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農村,有很多的拜年方式,其中最為傳統的就是晚輩向長輩磕頭。這種方式已經存在了上千年,有部分地區仍然保存著這種習俗。隨著科技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漸變好,農村拜年的方式也出現了多樣化,比如打電話拜年、微信拜年、簡訊拜年等。親人之間、朋友之間的拜年方式不同,給人的親疏遠近關係也不同。在農村老家,一個老農民一直堅持著讓晚輩磕頭拜年的習慣,很多人說這種方式沿襲封建思想,但老農卻不這樣看。
「原先過年,出去打工的人回來,不管混的有多好,過年見了長輩都得磕頭。」老農得意地說。之前農村條件稍差,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有的抓住機會一舉翻身,有的還是碌碌無為,有的有條件在城裡面安家,有的還是光棍一條,但骨子裡還是保留著回家過年的習性,就是那句歌詞「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其實磕頭拜年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小孩磕個頭,領個紅包高興一天,大人磕頭有的顯得難為情。」大年初一,有的農村家裡就會在牆上掛上家譜,在前面鋪上墊子,讓來拜年的大人小孩都磕上一個頭。然後走到裡屋,給在世的老人、長輩磕個頭。此時,小孩就會嘻嘻哈哈的下跪要紅包,而很多大人就會選擇忽略,讓孩子磕一個頭,自己站在後面瞧著,有時還會逗小孩。
「我們也不是什麼老古董,也懂得變通,讓晚輩們磕頭拜年是有自己的說法的。」老農長吸了一口煙,看起來有點愁容。「有些年輕人進了城,見了世面,就忘了自己的農村家,甚至是有些嫌棄自己的家,讓他們過年下跪磕頭,就是讓他們記住,不要忘本,即使再條件不好,農村也是生他養他的一片土地。」
老農的話十分有道理,雖然說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但是城市和農村的經濟還是有差距的。城市裡固然是絢爛奪目,但是農村也有別樣的一番風採。回老家過年,其實就是在一年的結尾和新的開始之際,追根溯源,看一看生我養我的土地,給農村的爺爺奶奶和其他的長輩磕頭拜年,用這種方式表達尊敬和孝順。
有人說,現在過年磕頭已經成為了陋習,不符合現代的觀念,主張廢除這種拜年方式。也有人說,這是祖宗留下來的習俗,應該繼承下來。各位朋友怎麼看?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