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北方農村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下跪拜年」,親戚多很頭疼

2020-12-13 美文慧集地

春節,北方農村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下跪拜年」,親戚多很頭疼!春節的腳步在一分一秒的向我們靠近,我們或許都來不及反應,它就已經到我們身邊,如今我們最近的節日應該就是小年,其實對於這個小年或許南方和北方都有不同的日子,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

所以,對於某些地區的人們來說他們已經非常緊張的在置辦年貨,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春節的時候有很多的習俗都是我們延傳至今的習俗,當然或許有些地區的習俗不一樣,這種習俗不同源自於人們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在飲食生活習性還有習俗上都會有一些不同。不過總的來說,春節就是讓人高興的一個節日。

一到了春節,相信全國上下都會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習俗,那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北方農村是怎樣過一個美好,溫馨的春節。其實小編覺得在年前的這個準備活動,南方和北方是一樣的,都是在超市、集市上大量購買一些年貨或者一些裝飾品,還有在家中人們都開始打掃房子、該洗的東西就是該拆的東西就拆。

不過要說到這拜年的習俗,想必南方和北方有一點差異,就是北方農村大年初一的時候,晚輩要給長輩下跪拜或許很多北方人都知道,從古流傳到現在的習俗,不管時代怎麼變化,在每一個北方農村家庭中都保留著,其實小編也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到什麼,只知道小編家中,每到初一早上吃完餃子之後,爸爸媽媽就向爺爺奶奶磕頭。

小編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習俗,下跪並不是封建,是對父母的一種感謝,是對父母的一種尊敬。一定要懂得孝順父母,尊敬父母,尊敬長輩。或許在北方農村從古時候就一直這樣做下來,至今在每個家庭都在遵守,但是隨著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改變,有一些禮節都已經給省略,但是唯獨沒有省略的「下跪拜年」,那就意味著這項還是具有它的重要意義。

不過小編真的替一些晚輩感到心疼,因為家庭親戚多,所以他要磕的頭就更多,每到初一的時候基本都是從早上磕到下午。估計他們的內心也非常的無奈,但也是傳統禮節要遵守。

相關焦點

  • 鄉土散文:晚輩給長輩下跪磕頭才算拜年
    過大年過春節,除了全家團圓之外,走親訪友,互相拜年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在我們這裡,只有晚輩給長輩拜年才算是拜年,平輩彼此之間的走動不能稱之為拜年,叫什麼呢?叫串親或者走親!我們這裡拜年是大年初一,天還沒亮,村子裡早已被不絕於耳的鞭炮聲佔領了,縱使我們還想睡個懶覺,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不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讓人再也睡不著,而且爸爸媽媽也會一個勁兒地催促我們快點起床放炮,放了炮好吃餃子,然後和村裡的小夥伴(一般是本家族平輩的人一起去),深一腳淺一腳地挨家挨戶地去給長輩們拜年,磕頭。長輩們熬了一年了,就等著我們這些晚輩給他們拜年磕頭體會一下當皇上的感覺哩。
  • 大年初一農村跟長輩拜年,為啥非要磕頭?聽聽老農怎麼說!
    在北方農村,有很多的拜年方式,其中最為傳統的就是晚輩向長輩磕頭。這種方式已經存在了上千年,有部分地區仍然保存著這種習俗。隨著科技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漸變好,農村拜年的方式也出現了多樣化,比如打電話拜年、微信拜年、簡訊拜年等。
  • 春節新過法:視頻拜年走俏 晚輩給長輩壓歲錢
    電子賀卡、簡訊視頻拜年、晚輩給長輩「壓歲錢」……一些新年俗正在悄然改變傳統的「過年」方式。這些新年俗雖然取代了過去一些舊習俗,但仍然承載傳統春節文化的內涵,寄託著對新年的美好祝福和願景。同時,司文博也告訴記者,離得近的親戚朋友,他首選還是上門拜年。「親戚是越走越親,不走就生 疏了。」  日益發達的通信技術也給拜年方式帶來了新鮮血液。濟南市民陳子默今年趕了一回潮流,他用3G手機的視頻通話功能給幾個在外地的好朋友拜了一次 年。「在手機上看到朋友們,感覺一下子就近了好多。」相比手機視頻電話的高額話費,陳子默更傾向於通過網絡視頻聊天給朋友們拜年。
  • 南方新媳婦北方過年要不要給長輩磕頭下跪?不跪為何成了不孝?
    最近有個南方姑娘在網絡發帖求助,原來今年他與老公剛剛領了證,老公是北方人,今年打算回北方過年。老公提前告知她,他們家族是一個大家族,親戚長輩眾多,而到了過年時候,晚輩需要去一個個給長輩拜年,拜年的時候需要三跪九拜的長輩才會高興,分給你紅包。
  • 湖南拜年對象榜:一拜父母 二拜長輩 三拜恩人
    「父母(嶽父母、公婆)」毫無懸念地高居拜年對象榜的首位(49.66%),其次是「家族長輩」(26.37%)、「有恩於自己的人」(8.90%)、「平輩親戚」(3.42%)、「朋友」(3.08%)、「領導」(2.40%)。  「有恩於自己的人」高居拜年對象的第三位,意味著春節被許多人當成「還人情」的一個大好機會。
  • 農村春節有4大禁忌,在大年初一這天,長輩一般都不讓做這些事情
    農村春節有4大禁忌,在大年初一這天,長輩一般都不讓做這些事情現在離春節是越來越近了,大家都知道,春節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個時候,不管在外多遠的農民都會回到家鄉和自己的親人團聚,一起吃飯聊天。
  • 2018大年初一是幾月幾號什麼時候 給長輩親戚拜年的講究
    [大年三十和除夕是同一天嗎]  中國是個古老的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經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確定過自己的元旦,即改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時間。  》》春節過年貼春聯的最佳時間是幾點  》》大年三十高速收費嗎2018大年初一是幾月幾號什麼時候  2018年2月16日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
  • 春節你的紅包給了誰?給晚輩的紅包比給爹媽的多
    這不,春節臨近,不少人已默默盤算起人情往來。根據武漢人的傳統習俗,發起了一項「過年了,人情怎麼送」的調查。截至昨晚6時,3000多名網友參加了此次調查。儘管經濟能力和家庭成員結構不同,但人們對「人情」的態度大多還是偏理性,問卷結果看上去相當有趣。
  • 大年初一拜年祝福語大全 新年春節簡短祝福語大全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一拜年祝福語大全 新年春節簡短祝福語大全 中國人的春節素來都是有拜年送祝福的一個傳統,在每年拜年的時候感覺自己都是新年快樂等詞語沒有什麼新意,下面就為大家帶來2018大年初一祝福語!
  • 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2019年豬年初二走親戚時間順序禮節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2019年豬年初二走親戚時間順序禮節 1、春節走親戚的時間 時間走親戚這種習俗從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繼到正月十六,這期間幾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著,在香味中浴著,盡享人生的樂趣和親情的快樂.過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門,並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
  • 過年拜年走親戚,拜年的順序你要了解
    過年走親戚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趁著過年熱鬧和喜慶,大家碰個面,相互分享了一下家裡的美食,交流一下感情。現代人平時忙於工作,過年這段時間就顯得很珍貴,如何合理的安排時間拜訪親戚朋友就很重要。去親戚拜年都講究個親疏遠近,同時要考慮符合禮俗。中國自古是一個禮儀之邦,過年的習俗也一直沿用至今,不防參考一下。大年初一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一家人聚在家中,相互拜年,為新年祈福。如果是大家族,晚輩要去長輩家中拜年,長輩給晚輩封利是作為回禮。
  • 春節過完,晚輩給長輩拜年,要帶上有意義的禮品
    按照習俗,大年三十過後,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要進行另外一項活動——拜年。在拜年的過程中,禮尚往來是必不可少的。緊接著,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出現了,該送長輩什麼禮物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一些建議。其實,最好的禮物是用錢買不到的,它究竟是什麼呢?
  • 2020,開啟拜年的正確姿勢
    節前還得站好最後一班崗,一大早在辦公室聽到幾個同事聊起春節拜年。胖子和張小睿是90後,就從來沒有在春節時給父母和長輩磕頭拜年,也沒有給過世的祖先磕頭祭拜過,邊上的幾個90後也是這樣。胖子是北碚人,張小睿是忠縣人,2人是重慶不同區縣的,重慶人拜年都是這麼隨性嗎?難不成現如今不興拜年了,筷子俠有些著急。筷子俠剛工作時北方同事多,知道北方人拜年都要規規矩矩磕頭的,家家戶戶在大年初一都要給長輩磕頭,那儀式馬虎不得。
  • 為什麼在農村現在在孩子給長輩拜年的時候,領到的紅包越來越少?
    春節已經過去幾天了,在農村,這幾天就是最熱鬧的幾天,家家戶戶走街串巷,走親訪友,大家一起互相拜拜年,互相寒暄寒暄送送禮物聊聊天。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孩子們這時候向長輩拜年時,長輩也都會送小孩子一些紅包,也就是壓歲錢。
  • 大年初一|迎新春,拜大年!
    人們早早起床,打扮整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據說放「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當年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農民會五穀豐登。目前,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仍然流行放炮仗。不過,由於很多地方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基於環保等因素的考慮,在一定區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人們過年也越來越環保,年俗本身也在不斷變化。
  • 長輩和晚輩之間能互相發嗎?
    春節期間發紅包,是很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春節紅包又是我們所說的「壓歲錢」,在前些年的時候說壓歲錢比較多,近幾年來,很多人慢慢的說成了發紅包。壓歲錢,是長輩像晚輩發放的錢,在以前,會用紅紙包著,不像現在,有特製的紅包,小幫手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到了過年期間,最開心的就是收壓歲錢,基本上長輩的都會發,當然金額有大有小,從大年初一開始,只要是去走親戚或者親戚到家裡來,說兩句拜年的話,基本就能收到壓歲錢了。
  • 大年初一|正月初一拜大年!今年最流行的拜年姿勢來了
    鼠年大吉大年初一開門紅在這裡給大家拜年啦!願大家歡歡喜喜迎新年,開開心心過大年!大年初一除了拜年拿紅包還有很多講究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過春節大年初一又叫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 串門拜年必備圖:幫你搞定錯綜複雜的親戚關係
    拜年禮儀:傳統拜年,男女有別  傳統拜年禮儀大多分三種。  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要行叩首大禮。  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俗稱「吉拜」。行禮時,雙手抱拳前舉,左手握右手,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  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輩間的拜年。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
  • 農村走親戚獨特習俗,給長輩拜年禮物可以不拿,但要帶上大型饅頭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佰秀農業666農村走親戚獨特習俗,給長輩拜年禮物可以不拿,但要帶上大型饅頭在我們當地農村,過年走親戚給長輩拜年,禮物可以不拿,但一定要帶上一種大饅頭,你說奇怪不奇怪當地人稱這種大饅頭為大饃,去長輩家拜年,如果家裡兩位老人均建在,就要拿兩個大饃,如果去世一位,就減掉一個大饃,這種習俗延續百年,至今在當地農村依然根深蒂固,走親戚看拿大饃的多少,就知道親戚家老人的情況。所以,農村人對大饃是極其重視的,如果過年來拜年,忘記帶大饃的話,老人家就會很忌諱,說大過年的,想咒我們死嗎?
  • 春節回農村給長輩拜年,送禮到底是高大上好,還是接地氣好?
    我認為給農村老家長輩拜年送禮,送的是一份祝福、一份心意,當然實用最好,無所謂高大上。所拜年的長輩一般應該都是自己的家門或親戚裡熟悉的老人,他們看重的也是拜年者來看望自己的這份遵老的情誼。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提高,農村拜年的風俗和禮品也隨著時代不斷變化。