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農村跟長輩拜年,為啥非要磕頭?聽聽老農怎麼說!

2020-12-13 三農知識雜記

在北方農村,有很多的拜年方式,其中最為傳統的就是晚輩向長輩磕頭。這種方式已經存在了上千年,有部分地區仍然保存著這種習俗。隨著科技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漸變好,農村拜年的方式也出現了多樣化,比如打電話拜年、微信拜年、簡訊拜年等。親人之間、朋友之間的拜年方式不同,給人的親疏遠近關係也不同。在農村老家,一個老農民一直堅持著讓晚輩磕頭拜年的習慣,很多人說這種方式沿襲封建思想,但老農卻不這樣看。

「原先過年,出去打工的人回來,不管混的有多好,過年見了長輩都得磕頭。」老農得意地說。之前農村條件稍差,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有的抓住機會一舉翻身,有的還是碌碌無為,有的有條件在城裡面安家,有的還是光棍一條,但骨子裡還是保留著回家過年的習性,就是那句歌詞「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其實磕頭拜年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小孩磕個頭,領個紅包高興一天,大人磕頭有的顯得難為情。」大年初一,有的農村家裡就會在牆上掛上家譜,在前面鋪上墊子,讓來拜年的大人小孩都磕上一個頭。然後走到裡屋,給在世的老人、長輩磕個頭。此時,小孩就會嘻嘻哈哈的下跪要紅包,而很多大人就會選擇忽略,讓孩子磕一個頭,自己站在後面瞧著,有時還會逗小孩。

「我們也不是什麼老古董,也懂得變通,讓晚輩們磕頭拜年是有自己的說法的。」老農長吸了一口煙,看起來有點愁容。「有些年輕人進了城,見了世面,就忘了自己的農村家,甚至是有些嫌棄自己的家,讓他們過年下跪磕頭,就是讓他們記住,不要忘本,即使再條件不好,農村也是生他養他的一片土地。」

老農的話十分有道理,雖然說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但是城市和農村的經濟還是有差距的。城市裡固然是絢爛奪目,但是農村也有別樣的一番風採。回老家過年,其實就是在一年的結尾和新的開始之際,追根溯源,看一看生我養我的土地,給農村的爺爺奶奶和其他的長輩磕頭拜年,用這種方式表達尊敬和孝順。

有人說,現在過年磕頭已經成為了陋習,不符合現代的觀念,主張廢除這種拜年方式。也有人說,這是祖宗留下來的習俗,應該繼承下來。各位朋友怎麼看?歡迎評論!

相關焦點

  • 鄉土散文:晚輩給長輩下跪磕頭才算拜年
    我們這裡拜年是大年初一,天還沒亮,村子裡早已被不絕於耳的鞭炮聲佔領了,縱使我們還想睡個懶覺,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不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讓人再也睡不著,而且爸爸媽媽也會一個勁兒地催促我們快點起床放炮,放了炮好吃餃子,然後和村裡的小夥伴(一般是本家族平輩的人一起去),深一腳淺一腳地挨家挨戶地去給長輩們拜年,磕頭。長輩們熬了一年了,就等著我們這些晚輩給他們拜年磕頭體會一下當皇上的感覺哩。
  • 春節,北方農村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下跪拜年」,親戚多很頭疼
    春節,北方農村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下跪拜年」,親戚多很頭疼!一到了春節,相信全國上下都會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習俗,那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北方農村是怎樣過一個美好,溫馨的春節。其實小編覺得在年前的這個準備活動,南方和北方是一樣的,都是在超市、集市上大量購買一些年貨或者一些裝飾品,還有在家中人們都開始打掃房子、該洗的東西就是該拆的東西就拆。
  • 過年給長輩磕頭,大年晚上不出門,農村這些事你經歷幾件?
    也不知從哪個年代起,過年拜年時要給長輩磕頭,不磕頭就會遭遇長輩們的挑理和不滿。我的老家在遼寧西部,簡稱遼西,是一個比較閉塞的小山村,那裡的人們窮是很窮,但是人與人的感情卻很深,父老鄉親們祖祖輩輩與土地打交道,靠種田為生,是一個比較傳統且為封閉的農村山坳。
  • 大年初一,給長輩們去拜年
    大年初一,首要任務就是給長輩們拜年。天剛蒙蒙亮,父母就已經起床,把屋裡屋外收拾的乾乾淨淨,茶几上還要備好水果,糖,煙。不單是為自己的家人,還要迎接左鄰右舍的到來。作為孩子,因為興奮,同樣老早的起床,換上新衣服,聽從父母的安排。
  • 山東拜年磕頭怎麼磕由來是什麼 揭秘山東哪些地方拜年磕頭
    過年磕頭習俗的由來是什麼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 春節拜年磕頭的規矩
    老賀出生在冀中平原的辛集市,到現在,這裡許多地方仍然保留了春節給長輩磕頭拜年的風俗。雖然經過這麼多年人們的「偷工減料」,但拜年時磕頭的一些規矩還是傳承了下來。首先,過年給長輩磕頭拜年是男人(男孩)的「特權」。女孩子出嫁前是不給任何人磕頭拜年的。出嫁後,也只是給婆家親戚圈裡的長輩磕頭。即使是兒孫滿堂的耄耋老太,在娘家親戚的眼裡永遠是「閨女」,絕沒有給娘家長輩磕頭拜年的道理。現在好多人在年三十兒晚上就給朋友發簡訊拜年。新時代新事物,無可厚非。
  • 大年初一要開始拜年了,拜年的所有方式跟祝福都有,絕對幫到你
    古時「拜年」就是表示年少者為長者拜賀新年,講究一些的家庭裡還有讓年幼的晚輩給長者磕頭行禮表示對於長者的尊重。更有時候遇到街坊也會相互拜年問候,但是拜年也有合適的拜年語,遇見合適的人說上合適的拜年語無疑會為雙方帶來很好的祝福。如果說錯了,有時候就會尷尬無比了。
  • 大年初一 他們磕頭拜年已傳承數百年
    2月16日一大早,陝西大荔縣官池鎮的村民們放完鞭炮便開始了一年的磕頭拜年,一般是由長輩帶領家族的男性,走遍大半個村子,挨家挨戶拜年,不僅雙手作揖,還要雙膝跪地來拜年,大年初一這一天平均每人磕頭在80-100個,這一習俗似乎已經傳承了數百年。
  • 有人平時很尊敬老人,可是過年最怕給長輩磕頭,你知道為什麼嗎
    有人平時很尊敬老人,可是過年最怕給長輩磕頭,你知道為什麼嗎?在廣大農村地區都有逢年過節給長輩磕頭的習慣,一點也不像城裡人那樣,拜年見面問聲好就可以了。如果農村人不磕頭,到長輩家裡拜年只問聲好,這樣的人是不會受到長輩待見的。所以農村孩子很小就會磕頭,這樣子老人也開心,即使在從前貧窮落後的時候,也會給孩子點壓歲錢。
  • 過年期間,一些農村拜年時仍保留著磕頭習俗,你們覺得還有必要嗎
    磕頭習俗過年給長輩磕頭,這是一種傳統禮俗。這種禮俗的形成和傳承,有幾千年的歷史,起碼形成於漢朝以前。當時人們席地而坐,而當時的坐姿,類似於現在的跪,即小腿是壓在屁股之下的。所以,跪拜磕頭,實際上是表示的一種尊敬,只是在後來封建社會中,因為階級的分明,百姓見官都得跪,慢慢的這跪拜有了身份和等級的區分,隨意而跪,就帶有了汙辱的成分,所以才會教導人們「男人膝下有黃金」。不過在百姓當中,給祖宗和長輩跪拜磕頭從來沒被為以是一種歧視,而是一種傳統禮節,以表示對長輩的祖宗。
  • 農村俗語:拜三別拜四,拜四定壞事,拜年的講究,年輕人還知道嗎
    農村俗語:拜三別拜四,拜四定壞事,拜年的講究,年輕人還知道嗎說起大年初一,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想必在座的大多數看官想到的都是拜年吧,沒錯,大年初一的傳統就是要向長輩們拜年,以顯示自己對他們的尊重和敬意,並且用吉祥語表達對長輩們的祝福。
  • 為什么正月初一挨家挨戶要拜年,而且要磕頭拜
    初一大拜年!這是鄉風民俗。在農村鄉鎮,這是每年過年例行的活動。現在,農村在外打工的多,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只有大過年的大家才能趕回來聚一聚。大年初一,互相串串門,拜拜年,也能聯絡聯絡感情,交流交流心得。要好的,炒幾個菜,小酌幾杯,好不快活。
  • 過年神奇的習俗之一,帶上孩子給長輩磕頭
    這幾天,有網友在網上求助,說婚後第一年回老公家過年,老公家在北方,有些過年的習俗簡直讓她崩潰,尤其是大年三十要給長輩下跪磕頭拜年領紅包。這可把她愁壞了,生在南方的她從來經歷過,在她看來,這種拜年方式很封建,她覺得有點侮辱人的意思,更讓她接受不了的是,以後自己的孩子也要跟著一起磕頭拜年。於是她便直接跟老公明確表示「要跪你跪!」弄得雙方都很尷尬。作為北方某地區的一員,說實話,我們這裡確實是有這種習俗的。
  • 新春佳節說拜年,北方人的拜年儀式能算第一嗎?
    說起新春佳節大家之間的互相拜年,以大年初一家族成員之間的拜年最為隆重,大年初一一般不會去走親訪友,家庭成員都是在本家族門戶之間來回走動。各家各戶人家都會準備一些瓜子、花生、水果和點心等物品,用盤子或籃子整齊的擺放於餐桌上,有的還會準備幾樣下酒菜和好酒,隨時等待著家族成員的到來。
  • 農村春節有4大禁忌,在大年初一這天,長輩一般都不讓做這些事情
    農村春節有4大禁忌,在大年初一這天,長輩一般都不讓做這些事情現在離春節是越來越近了,大家都知道,春節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個時候,不管在外多遠的農民都會回到家鄉和自己的親人團聚,一起吃飯聊天。
  • 南方新媳婦北方過年要不要給長輩磕頭下跪?不跪為何成了不孝?
    老公提前告知她,他們家族是一個大家族,親戚長輩眾多,而到了過年時候,晚輩需要去一個個給長輩拜年,拜年的時候需要三跪九拜的長輩才會高興,分給你紅包。新媳婦表示:「一直住南方,家裡除了跪拜祖宗,從來沒有跟誰下跪磕頭過,自己的父母都沒有,這種形式真的很封建,又帶有侮辱人,我跟丈夫表示她不願意下跪。但是丈夫似乎輕描淡寫。」
  • 農村過年有民俗禁忌:大年初一不能做這4件事,以免「觸黴頭」
    然後高高興興的去給長輩磕頭拜年掙壓歲錢,那場景真是好不熱鬧。回首過往幾十年都這樣過去了,而小時候的事情還歷歷在目在腦海裡流淌,而現在的過年卻越來越沒有以前的「年味」了,不知到是時代的改變還是我們真的老了,總之是特別懷念小時候過年時的情景。
  • 為什麼中國人過年流行磕頭呢?
    最後轉變成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而行磕頭禮是對我們長輩為了保護我們,對他們進行的感謝,久而久之過年的時侯就會向年老的長輩行禮,向祖先行禮。大年初一要走親訪友給長輩拜年,有的地方拜年只是互相問好,但是有些地方拜年就不容易讓人接受了。
  • 2020,開啟拜年的正確姿勢
    節前還得站好最後一班崗,一大早在辦公室聽到幾個同事聊起春節拜年。胖子和張小睿是90後,就從來沒有在春節時給父母和長輩磕頭拜年,也沒有給過世的祖先磕頭祭拜過,邊上的幾個90後也是這樣。胖子是北碚人,張小睿是忠縣人,2人是重慶不同區縣的,重慶人拜年都是這麼隨性嗎?難不成現如今不興拜年了,筷子俠有些著急。筷子俠剛工作時北方同事多,知道北方人拜年都要規規矩矩磕頭的,家家戶戶在大年初一都要給長輩磕頭,那儀式馬虎不得。
  • 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忖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在床上別磕頭磕頭是一種傳統禮節,具體這個禮節是從什麼時候來的,史上並沒有資料記載,但自古至今都有磕頭的儀式。正常情況下,磕頭是人們拜見長輩的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