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走親戚獨特習俗,給長輩拜年禮物可以不拿,但要帶上大型饅頭

2020-12-20 偃師廣播電臺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佰秀農業666

農村走親戚獨特習俗,給長輩拜年禮物可以不拿,但要帶上大型饅頭

在我們當地農村,過年走親戚給長輩拜年,禮物可以不拿,但一定要帶上一種大饅頭,你說奇怪不奇怪?

這種饅頭,大概是普通饅頭的四倍左右,饅頭頂有用面捏的花,上面點綴一顆大紅棗,寓意著吉祥如意。

當地人稱這種大饅頭為大饃,去長輩家拜年,如果家裡兩位老人均建在,就要拿兩個大饃,如果去世一位,就減掉一個大饃,這種習俗延續百年,至今在當地農村依然根深蒂固,走親戚看拿大饃的多少,就知道親戚家老人的情況。

所以,農村人對大饃是極其重視的,如果過年來拜年,忘記帶大饃的話,老人家就會很忌諱,說大過年的,想咒我們死嗎?

前天,有位鄰居去嶽父家拜年,禮品帶了一大堆,可到地方後,發現忘記拿大饃了,父母很生氣,立即讓孩子回家去取,不然大過年的,不能為了大饃的事兒添堵。

幸好孩子比較聽話,趕緊跑回家去拿,並說了很多吉利的話,這才解開了老人心中的結,這是到自己父母家拜年,如果到其他親戚家,人家礙於面子不說,這家親戚今後繼續走動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大饃除了代表健在的父母或者長輩,在我們當地,還代表自家的女兒,哪家生了女兒,別人問起,主人家就會說,添了一個大饃,或者說,等孩子長大了(嫁人後),就能吃上孩子的大饃了(女孩子回娘家拿大饃)。還有人在介紹自家孩子的時候,會直接說,這是俺家的大饃。

當地農村還有個習俗,那就是大年三十除夕之夜,要擺供敬天地,而大饃就是必不可少的主要供品之一。

一個普通的大饅頭,既能敬天地,又能敬父母,還能代表自家的孩子,可想而知,大饃在當地的重要性,難怪有人說,去給長輩拜年,什麼禮物都不拿,也不能不拿大饃,大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小時候,家家戶戶過春節都是自己製作大饃,由於大饃個頭比較大,聰明的農村人,有的將蒸熟的普通饅頭包在裡面,有的將紅薯切成四方塊或者菱形塊包裹在裡面,這樣就比較容易蒸熟,像包裹紅薯的大饃,吃起來也別具一番風味兒。

現如今,農村人基本上不自己製作大饃了,每到過春節前,集市上到處都有賣大饃的攤位,麵粉製作的一般3-5元一個,近幾年又流行用麵包或者蛋糕製作大饃,檔次看著很高檔,價格自然也貴一些,甚至還有商家製作了精美的包裝,過年走親戚的時候,拎著像禮品一樣,感覺很是高大上。

每個地方,都有各不相同的過年習俗,特別是那些代代相傳,根深蒂固的風俗,想改變都不容易,有人說你們這規矩真的很奇怪,可這也形成了當地的特色。

過春節給長輩拿大饃的習俗,在你們那裡有沒有呢?

相關焦點

  • 春節,北方農村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下跪拜年」,親戚多很頭疼
    春節,北方農村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下跪拜年」,親戚多很頭疼!所以,對於某些地區的人們來說他們已經非常緊張的在置辦年貨,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春節的時候有很多的習俗都是我們延傳至今的習俗,當然或許有些地區的習俗不一樣,這種習俗不同源自於人們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在飲食生活習性還有習俗上都會有一些不同。不過總的來說,春節就是讓人高興的一個節日。
  • 過年拜年走親戚,拜年的順序你要了解
    過年走親戚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趁著過年熱鬧和喜慶,大家碰個面,相互分享了一下家裡的美食,交流一下感情。現代人平時忙於工作,過年這段時間就顯得很珍貴,如何合理的安排時間拜訪親戚朋友就很重要。去親戚拜年都講究個親疏遠近,同時要考慮符合禮俗。中國自古是一個禮儀之邦,過年的習俗也一直沿用至今,不防參考一下。大年初一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一家人聚在家中,相互拜年,為新年祈福。如果是大家族,晚輩要去長輩家中拜年,長輩給晚輩封利是作為回禮。
  • 農村拜年走親戚,這個順序不要亂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大年初一吃完早餐,大家就得出門互相拜年了。一來熱鬧,圖個喜慶。二來互贈祝福,希望新年有個好願景。但是,這個拜年可不是隨便拜的。本家,親戚,朋友之間可還是有個順序講究的。我說說我們這的習俗。
  • 農村過年走親戚,主人說的這五句客套話不要當真,否則會尷尬
    農村過年走親戚,主人說的這五句客套話不要當真,否則會尷尬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所以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是很注重禮貌的。第一句:人來了就行,還帶什麼禮這句話相信我們很多人都聽到過,但是在農村,春節期間去別人家拜年的,沒有不拿禮物的道理,如果不拿禮物就真的很過分了,這是很沒有禮貌的一件事了。雖然主人家是這麼說的,但是主人家說的也是客套話,所以千萬別當真,要不然就無意間辦了壞事了。
  • 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2019年豬年初二走親戚時間順序禮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大部分地方大年初一是不走親戚的,真正的春節走親戚是從大年初二開始的
  • 湖南拜年對象榜:一拜父母 二拜長輩 三拜恩人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嶽父母家,並須帶禮物……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說得來,在院子裡見面彼此一抱拳,「恭喜發財」「一順百順」,再在屋裡坐一會兒。雖然對象不同,拜法也不同,但有一點——必須得登門拜訪,當面禮賀。  「今年春節要加班,嶽父母家又遠,交通也不方便,所以只是在大年初一早上給他們打了個電話。」
  • 拜年走親戚 這些基本禮儀一定要教給孩子
    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嶽家。大年初二,女兒女婿要帶著孩子們來給長輩拜年,女婿拿出精心準備的禮品孝敬嶽父嶽母,外孫們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戴上新帽子,向姥姥姥爺叩頭施禮,恭祝二老健康長壽,祝賀新年如意。當然,長輩們給晚輩的壓歲錢紅包是必不可少的。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們得到長輩的壓歲錢可以保平平安安度過一年。
  • 在農村走親戚,給親戚小孩紅包,他回個紅包,是多此一舉嗎?
    1、農村的紅包習俗。在農村過年,家中有10歲以下的小孩,是一定要給紅包的。紅包就是壓歲錢,就是圖個吉利,給小孩壓歲錢的寓意是鎮惡驅邪,認為可以防止小孩受邪祟侵害,要用壓歲錢來鎮住。給小孩紅包叫做壓歲錢,最初的叫法是「壓祟錢」,是長輩給晚輩紅包。還有一種是給老人紅包,是晚輩給長輩紅包。
  • 為什麼在農村現在在孩子給長輩拜年的時候,領到的紅包越來越少?
    春節已經過去幾天了,在農村,這幾天就是最熱鬧的幾天,家家戶戶走街串巷,走親訪友,大家一起互相拜拜年,互相寒暄寒暄送送禮物聊聊天。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孩子們這時候向長輩拜年時,長輩也都會送小孩子一些紅包,也就是壓歲錢。
  • 俺是山東人,膠東半島的過年習俗,你了解多少?
    供養「楹燭」臘月30中吃鮁魚和大米飯小編是山東人,老家是膠東半島農村。由於工作崗位有許多的南方人,經常會發現各地過年習俗的不同。今天就聊一下小編農村老家膠東半島的過年習俗。)、「巧餅」、「面魚」這些麵食在正月走親戚的時候是要送人,當然了親戚也是帶著這一類的麵食來,雖然現在都是帶酒和奶為禮物,過年前要做好一個正月夠吃的飯。
  • 春節回農村給長輩拜年,送禮到底是高大上好,還是接地氣好?
    我認為給農村老家長輩拜年送禮,送的是一份祝福、一份心意,當然實用最好,無所謂高大上。所拜年的長輩一般應該都是自己的家門或親戚裡熟悉的老人,他們看重的也是拜年者來看望自己的這份遵老的情誼。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提高,農村拜年的風俗和禮品也隨著時代不斷變化。
  • 2018大年初一是幾月幾號什麼時候 給長輩親戚拜年的講究
    大年初一給長輩親戚拜年的講究  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 農民過年走親戚,4句客套話別當真,免得鬧笑話,還讓主人很難堪
    除夕夜過了以後,由於城市中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同,禁止燃放煙花炮竹等等一些傳統習俗的監控,導致城市在除夕夜後年味開始減弱。但是在農村,農民更喜歡自己親手下廚為家人準備年夜飯,除夕夜過後,人們開始家家戶戶走親戚,年味越來越濃。
  • 過年拜年送什麼禮物給長輩,一般送幾樣比較好
    過年是有很長一段假期的,所以很多人都回到家鄉,給長輩拜年,送上真誠的祝願。現如今,是有很多種拜年方式的,比如電話、簡訊、網絡拜年等,不過最真誠的就是去家裡給長輩拜年。拜年是有一些講究的,比如說去拜年的時候,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物,表示下心意。
  • 春節過完,晚輩給長輩拜年,要帶上有意義的禮品
    按照習俗,大年三十過後,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要進行另外一項活動——拜年。在拜年的過程中,禮尚往來是必不可少的。緊接著,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出現了,該送長輩什麼禮物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一些建議。其實,最好的禮物是用錢買不到的,它究竟是什麼呢?
  • 過年拜年,給小孩子和長輩的紅包各是多少?
    春節期間,拜年給小孩子和長輩紅包利是各多少?春節期間,我們農村的風俗習慣非常多,各地風俗習慣又不相同,有的甚至差異非常大。若是娶個外地的媳婦,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兩地的不同風俗習慣了。我們這裡,過去不知道,現在拜年給小孩子的紅包,是依據彼此兩家的關係疏密來決定紅包封多少錢。若是家裡主要親戚,或者是胎親近屬,每個小孩子480~580元;若是一般親戚的小孩子,每個紅包是180~280元;若是一般朋友、鄰居、村民的孩子,每個紅包是80~180元。
  • 大年初一農村跟長輩拜年,為啥非要磕頭?聽聽老農怎麼說!
    在北方農村,有很多的拜年方式,其中最為傳統的就是晚輩向長輩磕頭。這種方式已經存在了上千年,有部分地區仍然保存著這種習俗。隨著科技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漸變好,農村拜年的方式也出現了多樣化,比如打電話拜年、微信拜年、簡訊拜年等。
  • 鄉村過年習俗
    請神也叫請爺爺娘娘,就是請去世的親人回家過年,表現了鄉民對先人的敬重和慎終追遠的習俗。年三十早上太陽出來之前,要將「家堂主子」在家裡的顯要位置供好。「家堂主子」也簡稱「家堂」或「主子」。家堂供好後,要擺上雞、魚、菜餚、水果等各色祭品,然後就可以帶上香和鞭炮去請神了。請神不是去祖先的墳上,而是在村頭的十字路口。闔族的男丁不論年齡大小,能行動的都要參與。
  • 「三年不上門,親戚也不親」,啥意思,為何現在農村人不願走親戚
    特別是拜年時,大包小包,一家人提著各種禮品,從外婆家到姑姑家,從姨娘家到老表家,甚至已經出了幾代的親戚,都還在走動。那時候交通不方便,一天能走一家,就算不錯的。如果家裡親戚多,過兒正月,到二月二龍抬頭,還在拜年走親戚,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且,那時候不管大人小孩,都喜歡走親戚。
  • 農村走親戚拜年,是先去外婆家還是先去丈母娘家?可別搞錯了
    農村過春節最忙的莫過於拜年了,親戚朋友多的從初一開始幾乎就沒多少時間在家停留,辛苦但是卻快樂很少。現在有些年輕人對走親戚拜年並不是那麼熱情,恨不得早點完成「任務」,其實這是加深親戚感情最好的方式,這樣才會讓農村親戚之間充滿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