路,心中有方向,人生才能更加篤定踏實。

知識這東西,雖然看不到,摸不著,但卻又是實實在在的,如果你擁有了它,才能讓你的人生有了一個最大的「底氣」。因為有知識,才能讓你不會憑藉主觀臆,來判斷一件事的對與錯;因為有知識,才能讓你在和別人辯論的時候,可以運用各種原理或道理來說服別人,而不是靠吼;因為有知識,你才能在人生的各種選擇上,做出一個合適又合理的選擇,而不是靠蒙;因為有知識,你才會早早就規劃好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管前路有多麼的困難,你始終會勇敢向前,直至實現你的人生理想。

所以說,知識,才是你人生的最大「底氣」,而知識又是從書本中而來,因此唯有讀書,才能學到更全面的綜合知識。

第三:讀書,才能讓你的格局變得更大

記得小時候,在我們村裡面,鄰裡間經常會因為一些芝麻小事,彼此之間便能爭論個不停。比如,誰家的牛到誰家地裡吃了多少莊稼;誰家的樹木碰到了誰家的院牆等等這些小事,在我們村裡經常能引發兩家人的不斷爭吵。但是,隨著村裡面讀書的人越來越多了,村裡面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就越來越多,慢慢地大家也就不會因為這一些芝麻小事而爭吵了。

事實上,村子還是那個村子,村民還是那些村民,不同的是讀書改變了村民的修養,當大家越來越有修養的時候,便不會再為了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鬧,這就是讀書的另外一個意義。

因為讀書,能讓一個人的格局變得更大,看得更透,想得更遠。不會因為自己窮,就認為富人都是「走狗屎運」而發財的;不會因為自己還沒成功,就認為別人的成功是不用付出努力的。相反,讀書能讓一個人,更懂得包容別人;讀書能讓一個人,更懂得感悟人生的意義;讀書能讓一個人,眼界更加的開闊。

當一個人的格局不斷在變大時,自然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做到心平氣和,不介意小節,這樣不但自己的內心能得到平靜,而且在事業上的發展也能得到快速發展,這就是讀書帶來的格局。

最後小微想說的是:

為什麼要讀書嗎?

  • 因為讀書才能讓你擁有更多的可能,因為讀書才能讓你改變命運,才能讓你成為逆襲的傳奇。
  • 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如果你想將來能有一技之長,能比別人更加優秀,能成為一個會發光的金子,那麼讀書才能讓你打開黃金屋的大門。
  • 因為知識可以轉換成金錢,不管你是出生於農村家庭,還是城市家庭,知識都是屬於一個人的「隱形的財富」,而且是會跟隨一輩子的財富。當你擁有了知識時,你就能通過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換取到財富。

相關焦點

  • 家裡窮還不讀書你憑什麼翻身
    對很多教育觀念落後的農村或者家庭,對於我們來說,不學習這叫不思進取,對於那些窮得叮噹響的人來說,學習才是不思進取,就應該早點進社會去掙點錢這樣才稍微有機會娶媳婦。為什麼而讀書?我差10分,2400元就可以上重點高中了,往年都是要翻2倍的。我爸咬咬牙,交了這2400元錢,我終於上了職業高中!後來因為在職業高中被人欺負,我只好還手。一不小心,把人家打進醫院了。看著他被抬進入醫院,我知道我的學業到頭了。
  • 很現實的句子:可以不說感謝,不能不懂感恩
    真正的夢想應該是貼近實際,能被真真切切地看到,應該是和你的生活有關,並且在身邊有能助力於夢想實現的資源。夢想應該是你成長的動力,而不是你成長的負擔。2、做一事則專一事,否則一事無成。如果你能力有限,做一件事的時候就專注於這件事,把這件事做好。除非你還有多餘的精力去考慮其他事情。
  • 曾國藩認為,讀書不但可以改變命運,還能改變氣質
    他甚至認為,作為一個家族,不必有人做大官,因為像他能身居高位,實在是有運氣成分,但不能不讀書。曾國藩認為,讀書不但可以改變命運,還可以改變氣質。讀書能改變命運,這是顯而易見的,曾國藩本人就是例子。他的曾氏家族,雖然是曾子的後裔,但在湘鄉這一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過名人,更沒有出過顯貴。曾家雖然在當地也算是小康之家,但離後來的名門望族相去了十萬八千裡。
  • 農村俗語:「人窮莫上親戚門,人窮莫忘娘家門」說的對嗎?
    學習了解俗語可以明白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保留與研究農村有內涵的俗語不僅能成為愛好,還能起傳承文化的作用,農村俗語:人窮莫上親戚門,人窮莫忘娘家門,有什麼含義,我們就展開來說一下。「人窮莫上親戚門」,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在經濟情況比較困難的時候,要減少去親戚家走動的次數,更不要在走動親戚的時候要求幫忙辦事。你的情況,在親戚眼中是看得很清楚的。現在不像以前,什麼事情都與經濟能力掛鈎,到處都瀰漫著銅臭味,你和親戚之間的關係,很可能因為你提出幫忙牽扯到金錢變得黯淡。
  • 為什麼窮孩子好讀書
    開書攤的人看見這樣,我看見他很快地向小孩招呼:「你從來沒有買過書,所以請你不要在這裡看書。」有時一本書我要分別到幾家書店去讀完,比如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我再在這家書店站下去的話,我便要知趣地放下書,若無其事地走出去,然後再走入另一家。我希望到顧客正多著的書店,就是因為那樣可以把矮小的我擠進去,而不致被人注意。偶然進來看看閒書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像我這樣常常光顧而從不買一本的,實在沒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真是像個小偷似的。
  • 農村俗語「富不離書,窮不離豬」是什麼意思?沒錢人就要養豬嗎?
    那經典古訓「富不離書,窮不離豬」,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再窮不耕丈人田,再餓不進蘿蔔園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人就算是貧窮,哪怕是一貧如洗了,也不能去耕老丈人的田地。而在飢餓的時候,耕是不能去蘿蔔地裡。在過去,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是不能頻繁回娘家的。
  • 讀書|《時間的答案》:時間可以給你的答案,書籍也可以
    小時候我和爺爺奶奶生活在農村,上小學之後才來到城市,一個農村來的孩子,帶著她的土氣,與城市裡的孩子產生了巨大的鴻溝。也或許在外人看來這並沒有什麼不同,然而那個叫做「自卑」的東西,卻讓我不敢與他人交往,於是就變成了所謂的「內向」。治癒這種自卑,有時候要花上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 窮人讀書改變生活?讀書的作用被低估了,可以讓你像獅子一樣睡覺
    很多窮人教育自己的孩子,你要好好地學習,你要是好好學習就可以多賺錢,你就可以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說讀書改變生活是把讀書的作用看輕了,讀書是可以改變學生和學生所在自己家族的命運,是可以改變學生和家族的性格的事情。對於窮人家來說,沒有什麼事情比讀書更重要。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就是認為讀書帶給窮人的只是錢,只是物質上面的相對富裕。
  • 兒子努力讀書只因家裡窮,考上重點大學後母親一句話,兒子愣了
    兒子努力讀書只因家裡窮,考上重點大學後母親一句話,兒子愣了從小到大小李過的都是窮苦的日子,因為家裡很窮,所以讓小李上學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可是父母卻說家裡就算沒有錢,借有也要借來讓兒子讀,因為不能讓自己的兒子因為家裡窮而耽誤了一輩子,兒子也因為父母在家裡這麼窮的情況下還借錢讓自己讀書
  • 農村老人為啥說「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這話到底有什麼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為啥說「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這話到底有什麼道理!在農村生活的很多老人,他們都是沒有接受過什麼文化教育的。但是在農村有一些老人就能出口成章,而且說出來的句子都非常有道理。
  • 讓在山頂的孩子下山讀書!農村娃踏雪爬山惹人疼,如今不同了
    ,你羨慕嗎?「只有越過大山,我才知道讀書的可貴。只有讀好書,我才能知道抱著西瓜的快樂,但現在我不敢,因為家裡窮,我只能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如今,他們不必再登上山頂,如今,他們可以在家在教室享受讀書的快樂。
  • 農村俗語說的:「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什麼意思呢?
    在搬家之前,你得先把新房確定好,新房確定好之後,就要考慮如何將家裡的物品給搬到新家了,得請車請人,請得到人好說,請不到人更著急,物品搬到新家之後,還要花時間收拾整齊,所以說搬家是一件費心費力又花錢的麻煩事。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這是農村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名言,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肯定有它其中的道理。
  • 清華生真實感受:小時候不讀書,將來窮三代
    清華生真實感受:小時候不讀書,將來窮三代學習到底有沒有用,學習是不是就是一個沒有回報的投資,學習真的不可以改變自己、家庭、以及自己孩子的命運嗎?早早進入社會,結婚生子是不是就是很好的人生軌道呢?慢慢我要上小學了,村裡沒有小學只能去鄉裡上,自己小學的時候就開始離開家住宿。這時又有很多孩子被家長拉去種地打工去了。
  • 農村老人常說:「搬一次家窮三年」,這話啥意思?搬家有啥講究?
    不得不說,我們每個人心裡對於家的觀念都佔據了很多位置。在結婚時,我們想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為此我們希望盼個好彩頭,請風水師看看風水。要是自己建房子,那程序更加複雜。等房子建好後,又會選個好日子住進去。房子住久了,主人就會對房子產生感情,如果要搬家的話,還是會有很多人抗拒的。
  • 初中女兒進城讀書後不願回家,不接父母電話,女兒:家裡窮不想回
    如果說世上有一種愛,可以無私付出不求任何回報,那一定是父母對子女的愛。為了孩子能過上更好的生活,父母哪怕自己吃盡苦頭,受盡折磨,也會咬牙堅持。特別是現在農村家庭,很多人開始意識到農村的教育落後,不惜一切代價,送孩子去城裡接受更好的教育。
  • 當你很窮還被人看不起的時候,記住這四句話
    叔叔說起自己的童年,他最傷心的是「全村人都欺負他們家」。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農村,家裡沒有了男人,就是孤兒寡母的,別人不僅不同情,還處處刁難。有一次,村裡賣了一些樹木,每家每戶可以分紅,但是叔叔家只分到了一份。村裡人說,「他們家,按理應該沒有份。沒有了男人,本應該回娘家去住,村裡可以收留他們,已經是開恩了。」後來,村幹部和大家做工作,才拿到了一份的錢。叔叔家的稻田,每年春天,都是叔叔的母親用鋤頭挖開的,就是請別人來耕田,都沒有人願意來。很多女人都說,「那個女人是克夫的命,誰要是招惹了她,就是倒黴。」
  • 為什麼有的同學家境不好,還不用功讀書?你沒窮過,你不懂!
    對於窮怕的人,餓了好幾頓的人來說,中午能吃上一個雞腿,就已經足夠讓他滿足,而且這種滿足感會持續好幾天。而我們沒有窮過的人,會把這種情況叫做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我們大多數人所謂的奮鬥,大概就是拼命努力工作,然後在市裡買套房,娶一個老婆,然後二十年內還清房貸,每年可以出去旅行兩次。
  • 女人可以嫁給窮小子,但不能嫁給「心窮」的男人!
    女人可以嫁給窮小子,但不能嫁給「心窮」的男人! 她的父母自然是不同意的,徐莎父母覺得男人就應該家裡面有經濟條件。再不濟男人自己應該有一份體面並且收入不錯的工作。只有這樣自己女兒的未來生活才有保障。父母可不想自己的女兒嫁到別人家裡面去吃苦受罪。 而徐莎卻不顧父母的反對,她覺得自己看中的男人一定不會有錯。
  • 農村走親戚獨特習俗,給長輩拜年禮物可以不拿,但要帶上大型饅頭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佰秀農業666農村走親戚獨特習俗,給長輩拜年禮物可以不拿,但要帶上大型饅頭在我們當地農村,過年走親戚給長輩拜年,禮物可以不拿,但一定要帶上一種大饅頭,你說奇怪不奇怪當地人稱這種大饅頭為大饃,去長輩家拜年,如果家裡兩位老人均建在,就要拿兩個大饃,如果去世一位,就減掉一個大饃,這種習俗延續百年,至今在當地農村依然根深蒂固,走親戚看拿大饃的多少,就知道親戚家老人的情況。所以,農村人對大饃是極其重視的,如果過年來拜年,忘記帶大饃的話,老人家就會很忌諱,說大過年的,想咒我們死嗎?
  • 七十年代的農村,我們是如何上學讀書的
    七十年代的農村,我們是如何上學讀書的我大概是在71年2月份(春節之後)的某一天,開始報名上小學一年級,當時我是6歲過一點。那個時候沒有學堂,我們相鄰兩個大隊的學生共在一個廟裡讀書,桌子板凳要自己帶。那個廟不是我們大隊的,我外婆家就住在廟墩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